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西装翻驳领的衣领版的制作方法及西装翻驳领与流程

文档序号:11392251阅读:1040来源:国知局
一种应用于西装翻驳领的衣领版的制作方法及西装翻驳领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服装设计制版工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西装翻驳领的衣领版的制作方法及西装翻驳领。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穿着的细节越来越重视,尤其对于经常出现在各种正式场合下的高档西装。对一款西装来说,重要的主要在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款型,另一方则是作为他人视觉重点的翻驳领,在穿起后翻驳领是否贴身则是重中之重。

西装翻驳领的裁制过程中通常会需要预先制版操作,也被称作打版,而对于翻驳领而言,通常需要制作一块衣领版,作为裁制布片以成衣的模板及依据,因此,制版操作是很重要的一步,且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成衣后西装翻驳领的款型。其中涉及有衣领松斜度的概念,松斜度较大或较小都易于影响成衣后的衣领舒适及美观程度,以及穿起后是否平整贴身。

目前,领子松斜度在制版过程中较为随意,通常是直接设计底领面领的宽度参数以及驳头的尺寸,然后随意安置在版块上,凭个人的经验和感觉来确定随意安置后衣领松斜度是否合适。然而由于衣领版本身就是个平面,无法像布料一样进行试验和推演,只能凭感觉判定或者预先制造一两件观察是否合适,这样一方面浪费材料、比较繁杂,另一方面也说明了衣领松斜度的有效确定较难,也较难确定在确定松斜度后是否就能够在成衣后得到舒适性和美观都良好的翻驳领。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现提供一种旨在能够又快有准的确定翻驳领松斜度的应用于西装翻驳领的衣领版的制作方法及西装翻驳领,使得制版方法简单方便,制版过程中画线取点又快又准,制成的领子松斜度较好且较为平整,更为美观。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应用于西装翻驳领的衣领版的制作方法,应用于辅助裁制翻驳领,翻驳领包括相拼接的前领片和后领片,且前领片和后领片相拼接后于左右两侧分别构成袖隆线和领圈,于领圈的位置上设有第一驳头,且领圈包括前领圈和后领圈,衣领版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在前领片上确定翻驳领的下止口位置o点,后领片和前领片在领圈一侧的位置上交于q点,领圈由q点的上下两侧划分为前领圈和后领圈,确定翻驳线c,翻驳线c为一直线且止于o点,延长前领片和后领片边缘相接合的线得到直线h;

步骤二:于翻驳线c的左侧绘制与翻驳线c相平行的直线b,直线b与直线h相交于n点,且直线h与翻驳线c相交于p点,其中,线段np的长度为一预设的长度l;

步骤三:于直线b的左侧绘制一条与直线b相交的线段a,线段a起始于n点且长度与预设的后领圈的长度相等,线段a和直线b相交形成的夹角大小为a;

步骤四:于线段a远离n点的另一端t点处做与线段a相垂直的预设长度的线段d,且线段d的长度等于预设的底领的宽度x和预设的面领的宽度y之和,线段d的两个端点分别为t点和s点,且夹角a的值大小由宽度x和宽度y以如下公式计算并圆整至单位度得到:

且得到的夹角a的值为成衣后衣领的松斜度的大小。

步骤五:于线段a的右侧绘制与线段a相平行的直线g,直线g与线段d相交于j点,线段jt为长x的底领的宽度,线段js为长y的面领的宽度;

步骤六:由端点t起画一条圆顺的弧线e至一端点r,由端点r画一条圆顺的弧线f与前领片的右侧边缘轮廓线交于k点,直线b与前领片的右侧边缘轮廓线相交于h点,连接h点和k点并延长得到领串口线u。

在本发明提供的应用于西装翻驳领的衣领版的制作方法中,还具有这样的特征,后领圈的长度、长度l的大小、底领的宽度x的值以及面领的宽度y的值均根据设计时衣领的款式尺码的需求确定。

在本发明提供的应用于西装翻驳领的衣领版的制作方法中,还具有这样的特征,夹角a的值在10度和25度之间。

在本发明提供的应用于西装翻驳领的衣领版的制作方法中,还具有这样的特征,线段jt的长度x=3cm,线段js的长度y=4cm,由公式计算并圆整可得到夹角a的值为:

在本发明提供的应用于西装翻驳领的衣领版的制作方法中,还具有这样的特征,线段np的长度l为2cm至2.5cm。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西装翻驳领,由上述应用于西装翻驳领的衣领版的制作方法裁制得到相对称的左衣领版和右衣领版,且西装翻驳领由左衣领版和右衣领版辅助裁制布片并拼合制成。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

