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绒背心的多功能复合模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56007阅读:29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绒背心的多功能复合模板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服装生产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绒背心的多功能复合模板。



背景技术:

缝制拉链是制作绒背心过程中的一道重要工序,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先将左右拉链固定在身片缝头上,再与前身里钩扎,此面料弹性大,经常出现拉链吃皱,左右不对称、袋位高低不一现象,操作复杂且保证不了外观质量。具体而言,在绱前身拉链与前身里结合若要达到左右对称,不吃皱的工艺标准要求,则需要操作者的技巧十分熟练。然而由于操作者的技巧熟练程度参差不齐,导致前身拉链很难全部达到平服与袋位对称工艺标准要求,由此导致外观质量不稳定。基于此,有必要实用新型一种创新的服装模板,以解决、优化现有服装技术难以保证拉链、打点、划袋口印的复合模板以提高质量稳定性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服装绒背心的绱前门拉链、钩扎前身里、打点等工序的技术难以保证绱前门拉链质量稳定性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多功能复合模板。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绒背心的多功能复合模板,所述多功能复合模板包括左侧复合模板和右侧复合模板,其中左侧复合模板和右侧复合模板呈手性对称,所述左侧复合模板和右侧复合模板均包括矩形底层板、中层大板、中层小板和上层板,所述中层大板和中层小板设置于矩形底层板上端,所述上层板设置于中层大板上端,所述矩形底层板、中层大板和上层板上均设有针槽位并且尺寸和位置相同。

所述左侧复合模板中层大板的右侧与矩形底层板右侧固定,所述左侧复合模板中层小板的左侧与矩形底层板的左侧固定,所述左侧复合模板上层板的右侧与矩形底层板右侧固定,所述左侧复合模板的中层大板的左侧、中层小板的右侧、上层板的左侧可以翻开。

所述右侧复合模板中层大板的左侧与矩形底层板左侧固定,所述右侧复合模板中层小板的右侧与矩形底层板的右侧固定,所述右侧复合模板上层板的左侧与矩形底层板左侧固定,所述右侧复合模板的中层大板的右侧、中层小板的左侧、上层板的右侧可以翻开。

所述矩形底层板上设有绒背心样印,所述绒背心样印中设有袋口垫布放置框、袋口开槽、余量条槽、肩缝槽和腰缝槽,所述袋口开槽设置于袋口垫布放置框的中心位置,所述针槽位设置于绒背心样印的前门止口和前领口处,所述余量条槽设置于针槽位内侧并与针槽位垂直。

所述中层大板的尺寸小于矩形底层板的尺寸,其中中层大板上还设置有袋口垫布放置框、袋口开槽、余量条槽,所述中层大板上的袋口垫布放置框、袋口开槽、余量条槽与矩形底层板上的袋口垫布放置框、袋口开槽、余量条槽的尺寸和位置相同。

所述中层小板的尺寸小于中层大板的尺寸,其中中层小板上设置有腰缝槽,所述中层小板上的腰缝槽与矩形底层板上的腰缝槽尺寸相同。

所述上层板与矩形底层板的尺寸相同,其中上层板上设置有袋口垫布放置框、袋口开槽、余量条槽、肩缝槽,所述上层板上的垫布放置框、袋口开槽、余量条槽、肩缝槽与矩形底层板上的垫布放置框、袋口开槽、余量条槽、肩缝槽的尺寸和位置相同。

所述余量条槽个数为11条,所述余量条槽长3cm,其间距为3cm。

所述左侧复合模板的上层板胸部设有胸标位置,其中胸标位置设有四个0.2cm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本实用新型采用模板将绒背心裁片和拉链固定,模板上设有针槽位,可以通过针槽位将绒背心裁片和拉链缝制在一起,由于模板的限位作用,因此绒背心裁片和拉链不容易吃皱,确保了外观质量;

(2)本实用新型针对材料弹性大,易走形的绒背心产品,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同时明显降低了返修率,绒背心复合模板投入生产车间,从优化工艺、产品外观质量、成品尺寸上得到了明显提高;

(3)本实用新型多功能复合模板具有结构合理、设计巧妙、制作简单、使用方便、制造成本低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各层板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左侧复合模板各层板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右侧复合模板各层板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左侧复合模板矩形底层板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左侧复合模板中层大板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左侧复合模板中层小板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左侧复合模板上层板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左侧复合模板各层板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左侧复合模板打开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左侧复合模板,2-右侧复合模板,3-矩形底层板,4-中层大板,5-中层小板,6-上层板,7-绒背心样印,8-袋口垫布放置框,9-袋口开槽,10-针槽位,11-余量条槽,12-肩缝槽,13-腰缝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描述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所附图中示意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如图1~9所示,其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用于绒背心的多功能复合模板,所述多功能复合模板包括左侧复合模板1和右侧复合模板2,其中左侧复合模板1和右侧复合模板2呈手性对称,所述左侧复合模板1和右侧复合模板2均包括矩形底层板3、中层大板4、中层小板5和上层板6,所述中层大板4和中层小板5设置于矩形底层板3上端,所述上层板6设置于中层大板4上端 ,所述矩形底层板3、中层大板4和上层板6上均设有针槽位10并且尺寸和位置相同。

