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涉水和透气的鞋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09533阅读:546来源:国知局
可涉水和透气的鞋底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鞋子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可涉水和透气的鞋底。



背景技术:

鞋子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生活用品,其功能最初只是用来保护脚部免受外界环境的伤害,使行走的安全性得到保障,随着生活水平的飞速发展,人们对鞋子的要求也越来越多,越来越高,有的具有减震效果,有的具有保暖效果,有的具有防滑效果。

人们在长时间穿着鞋履的时间常会感觉脚部闷热潮湿,不舒服,严重时足底甚至会在鞋内打滑,极其影响穿着感觉,尤其是在夏季,气温高,天气闷热,此种情况更加明显,一般鞋底由于密封结构,无空气对流,透气性差,常穿可能出现脚出汗甚至脚臭现象,容易引发脚气,特别是皮鞋,由于鞋面采用皮质材料制成所以透气性比一般的鞋子更差,现有技术中有鞋子采用透气网格布制作鞋面,或者在鞋面的不同位置打孔设洞,以促进鞋子内外空气循环,排出湿气,保持脚部的干爽,但因为脚底和鞋底间隙较小,空间较为封闭,其间淤滞的湿气不易通过鞋面排出,排湿透气过程缓慢,效果不佳,且这种方法影响鞋子的美观,不适合应用于皮鞋等鞋类。

目前市场上公知的空调鞋或运动鞋都具有透气功能,较常见的是在鞋底设置气囊,但效果均不是很理想,且现有技术中的气囊内部是中空的,由于气囊中空的原因,气囊呼吸排气效果比较差,无法在运动时真正起到呼吸排气的功能,又因受橡胶或塑料材质的限制,在运动时反复按压后气囊往往会弹性变差甚至失去弹性,在被压缩后无法及时复原,失去呼吸排气的功能。

现有技术中,还存在一种在鞋底上开设透气孔的透气鞋底,这种鞋底具有以下不足:一是穿着时极易通过透气孔将尘土溅到脚底,不雅观的同时还穿着不舒适,二是缺乏安全性,尖锐的东西容易直接刺伤脚底,三是涉水的时候排水功能不好,容易造成鞋内积水。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比现有技术透气性好,且更安全的可涉水和透气的鞋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涉水和透气的鞋底,包括鞋底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底本体包括透气层和排水层,透气层上设有防刺层,透气层上设有透气孔,排水层上设有排水孔,所述透气孔比排水孔小,且透气孔比排水孔分布密,所述透气孔与排水孔相互对应连通。

上述结构中,透气层上的透气孔要小一点和密一点,排水层上的排水孔可以大一点、疏一点,因透气层离脚底较近,透气孔密一点可以使脚底的各个部位都能得到很好的透气,避免透气不到位,透气孔小一点是为了避免细小的东西或尘土溅到脚底,保持脚底的整洁,既能达到很好的透气效果,又能提高穿着的舒适度,防刺层的设置可以避免尖锐的东西穿过排水孔和透气孔刺破脚底,提高穿着的安全鞋。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透气孔为间隔排布在透气层上的条状孔,条状孔沿透气层的长度方向分布将透气层分割成若干连接条,所述透气层上位于鞋尖和鞋跟位置的连接条的中部为向下倾斜形成倾斜部。

上述结构中,条状孔的设置可使透气层更平整,脚底不会有踩空的感觉,因脚尖和脚跟与透气层的接触面最大,且是最受力的部位,若踩到尖锐的东西,鞋底会被顶起,舒适度不好,倾斜部的设置可给透气层提供一个被顶起的缓冲空间,这样就不会直接作用在脚底,提高舒适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透气层包括脚掌部、后跟部、连接脚掌部和后跟部的连接部,连接部包括连接脚掌部和后跟部的过渡段,过渡段、脚掌部和后跟部均处于一个平面上,所述过渡段的内侧面向内凹陷形成弧形侧边,该弧形侧边向外斜向上弧形过渡延伸形成与脚底腰部适配的贴合段,贴合段的侧边成扇形,所述贴合段的两端与脚掌部和后跟部均为平滑过渡连接。

上述结构中,若透气层是平面的,则脚底的受力面只有脚掌和脚跟,穿着时间长了会脚痛或其他的不适出现,贴合段的设置可增加脚底与透气层的接触面,增大受力面,减轻脚底的负担,提高舒适性,有利于长时间穿着。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贴合段上设有腰部透气孔,腰部透气孔沿贴合段的侧边分布,贴合段上的腰部透气孔的分布成扇形即中间最大向两边逐渐变小。

上述结构中,腰部透气孔的设置可有效提高脚底腰部的透气效果,腰部透气孔的排布与贴合段的侧边弧度一致,提高结构稳定性,贴合段的两端连接在脚掌部和后跟部上,贴合段的上表面为中部凸起向两端平滑过渡,尽量与脚底的腰部贴合适配,增大受力面积,提高舒适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透气层采用塑料材料制成,排水层采用橡胶材料制成。

