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扣开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69746阅读:51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按扣开关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按扣开关,尤其涉及一种对于基板从横方向操作的小型按扣开关。
背景技术
以往,携带电话与游戏机、各种音像机器等所使用的操作开关(switch),是在由绝缘树脂等成形的壳体(housing)上设置中央固定接点和外侧固定接点,在这些可动接点的上部,以和外侧固定接点对接的方式设置半圆罩形的可动接点。另外,各固定接点与向两侧方延伸的端子部导通,向外部导出该端子部,相对基板形成焊接面。
这样的按扣开关,是通过从上方按压半圆罩形的可动接点,使得可动接点和中央固定接点接触导通,而起到开关的作用。另外,为了使按压操作可以容易进行,在可动接点的上部设置具有固定形状的操作扣。这样的按扣开关,例如是专利文献1所列举的开关。
(专利文献1)实登录2572590号公报近年来,随着携带电话、游戏机、便携式音像机器等的小型化,对这些设备所使用的按扣开关等的面安装制品的安装面积小型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在从横向进行操作按扣的开关中,由于通过操作力会使焊接的端子部从基板上剥离,所以实现端子部的小型化是很困难的。尤其是由于通过横按操作产生的操作力,对配置在靠近扣操作一侧的前侧端子部施加了很大的力,所以,在减小端子部的情况下,不能够确保前端子部对基板的焊接强度。因此,阻碍了开关以及安装面积的小型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课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减小端子部,也可以确保前端子部的安装强度,从而实现小型化的按扣开关。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按扣开关,由收容接点部并安装在基板上的壳体、和从该壳体的一侧面露出并且在与所述基板的面平行的方向上可操作的按扣构成,所述壳体,将与所述接点部导通的端子部从侧面导出,该端子部具有对于所述基板焊接的焊接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部,沿所述按扣的操作方向从所述壳体的侧面导出前后各一对,配置在靠近所述按扣一侧的前端子部,具有比配置在远离所述按扣一侧的后端子部对于上述基板焊接强度较大的端子增强部。
另外,本发明的按扣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增强部,使所述前端子部的焊接面扩大。
并且,本发明的按扣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部,在所述壳体下表面具有露出面,通过与所述后端子部的露出面相比扩大所述前端子部的露出面,而扩大焊接面,从而形成所述端子增强部。
进而,本发明的按扣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部,从所述壳体下表面介由阶梯部而设置焊接面,所述前端子部的阶梯部,比所述后端子部的阶梯部形成于内侧,从而扩大焊接面,形成所述端子增强部。
而且,本发明的按扣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点部包括,配置在所述壳体大致中央的中央固定接点、夹持该中央固定接点并且配置在导出所述端子部的壳体的侧面一侧的周边固定接点、和配置在该周边固定接点上并与中央固定接点可自由接触分离的可动接点;所述前端子部,与所述中央固定接点导通,所述后端子部与所述周边固定接点导通。
另外,本发明的按扣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增强部,由将所述前端子部从所述壳体侧面导出的部分向上折曲的折曲部构成。
并且,本发明的按扣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折曲部,使所述焊接面的一部分从所述按扣一侧的外方露出。
