双极公扣、双极母扣及双极按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32471阅读:597来源:国知局
双极公扣、双极母扣及双极按扣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按扣及其组件,尤其涉及一种用于使一个结合件与另一结合件中的正极之间及负极之间电性连接的双极公扣、双极母扣及双极按扣。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为人们生产生活提供各种各样的物质消费品,从而丰富人们的生活水平,而衣服、包、鞋、手套、头枕及抱枕等日常生活用品就是众多物质消费品中的一种。

为了使衣服、包、鞋、手套、头枕及抱枕等日常生活用品的保暖效果更好,常见的做法会在衣服、包、鞋、手套、头枕及抱枕等日常生活用品内置有用于产生热量的加热器,该加热器通过设置于衣服、包、鞋、手套、头枕及抱枕等日常生活用品外部的按扣或DC头去与外界电源电性连接,从而使得外界电源通过与DC头或按扣配合的接头去实现对加热器供电的目的。当然,不同日常生活用品之间的DC头或按扣在相互配合下,也会使不同日常生活用品之间的加热器处于电性连接的状态,则此时外界电源对一日常生活用品进行供电时,就会同时为另一日常生活用品供电,因此,使得DC头或按扣广泛地应用于两个结合体之间的自由装拆的电性连接场合。

而目前,在结合体(如前述提及到的日常生活用品)上所安装的按扣为两个,一个正极按扣,一个为负极按扣,这样设置存在的缺陷:使用者在将两结合体结合时,需要将一只手拿住一结合体上的按扣,另一只手拿住另一个结合体的按扣,再使两结合体上的按扣相互扣合以实现两结合体中的正极之间及负极之间电性连接。正由于按扣需要两个,一方面增加了按扣的使用成本及所占空间,另一方面还需要使用者去判别两个按扣的正负类别,故增加了使用者的负担。同样,对于使用DC头的结合体来说,正由于DC头的使用,故需要拉出一条很长的线出来,这样会影响到结合体的外观。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集正极及负极于一体以节省其使用数量且能单手操作的双极公扣、双极母扣及双极按扣来克服上述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正极及负极于一体以节省其使用数量且能单手操作的双极公扣。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正极及负极于一体以节省其使用数量且能单手操作的双极母扣。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正极及负极于一体以节省其使用数量且能单手操作的双极按扣。

为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双极公扣包含一绝缘的公扣底座、一具有正极和负极的公扣PCB板、一第一极性公扣导电环及一第二极性公扣导电柱。所述公扣PCB板内置于所述公扣底座内;所述第一极性公扣导电环组装在所述公扣底座上,所述第一极性公扣导电环还与所述公扣PCB板的正极及负极中一者电性连接;所述第二极性公扣导电柱呈间隔开地置于所述第一极性公扣导电环内,且所述第二极性公扣导电柱还与所述公扣PCB板的正极及负极中另一者电性连接。

较佳地,所述第一极性公扣导电环的内侧壁开设有沿周向布置的环型槽,所述环型槽内装设有一环型弹性扣,所述环型弹性扣的两端呈间隔开的对接。

较佳地,所述第二极性公扣导电柱呈T型结构,所述第二极性公扣导电柱的第一端位于所述公扣底座内,所述第二极性公扣导电柱的第二端沿所述第一极性公扣导电环的轴向伸置于所述第一极性公扣导电环内。

较佳地,本实用新型的双极公扣还包含公扣中间导电环,所述公扣中间导电环的第一端组装于所述公扣底座上并抵触于所述公扣PCB板上,所述公扣中间导电环的第二端沿所述第一极性公扣导电环的轴向呈接触地伸至所述第一极性公扣导电环内,所述第一极性公扣导电环通过所述公扣中间导电环与所述公扣PCB板电性连接。

为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双极母扣包含一绝缘的母扣底座、一具有正极和负极的母扣PCB板、一与所述第一极性公扣导电环对插的第一极性母扣导电环及一与所述第二极性公扣导电柱对插的第二极性母扣导电柱。所述母扣PCB板内置于所述母扣底座内;所述第一极性母扣导电环组装在所述母扣底座上,所述第一极性母扣导电环还与所述母扣PCB板的正极及负极中一者电性连接;所述第二极性母扣导电柱呈间隔开地置于所述第一极性母扣导电环内,且所述第二极性母扣导电柱还与所述母扣PCB板的正极及负极中另一者电性连接。

较佳地,所述第一极性母扣导电环与所述第二极性母扣导电柱之间套设有绝缘环,所述绝缘环将所述第一极性母扣导电环及第二极性母扣导电柱分隔开。

较佳地,所述第一极性母扣导电环对插于所述第一极性公扣导电环内,所述第二极性公扣导电柱对插于所述第二极性母扣导电柱内。

较佳地,本实用新型的双极母扣还包含母扣中间导电环,所述母扣中间导电环的第一端组装于所述母扣底座上并抵触于所述母扣PCB板上,所述母扣中间导电环的第二端沿所述第一极性母扣导电环的轴向呈接触地伸至所述第一极性母扣导电环内,所述第一极性母扣导电环通过所述母扣中间导电环与所述母扣PCB板电性连接。

