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运动鞋鞋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77875阅读:513来源:国知局
一种运动鞋鞋底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日常生活用品领域,涉及一种鞋底,特别涉及一种运动鞋鞋底。



背景技术:

运动鞋是根据人们参加运动或旅游的特点设计制造的。运动鞋的鞋底和普通皮鞋、胶鞋不同,一般都是柔软而富有弹性的,能起一定的缓冲作用。运动时能增加弹性,所以,在进行体育运动时,大多要穿运动鞋。现有的运动鞋一般追求速度、造型美观的设计,而对其整体透气效果的设计并不注重,鞋底一般无透气设计,一般是靠鞋面上设有透气孔的方式来散发鞋内的气味。这样脚底产生的气味和脚汗不易散出,容易使穿着者患上脚气等疾病,甚至在运动时会出现滑倒或扭伤等现象。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人们对运动鞋做出了各种各样的改进,有些还申请了专利,例如中国专利文献资料公开了具有空调效果的运动鞋鞋底[申请号:201120155050.9;授权公告号:CN202035546U],其包括鞋底本体和装设于鞋底本体的脚后跟处的透气机构,该透气机构包括气囊以及与气囊相连通的进气管和出气管,该进气管的进气口位于鞋底本体的外侧壁上,该鞋底本体内设有排气口,该排气口与出气管相连通,该出气管上安装有止回阀。

上述具有空调效果的运动鞋鞋底由于进气管上装设有止回阀,这样装设于鞋底上的气囊形成空调模式的气体循环,从而提高了运动鞋鞋底整体的透气效果,但是由于其结构复杂,透气孔小等原因,造成其生产工艺复杂,加工成本高,透气效果不佳等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运动性能强,透气性好,舒适性佳的运动鞋鞋底。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运动鞋鞋底,由上往下依次包括上鞋底、中鞋底和下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鞋底和中鞋底之间设置有相互粘合的透气网布,所述的中鞋底和下鞋底之间通过若干根均匀间隔分布的减震柱相连接,并且中鞋底、下鞋底和减震柱之间形成了与外部相连通的气流室,所述的中鞋底上开设有若干条与气流室相连通的透气槽,所述的中鞋底的上表面上均匀的设置有向内凹陷且呈网格状分布的气流道,所述的透气网布上均匀的开设有若干个呈蜂窝状分布的蜂窝孔,所述的上鞋底上均匀的开设有若干个透气孔,所述的气流室、透气槽、气流道、蜂窝孔以及透气孔之间均相互连通。

在上述的一种运动鞋鞋底中,所述的透气网布上的各蜂窝孔内均设置有四条横向分布的网络线条。网络线条的设置可以有效的防止灰尘和阻击沙子随空气流通时进入鞋子里。

在上述的一种运动鞋鞋底中,所述的中鞋底和下鞋底之间位于脚后跟的部位处连接有一根缓冲柱。缓冲柱的设置可使得使用者在脚后跟接触地面时,能与地面之间形成一个缓冲力,使得穿着着的脚后跟舒适性提高。

在上述的一种运动鞋鞋底中,所述的分布于脚后跟处和脚外侧部的若干根减震柱上均套设有减震弹簧,所述的减震弹簧一端抵靠于下鞋底上,另一端抵靠于中鞋底上。利用弹簧的物理反弹原理,使该鞋底在使用时能有效的缓冲吸震,提高了对人体脚踝的有效保护。

在上述的一种运动鞋鞋底中,所述的下鞋底下表面的脚尖部设置有横向分布的防滑条,所述的下鞋底下表面的脚后跟部设置有弧形分布的防滑条,所述的下鞋底下表面的脚掌部和脚后跟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吸盘,所述的吸盘外设置有一圈耐磨圈,所述的耐磨圈的表面上具有防滑纹理。此结构形状的设计,使得该鞋底耐磨和防滑的运动功能性更强。

在上述的一种运动鞋鞋底中,所述的上鞋底的脚后跟处具有向上圆滑凸起的加厚垫,所述的上鞋底的足弓部处具有向上圆滑凸起且用于支撑足弓的加厚片,所述的上鞋底上的透气孔的直径为4.8mm至5.2mm之间。