进而,本发明的按扣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增强部,通过使所述前端子部的前端附近,在相对于该前端子部的从壳体侧面导出的方向倾斜的折曲线处向上方折曲,而使所述焊接面的一部分向所述按扣一侧的外方露出。
而且,本发明的按扣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增强部,通过使所述前端子部,在与从壳体侧面导出的方向平行的折曲线处向上方折曲,而使所述焊接面的一部分向所述按扣一侧的外方露出。
而且,本发明的按扣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增强部,将所述前端子部的前端部切去,而使所述焊接面的端面长度变长。
并且,本发明的按扣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子部,以较宽的幅度形成在所述壳体的后侧,所述后端子部,以较宽的幅度形成在所述壳体的前侧。
(发明效果)根据本发明的按扣开关,端子部,沿按扣的操作方向从壳体的侧面导出前后各一对,配置在靠近按扣一侧的前端子部,具有比配置在远离按扣一侧的后端子部对于基板焊接强度较大的端子增强部;从而可以提高承受由按扣操作所产生的较大载荷的前端子部相对于基板的焊接强度,因此,即使端子部小型化,也可以确保充分的焊接强度。即,可实现按扣开关的小型化。
而且,根据本发明的按扣开关,端子增强部,使前端子部的焊接面扩大;从而可使前端子部相对于基板的焊接强度与扩大的焊接面的大小成正比地提高。
并且,根据本发明的按扣开关,端子部,在壳体下表面具有露出面,通过与后端子部的露出面相比扩大前端子部的露出面,而扩大焊接面,从而形成端子增强部;从而实现不必改变端子部从壳体侧面的导出量,就能够提高开关整体相对于基板的焊接强度,并且,可比后端子部更牢靠地安装前端子部。
进而,根据本发明的按扣开关,端子部,从壳体下表面介由阶梯部而设置焊接面,前端子部的阶梯部,比后端子部的阶梯部形成于内侧,从而扩大焊接面,形成端子增强部;因此可通过改变阶梯部的位置,使焊接面的大小变化,所以能够比后端子部更容易地将前端子部安装在基板上。
而且,根据本发明的按扣开关,前端子部与中央固定接点导通,后端子部与周边固定接点导通,从而,即使增大焊接的端子的露出面,也可确保延伸面相对于固定接点的距离,因此,可抑制在焊接时焊剂的进入。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按扣开关,端子部,通过将从壳体侧面导出的端子导出部向上折曲,从而可确保在从壳体侧面导出的方向上的焊接强度,并且能够容易地通过视觉确认焊接。
并且,根据本发明的按扣开关,端子增强部,使前端子部的焊接面的一部分从按扣一侧露出,从而可提高在前端子部从壳体侧面导出的方向及与其正交的方向这两个方向上的焊接强度,所以,即使端子部小型化,也可以确保充分的焊接强度。即,可实现按扣开关的小型化。
进而,根据本发明的按扣开关,通过使前端子部的焊接面,以相对于前端子部从壳体侧面导出的方向倾斜或平行的折曲线向上折曲,而使焊接面的一部分从按扣一侧露出,形成端子增强部,从而前端子部的焊接面的一部分能够容易地从壳体的前表面露出。
而且,根据本发明的按扣开关,端子增强部,将前端子部的前端部切去而使焊接面的端面长度变长,从而可提高焊接面的安装强度。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按扣开关,前端子部以较宽地幅度形成在壳体的后侧,后端子部以较宽地幅度形成在壳体的前侧,从而可较大地确保焊接面,并可以从共同的带状金属材料高效地获取含有固定接点的前端子部和后端子部,因此,可降低成本。


图1是本实施例中按扣开关的俯视图。
图2是按扣开关的主视图。
图3是按扣开关的仰视图。
图4是图1的A-A线剖面图。
图5是表示本实施例中的固定接点形状的主视图。
图6是表示图3的端子部周边的放大图。
图7是表示将端子安装在基板上的状态的剖面图。
图8是表示适用于和本实施例不同的端子形状的剖面图。
图9是第2实施例中的按扣开关的俯视图。
图10是表示第2实施例中的端子增强部形成的俯视图。
图11是形成端子增强部的前端子的剖面图。
图12是表示将形成端子增强部的前端子安装到基板上的状态的剖面图。
图13是第3实施例中按扣开关的俯视图。
图14是表示第3实施例中端子增强部形成的俯视图。
图15是第4实施例中的按扣开关的端子部的放大俯视图。
