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符合人体工程学的鞋垫或鞋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04650阅读:311来源:国知局
一种符合人体工程学的鞋垫或鞋底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鞋类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符合人体工程学的鞋垫或鞋底。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讲究着装款式的同时越来越注重舒适度,鞋是人们每天的必须品,舒适度越发成为人们最主要的考虑因素之一。目前,一般的鞋垫或鞋底正面都是平的,没有弧度,穿着时间久会容易疲劳。又或者有的鞋垫或鞋底会在与足弓位置对应处的两侧设置支撑弓托,这样相对平整正面的鞋垫或鞋底而言舒适度有所改善,但是仍有提高空间,尤其是内外足弓之间的部分一般都没有承托而呈悬空状态,足底筋膜大部分时间处于拉伸紧张状态,容易疲劳;另外市面上的鞋垫一般都是很柔软的,宽度方向两侧可任意弯曲,对于行走过程中步姿矫正无益。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符合人体工程学的鞋垫或鞋底,贴合足底,提高穿着舒适度,同时起到抗扭矩和矫正步姿的作用。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符合人体工程学的鞋垫,包括鞋垫本体,所述鞋垫本体顶面设有8字型沉槽及接触式覆盖在8字型沉槽上的软垫片,所述8字型沉槽由与后脚跟位置对应的后沉槽、与跖骨位置对应的前沉槽及连通后沉槽和前沉槽的中沉槽组成;

所述前沉槽的前端偏向鞋垫本体的内侧,且所述前沉槽的槽底面由槽边缘往槽中心向上凸起的凸弧面,所述凸弧面顶端高于邻近前沉槽的槽边缘处的鞋垫本体顶面;

所述8字型沉槽内侧的鞋垫本体顶面向上凸起形成与内足弓弧度相匹配的内弓面,所述8字型沉槽外侧的鞋垫本体顶面向上凸起形成与外足弓弧度相匹配的外弓面。

优选地,所述鞋垫本体前部顶面设有具有三个端部的人字形凸起,所述人字形凸起的第一端部延伸至鞋垫本体顶面前侧边缘,第二端部延伸至鞋垫本体顶面内侧边缘,第三端部延伸至鞋垫本体顶面外侧边缘。

优选地,所述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之间的鞋垫本体顶面设为第一区域,所述第一端部与第三端部之间的鞋垫本体顶面设为第二区域,所述人字形凸起与8字型沉槽之间的鞋垫本体顶面设为第三区域,所述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上分别设有按摩结构。

优选地,所述按摩结构为若干间隔分布的按摩小珠或为由按摩小珠及连接按摩小珠的按摩凸条组成的按摩链。

优选地,所述按摩凸条沿其轴向延伸方向上间隔设置有气流槽。

优选地,所述前沉槽沿其槽边缘凹陷设置有排气槽,所述排气槽的槽底设有与鞋垫本体底面相连通的气流孔。

优选地,所述鞋垫本体底面前后间隔设置有多个凹槽,各凹槽的两端分别延伸至鞋垫本体的内外侧边缘,所述气流孔的底端与对应位置处的凹槽相连通。

优选地,所述排气槽内适配装设有疏水性石墨烯海绵条。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符合人体工程学的鞋底,该鞋底顶面与跖骨相对应位置处设有由外周缘往中心向上凸起的凸弧面,所述凸弧面的顶端高于邻近处的鞋底顶面,且所述凸弧面的前端偏向鞋底的内侧,所述鞋底顶面的内侧边缘设有与内足弓弧度相匹配的内弓面,所述鞋底顶面的外侧边缘设有与外足弓弧度相匹配的外弓面。

优选地,所述鞋底顶面上设有8字型沉槽,所述8字型沉槽由与后脚跟位置对应的后沉槽、与跖骨位置对应的前沉槽及连通后沉槽和前沉槽的中沉槽组成,所述前沉槽的前端偏向鞋底的内侧,所述凸弧面对应设置在前沉槽内且凸弧面的外周缘沿前沉槽的槽边缘设置,所述8字型沉槽和凸弧面上适配设置有软垫片。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通过在鞋垫本体顶面或鞋底顶面上设置8字型沉槽及软垫片,且8字型沉槽的前沉槽的槽底面呈向上吻合足底的凸弧面,8字型沉槽内侧的顶面设为内弓面,8字型沉槽外侧的顶面设为外弓面,由此能够使人体足弓得到充分支撑,有效缓解疲劳,可大大增加穿着舒适度,同时利用增厚的凸弧面起到抗扭矩作用和矫正步姿,而软垫片利于使其与足底的触感更为柔软舒适。另外,由于大部分人的足部运动特点是后脚跟先着地再逐步过渡到中足触地接着发展为以前掌内侧为着力点,而本发明的前沉槽前端偏向内侧,更加符合人体工程学和足部生物力学特点,起到矫正步姿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鞋垫分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鞋垫底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沿图1中所示A-A的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按摩链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二鞋底分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沿图5中所示B-B的剖视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按摩链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符合人体工程学的鞋垫,包括鞋垫本体100,优选地所述鞋垫本体100为EVA发泡鞋垫结构或聚氨酯发泡鞋垫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鞋垫本体100顶面设有8字型沉槽及接触式覆盖在8字型沉槽上的软垫片13。其中,所述软垫片13优选采用反绒皮,所述反绒皮的形状与8字型沉槽相匹配,利用该反绒皮的柔软透气特性赋予与脚底面的柔性触感和穿着舒适度。另外,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软垫片13也可采用热压在鞋垫本体100顶面的透气网布层,该透气网布层接触式覆盖8字型沉槽并延伸至鞋垫本体100整个顶面,所述透气网布层的具体材料可选用市面上鞋垫顶面用的常规透气面料,所述透气网布层还可进一步处理成兼具抗菌防滑等功能。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8字型沉槽由与后脚跟位置对应的后沉槽101、与跖骨位置对应的前沉槽及连通后沉槽101和前沉槽的中沉槽102组成。所述前沉槽的前端偏向鞋垫本体100的内侧,且所述前沉槽的槽底面由槽边缘往槽中心向上凸起的凸弧面14,所述凸弧面14顶端高于邻近前沉槽的槽边缘处的鞋垫本体100顶面,所述凸弧面14在本实施例的作用一是贴合足底,弧度相吻合,支撑感良好;二是相对鞋垫本体100其他区域厚度较大,可起抗扭矩作用,矫正步姿。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中沉槽102的内外两侧边缘分别呈朝相向侧弯曲的弧线,所述8字型沉槽内侧的鞋垫本体100顶面向上凸起形成与内足弓弧度相匹配的内弓面15,所述8字型沉槽外侧的鞋垫本体100顶面向上凸起形成与外足弓弧度相匹配的外弓面16,通过内弓面15与内足弓相抵配合,通过外弓面16与外足弓相抵配合,再加上上述凸弧面14,使得本实施例鞋垫本体100与脚底贴合良好,大大增强穿着舒适度。

