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固件和配备有该紧固件的制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38599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紧固件和配备有该紧固件的制品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紧固件和配备有该紧固件的制品。



背景技术:

用于将绳状主体紧固到制品的紧固件是通常已知的。

以下专利文献1描述了一种用于将紧固绳紧固到面罩的紧固绳长度调节器。专利文献1描述了“用于面罩的紧固绳长度调节器包括板形主体,并且该主体设置有:用于引入具有规定宽度和规定厚度的可弹性变形紧固绳的引入孔;第一引导狭缝,其具有与引入孔连通的第一引导狭缝的右端部,并且在横向方向上延伸以用于将引入孔中的紧固绳引导至第一紧固狭缝;第二引导狭缝,其具有与引入孔连通的第二引导狭缝的左端部,并且在横向方向上延伸以用于将引入孔中的紧固绳引导至第二紧固狭缝;其中具有在纵向方向上与第一引导狭缝的左端部连通的中间部的第一紧固狭缝在纵向方向上延伸以便紧固来自第一引导狭缝的紧固绳;并且具有在纵向方向上与第二引导狭缝的右端部连通的中间部的第二紧固狭缝在纵向方向上延伸以便紧固来自第二引导狭缝的紧固绳”。



技术实现要素:

对于用于将绳状主体紧固到制品的紧固件,需要紧固的绳状主体安全地附接到制品并且绳状主体不太可能从制品脱落。然而,对于能够安全地紧固绳状主体的紧固件,通常存在的情况是,其中绳状主体不太可能从制品脱落,但另一方面,绳状主体的附接复杂且麻烦。同时,对于有利于绳状主体附接的紧固件,存在的情况是,其中绳状主体可轻松紧固,但紧固的绳状主体容易从制品脱落。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目标是提供有利于绳状主体附接并使附接的绳状主体不太可能脱落的紧固件,以及提供配备有该紧固件的制品。

解决问题的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的紧固件为用于将绳状主体紧固到制品的紧固件,并且包括用于插入绳状主体的狭缝开口部,以及与狭缝开口部连通并保持从狭缝开口部插入的绳状主体的绳状主体保持部。绳状主体保持部从狭缝开口部向左右方向延伸,绳状主体保持部的面向狭缝开口部的表面是平滑的,并且在绳状主体保持部的表面上的与狭缝开口部相邻的位置处设置有突出部。

本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绳状主体的附接得到促进,并且附接的绳状主体不太可能脱落。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一个面罩的使用状态的透视图,该面罩作为根据一个实施方案的制品的一个示例。

图2(a)和图2(b)是示出根据一个实施方案的紧固件的附图。

图3(a)是示出狭缝开口部和绳状主体保持部的示例的附图,并且图3(b)是狭缝开口部和绳状主体保持部连通的位置的放大视图。

图4是绳状主体保持部的示例的附图。

图5是绳状主体保持部的示例的附图。

图6(a)、图6(b)、图6(c)和图6(d)是示出其中绳状主体从狭缝开口部经过并穿过绳状主体保持部并且附接到紧固件的状态的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参考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在对附图的描述中,相同的附图标号分配给相同或等同元件,并且多余的描述被省略。

描述了根据一个实施方案的紧固件和制品的结构。首先,本说明书中的术语“绳状主体”表示细长制品,包括一般意义上用于保持、捆绑或缠绕物体的绳。在本说明书中,在与绳状主体的延伸方向以直角相交的平面上切割绳状主体时横截面形状为矩形,并且作为示例给出了具有固定宽度的扁平绳状主体,但绳状主体的横截面形状不受其限制。例如,绳状主体的横截面形状可为圆形、椭圆等。

本说明书中的术语“紧固”是指将绳状主体附接到待紧固的构件。“紧固”不仅将绳状主体固定到待紧固的构件,还包括将绳状主体可移动地附接到待紧固的构件。例如,“紧固”还包括将绳状主体附接到待紧固的构件,使得在将绳状主体附接到待紧固的构件之后,从待紧固的构件延伸的绳状主体的长度可调整(可被调节)。

本说明书中的“制品”是指待被紧固到已紧固绳状主体的物体的各类构件,并且可为例如面罩、护目镜或具有绳状主体的其它保护性装置。然而,“制品”可为前述保护性装置之外的制品,并且“制品”的种类是多样的。

