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防震强度的运动文胸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25954阅读:593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调节防震强度的运动文胸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无缝针织技术和运动文胸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调节防震强度的运动文胸。



背景技术:

运动文胸是一种能够在体育锻炼时给女性乳房提供附加支撑的文胸。女性的乳房是附着于胸大肌上的腺体器官,没有骨骼和肌肉的支撑。如果运动过程中没有运动文胸的保护,乳房会剧烈晃动,从而产生疼痛和不舒适感。运动文胸一般可分为罩杯式和压迫式,前者含有塑形罩杯,而后者则通过面料强大的弹性和紧度压扁胸部达到阻止乳房运动的作用。罩杯式的运动文胸相比压迫式具有较好的穿着舒适性,但防震功能不及后者,特别是在高强度的运动中。

压迫式的运动文胸具有良好的防震效果,但是强大的压迫会挤压胸部变形造成不舒适感,压力过大时会造成乳房疼痛,甚至是呼吸困难,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受阻等副作用,妨碍运动。为起到压迫的效果,压迫式运动文胸通常采用质地紧密的面料,其围度偏小,穿脱困难也是一个问题。更重要的是,目前市场上的运动文胸一般都不具备大小调节的功能,无法适应不同强度的运动,这就会极大影响运动文胸的合体舒适程度以及发挥的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运动文胸无法根据运动强度调节大小及合体度的困难,提供一种可以调节防震强度的运动文胸,适应不同强度的运动,兼具防震功能和舒适度。

本实用新型包括防震带、罩杯、侧翼、肩带、后背和下罗口,所述防震带有两条,第一条防震带的一端固定在穿着者的右侧上杯边底部,自上而下穿过侧翼上的第一椭圆形鸡眼,拉至后背并固定在右侧肩带上;第二条防震带的一端固定在穿着者的左侧上杯边底部,另一端先自下而上穿过第三椭圆形鸡眼,再自上而下穿过侧翼上的第二椭圆形鸡眼,拉至后背并固定在左侧肩带上,所述防震带通过上下调节,改变文胸下胸围及罩杯大小;

所述罩杯为三片式结构,分为上杯、中杯和下杯;所述后背包括斜方肌、脊柱、背阔肌三个区域。

进一步说,防震带为双层结构,正面采用第一集圈添纱组织,反面采用第一浮线添纱组织。

进一步说,上杯采用第二集圈添纱组织,中杯采用第三集圈添纱组织,下杯采用乳胶罩杯。

进一步说,侧翼采用第四集圈添纱组织,背面有直线闭口凸条。

进一步说,后背的斜方肌、脊柱、背阔肌三个区域,分别采用第二浮线添纱组织、第五集圈添纱组织、第一浮线添纱组织。

进一步说,肩带采用平纹组织,下罗口采用第六集圈添纱组织。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中防震带能够使让运动员根据运动强度的大小和自身舒适度要求,调节文胸的下胸围松紧和罩杯大小,从而适应不同强度的运动,并且保证运动文胸具有良好的防震缓冲效果。本实用新型还结合了无缝针织技术,将多种特殊设计的组织结构应用于运动文胸中,增强文胸的舒适性、合体性及功能性。

附图说明

图1为运动文胸的正面款式图;

图2为运动文胸的背面款式图;

图3为防震带的正面及反面款式图;

图4为运动文胸的穿着效果图;

图5为集圈添纱组织A的意匠图;

图6为浮线添纱组织B的意匠图;

图7为集圈添纱组织C的意匠图;

图8为集圈添纱组织D的意匠图;

图9为集圈添纱组织E的意匠图;

图10为浮线添纱组织F的意匠图;

图11为集圈添纱组织G的意匠图;

图12为集圈添纱组织H的意匠图;

图13为纱线成圈的示意图;

图14为面纱浮线、地纱浮线的示意图;

图15为面纱浮线、地纱成圈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4、图13至图15所示,本实施例所涉及的可以调节防震强度的运动文胸采用Santoni SM8-TOP2S型号无缝针织机织造,2号纱嘴穿锦纶/氨纶(40/50dtex)包芯纱作为地纱,5号纱嘴穿Cooldry纤维(70dtex×2)作为面纱1,7号纱嘴穿蚕丝(70dtex)作为面纱2,第2路和第6路的3号纱嘴穿210D莱卡,第5路的3号纱嘴穿锦纶/氨纶(20/30dtex)包芯纱作为罗口的扎口线。

一种可以调节防震强度的运动文胸,包括防震带、罩杯、侧翼、肩带、后背、下罗口;文胸前中分开,防震带可以上下调节,从而改变文胸下胸围及罩杯大小。

防震带为双层结构,正面采用集圈添纱组织A,见图5,反面采用浮线添纱组织B,见图6。防震带左右各一条,防震带1a的一端固定在穿着者的右侧上杯边底部,自上而下穿过侧翼7a上的椭圆形鸡眼8a,拉至后背并固定在右侧肩带3a上;防震带1b的一端固定在穿着者的左侧上杯边底部,另一端先自下而上穿过椭圆形鸡眼8c,再自上而下穿过侧翼上的椭圆形鸡眼8b,拉至后背并固定在左侧肩带3b上,防震带末的反面带有魔术贴子面2。防震带的弹性较小,能够增强对乳房下部的支撑和提升作用防止乳房的左右晃动。通过防震带末端位置的调节,可实现运动文胸下胸围松紧及罩杯大小的调节,在强度较低的运动状态下,可适当调高防震带末端的固定点,保证防震缓冲效果的同时提高运动文胸的舒适程度;在强度较高的运动中,则需要调低防震带末端的固定点,给予乳房较强的压迫和固定,从而起到较好的缓冲防震效果。

罩杯为三片式结构,分为上杯4、中杯5和下杯6,上杯采用集圈添纱组织C,见图7,中杯采用组织集圈添纱组织D,见图8,下杯采用乳胶罩杯。上杯边符合乳房弧度,且有较好的弹性,能够完全包裹住乳房;中杯采用质地紧密的组织,能适度地压迫乳点区域,防止罩杯空洞引起的乳房晃动;下杯组织最为厚实,能够托住乳房、聚拢胸部,且具有良好的支撑、缓冲性能。

侧翼采用集圈添纱组织E,见图9,背面有直线闭口凸条,使肋边肌肉不会脱出罩杯,紧贴乳房周围皮肤,防止乳房外扩。

后背包括斜方肌11a、11b、脊柱12、背阔肌10a、10b三个区域:斜方肌采用浮线添纱组织F,见图10,能够按摩斜方肌;脊柱采用集圈添纱组织G,见图11,能够防止后背被拉伸,导致文胸变形;背阔肌采用浮线添纱组织B,具有良好的吸湿透气性能,利于背阔肌的舒展和放松。工字型的设计能够防止肩带滑落,也分散了肩部的压力,同时对斜方肌起到按摩的作用,有利于肩部的放松。

肩带采用集圈添纱组织A,其弹性及拉伸性能较小,不易变形,可提升乳房,防止乳房上下晃动及下垂。肩带宽度较大,因此对肩部的压强较小,可以减轻肩部的受压迫感。下罗口9采用集圈添纱组织H,见图12。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了说明,但这些说明不能被理解为限制了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随附的权利要求书限定,任何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基础上的改动都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