上述结构中,透气层和排水层分别采用两种材料制成,若透气层和排水层均采用强度大的材料制成,那么舒适会不好,若透气层和排水层均采用强度小的材料制成,虽然舒适性好了,但是鞋底容易变形,使用寿命短,所以透气层采用强度大的材料制成排水层采用强度小的材料制成即可满足舒适度的要求又不易变形,使用寿命长,优选的透气层采用的塑料为TPU,TPU制品的承载能力、抗冲击性及减震性能突出,且还具有耐油、耐水、耐霉菌等特性,排水层采用橡胶材料可提高舒适性,还有止滑、排水和减震的功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防刺层为铁丝网。

上述结构中,铁丝网可有效的避免尖锐的东西刺伤脚底,材料便宜,降低成本。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排水层的下表面上设有防滑块。

上述结构中,防滑块的设置可有效的增大鞋底与底面的摩擦力,起到防滑的效果,穿着更安全。

采用上述方案,增大鞋底与脚底的接触面积,提高穿着的舒适性,且透气层和排水层的双重透气,提高了鞋底的透气性,通过防刺层既能满足透气性又能满足安全性。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结构爆炸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透气层的结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的描述,只用于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该领域的技术工程师可根据上述实用新型的内容对本实用新型作出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如图1-2所示,一种可涉水和透气的鞋底,包括鞋底本体1,所述鞋底本体1包括透气层11和排水层12,透气层11上设有防刺层13,透气层11上设有透气孔111,排水层12上设有排水孔121,所述透气孔111比排水孔121小,且透气孔111比排水孔121分布密,所述透气孔111与排水孔121相互对应连通。透气层11上的透气孔111要小一点和密一点,排水层12上的排水孔121可以大一点、疏一点,因透气层11离脚底较近,透气孔111密一点可以使脚底的各个部位都能得到很好的透气,避免透气不到位,透气孔111小一点是为了避免细小的东西或尘土溅到脚底,保持脚底的整洁,既能达到很好的透气效果,又能提高穿着的舒适度,防刺层13的设置可以避免尖锐的东西穿过排水孔121和透气孔111刺破脚底,提高穿着的安全鞋。

上述透气孔111为间隔排布在透气层11上的条状孔,条状孔沿透气层11的长度方向分布将透气层11分割成若干连接条112,所述透气层11上位于鞋尖和鞋跟位置的连接条112的中部为向下倾斜形成倾斜部1121。条状孔的设置可使透气层更平整,脚底不会有踩空的感觉,因脚尖和脚跟与透气层11的接触面最大,且是最受力的部位,若踩到尖锐的东西,鞋底会被顶起,舒适度不好,倾斜部1121的设置可给透气层11提供一个被顶起的缓冲空间,这样就不会直接作用在脚底,提高舒适性。

上述透气层11包括脚掌部113、后跟部114、连接脚掌部113和后跟部114的连接部115,连接部115包括连接脚掌部113和后跟部114的过渡段1151,过渡段1151、脚掌部113和后跟部114均处于一个平面上,所述过渡段1151的内侧面向内凹陷形成弧形侧边,该弧形侧边向外斜向上弧形过渡延伸形成与脚底腰部适配的贴合段1152,贴合段1152的侧边1152a成扇形,所述贴合段1152的两端与脚掌部113和后跟部114均为平滑过渡连接。若透气层11是平面的,则脚底的受力面只有脚掌和脚跟,穿着时间长了会脚痛或其他的不适出现,贴合段1152的设置可增加脚底与透气层11的接触面,增大受力面,减轻脚底的负担,提高舒适性,有利于长时间穿着。

上述贴合段1152上设有腰部透气孔1153,腰部透气孔1153沿贴合段1152的侧边1152a分布,贴合段1152上的腰部透气孔1153的分布成扇形即中间最大向两边逐渐变小。腰部透气孔1153的设置可有效提高脚底腰部的透气效果,腰部透气孔1153的排布与贴合段1152的侧边1152a弧度一致,提高结构稳定性,贴合段1152的两端连接在脚掌部113和后跟部114上,贴合段1152的上表面为中部凸起向两端平滑过渡,尽量与脚底的腰部贴合适配,增大受力面积,提高舒适性。

上述透气层11采用塑料材料制成,排水层12采用橡胶材料制成。透气层11和排水层12分别采用两种材料制成,若透气层11和排水层12均采用强度大的材料制成,那么舒适会不好,若透气层11和排水层12均采用强度小的材料制成,虽然舒适性好了,但是鞋底容易变形,使用寿命短,所以透气层11采用强度大的材料制成排水层12采用强度小的材料制成即可满足舒适度的要求又不易变形,使用寿命长,优选的透气层11采用的塑料为TPU,TPU制品的承载能力、抗冲击性及减震性能突出,且还具有耐油、耐水、耐霉菌等特性,排水层12采用橡胶材料可提高舒适性,还有止滑、排水和减震的功能。

上述防刺层13为铁丝网。铁丝网可有效的避免尖锐的东西刺伤脚底,材料便宜,降低成本。

上述排水层12的下表面上设有防滑块122。防滑块122的设置可有效的增大鞋底与底面的摩擦力,起到防滑的效果,穿着更安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