“紧固件”是指用于将绳状主体紧固到制品(待紧固的构件)的部件或部分,并且可用于例如将绳状主体附接到制品。用途的具体示例为用于将绳状主体附接到面罩、护目镜或其它保护性装置的主体。然而,该“紧固件”的用途不受上述保护性装置的限制。此外,“紧固件”不仅包括用于将绳状主体固定到制品的物品,还包括用于将绳状主体可移动地附接到制品的物品。例如,“紧固件”还包括用于将绳状主体附接到制品的物品,使得从制品延伸的绳状主体的长度可调整(可被调节)。

作为制品的一个示例,图1示出了有利于由佩戴者m佩戴时进行贴合和调整的面罩1。面罩1经过简单的调整以适应各种使用者,从而带来增强的安全性和舒适的贴合。面罩1通常包括静电微纤维具体为熔喷吹塑微纤维(bmf)的缠结网。面罩1还可为类似于美国专利7,028,689所述的过滤器面罩,该专利由与本申请相同的申请人提交。

面罩1具有杯形面罩主体2。“面罩主体”是指例如覆盖佩戴者m的鼻子和嘴的部分,并且表示分隔和分割外部气体空间和内部气体空间的可透气结构。另外,“杯形”是指能够覆盖佩戴者m的鼻子和嘴的容器形状。出于保护或卫生目的,面罩1可覆盖佩戴者m的部分或整个脸。另外,面罩1可具有多种其它形状,诸如chen等人的美国设计专利443,927中所公开的对折叠平的面罩。

面罩主体2可具有用于面罩的过滤器滤筒,如美国专利5,062,421所示。此外,面罩主体2可与正压进气一同使用。正压面罩的示例公开于grannis等人的美国专利5,924,420和braun等人的美国专利4,790,306中。面罩主体2被构造成不仅覆盖佩戴者m的鼻子和嘴(此类面罩被称为“半面罩”),而且可被构造成除覆盖佩戴者m的呼吸系统之外还覆盖眼睛以保护佩戴者m的视力(此类面罩被称为“全面罩”)(参见例如reischel等人的美国专利5,924,420)。面罩主体2可放置在距佩戴者m的脸一定距离处,或可紧密地叠置或放置在佩戴者m的脸上非常近的位置处。面罩主体2在周边具有热贴合指示密封件,使得佩戴者m能够轻松确认是否建立了合适的贴合(参见springet等人的美国专利5,617,849)。

另外,面罩主体2适于在距佩戴者m的脸一定距离处以一定关系贴合佩戴者m的鼻子和嘴,以便在佩戴者m的脸与面罩主体2的内表面之间形成内部空间或内部间隙。在图1所示类型的面罩主体2中,面罩主体2的基本上整个暴露表面就吸入而言是流体可渗透的。当佩戴者m吸气时,空气穿过面罩主体2进入,并且大气悬浮粒子被捕集在面罩主体2内部用作过滤器的纤维材料之间的间隙中。面罩主体2还可具有弯曲的半球形。然而,面罩主体2可根据最终用途采用基本上任何以及所有合适的形状。面罩主体2可包括多个层,诸如内部模制层和外部过滤层。面罩主体2可为杯形面具,但也可具有在不使用时可平折,并且在使用时可打开成杯形的三重折叠结构(参见bostock等人的美国专利6,123,077、henderson等人的美国设计专利431,647、以及bryant等人的美国设计专利424,688)。

可在面罩主体2内部用作过滤器的纤维材料的示例公开于baumann等人的美国专利5,706,804、peterson的美国专利4,419,993、mayhew的美国再版专利28,102、jones等人的美国专利5,472,481和美国专利5,411,576、以及rousseau等人的美国专利5,908,598中。这些纤维可包括聚合物,诸如聚丙烯和/或聚-4-甲基-1-戊烯(参见jones等人的美国专利4,874,399和dyrud等人的美国专利6,057,256),并且可包括氟原子和/或其它添加剂以增强过滤性能(参见名为“fluorinatedelectret”(氟化驻极体)的美国专利申请公布09/109,497(以国际公布00/01737公开)、以及crater等人的美国专利5,025,052和美国专利5,099,026),并且可具有低浓度的可提取烃类以增强性能(参见rousseau等人的美国专利6,213,122)。也可对纤维网进行加工以提供增强的抗油雾性,如reed等人的美国专利4,874,399、以及美国专利6,238,466和美国专利6,068,799(均为rousseau等人)中所述。

