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04704阅读:217来源:国知局
一种手镯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镯的改进,特别是一种结构简单,能使手镯外形更加美观,搭扣不易松脱;同时,能够增加手镯的弹性,使得手镯能够扭曲变形,增大手镯开口的大小,适用于各种尺寸的手腕佩戴的手镯。



背景技术:

手镯是一种套在手腕上的环形饰品。按结构,一般可分为两种:一是封闭形圆环,以玉石材料为多;二是有端口或数个链片,以金属材料居多,目前市售的手镯分为可打开与不可打开的两种,可打开的用起来比较方便。目前,可打开的手镯一般采用卡扣的方式,但是卡扣设在手镯的端部卡扣使用长时间后容易磨损,磨损的卡扣更加影响手镯的外观,并且由于手镯不可变形,为了配合不同尺寸的手腕大小,需要制作多种不同开口尺寸的手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通过在手镯本体两端设置外螺纹,在搭扣内设置内螺纹来固定手镯,使得手镯外形更加美观,搭扣不易松脱;同时,在手镯内壁上增加缝隙,能够增加手镯的弹性,使得手镯能够扭曲变形,穿戴时,能调节手镯开口的大小,以适用于各种尺寸的手腕佩戴的手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手镯,包括:手镯本体和搭扣;所述搭扣上设有一通孔;所述手镯本体的两端均设置在通孔内,且手镯本体两端均与通孔螺纹连接;所述手镯本体内侧壁上沿着圆周方向设有不完全密封的空腔。

优选的,当手镯本体呈管状结构时,所述手镯本体的内侧壁上沿着圆周方向设有一条缝隙与手镯本体内部连通,使手镯本体内部形成不完全密封的空腔,增加手镯的弹性。

优选的,当手镯本体呈非管状结构时,所述手镯本体内侧壁上沿着圆周方向的不完全密封的空腔呈凹槽状,使得手镯本体横截面呈U形或C形。

优选的,所述通孔中部直径小于通孔两端的直径;所述通孔中部设有内螺纹;所述手镯本体的两端均设有外螺纹;所述手镯本体两端的外螺纹均与通孔内的内螺纹相互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手镯,结构简单,结构简单,通过在手镯本体两端设置外螺纹,在搭扣内设置内螺纹来固定手镯,使得手镯外形更加美观,搭扣不易松脱;同时,在手镯内壁上增加缝隙,能够增加手镯的弹性,使得手镯能够扭曲变形,穿戴时,能调节手镯开口的大小,以适用于各种尺寸的手腕佩戴。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手镯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所述搭扣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其中:1、手镯本体;2、搭扣;3、外螺纹;4、通孔;5、内螺纹;6、缝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包括:

一种手镯,包括:手镯本体1和搭扣2;所述手镯本体1采用硬素金;所述搭扣2呈圆球形;所述搭扣2上设有一通孔4;所述手镯本体1的两端均设置在通孔4内,且手镯本体1两端均与通孔4螺纹连接;所述手镯本体1内侧壁上沿着圆周方向设有不完全密封的空腔;当手镯本体1呈管状结构时,所述手镯本体1的内圈上设有一条缝隙6与手镯本体1内部连通,使手镯本体1内部形成不完全密封的空腔,增加手镯的弹性;当手镯本体1呈非管状结构时,所述手镯本体1内侧壁上沿着圆周方向的不完全密封的空腔呈凹槽状,使得手镯本体1横截面呈U形或C形。

使用时,转动搭扣2,使得搭扣2向手镯本体1一端移动,另一端相对离开搭扣2的通孔;然后将手镯本体1两端前后拉开,增加手镯开口处的大小,将手镯带上手腕后,松开手镯本体1的两端,手镯由于弹性恢复到原状,最后将手镯本体1对准搭扣2的通孔,然后转动搭扣2,使得手镯本体1两端的外螺纹3均与通孔4内的内螺纹5配合即可。

更进一步,所述通孔4中部直径小于通孔4两端的直径;所述通孔4中部设有内螺纹5,所述手镯本体1的两端均设有外螺纹3;所述手镯本体1的两端有外螺纹3处的直径小于手镯本体1的直径;所述手镯本体1两端的外螺纹3均与通孔4内的内螺纹5相互配合;能够防止搭扣2转动时过多的转入手镯本体1的一端;同时,缩短手镯本体1两端外螺纹3的长度,使手镯本体1两端的外螺纹3全部设置在通孔4内,不会有外螺纹3外露在搭扣2外,使得手镯更加美观;并且由于外螺纹3长度的缩短,能够更快速的将手镯本体1的一端旋转脱离通孔4内,便于手镯的佩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手镯,结构简单,结构简单,通过在手镯本体两端设置外螺纹,在搭扣内设置内螺纹来固定手镯,使得手镯外形更加美观,搭扣不易松脱;同时,在手镯内壁上增加缝隙,能够增加手镯的弹性,使得手镯能够扭曲变形,穿戴时,能调节手镯开口的大小,以适用于各种尺寸的手腕佩戴。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应用范例,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构成任何限制。凡采用等同变换或者等效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权利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