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震助力鞋中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09537阅读:307来源:国知局
一种减震助力鞋中底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鞋类生产领域,尤其是一种减震助力鞋中底。



背景技术:

人在行走及跑步过程中,脚跟着地的瞬间身体全部重量和运动冲量都集中在脚跟部位,造成脚跟部所受的运动压力增大,因此往往会由于运动不当造成各种损伤。为增加鞋的穿着舒适度及美观、减少和避免运动过程中受到意外伤害,目前制鞋领域在鞋子的结构设计、新材料运用、技术创新以及研发力度等各方面都有了今非昔比的长足发展。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户外运动的增加,在选择适合自己运动的鞋类方面都更加注重鞋类品牌、品质、材料、款式、舒适度及具有功能性的东西。市面上已有诸多能够满足消费者不同需求的、种类繁多的鞋类,但大多数是通过对鞋中底材料上改进来缓解运动时对脚部的压力,而真正通过结构改进来实现减震助力的功能性鞋并不多见,由于鞋底的减震功能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且要考虑到鞋子的舒适性,如不同弹性材料质地因素、鞋底结构因素、人员的体重、运动冲量及运动地面的硬度状态等因素的制约,现有技术难以达到良好的减震助力效果与鞋子舒适性兼得的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运动时更加轻松、省力且穿着舒适,并可避免运动冲击对脚部伤害的减震助力鞋中底。

本实用新型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减震助力鞋中底,包括后跟支撑部及鞋勾心,所述后跟支撑部与鞋勾心之间设有连接支撑块,后跟支撑部的前端及鞋勾心的后端均固定连接于所述连接支撑块上;连接支撑块的底部固定有弹性组件,所述后跟支撑部的底面与弹性组件之间设有形变空间。

所述弹性组件包括弹性板组件,弹性板组件包括多条长度递增的弹性板,弹性板于一端对齐并以由上至下长度依次递增的顺序叠加固定而成;弹性板的对齐端固定连接于连接支撑块的底部。

所述后跟支撑部包括支撑骨架及固定于支撑骨架下方并与支撑骨架相垂直的加强筋板;支撑骨架向鞋尖方向斜向固定于连接支撑块的后端面上;加强筋板为楔形且使楔形的厚端固定于连接支撑块后端面。

所述连接支撑块的顶部设有向鞋尖方向倾斜的勾心连接坡面,所述鞋勾心的后端固定于该勾心连接坡面上。

所述勾心连接坡面上设有开口方向朝向后跟支撑部的勾心挂钩,鞋勾心的后端设有与勾心挂钩相配适的勾心挂孔。

所述支撑骨架为分布有多个上下贯通的通孔的网格状骨架,支撑骨架的底部设有多个骨架支撑柱,该骨架支撑柱的末端延伸至所述加强筋板的两侧,支撑骨架与加强筋板之间设有骨架护底板。