两个绳状主体3和用于将绳状主体3紧固到面罩主体2的紧固件5设置在面罩主体2上,以便将面罩1紧密地保持到佩戴者m的脸上。用于将绳状主体3紧固到面罩主体2的紧固件5的数量和放置可为许多模式,并且不受具体限制。例如,紧固件5插置在面罩主体2与绳状主体3之间,但也可插置在绳状主体3与另一个绳状主体3之间,并且设置紧固件5的位置不受具体限制。另外,作为放置紧固件5的模式的一个示例,将四个紧固件5附接在定位于面罩主体2的角部处的矩形边缘2a的外面(在与佩戴者m相对的侧上)。四个紧固件5中的两个紧固件5定位在佩戴者m的右侧,并且剩余两个紧固件5定位在佩戴者m的左侧。定位在右侧的两个紧固件5和定位在左侧的两个紧固件5上下成对地设置在一起。

绳状主体3的放置模式不受具体限制。例如,两个绳状主体3中的一个绳状主体从定位在佩戴者m的右上侧的紧固件5延伸至定位在佩戴者m的左上侧的紧固件5。两个绳状主体3中的另一个绳状主体从定位在佩戴者m的右下侧的紧固件5延伸至定位在佩戴者m的左下侧的紧固件5。每个绳状主体3在两个紧固件5之间弯曲并延伸,并且定位在两个紧固件5之间的绳状主体3的长度能够通过调整绳状主体3相对于紧固件5的位置来调节。

绳状主体3可为具有弹性的柔性构件,并且也可为不具有弹性的构件。绳状主体3可使用各种材料制成。被构造为具有弹性的构件的绳状主体3的典型材料包括异戊二烯、聚异戊二烯、天然橡胶等。其它典型材料包括spandextm和neprenetm。[绳状主体]还可为编织在诸如聚酯等织物中的弹性橡胶材料,来为对特定材料有过敏反应的佩戴者m提供舒适感。同时,被构造为不具有弹性的构件的绳状主体3的典型材料的示例包括聚丙烯和其它聚烯烃、聚酯、尼龙、棉等。绳状主体3将面罩主体2保持在佩戴者m上的期望位置以帮助实现适当的贴合。

紧固件5的材料不受具体限制,例如为热塑性树脂。该热塑性树脂包括聚丙烯、聚乙烯、尼龙等。紧固件5通过例如注塑制成,但也可通过压力加工、激光加工或弯曲加工制成,并且制造紧固件5的方法不受具体限制。

紧固件5的外部形状同样不受限制。紧固件5的外部形状的一个示例为具有圆角的平行六面体形状,如图2所示。例如,待固定到面罩主体2的边缘2a的固定部6设置在紧固件5的一个表面上。固定部6的模式不以任何方式受限制。例如,固定部6可形成为用于与面罩主体2的边缘2a接触的接触表面,并且可通过超声焊接加工或粘合剂等方式固定到面罩主体2的边缘2a。

作为紧固件5的外部形状的一个示例,紧固件5具有当[紧固件]通过固定部6固定到面罩1时,狭缝开口部10和绳状主体保持部20与面罩1间隔开的形状。例如,紧固件5可设置有从如图2所示的固定部6升高的升高部7,并且通过该升高部7实现了其中狭缝开口部10和绳状主体保持部20与面罩1间隔开的形状。本说明书中的“狭缝开口部”表示狭缝形开口,并且“狭缝”的概念包括狭缝形穿孔。本说明书中的“绳状主体保持部”是由穿孔形成的孔,并且表示用于通过将绳状主体插入其内部来固定绳状主体的位置。可将各种形状作为升高部7的形状。例如,升高部7可表现为从紧固件5的侧表面5a延伸至相对侧上的侧表面5b的倒u形。

