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银离子抗菌除臭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25940阅读:1040来源:国知局
一种银离子抗菌除臭袜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袜子,具体为一种银离子抗菌除臭袜。



背景技术:

在现代生活中,袜子是人们穿着所必不可少的物品,但是,由于现代人往往由于快节奏的生活和工作,往往忽视了脚部的健康和卫生,越来越多的脚部皮肤疾病困扰着人们的生活,这样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目前,在现有技术中,抗菌材料可分为有机、无机型和半导体光催化型三大类。有机抗菌材料因耐热性差、持久性不足等问题,应用局限性大;光催化类抗菌材料发展迅速,但需进一步解决其紫外光依赖性、光利用率等问题,尚处于产业化应用初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传统有机抗菌材料因耐热性差、持久性不足等问题,应用局限性大,光催化类抗菌材料发展迅速,但需进一步解决其紫外光依赖性的缺陷,提供一种银离子抗菌除臭袜,从而解决上述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银离子抗菌除臭袜,包括袜身和固定环,所述袜身的一端设有袜趾,所述袜身的底端设有袜底,所述袜身的另一端设有袜筒,所述袜筒的顶端设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的边侧设有若干个固定带孔,所述袜筒的内部设有若干条固定带,固定带的一端通过个固定带孔置于袜身的外部,所述固定环的一端设有魔术贴。

进一步的,所述袜趾、袜身、袜筒、固定带和袜底均由纳米银纤维、竹炭纤维和棉质纤维混编而成,其中纳米银纤维的含量为20%-50%。

进一步的,所述袜趾设有数目小于等于五个。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环为软质硅胶材质制成,所述魔术贴设于固定环的外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种银离子抗菌除臭袜,采用纳米银纤维、竹炭纤维和棉质纤维混编而成的袜子,纳米银纤维是一种无机抗菌材料,具有优良的耐热性、广谱抗菌性、安全性、耐光性和化学稳定性,持续抗菌时间长等优点,竹炭纤维可以更好的对袜子进行的除臭,棉质纤维可以进行吸汗,且同时可以使袜子穿戴者的脚部更为舒适,袜子设有的固定环配合袜筒内部的固定带,使得袜子更具运动性能。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银离子抗菌除臭袜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袜趾;2、袜身;3、袜筒;4、固定带;5、固定环;6、固定带孔;7、魔术贴;8、袜底。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银离子抗菌除臭袜,包括袜身2和固定环5,袜身2的一端设有袜趾1,袜身2的底端设有袜底8,袜身2的另一端设有袜筒3,袜筒的顶端设有固定环5,固定环5的边侧设有若干个固定带孔6,袜筒3的内部设有若干条固定带4,固定带4的一端通过个固定带孔6置于袜身2的外部,固定环5的一端设有魔术贴7。

袜趾1、袜身2、袜筒3、固定带4和袜底8均由纳米银纤维、竹炭纤维和棉质纤维混编而成,其中纳米银纤维的含量为20%-50%,纳米银纤维是一种无机抗菌材料,具有优良的耐热性、广谱抗菌性、安全性、耐光性和化学稳定性,持续抗菌时间长等优点,竹炭纤维可以更好的对袜子进行的除臭,棉质纤维可以进行吸汗,且同时可以使袜子穿戴者的脚部更为舒适。

袜趾1设有数目小于等于五个,当人们在穿戴该种袜子时,脚趾置于袜趾1内,使得袜子穿戴者的脚部更为舒适。

固定环5为软质硅胶材质制成,魔术贴7设于固定环5的外壁,软质硅胶制成的固定环5,可以更好的贴合人的皮肤,利用魔术贴7将固定环5于人的腿部进行固定,增添袜子的运动性。

具体使用时,将脚通过袜筒3穿入袜身2和袜趾1的内部,然后依据穿戴者的需要,可以拉紧袜筒3的固定带4,使袜子和普通休闲袜具有一样的袜筒长度,当需要进行一些体育项目的比赛时,例如足球比赛,这时便可以放松袜筒3的固定带4,将袜筒3往上拔,然后将固定带4扎住,最后将固定环5通过魔术贴7进行固定,这样便使得袜子更具运动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种银离子抗菌除臭袜,采用纳米银纤维、竹炭纤维和棉质纤维混编而成的袜子,纳米银纤维是一种无机抗菌材料,具有优良的耐热性、广谱抗菌性、安全性、耐光性和化学稳定性,持续抗菌时间长等优点,竹炭纤维可以更好的对袜子进行的除臭,棉质纤维可以进行吸汗,且同时可以使袜子穿戴者的脚部更为舒适,袜子设有的固定环5配合袜筒3内部的固定带4,使得袜子更具运动性能。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