为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双极按扣包括相互配合以实现两者中的正极之间及负极之间电性连接的双极公扣和双极母扣。所述双极公扣包含一绝缘的公扣底座、一具有正极和负极的公扣PCB板、一第一极性公扣导电环及一第二极性公扣导电柱。所述公扣PCB板内置于所述公扣底座内;所述第一极性公扣导电环组装在所述公扣底座上,所述第一极性公扣导电环还与所述公扣PCB板的正极及负极中一者电性连接;所述第二极性公扣导电柱呈间隔开地置于所述第一极性公扣导电环内,且所述第二极性公扣导电柱还与所述公扣PCB板的正极及负极中另一者电性连接。所述双极母扣包含一绝缘的母扣底座、一具有正极和负极的母扣PCB板、一与所述第一极性公扣导电环对插的第一极性母扣导电环及一与所述第二极性公扣导电柱对插的第二极性母扣导电柱。所述母扣PCB板内置于所述母扣底座内;所述第一极性母扣导电环组装在所述母扣底座上,所述第一极性母扣导电环还与所述母扣PCB板的正极及负极中一者电性连接;所述第二极性母扣导电柱呈间隔开地置于所述第一极性母扣导电环内,且所述第二极性母扣导电柱还与所述母扣PCB板的正极及负极中另一者电性连接。在所述双极公扣与双极母扣扣合后,所述第一极性公扣导电环与所述第一极性母扣导电环呈同极的电性连接,所述第二极性公扣导电柱与所述第二极性母扣导电柱呈同极的电性连接。

较佳地,所述双极公扣还包含公扣中间导电环,所述公扣中间导电环的第一端组装于所述公扣底座上并抵触于所述公扣PCB板上,所述公扣中间导电环的第二端沿所述第一极性公扣导电环的轴向呈接触地伸至所述第一极性公扣导电环内,所述第一极性公扣导电环通过所述公扣中间导电环与所述公扣PCB板电性连接;所述双极母扣还包含母扣中间导电环,所述母扣中间导电环的第一端组装于所述母扣底座上并抵触于所述母扣PCB板上,所述母扣中间导电环的第二端沿所述第一极性母扣导电环的轴向呈接触地伸至所述第一极性母扣导电环内,所述第一极性母扣导电环通过所述母扣中间导电环与所述母扣PCB板电性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双极公扣的第一极性公扣导电环组装在公扣底座上,第一极性公扣导电环还与公扣PCB板的正极及负极中一者电性连接;第二极性公扣导电柱呈间隔开地置于第一极性公扣导电环内,且第二极性公扣导电柱还与公扣PCB板的正极及负极中另一者电性连接,故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双极公扣集正极和负极于一体,相应地节省其使用数量及所占用的空间;正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双极公扣集正极及负极于一体,故使用一个本实用新型的双极公扣即可,因而使得使用者能单手操作,还使得使用者在使用时不需要去判断正负极,因此,使用者的操作更轻松。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双极按扣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双极按扣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双极按扣中的双极公扣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双极按扣中的双极母扣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考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标号代表类似的元件。

请参阅图1及图2,本实用新型的双极按扣100包括相互配合以实现两者中的正极之间及负极之间电性连接的双极公扣10和双极母扣20,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双极公扣10和双极母扣20的配合去实现第一结合体210与第二给合体220中的正极之间及负极之间电性连接;举例而言,第一结合体210为衣服,第二结合体220为手套,通过本实施例的双极公扣10与双极母扣20相互扣合以实现两者的正极之间及负极之间电性连接;当然,第一结合体210可为衣服,第二结合体220为袜子;或者,第一结合体210为衣服,第二结合体220为移动电源的接头;又或者第一结合体210为抱枕,第二结合体220为移动电源的接头等,但不以上述的举例为限。

如图3所示,双极公扣10包含一绝缘的公扣底座11、一具有正极和负极的公扣PCB板12、一第一极性公扣导电环13及一第二极性公扣导电柱14。公扣PCB板12内置于公扣底座11内,由公扣底座11固定并保护公扣PCB板12。第一极性公扣导电环13组装在公扣底座11上,第一极性公扣导电环13还与公扣PCB板12的正极及负极中一者电性连接,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极性公扣导电环13是与公扣PCB板12中的负极电性连接,但不以此为限。第二极性公扣导电柱14呈间隔开地置于第一极性公扣导电环13内,使得第二极性公扣导电柱14与第一极性公扣导电环13之间被隔开而防止两者导电,较优的是,第二极性公扣导电柱14的轴心与第一极性公扣导电环13的轴心相重合,更好地匹配双极母扣20;且第二极性公扣导电柱14还与公扣PCB板12的正极及负极中另一者电性连接,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极性公扣导电柱14是与公扣PCB板12的正极电性连接,但不以此为限。