例如,狭缝开口部10具有绳状主体插入部11和绳状主体引导部12,绳状主体插入部11被形成使得从紧固件5的侧表面5a朝面向侧表面5a的侧表面5b前进的宽度变得更窄,绳状主体引导部12从绳状主体插入部11的侧表面5b朝绳状主体保持部20延伸。绳状主体插入部11的形状和尺寸不受具体限制。绳状主体插入部11的形状的示例为弧形、抛物线形等。绳状主体引导部12的模式同样不受具体限制。例如,绳状主体保持部20可形成在绳状主体引导部12的另一侧表面5b的端部上。在这种情况下,当绳状主体3附接到紧固件5时,例如,绳状主体3依次移动到绳状主体插入部11、绳状主体引导部12和绳状主体保持部20。即,绳状主体引导部12可插置在绳状主体插入部11与绳状主体保持部20之间,如图2的示例所示。另外,绳状主体引导部12可形成在升高部7的最高位置处,并且在将紧固件5固定到面罩主体2时,设置绳状主体引导部12和绳状主体保持部20的位置可与面罩主体2间隔开。

绳状主体保持部20的各种形状在下文有所描述。图3至图5示出了各种绳状主体保持部20。在图3至图5中,绳状主体保持部20表现为从狭缝开口部10(更具体地,绳状主体引导部12)向左右方向延伸的形状。图3至图5示出了沿紧固件5的侧表面5a的参考线x1、沿绳状主体引导部12的延伸方向的参考线x2、沿绳状主体保持部20从绳状主体引导部12朝左侧延伸的参考线x3、以及沿绳状主体保持部20从绳状主体引导部12朝右侧延伸的参考线x4。参考线x1和参考线x2以角θ1相交,参考线x3和参考线x2以角θ2相交,并且参考线x4和参考线x2以角θ3相交。另外,在图3至图5中,绳状主体保持部20以及用于构造绳状主体保持部20的元件的附图标号保持一致,以有利于理解本说明书。

图3的示例中例示的绳状主体保持部20具有从绳状主体引导部12朝左侧延伸的第一保持部21和从绳状主体引导部12朝右侧延伸的第二保持部22。例如,在图3(a)中,由参考线x1和参考线x2形成的角θ1为90°,但角θ1也可不为90°。另外,在图3(a)中,由参考线x2和参考线x3形成的角θ2以及由参考线x2和参考线x4形成的角θ3均为90°。然而,角θ2和角θ3还可为除90°之外的角。

第一保持部21和第二保持部22的形状和尺寸不受具体限制。例如,在图3中,第一保持部21和第二保持部22为连续的线性形式,并且第一保持部21、第二保持部22和绳状主体引导部12形成t形。从狭缝开口部10插入的绳状主体3由第一保持部21和第二保持部22保持。另外,绳状主体保持部20的面向狭缝开口部10的表面20a形成为平滑表面,例如平坦表面。

在本说明书中,“面向”是指两个物体面向彼此,并且“绳状主体保持部的面向狭缝开口部的表面”是指面向形成绳状主体保持部的表面的狭缝开口部侧的表面,并且是指绳状主体保持部的被从狭缝开口部穿过的绳状主体邻接的表面。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平滑表面”是指平坦表面或弯曲表面,并且是指没有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绳状主体3的穿过的任何尖锐部分、粗糙部分或不规则表面部分的平滑表面。

而且,绳状主体引导部12的宽度l3可比绳状主体保持部20(第一保持部21和第二保持部22)的宽度l2窄,如图2所示。此处,绳状主体保持部20的宽度l2是指绳状主体保持部20的最大宽度,并且具体是指绳状主体保持部20的谷与面向该谷的谷之间的距离,如图2所示。此处,“面向”是指形成绳状主体保持部的表面面对形成绳状主体保持部的另一个表面的状态。

另外,绳状主体保持部20(第一保持部21和第二保持部22)的长度l1以及从紧固件5的侧表面5a到绳状主体保持部20的距离l4可根据绳状主体3的宽度b(见图6(d))来设计。例如,长度l1或距离l4可在一定程度上长于绳状主体3的宽度b。

如图3(a)和图3(b)所示,在第一保持部21的表面21a上的与绳状主体引导部12相邻的部分中,即,在从绳状主体引导部12连续延伸的部分中,(在从绳状主体引导部12到表面20a的方向上)形成有相对于表面21a朝第一保持部21的内部突出的突出部21b。突出部21b的形状不受具体限制。例如,突出部21b可为抛物线形或弧形。