图中1-按扣开关(switch),2-按扣,2a-接触部,3-壳体(housing),4-侧面,5-下面,10-接点部,11-固定接点,12-中央固定接点,12c-前连接片,13-周边固定接点,13c-后连接片,14-可动接点,15-端子部,15a-前端子部,15b-后端子部,16-焊接面,17-端子增强部,18-折叠线,19-空间部,20-前端角部,21-侧部,22-侧板,23-阶梯部,24-露出面,40-焊锡,50-基板。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图1是本实施例中的按扣开关的俯视图,图2是按扣开关的主视图,图3是按扣开关的仰视图,图4是图1的A-A线剖面图。如各图所示,本实施例中,按扣开关1具有收容按扣2和接点部10的壳体3和与接点部10导通并且从壳体3的侧面4向外方导出的端子部15,是通过对按扣2的操作,进行开关切换的部件。本实施例的按扣开关,是按扣2相对基板可在水平方向上操作的横按式开关。
壳体3,如图1以及图2所示,被形成为近似方形的箱子状,由树脂等的绝缘材料形成。在壳体3上,如图3所示,收容有按扣2和接点部10,通过使按扣2在前后方向上移动,使得各接点部10对接或分开,可以进行开闭的切换。此处,在壳体3的上面6上,形成有从中央部向壳体3内切开、与后述的可动接点14相对向的倾斜片7。
倾斜片7,如图4所示,是使在水平方向上可操作的按扣2向下方移动的部分,是在壳体3的上面6上设置U字形的切口,通过将包围该切口的部分向下方折叠而形成。虽然在本实施例中是将壳体3的上面6折叠而形成倾斜片7,但是并不限定于本实施例,例如,也可以从壳体3的上面6以悬挂的方式进行安装等。
进行开关操作的按扣2由树脂材料形成,并配置在壳体3的上部。而且,在前端部具有于后述的可动接点14接触的接触部2a、还具有介由动作部2b从壳体3的前面向外方露出的按压部2c。通过向壳体3的内方按压按压部2c,接触部2a和倾斜片7滑动并被向下方引导,通过向下方按压兼用作后述的按键弹簧的可动接点14而使其翻转,可使各接点部对接,产生按键感觉和进行开关的切换。
收容在壳体3中的接点部10,如图3所示,由固定接点11和可动接点14构成。固定接点11,由中央固定接点12和周边固定接点13构成,所述中央固定接点11,具有上面形成为凸状的近似圆形的中央接触部12a;所述周边固定接点13,具有位于从左右方向夹持中央固定接点12的对称位置的、上面形成为凸状的近似矩形形状的周边接触部13a、13a。图5是表示本实施例中的固定接点11形状的主视图。
中央固定接点12由金属等导电性材料形成为板状,如图4以及图5所示,具有与中央接触部12a导通并朝向壳体3的前方直线延伸的中央连接部12b和与中央连接部12b近似正交导通并向壳体3的左右两侧方直线延伸的前连接片12c。
同样,周边固定接点13由金属等的导电性材料形成,具有与各周边接触部13c导通并在与中央连接部12b相反的方向上延伸的周边连接部13b、和与周边连接部13b导通并向壳体3的左右两侧方直线延伸的后连接片13c。即,前连接片12c和后连接片13c设置为相互近似平行。
各固定接点11,通过使中央接触部12a和周边接触部13a、13a露出在壳体3的内底面上被镶嵌成形、固定,内包在壳体3内而被固定。而且,在各连接片12c、13c的两端,分别设置从壳体3的左右两侧面4、4突出露出的端子部15、15。即,从壳体3的两侧面4、4,导出前后各一对与中央固定接点12导通的前端子部15a和15a、和与周边固定接点导通的后端子部15b和15b。图6是表示端子部15周边的放大仰视图。
如图5以及图6所示,端子部15分别具有和两连接片12c、13c的端部连接的阶梯部23,通过阶梯部23,一端被下折曲,其前端和壳体3的下面5近似平行。即,端子部15具有分别在壳体3的下面5露出的露出面24,沿着壳体3的下面5,从壳体3侧面4导出。在本实施例中,将前端子部15a的阶梯部23设置在壳体3内部的规定位置,将后端子部15b的阶梯部23设置在壳体3的侧面4附近。即,前端子部15a从比后端子部15b靠壳体3的内侧导出。
从壳体3导出的端子部15的下面,是安装在基板50上的焊接面16,按扣开关1整体,通过基板50和焊接部16的接合被固定。即,在壳体3的下面5露出的露出面24,也是对于基板50的焊接面16。另外,前端子部15a在壳体3的后侧、后端子部15b在壳体3的前侧分别以较宽的幅度形成,这样,可以扩大焊接面16。