如图所示,所述左侧复合模板1中层大板4的右侧与矩形底层板3右侧固定,所述左侧复合模板1中层小板5的左侧与矩形底层板3的左侧固定,所述左侧复合模板1上层板6的右侧与矩形底层板3右侧固定,所述左侧复合模板1的中层大板4的左侧、中层小板5的右侧、上层板6的左侧可以翻开。

如图所示,所述右侧复合模板2中层大板4的左侧与矩形底层板3左侧固定,所述右侧复合模板2中层小板5的右侧与矩形底层板3的右侧固定,所述右侧复合模板1上层板6的左侧与矩形底层板3左侧固定,所述右侧复合模板2的中层大板4的右侧、中层小板5的左侧、上层板6的右侧可以翻开。

如图所示,所述矩形底层板3上设有绒背心样印7,所述绒背心样印7中设有袋口垫布放置框8、袋口开槽9、余量条槽11、肩缝槽12和腰缝槽13,所述袋口开槽9设置于袋口垫布放置框8的中心位置,所述针槽位10设置于绒背心样印7的前门止口和前领口处,所述余量条槽11设置于针槽位10内侧并与针槽位10垂直。

如图所示,所述中层大板4的尺寸小于矩形底层板3的尺寸,其中中层大板4上还设置有袋口垫布放置框8、袋口开槽9、余量条槽11,所述中层大板上的袋口垫布放置框8、袋口开槽9、余量条槽11与矩形底层板3上的袋口垫布放置框8、袋口开槽9、余量条槽11的尺寸和位置相同。

如图所示,所述中层小板5的尺寸小于中层大板4的尺寸,其中中层小板5上设置有腰缝槽13,所述中层小板5上的腰缝槽13与矩形底层板3上的腰缝槽13尺寸相同。

如图所示,所述上层板6与矩形底层板3的尺寸相同,其中上层板6上设置有袋口垫布放置框8、袋口开槽9、余量条槽11、肩缝槽12,所述上层板6上的垫布放置框8、袋口开槽9、余量条槽11、肩缝槽12与矩形底层板3上的垫布放置框8、袋口开槽9、余量条槽11、肩缝槽12的尺寸和位置相同。

优选的,所述余量条槽11个数为11条,所述余量条槽长3cm,其间距为3cm,这样设置可以使前门襟面里有余量而更好的缝制拉链,不易吃皱,外观平服。

优选的,所述左侧复合模板1的上层板6胸部设有胸标位置,其中胸标位置设有四个0.2cm孔。

本实用新型多功能复合模板的具体使用过程如下:首先,向上掀起上层板6、中层大板4和中层小板5,将绒背心前身面平铺放置在矩形底层板3的上板面,余量条槽11处增加松量手势,然后,向下扣合中层大板4和中层小板5,在袋口垫布放置框8放入袋口垫布,前门止口针槽位10处从上至下将拉链粘在针槽位10里口双面胶上,拉链拉紧,接着放置前身里,最后扣下上层板6,接着将针槽位10送入模板机内进行钩扎前身拉链(面里同时钩扎),扎袋口垫布,左侧复合模板从下摆处扎至领口弧度处,右侧复合模板从领口弧度处扎至下摆处,然后从模板机压脚下轻取下复合模板,再用笔在模板反面肩缝槽12和腰缝槽13里划出合缝印(控制成品尺寸)完成后取出前身片交下序熨烫。本实用新型左侧复合模板1与右侧复合模板2的使用流程一致。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绒背心的多功能复合模板通过采用就近组合工序全新结构,实现了绒背心拉链缝制无需依赖操作者的技巧熟练程度,而只需进行一系列优化有序的操作,从而达到工艺标准要求,由此有效保证了拉链、划印、打点等质量的稳定性,从而有效解决了现有服装绒背心技术难以保证拉链平展度、袋布左右对称性质量稳定性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复合模板结构合理、设计巧妙,有效解决了现有服装绒背心的技术难以保证外观质量稳定性的问题,适用于服装生产。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优选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不脱离本发明的构思和范围可以做出许多其他改变和改型。应当理解,本发明不限于特定的实施方式,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