另外,突起部21c可形成在第一保持部21的表面21a处。第一保持部21包括面向彼此的两个表面21a,并且例如,在这两个表面21a中的每个表面上可形成突起部21c。突起部21c形成在不干扰突出部21b的位置处。突起部21c的形状和数量不受具体限制。例如,在表面21a上的每个固定间隔处可形成多个突起部21c,由此可在表面21a上交替地形成峰和谷。在这种情况下,在表面21a上形成突起部21c的部分为峰,并且不形成突起部21c的部分为谷。突起部21c的数量例如为四个。四个突起部21c中的两个突起部21c形成于表面21a(突出部21b的左侧)上距离绳状主体引导部12比突出部21b更远的位置。剩余的两个突起部21c形成在例如与上述两个突起部21c相对的表面上。

突起部21c的高度h3例如低于突出部21b的高度h1。此处,突起部21c的高度h3是指表面21a上的谷与突起部21c的峰之间的距离,并且突出部21b的高度h1是指表面21a上的谷与突出部21b的峰之间的距离。高度h3可以不低于高度h1,例如高度h3可与高度h1相同。当突起部21c的高度h3低于突出部21b的高度h1时,绳状主体3钩住定位于与绳状主体引导部12相邻的部分中的突出部21b,并且将被绳状主体保持部20保持,因此绳状主体3不太可能从绳状主体引导部12脱落。

第二保持部22具有例如与第一保持部21相同的构造。即,突出部22b形成于第二保持部22的表面22a上的在与绳状主体引导部12相邻的部分处。第二保持部22从绳状主体引导部12延伸的长度可与第一保持部21从绳状主体引导部12延伸的长度相同或不同。类似于突起部21c的突起部22c形成于第二保持部22的表面22a上。此处,突起部22c的高度h4是指表面22a上的谷与突起部22c的峰之间的距离,并且突出部22b的高度h2是指表面22a上的谷与突出部22b的峰之间的距离。至于高度h4和高度h2之间的关系,高度h4可以不低于高度h2,例如高度h4可与高度h2相同。当突起部22c的高度h4低于突出部22b的高度h2时,绳状主体3钩住定位于与绳状主体引导部12相邻的部分中的突出部22b,并且将被绳状主体保持部20保持,因此绳状主体3不太可能从绳状主体引导部12脱落。

图4中的示例示出了其中由参考线x2和参考线x3形成的角θ2以及由参考线x2和参考线x4形成的角θ3均为锐角的绳状主体保持部20。在该绳状主体保持部20中,第一保持部21、第二保持部22和绳状引导部12形成y形。另外,绳状主体保持部20的面向绳状主体引导部12的表面20a形成为u形的微弯弯曲表面。图4示出了其中角θ2和角θ3均为锐角的示例,但角θ2和角θ3中可以只有一个为锐角。另外,表面20a可形成为平坦表面或形状与上述不同的弯曲表面。

图5的示例示出了其中由参考线x2和参考线x3形成的角θ2以及由参考线x2和参考线x4形成的角θ3均为钝角的绳状主体保持部20。在该示例中,绳状主体引导部12和绳状主体保持部20形成伞形。绳状主体保持部20的面向绳状主体引导部12的表面20a形成为倒u形的微弯弯曲表面。在图5中,角θ2和角θ3均为钝角,但角θ2和角θ3中可以只有一个为钝角。另外,表面20a可形成为平坦表面或形状与上述不同的弯曲表面。

接下来描述将绳状主体3附接到紧固件5的方法的示例。在下文的示例中,绳状主体3由图3所示的绳状主体保持部20保持。各种绳状主体3可由绳状主体保持部20保持。在下文的示例中,宽度b(见图6)与绳状主体保持部20的长度l1相同并且厚度w比绳状主体引导部12的宽度l3略大的绳状主体3由绳状主体保持部20保持。

首先,如图6(a)所示,对折绳状主体3,使得从绳状主体3的纵向方向看绳状主体3的形状变为倒u形,并且在处于对折状态时,绳状主体3插入狭缝开口部10中。

接下来,如图6(b)所示,将折叠绳状主体3从绳状主体插入部11引导至绳状主体引导部12,致使绳状主体3邻接绳状主体保持部20的表面20a,并朝向绳状主体保持部20进一步推动绳状主体3。此时,绳状主体3接触绳状主体保持部20的平滑表面20a,并且绳状主体3的接触表面20a的部分从表面20a向左右方向展开。