在靠近按扣2一侧配置的前端子部15a,通过按扣2的操作,被施加比后端子部15b大的载荷。因此,在前端子部15a上,形成对基板50的焊接强度比后端子部15b大的端子增强部17。
焊接强度与焊接面16的大小成正比。即,端子增强部17是在前端子部15a的露出面16a中,比后端子部15b靠壳体3内侧所具有的部分。图7是表示在本实施例中,将端子部15安装在基板50上的状态的剖面图,图7(a)是表示前端子部15a和基板50的关系的剖面图,图7(b)是表示后端子部15b和基板50的关系的剖面图。
如图7所示,前端子部15a,由于其焊接面16从比后端子15b的焊接面16靠壳体3下面5的内侧形成,并且形成有端子增强部17,所以,相对于后端子部15b,仅是端子增强部17的部分牢靠地安装在基板50上。
而且,因为前端子部15a和后端子部15b从壳体3的侧面4的导出量相同,所以,不增大从壳体3的导出量,也可以提高前端子15a相对基板50的焊接强度。即,即使端子部15自身小型化,也可以确保用于承受尤其是由按扣2产生的操作载荷的前端子部15a的焊接强度,从而可以使按扣开关1整体小型化。并且,阶梯部23通过冲压加工可以容易地形成。
前端子部15a与配置在壳体3的近似中央处的中央固定接点12导通,后端子部15b与周边固定接点13导通,该周边固定接点13以在壳体3的左右方向夹持中央固定接点12的方式而配置。即,由于中央固定接点12配置在比周边固定接点13偏离端子部15的位置上,所以,与中央固定接点12导通的前端子部15a和后端子部15b相比,可以将焊接面16形成在更靠近壳体3的内方。
由此,使前端子部15a从比后端子部15b靠近壳体3下面5的内侧导出而形成端子增强部17,也可以确保到中央固定接点12的距离。即,可以提高前端子部15a相对基板50的焊接强度,并且,能够防止焊剂向固定接点11进入。
虽然在本实施例中,端子部15形成为从壳体3的侧面4直线导出的形状,但是,也可以如图8所示,形成将端子部15的前端向上方折曲的形状。由此,不仅可以确保端子部15相对基板50的焊接强度,而且,焊接的视觉确认也变得容易。
而且,壳体3,如图3以及图4所示,具有外周下端对接在周边固定接点13的周边接触部13a上而配置的可动接点14。可动接点14由金属材料等导电性材料构成,并被形成为具有弹性的半圆罩形。在可动接点14的上部,粘着固定有在下面涂布粘接剂、具有可挠性并近似圆形的绝缘薄膜30。该绝缘薄膜30还粘着固定在可动接点14的中央顶点部14a上,这样,将半圆罩形的可动接点14保持在壳体3内的规定位置上,并且,还可以防止粉尘、焊剂等侵入开关接点部分。
而且,按扣2配置在该绝缘薄膜30的上部,介由绝缘薄膜30,通过按扣2的操作按压可动接点14。另外,虽然在本实施例中,可动接点14的形状为圆形,但是并不特别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是八角形、方形等其他的形状。
下面,对第2实施例进行说明。图9是本实施例中按扣开关1的俯视图。本实施例中的按扣开关1,和第1实施例相同,由收容按扣2和接点部10的壳体3和与接点部10导通并且从壳体3的侧面4向外方导出的端子部15构成,使前端子部15a相对基板50的焊接强度比后端子部15b大的端子增强部17的形状,与第1实施例的不同。
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中,在从壳体3的侧面4导出前后一对端子部15、15中的前端子部15a上,位于其前端形成端子增强部17。端子增强部17,通过将前端子部15a的前端角部20向上方折曲而形成。即,前端子部15a的前端角部20被向上方弯曲,使得焊接面16处于在按扣2侧露出的状态。
图10是表示形成端子增强部17的图,图10(a)是表示增强部17形成前的俯视图,图10(b)是表示端子增强部17形成后的俯视图,图11是图10(b)的B-B剖面图。端子增强部17,是通过在前端子部15a的前端角部20处,以图10(a)所示的折曲线18向上方折曲而形成。折曲线18,其方向为相对于前端子部15a从壳体3导出的方向倾斜的方向,通过沿着该折曲线18将前端子部15a的前端向上方折曲,可以形成如图10(b)所示的端子增强部17。
另外,如图11所示,端子增强部17的弯曲角度θ为小于90度的角。通过使弯曲角度θ为小于90度的角度,可以在端子增强部17和基板50之间形成空间部19。因此,如图12所示,通过在该空间部19处填充焊锡40,可以充分确保端子增强部17对于基板50的焊接强度。