如图4所示,双极母扣20包含一绝缘的母扣底座21、一具有正极和负极的母扣PCB板22、一与第一极性公扣导电环13对插的第一极性母扣导电环23及一与第二极性公扣导电柱14对插的第二极性母扣导电柱24。母扣PCB板22内置于母扣底座21内,由母扣底座21固定并保护。第一极性母扣导电环23组装在母扣底座21上,第一极性母扣导电环23还与母扣PCB板22的正极及负极中一者电性连接,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极性母扣导电环23是与母扣PCB板22的负极电性连接,但不以此为限。第二极性母扣导电柱24呈间隔开地置于第一极性母扣导电环23内,使得第二极性母扣导电柱24与第一极性母扣导电环23之间被隔开而防止两者导电,较优的是,第二极性母扣导电柱24的轴心与第一极性母扣导电环23的轴心相重合,更好地匹配双极公扣10;且第二极性母扣导电柱24还与母扣PCB板22的正极及负极中另一者电性连接,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极性母扣导电柱24是与母扣PCB板22的正极电性连接,但不以此为限。故在双极公扣10与双极母扣20扣合后,第一极性公扣导电环13与第一极性母扣导电环23呈同极(即负极)的电性连接,第二极性公扣导电柱14与第二极性母扣导电柱24呈同极(即正极)的电性连接,从而使本实用新型双极按扣100能集正负极于一体。

如图3所示,为提高第一极性公扣导电环13与公扣PCB板12连接可靠性,且便于双极公扣10组装于第一结合体210上,故双极公扣10还包含公扣中间导电环15,公扣中间导电环15的第一端组装于公扣底座11上,并抵触于公扣PCB板12上;公扣中间导电环15的第二端沿第一极性公扣导电环13的轴向呈接触地伸至第一极性公扣导电环13内,实现第一极性公扣导电环13通过公扣中间导电环15与公扣PCB板12电性连接的目的;实现双极公扣10快速组装于第一结合体210上的方式是,如图3所示,装有公扣PCB板12、公扣中间导电环15及第二极性公扣导电柱14的公扣底座11位于第一结合体210的下侧处,第一极性公扣导电环13从第一结合体210的上侧套入公扣中间导电环15内,然后再将公扣中间导电环15末端弯折而达到固定第一极性公扣导电环13的目的,从而达到将双极公扣10组装于第一结合体210上的目的;同样,双极母扣20还包含母扣中间导电环25,母扣中间导电环25的第一端组装于母扣底座21上,并抵触于母扣PCB板22上,母扣中间导电环25的第二端沿第一极性母扣导电环23的轴向呈接触地伸至第一极性母扣导电环23内,实现第一极性母扣导电环23通过母扣中间导电环25与母扣PCB板22电性连接的目的;实现双极母扣20快速组装于第二结合体220上的方式是,如图4所示,装有母扣PCB板22、母扣中间导电环25及第二极性母扣导电柱24的母扣底座21位于第二结合体220的下侧处,第一极性母扣导电环23从第二结合体210的上侧套入母扣中间导电环25内,然后再将母扣中间导电环25末端弯折而达到固定第一极性母扣导电环23的目的,从而达到将双极母扣20组装于第二结合体220上的目的。为提高第一极性公扣导电环13与第一极性母扣导电环23之间的连接可靠性,故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极性母扣导电环23对插于第一极性公扣导电环13内,第二极性公扣导电柱14对插于第二极性母扣导电柱24内,相应地,第一极性公扣导电环13的内侧壁开设有沿周向布置的环型槽131,环型槽131内装设有一环型弹性扣16,环型弹性扣16的两端呈间隔开的对接,对应地,第一极性母扣导电环23的外侧壁开设有凹环槽231,以供环型弹性扣16扣合用;较优的是,第二极性公扣导电柱14呈T型结构,第二极性公扣导电柱14的第一端位于公扣底座11内,第二极性公扣导电柱14的第二端沿第一极性公扣导电环13的轴向伸置于第一极性公扣导电环14内;而第一极性母扣导电环23与第二极性母扣导电柱24之间套设有绝缘环26,绝缘环26将第一极性母扣导电环23及第二极性母扣导电柱24分隔开,并确保第二极性公扣导电柱14与第二极性母扣导电柱24相插可靠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双极公扣10的第一极性公扣导电环13组装在公扣底座11上,第一极性公扣导电环13还与公扣PCB板12的正极及负极中一者电性连接;第二极性公扣导电柱14呈间隔开地置于第一极性公扣导电环13内,且第二极性公扣导电柱14还与公扣PCB板12的正极及负极中另一者电性连接,故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双极公扣10集正极和负极于一体,相应地节省其使用数量及所占用的空间;正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双极公扣10集正极及负极于一体,故使用一个本实用新型的双极公扣10即可,因而使得使用者能单手操作,还使得使用者在使用时不需要去判断正负极,因此,使用者的操作更轻松。可理解的是,由于双极母扣20与双极公扣10配合使用,故双极母扣20也具有上述的优点,同理,双极按扣100也具有上述的优点。

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