接下来,如图6(c)所示,当朝向绳状主体保持部20进一步推动绳状主体3时,在绳状主体3的宽度方向上的一个端部3a从绳状主体引导部12朝向第一保持部21进入,并且在绳状主体3的宽度方向上的另一端部3b从绳状主体引导部12朝向第二保持部22进入。此时,绳状主体3变为完全卷成一团的形状,并且其一部分变为沿循绳状主体保持部20的平滑表面20a的状态。

另外,如图6(d)所示,当绳状主体3在绳状主体保持部20的穿透方向(图6中的纸张表面的方向)上移动时,绳状主体3的一个端部3a和另一端部3b在远离绳状主体引导部12的方向上移动,绳状主体3变为在宽度方向上沿直线延伸的状态,并且绳状主体3由绳状主体保持部20(第一保持部21和第二保持部22)保持。在该状态下,绳状主体3被第一保持部21的突出部21b和突起部21c邻接,并且被第二保持部22的突出部22b和突起部22c邻接。因此,绳状主体3的一个端部3a由第一保持部21保持,并且绳状主体3的另一端部3b由第二保持部22保持,由此绳状主体3由绳状主体保持部20保持并附接到紧固件5。在该状态下,绳状主体3可在绳状主体保持部20的穿透方向上移动,并且因此可调整从紧固件5延伸的绳状主体3的长度。例如,可调整定位于两个紧固件5之间的绳状主体3的长度。

在上述的紧固件5中,简单地将绳状主体3插入狭缝开口部10中,将绳状主体3的一个端部3a移至第一保持部21,并将绳状主体3的另一端部3b移至第二保持部22,即可轻松附接绳状主体3。而且,绳状主体3由于平滑表面20a而从绳状主体引导部12向左右方向平滑地移动,因此有利于绳状主体3的附接。因此,甚至在使用机器时,也可以将绳状主体3紧固到紧固件5。因此,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可增加每单位时间生产的面罩1的数量,并且这在生产能力方面是有利的。此外,绳状主体3由于突出部21b和22b而不能轻松进入绳状主体引导部12中,因此绳状主体3变得不太可能从绳状主体引导部12脱落。

下面根据实施方案对本发明进行了进一步详述,但本发明不以任何方式受限于此。

如图1、2和6所示,根据一个实施方案的紧固件5固定在面罩主体2的边缘2a的外侧。在根据该实施方案的紧固件5中,绳状主体保持部的长度l1为6.40mm。另外,绳状主体保持部的宽度l2(绳状主体保持部上的谷之间的距离)为0.80mm,绳状主体保持部的峰之间的距离为0.44mm,并且绳状主体引导部的宽度l3为0.40mm。

根据该实施方案的绳状主体3为具有弹性的柔性构件,并且当绳状主体3在绳状主体3的延伸方向(纵向方向)上拉伸时厚度w变薄。根据该实施方案的绳状主体3的宽度b为4.60mm。另外,绳状主体3在未拉伸状态下的厚度w1为0.90mm,并且绳状主体3在拉伸状态下的厚度w2为0.40mm。

如上,绳状主体保持部的长度l1长于绳状主体3的宽度b。另外,绳状主体3在未拉伸状态下的厚度w1大于绳状主体保持部的宽度l2,并且在拉薄时,绳状主体保持部的峰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绳状主体3的厚度w2,并且在拉得更薄时,小于或等于绳状主体厚度w2的两倍。已确认,当使用此类紧固件5时,绳状主体3的附接得到促进,并且附接的绳状主体3不太可能脱落。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紧固件为用于将绳状主体紧固到制品的紧固件,并且其包括用于插入绳状主体的狭缝开口部以及与狭缝开口部连通并保持从狭缝开口部插入的绳状主体的绳状主体保持部。绳状主体保持部从狭缝开口部向左右方向延伸,绳状主体保持部的面向狭缝开口部的表面是平滑的,并且在绳状主体保持部的表面上的与狭缝开口部相邻的位置处设置有突出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的制品配备有上述紧固件。