在本发明的应用于西装翻驳领的衣领版的制作方法及西装翻驳领中,由设计阶段即可得到x、y、l的具体长度以及后领圈的长度,同时也可由上述计算公式计算并圆整得到夹角a的大小,从而在制版过程只需要在确定翻驳线c后,依据已知的预设大小的l及后领圈长度即可得到线段a,再由已知的x、y大小即可得到线段d,及直线g,再画两条相连的顺弧线ef,由交点k和h即可得到领串口线u,领串口线指的是领面与挂面的缝合部位。显然,这样的制版方法简单方便,制版过程中画线取点又快又准,且制成的领子松斜度较好且较为平整,更为美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应用于西装翻驳领的衣领版的制作方法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图1中的i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发明应用于西装翻驳领的衣领版的制作方法的结构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以下实施例结合附图1至3对本发明提供的应用于西装翻驳领的衣领版的制作方法作具体阐述。

实施例一,

参阅图1,为应用于西装翻驳领的衣领版的制作方法的结构示意图一,结合图2,为图1中的i部的局部放大图,以及图3,为应用于西装翻驳领的衣领版的制作方法的结构示意图二,为清晰显示本发明的技术特征,部分结构省略示出,并定义如图1中所示的纸面方向为正方向,则图示的上下左右即为以下提及的上下左右方向,此外图中仅示出单侧衣领的结构示意图,其对称的另一侧衣领可以相同的方式得到,故不予以赘述,也省略示出。

如图1至图3中所示,本发明提供的衣领版的制作方法应用于辅助裁制西装翻驳领,翻驳领包括相拼接的前领片1和后领片2,且前领片1和后领片2相拼接后于左右两侧分别构成袖隆线和领圈,于领圈位置上设有第一驳头3和第二驳头4,且领圈包括前领圈和后领圈,上述的衣领版的制作方法主要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在前领片1上确定翻驳领的下止口位置o点,后领片2和前领片1在领圈一侧的位置上交于q点,领圈由q点的上下两侧划分为前领圈7和后领圈8,确定翻驳线c,翻驳线c为一直线且止于o点,延长前领片1和后领片2边缘相接合的线得到直线h;

步骤二:于翻驳线c的左侧绘制与翻驳线c相平行的直线b,直线b与直线h相交于n点,且直线h与翻驳线c相交于p点,其中,线段np的长度为一预设的长度l,l的具体长度大小根据设计时款式尺码的需要确定;

步骤三:于直线b的左侧绘制一条与直线b相交的线段a,线段a起始于n点且长度与预设的后领圈8的长度相等,线段a和直线b相交形成的夹角大小为a;显然,前领圈7在成衣后为位于衣身前侧的部分,在图1中则显示为前领片1右侧的部分,其部分被第一驳头3所叠合覆盖,后领圈8则是后领片2在领圈位置上的弧形线,其长度同样由设计时款式尺码的需要确定;

步骤四:于线段a远离n点的另一端t点处做与线段a相垂直的预设长度的线段d,且线段d的长度等于预设的底领5的宽度x和预设的面领6的宽度y之和,线段d的两个端点分别为t点和s点。其中,上述的x、y的大小均是在设计阶段根据需求得到的,且夹角a的值大小由宽度x和宽度y以如下公式计算并圆整至单位度得到:

且上述得到的夹角a的值即为成衣后衣领的松斜度的大小。

步骤五:于线段a的右侧绘制与线段a相平行的直线g,直线g与线段d相交于j点,则线段jt为长x的底领5的宽度,线段js为长y的面领6的宽度;

步骤六:由端点t起画一条圆顺的弧线e至一端点r,由端点r画一条圆顺的弧线f与前领片1的右侧边缘轮廓线交于k点,直线b与前领片1的右侧边缘轮廓线相交于h点,连接h点和k点并延长得到领串口线u。

至此,即得到了上述的衣领版,具体实施时,由设计阶段即可得到x、y、l的具体长度以及后领圈8的长度,同时也可由上述计算公式计算并圆整得到夹角a的大小,从而在制版过程只需要在确定翻驳线c后,依据已知的预设大小的l及后领圈8长度即可得到线段a,再由已知的x、y大小即可得到线段d,及直线g,再画两条相连的顺弧线e、f,由交点k和h即可得到领串口线u,领串口线u指的是领面与挂面的缝合部位。且弧线e、f以及领串口线u只需要画圆顺即可,只要不是太过偏离或过度即不会影响领子松斜度。显然,这样的制版方法简单方便,制版过程中画线取点又快又准,且制成的领子松斜度较好且较为平整,更为美观。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夹角a的值在10度和25度之间,其具体大小由底领5和面领6的宽度确定,但太大或太小都会造成衣领的松垮或太紧,舒适度会有所影响。进一步的,第二驳头4由直线g划分为底领5和面领6。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实施方式,上述的线段jt的长度x=3cm,线段js的长度y=4cm,则由公式计算并圆整可得到夹角a的值为:进一步的,线段np的长度l为2cm至2.5cm,具体根据制版过程中的版材大小决定。

实施例二,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西装翻驳领,由上述实施例一中给出的应用于西装翻驳领的衣领版的制作方法裁制得到相对称的左衣领版和右衣领版,且西装翻驳领由左衣领版和右衣领版辅助裁制布片并拼合制成。通过上述方式制成的领子松斜度较好且较为平整,更为美观。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而言仅仅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专业技术人员理解,在本发明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可对其进行许多改变,修改,甚至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