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更换式防滑鞋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59855阅读:391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更换式防滑鞋底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鞋类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更换式防滑鞋底。



背景技术:

一双舒适的鞋将给人们带来轻松与健康。现代人们穿着的鞋子一般用皮革、塑料制作而成,鞋底大多采用橡胶、牛筋等材料。

在目前的制鞋技术领域,鞋底的防滑性是很多生产厂家一直着力解决的问题,因此防滑设计是鞋底设计的基本要素,目前一般通过在鞋底分布不同花纹的凸起或沟槽,来达到鞋底的防滑效果。但这些鞋底在使用过程中,只有凸起接地端的一侧与地面接触,且目前只有脚前掌和后跟这两个受力点的防滑凸起与地面接触,因此接触面积少,防滑效果差;使用时鞋底鞋跟处的防滑凸起易受到磨损,不再具有防滑效果,容易造成人员摔倒的危险,磨损严重时的会出现鞋底渗水情况,使用寿命短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可更换式防滑鞋底,防滑效果好,便于更换鞋底的防滑部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可更换式防滑鞋底,包括鞋底尖部、鞋底中部和鞋底跟部;所述鞋底尖部和鞋底跟部均设有防滑部件,所述鞋底尖部和鞋底跟部的两侧均设有对称的槽道,所述防滑部件设有与所述槽道插嵌固定的钩部;所述防滑部件由复数个规则排列的防滑单元组成,所述防滑单元包括截面呈十字形的防滑凸起部和围绕防滑凸起部设置的排水凹槽部。

进一步的,在所述的可更换式防滑鞋底中,所述防滑凸起部的四个端部具有三角形延伸部分。

进一步的,在所述的可更换式防滑鞋底中,所述防滑单元以矩形阵列的方式排列于所述防滑部件表面。

进一步的,在所述的可更换式防滑鞋底中,所述防滑部件与所述防滑单元一体成型。

进一步的,在所述的可更换式防滑鞋底中,所述防滑凸起部凸出所述防滑部件的高度为3mm。

进一步的,在所述的可更换式防滑鞋底中,所述防滑凸起部的相邻两个三角形延伸部分之间的间距为6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1)具有较强的防滑效果;(2)防滑部件与鞋底插嵌固定,能随时更换,避免由于磨损过大而丧失了防滑效果;(3)防滑单元的凹槽部分有利于及时排走脚底的水,保证防滑底与地面的最大接触面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可更换式防滑鞋底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可更换式防滑鞋底的侧视图;

图3为图1中防滑部件的局部视图;

图4为图1中A-A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可更换式防滑鞋底,包括鞋底尖部11、鞋底中部12和鞋底跟部13;所述鞋底尖部11和鞋底跟部12均设有防滑部件2,所述鞋底尖部11和鞋底跟部13的两侧均设有对称的槽道31,所述防滑部件2设有与所述槽道31插嵌固定的钩部32;所述防滑部件2由复数个规则排列的防滑单元组成,所述防滑单元包括截面呈十字形的防滑凸起部21和围绕防滑凸起部21设置的排水凹槽部22,所述防滑凸起部21可呈凸出的块状,且防滑凸起部21与防滑部件2的材质相同,可由柔性材料制成,并一体成型加工形成,在加工时,排水凹槽部22同步成型。

进一步的,如图1至图4所示,其优选方案为:设于鞋底尖部11和鞋底跟部12的防滑部件2,防滑部件2未完全覆盖鞋底尖部11和鞋底跟部12,防滑部件2的边缘离鞋底尖部11和鞋底跟部12的边缘均具有一定的距离,便于排出所述排水凹槽部22的介质,提高防滑效果;所述防滑单元以矩形阵列方式排列于防滑部件2表面,以达到平整性,利于步行,避免让人感到不适。所述防滑部件2与所述防滑单元一体成型,避免因长时间使用出现脱落或不平整的现象。所述防滑凸起部21凸出所述防滑部件2的高度为3mm。所述防滑凸起部21的四个端部具有三角形延伸部分,使得防滑凸起部21具有尖状端部,且相邻两个三角形延伸部分之间的间距为6mm。防滑部件2采用天然橡胶材质,边缘采用PU材质制成,能够与地面等接触环境产生较大的摩擦。

综上,在本实施例中,提出的一种可更换式防滑鞋底,其具有以下优点:(1)具有较强的防滑效果;(2)防滑部件与鞋底插嵌固定,能随时更换,避免由于磨损过大而丧失了防滑效果;(3)防滑单元的凹槽部分有利于及时排走脚底的水,保证防滑底与地面的最大接触面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