根据此类实施方案,提供用于插入绳状主体的狭缝开口部,并且用于保持绳状主体的绳状主体保持部从狭缝开口部向左右方向延伸。因此,当绳状主体从狭缝开口部插入并且绳状主体接触绳状主体保持部的平滑表面时,绳状主体从平滑表面向左右方向平滑地移动。这样,由于绳状主体可平滑地移动并且可保持于从狭缝开口部向左右方向延伸的绳状主体保持部中,因此绳状主体可轻松地附接到紧固件。另外,在绳状主体保持部的表面上的与狭缝开口部相邻的位置处设置有突出部。由于绳状主体通过该突出部钩在绳状主体保持部上并被保持,由绳状主体保持部保持的绳状主体不太可能进入狭缝开口部中。因此,可使绳状主体不太可能从绳状主体保持部脱落。

在根据另一方面的紧固件中,在绳状主体保持部的表面上还可设置有突起部。

在这种情况下,将绳状主体保持在绳状主体保持部中通过突起部与绳状主体的邻接来实现。因此,设置在绳状主体保持部的表面上的突起部与绳状主体邻接,绳状主体在左右方向(其中绳状主体保持部延伸的方向)以及在前后方向(绳状主体的纵向方向)上的移动受到限制,并且由于该突起部,绳状主体不容易朝前后左右滑动(绳状主体的移动受到限制)。因此,可准确执行对绳状主体长度的调整(调节)。

在根据另一个实施方案的紧固件中,突出部的高度可比突起部的高度高。

在这种情况下,设置在与狭缝开口部相邻的位置处的突出部的高度比突起部的高度高,并且突出部与绳状主体邻接。因此,当[紧固件]与某个实施方案的绳状主体结合时,绳状主体不容易朝前后左右方向滑动,并且钩在绳状主体保持部上并由其保持,并且因此可更有效地使绳状主体不太可能从狭缝开口部移除。

在根据另一个实施方案的紧固件中,紧固件可具有待被固定到制品的固定部,并且在通过固定部将紧固件固定到制品时,可具有其中狭缝开口部和绳状主体保持部与制品间隔开的形状。

在这种情况下,狭缝开口部设置在与制品间隔开的位置处,并且绳状主体在与制品间隔开的位置处穿过狭缝开口部。因此,绳状主体不容易妨碍制品,并且绳状主体因此可轻松地穿过狭缝开口部。

在根据另一个实施方案的紧固件中,狭缝开口部可具有绳状主体插入部和绳状主体引导部,并且绳状主体引导部的宽度可比绳状主体保持部的宽度窄。

在这种情况下,由绳状主体保持部固定的绳状主体不太可能进入绳状主体引导部中,并且绳状主体因此不太可能从绳状主体引导部脱落。此处,当绳状主体具有弹性时,绳状主体在拉伸状态下的厚度比绳状主体在未拉伸状态下的厚度薄。因此,例如通过使绳状主体在拉伸状态下的厚度比绳状主体引导部的宽度薄,以及使绳状主体在未拉伸状态下的厚度比绳状主体引导部的宽度厚,可以防止处于未拉伸状态的绳状主体进入绳状主体引导部中。因此,可更确定地使绳状主体不太可能脱落,尤其是当绳状主体具有弹性时。

根据另一个实施方案的制品可为面罩。

在这种情况下,在绳状主体由绳状主体保持部保持的状态下,绳状主体可在绳状主体保持部的穿透方向上平滑地移动。因此,可轻松地调整绳状主体的长度,例如在佩戴者已戴上面罩的状态下。而且,可轻松地缓解佩戴者脸部的疼痛,并且可轻松地实现面罩的舒适佩戴。此外,当绳状主体在前后左右方向上的移动可受到限制时,可精确地调整(调节)绳状主体的长度,并且实现了不削弱面罩贴合感的效果。

另外,由于可使绳状主体不太可能从紧固件脱落,因此可以防止在戴上面罩或脱下面罩时绳状主体脱落,并且还可以防止在调整绳状主体的长度期间绳状主体脱落。因此,由于可以防止面罩从佩戴者脱落,因此可以避免佩戴者不得不再次戴上面罩的麻烦。而且,由于有利于绳状主体的附接,绳状主体可轻松地通过机器紧固到紧固件,从而可提高每单位时间生产的面罩数。因此,还在生产面罩时对提高生产能力作出了贡献。

本发明基于其实施方案进行了详细描述。然而,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案。在不偏离权利要求所指示主旨的范围内,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修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