围绕后跟支撑部上边缘的两侧及后端面包裹有内里护边,并使后跟支撑部上边缘两侧的内里护边延伸至连接支撑块上端的两侧。

所述内里护边的上端设有鞋帮缝合连接缘(,鞋帮缝合连接缘上设有缝合孔。

所述弹性组件的底面分布有大底粘固盘。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通过在现有的后跟支撑部与鞋勾心之间设置连接支撑块,并在连接支撑块设置弹性组件使得在运动过程中脚跟落地时,人体的身体重量及运动冲量对鞋中底施加压力,导致弹性组件发生形变从而达到减震及储存能量的效果,而当脚跟抬起后,弹性组件将形变所储存的能量瞬间释放形成一个反弹推力对脚跟起到向上的助力作用,从而使运动更加轻松、省力、舒适,从而避免了运动时对脚部的冲击力所带来的各种伤害。相较于现有技术利用鞋中底的材料改进来实现鞋子减震助力的方案,本实用新型的弹性组件具有强大的机械减震能力及助力能力,由于弹性组件受到的压力越大产生的弹性就越大,减震效果及对脚跟的助力就越明显,因此本实用新型不会受到鞋底材料及人员的体重等因素的限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方向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仰视方向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骨架支撑柱的分布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中:1-支撑骨架、2-鞋勾心、3-连接支撑块、4-弹性板组件、5-形变空间、6-螺栓、 7-大底粘固盘、8-骨架护底板、9-加强筋板、10-内里护边、1a-通孔、1b-骨架支撑柱、2a-勾心挂孔、2b-勾心加强筋、3a-勾心连接坡面、3b-勾心挂钩、4a-弹性板、10a-鞋帮缝合连接缘。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一种减震助力鞋中底,包括后跟支撑部、用于与鞋前掌相连的鞋勾心2(如图5所示)以及设置在后跟支撑部与鞋勾心2之间的连接支撑块3,后跟支撑部的前端及鞋勾心2的后端均固定连接于连接支撑块3上;连接支撑块3的底部固定有弹性组件并使后跟支撑部的底面与弹性组件之间留有形变空间5。其中,如图1所示,弹性组件为由多条长度递增的弹性板4a组成的弹性板组件4,该弹性板4a于一端对齐并以由上至下长度依次递增的顺序叠加固定而成;并将弹性板4a的对齐端通过螺栓6固定连接于连接支撑块3的底部,为达到良好的固定效果,可在螺栓6的螺帽的下方加设减震垫片。在弹性板组件4的底面,即最下层弹性板4a的底面均匀分布有用于与鞋大底粘连固定的大底粘固盘7(如图3所示)。

后跟支撑部从上至下依次为支撑骨架1、骨架护底板8及垂直于支撑骨架1的楔形的加强筋板9;如图2所示,支撑骨架1为分布有多个上下贯通的通孔1a的网格状骨架,从而在减轻鞋底重量的同时满足了支撑骨架1的稳固性,为提高后跟支撑部的受力性能,优选在支撑骨架1的底部设置多个骨架支撑柱1b,以图4为例,支撑骨架1底部在每相邻四个通孔1a的公共点的位置设置骨架支撑柱1b并使骨架支撑柱1b的末端延伸至加强筋板9的两侧,增强加强筋板9的受力能力。为避免支撑骨架1上的通孔1a造成鞋子内外气体串通,在支撑骨架1与加强筋板9之间加设骨架护底板8,并优选将支撑骨架1、骨架护底板8与加强筋板9制成一体结构。支撑骨架1向鞋尖方向倾斜并固定于连接支撑块3的后端面上,且使加强筋板9的楔形的薄端位于支撑骨架1的末端,而楔形的厚端固定于连接支撑块3的后端面。以使后跟支撑部的底面与弹性板组件4之间为弹性组件4留有足够的形变空间5。

如图1所示,连接支撑块3的顶部设有向鞋尖方向倾斜的勾心连接坡面3a,鞋勾心2的后端固定于该勾心连接坡面3a上。勾心连接坡面3a上设有开口方向朝向后跟支撑部的勾心挂钩3b,鞋勾心2的后端设有与勾心挂钩3b相配适的勾心挂孔2a。为保证鞋勾心2的稳固程度,鞋勾心2的中心处优选沿鞋勾心2的长度方向设有凸起的勾心加强筋2b;

为使鞋中底与鞋的内里之间更好的结合在一起,围绕后跟支撑部的上边缘(即支撑骨架1的上边缘)的两侧及后端面处包裹有内里护边10,并使后跟支撑部上边缘两侧的内里护边10的前端延伸至连接支撑块3上端的两侧。同时,为了避免采用金属材质制作本实用新型时产生鞋中底与鞋帮无法连接的缺陷,在内里护边10的上端设有鞋帮缝合连接缘10a,鞋帮缝合连接缘10a上设有缝合孔。

当以图5的方式将本实用新型作为鞋中底制成成品鞋后,其工作原理如下:

人体运动过程中,在脚跟着地的瞬间身体全部重量和运动冲量都集中在脚跟部位,当脚跟向后跟支撑部施加向下的压力时,与连接支撑块3相连的弹性板组件4将在如图1所示的形变空间5内发生弧形形变,从而使身体全部重量和运动冲量得以缓冲,有效减缓了地面对人体的直接冲击及造成的伤害,当脚离开地面时,施加在弹性板组件4上的压力消失,此时,利用弹性板组件4迅速恢复形变时形成的反弹推力向脚跟施加向上的助力,从而使跑步更加轻松、省力、舒适,且避免了运动冲击带来的各种伤害。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技术方案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