通过将折曲线18形成在相对从壳体3的导出方向而倾斜的方向并形成端子增强部17,可将端子增强部17的焊接面16形成为朝向按扣侧的形状,该按扣侧,在端子部15从壳体3导出的方向及与其正交的方向。因此,通过将前端子部15a的端子增强部17焊接在基板50上,可以相对于两方的朝向进行焊接,所述两方是指前端子部15a从壳体3的导出方向及与其正交的方向。
即,通过在前端子部15a上形成端子增强部17,可以增强相对于前端子部15a从壳体3的导出方向及与其正交的壳体3的前后方向朝向的焊接强度,即,可以提高前端子部15a相对基板50的安装强度。因此,即使端子部15自身小型化,也可以充分确保用于承受由按扣2操作所产生的较大操作载荷的前端子部15a相对于基板50的焊接强度,从而可以实现开关1整体小型化。
下面,对第3实施例进行说明。图13是本实施例中的按扣开关1的俯视图。本实施例的按扣开关1,与第2实施例相同,由收容按扣2和接点部10的壳体3和与接点部10导通并且从壳体3的侧面4向外方导出的端子部15构成,只是在前端子部15a上形成的端子增强部17的形状与第2实施例的不同。
如图13所示,在本实施例的前端子部15a上,形成了从按扣2侧的侧部21向上方延伸出的端子增强部17。即,前端子部15a的焊接面16的一部分处于在按扣2侧露出的状态。
图14是表示形成端子增强部17的图,图14(a)是表示端子增强部17形成前的俯视图,图14(b)是表示端子增强部17形成后的俯视图。前端子部15a,在按扣2侧的侧部21上具有侧板22,通过将该侧部21作为折曲线18,向上方折曲侧板22,可形成端子增强部17。即,使折曲线18与前端子部15a的导出方向平行。另外,通过将端子增强部17的弯曲角度设定为比90度小的角度,可以获得与第2实施例相同的效果。
通过将折曲线18设定在相对于从壳体3的导出方向平行的方向上而形成端子增强部17,使得端子增强部17的焊接面16形成为朝向按扣2侧的形状。因此,如果将前端子部15a焊接到基板50上,则相对于按扣2的操作方向,可以通过端子增强部17进行焊接,从而提高前端子部15a相对基板50的焊接强度。即,即使端子部15自身小型化,也可以确保用于承受由对按扣2操作所产生的较大操作载荷的前端子部15a相对于基板50的焊接强度,从而可以实现开关1整体小型化。
下面,对第4实施例进行说明。图15是本实施例中按扣开关1的端子部15的放大俯视图。本实施例的按扣开关1,与第2或第3实施例相同,由收容按扣2和接点部10的壳体3和与接点部10导通并且从壳体3的侧面4向外方导出的端子部15构成,只是在前端子部15a上形成的端子增强部17的构成与第2或第3实施例的不同。
如图1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将端子增强部17形成在前端子部15a的前端部。端子增强部17,在前端子部15a的前端近似中央部处形成切口形状。由此,可以增长焊接面16的端面,从而可以增加相对端面方向的安装强度。由于将端子增强部17的端面形状形成为朝向按扣2的操作方向以及朝向壳体3的外方的形状,所以,通过将端子增强部17焊接到基板50上,可以相对于这些方向提高焊接强度。即,即使端子部15自身小型化,也可以确保用于承受由按扣2操作所产生的较大操作载荷的前端子部15a相对于基板50的焊接强度,从而可以实现开关1整体小型化。虽然在本实施例中,端子增强部17的切口形状为近似半圆形,但是,也可以例如是三角形或多角形等各种各样的形状。
上面,虽然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的适用并不限定于这些实施例,只要在该技术思想范围内,可以适用于各种各样的方式。在本方式中,虽然壳体3的形状为近似方形,但是,并不限定于本实施例,只要是可以收容各接点部10的形状即可,例如底部为近似圆形的形状等。
权利要求
1.一种按扣开关,由收容接点部并安装在基板上的壳体、和从该壳体的一侧面露出并且在与所述基板的面平行的方向上可以操作的按扣构成,所述壳体,将与所述接点部导通的端子部从侧面导出,该端子部具有对于所述基板焊接的焊接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部,沿所述按扣的操作方向从所述壳体的侧面导出前后各一对,配置在靠近所述按扣一侧的前端子部,具有比配置在远离所述按扣一侧的后端子部对于所述基板焊接强度较大的端子增强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扣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