在上述的一种运动鞋鞋底中,所述的上鞋底由海波丽泡棉和透气面衬组成,所述的透气布粘合于海波丽泡棉的上表面上。海波丽泡棉具有防臭、吸汗、透气效果好,抗变形能力强,柔软舒适,且可回收再生,环保等优点,因此更符合运动人群使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运动鞋鞋底上设置了相互连通的气流室、透气槽、气流道、蜂窝孔以及透气孔,使得鞋内的气体和外部的新鲜空气能形成流通,使得其透气效果佳;设置了缓震柱、缓冲柱、以及吸盘和耐磨圈,使得其运动性能更强;以及中鞋底上开设有若干条与气流室相连通的透气槽,不仅起到透气作用,而且可使得穿着者在使用时弯曲阻力更小,舒适性更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运动鞋鞋底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运动鞋鞋底的侧视图。

图3是本运动鞋鞋底中透气网布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运动鞋鞋底中上鞋底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运动鞋鞋底中上鞋底的局部剖视图。

图6是本运动鞋鞋底中下鞋底的仰视图。

图7是图3圆圈A中的放大图。

图中,1、上鞋底;2、中鞋底;3、下鞋底;4、透气网布;5、减震柱;6、气流室;7、透气槽;8、气流道;9、蜂窝孔;10、透气孔;11、网络线条;12、缓冲柱;13、减震弹簧;14、防滑条;15、吸盘;16、耐磨圈;17、加厚垫;18、加厚片;19、海波丽泡棉;20、透气面衬。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所示,本运动鞋鞋底由上往下依次包括上鞋底1、中鞋底2和下鞋底3,上鞋底1和中鞋底2之间设置有相互粘合的透气网布4,中鞋底2和下鞋底3之间通过若干根均匀间隔分布的减震柱5相连接,并且中鞋底2、下鞋底3和减震柱5之间形成了与外部相连通的气流室6,中鞋底2上开设有若干条与气流室6相连通的透气槽7,中鞋底2的上表面上均匀的设置有向内凹陷且呈网格状分布的气流道8,透气网布4上均匀的开设有若干个呈蜂窝状分布的蜂窝孔9,上鞋底1上均匀的开设有若干个透气孔10,气流室6、透气槽7、气流道8、蜂窝孔9以及透气孔10之间均相互连通,透气网布4上的各蜂窝孔9内均设置有四条横向分布的网络线条11。

本运动鞋鞋底的透气原理是:脚气经过上鞋底1上的透气孔10流入透气网布4,通过透气网布4上的蜂窝孔9进入中鞋底2,然后经过中鞋底2上设置的气流道8引流到透气槽7,最后通过透气槽7将脚气排至与外部相连通的气流室6,同时外部的新鲜空气也可逆流进入鞋内。

为了使本运动鞋鞋底的运动性能更强,其中鞋底2和下鞋底3之间位于脚后跟的部位处连接有一根缓冲柱12,分布于脚后跟处和脚外侧部的若干根减震柱5上均套设有减震弹簧13,减震弹簧13一端抵靠于下鞋底3上,另一端抵靠于中鞋底2上,下鞋底3下表面的脚尖部设置有横向分布的防滑条14,下鞋底3下表面的脚后跟部设置有弧形分布的防滑条14,下鞋底3下表面的脚掌部和脚后跟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吸盘15,吸盘15外设置有一圈耐磨圈16,耐磨圈16的表面上具有防滑纹理。

为了使本运动鞋鞋底的舒适性更好,其上鞋底1的脚后跟处具有向上圆滑凸起的加厚垫17,上鞋底1的足弓部处具有向上圆滑凸起且用于支撑足弓的加厚片18,上鞋底1上的透气孔10的直径为4.8mm至5.2mm之间,上鞋底1由海波丽泡棉19和透气面衬20组成,透气布粘合于海波丽泡棉19的上表面上。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上鞋底1、中鞋底2、下鞋底3、透气网布4、减震柱5、气流室6、透气槽7、气流道8、蜂窝孔9、透气孔10、网络线条11、缓冲柱12、减震弹簧13、防滑条14、吸盘15、耐磨圈16、加厚垫17、加厚片18、海波丽泡棉19、透气面衬20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