增强部,使所述前端子部的焊接面扩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按扣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部,在所述壳体下表面具有露出面,通过与所述后端子部的露出面相比扩大所述前端子部的露出面,而扩大焊接面,从而形成所述端子增强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按扣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部,从所述壳体下表面介由阶梯部而设置焊接面,所述前端子部的阶梯部,比所述后端子部的阶梯部形成于内侧,从而扩大焊接面,形成所述端子增强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扣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点部包括,配置在所述壳体大致中央的中央固定接点、夹持该中央固定接点并且配置在导出所述端子部的壳体的侧面一侧的周边固定接点、和配置在该周边固定接点上并与中央固定接点可自由接触分离的可动接点;所述前端子部,与所述中央固定接点导通,所述后端子部与所述周边固定接点导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扣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增强部,由将所述前端子部从所述壳体侧面导出的部分向上折曲的折曲部构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按扣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折曲部,使所述焊接面的一部分从所述按扣一侧的外方露出。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扣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增强部,通过使所述前端子部的前端附近,在相对于该前端子部的从壳体侧面导出的方向倾斜的折曲线处向上方折曲,而使所述焊接面的一部分向所述按扣一侧的外方露出。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扣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增强部,通过使所述前端子部,在与从壳体侧面导出的方向平行的折曲线处向上方折曲,而使所述焊接面的一部分向所述按扣一侧的外方露出。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扣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增强部,将所述前端子部的前端部切去,而使所述焊接面的端面长度变长。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扣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子部,以较宽的幅度形成在所述壳体的后侧,所述后端子部,以较宽的幅度形成在所述壳体的前侧。
全文摘要
一种按扣开关,由收容接点部(10)并安装在基板(50)上的壳体(3)和从壳体(3)的一侧面(4)露出并在与基板(50)的面平行的方向上可以操作的按扣(2)构成,壳体(3)将与接点部(10)导通的端子部(15)从侧面(4)导出,端子部(15)具有对于基板(50)的焊接面(16);端子部(15)沿按扣(2)的操作方向从壳体(3)的侧面(4)导出前后各一对,配置在靠近按扣(2)一侧的前端子部(15a)具有比配置在离按扣(2)较远一侧的后端子部(15b)对于基板(50)焊接强度较大的端子增强部(17)。这种按扣开关,即使端子较小,也可确保前端子的安装强度并可实现小型化。
文档编号H01H13/52GK1812029SQ20061000450
公开日2006年8月2日 申请日期2006年1月25日 优先权日2005年1月28日
发明者小泽健 申请人: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