进一步地,所述鞋垫本体100前部顶面设有具有三个端部的人字形凸起12,所述人字形凸起12的第一端部延伸至鞋垫本体100顶面前侧边缘,第二端部延伸至鞋垫本体100顶面内侧边缘,第三端部延伸至鞋垫本体100顶面外侧边缘,该人字形凸起12在实际使用中可起到防滑的作用,特别是在前脚掌落地或离地的时候。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之间的鞋垫本体100顶面设为第一区域,所述第一端部与第三端部之间的鞋垫本体100顶面设为第二区域,所述人字形凸起12与8字型沉槽之间的鞋垫本体100顶面设为第三区域,所述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上分别设有按摩结构。所述按摩结构可为若干间隔分布的按摩小珠18,利用该若干按摩小珠18与脚底相应穴位进行柔性刺激,达到按摩功效;所述按摩结构还可为由按摩小珠18及连接按摩小珠18的按摩凸条19组成的按摩链,进一步所述按摩凸条19沿其轴向延伸方向上间隔设置有气流槽17,由此既可达到按摩的功效,又能够在按摩凸条19与脚底之间形成气体循环流通通道,达到透气除臭功效,大大提升穿着舒适性。

进一步地,所述前沉槽沿其槽边缘凹陷设置有排气槽104,所述排气槽104的槽底设有与鞋垫本体100底面相连通的气流孔105。优选地,所述鞋垫本体100底面前后间隔设置有多个凹槽106,各凹槽106的两端分别延伸至鞋垫本体100的内外侧边缘,所述气流孔105的底端与对应位置处的凹槽106相连通,由此在足部行进过程中促进空气经由气流孔105和排气槽104在鞋垫本体100的上下进行积极流通,透气除臭效果明显,相对传统鞋垫而言舒适性更佳,可大大降低因长期穿着而脚部闷热出汗的可能,尤其是前掌部和跖骨相对应位置。另外,为增强鞋垫本体100的透气透湿性能及除臭效果,进一步地在所述排气槽104内适配装设有疏水性石墨烯海绵条107,疏水性石墨烯海绵条107具有比表面积大、吸附性能和循环性能优异的特性,且在行进过程中疏水性石墨烯海绵条107会随足部进行弯曲-复原的呼吸动作,促进气体在疏水性石墨烯海绵条107、排气槽104和气流孔105内的流通速率。

实施例二:

如图5-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符合人体工程学的鞋底,该鞋底200为EVA发泡单层结构或聚氨酯发泡单层结构或包含EVA发泡中底层的多层鞋底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该鞋底200顶面设有8字型沉槽及适配设置在8字型沉槽内的软垫片21,其中,所述软垫片21优选采用反绒皮,所述反绒皮的形状与8字型沉槽相匹配,利用该反绒皮的柔软透气特性赋予与脚底面的柔性触感和穿着舒适度。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8字型沉槽由与后脚跟位置对应的后沉槽201、与跖骨位置对应的前沉槽203及连通后沉槽201和前沉槽203的中沉槽202组成。所述前沉槽203的前端偏向鞋底200的内侧,且所述前沉槽203的槽底面由槽边缘往槽中心向上凸起的凸弧面22,所述凸弧面22顶端高于邻近前沉槽203的槽边缘处的鞋底200顶面,所述凸弧面22在本实施例的作用一是贴合足底,弧度相吻合,支撑感良好;二是相对鞋底200其他区域厚度较大,可起抗扭矩作用,矫正步姿。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中沉槽202的内外两侧边缘分别呈朝相向侧弯曲的弧线,所述8字型沉槽内侧的鞋底200顶面向上凸起形成与内足弓弧度相匹配的内弓面23,所述8字型沉槽外侧的鞋底200顶面向上凸起形成与外足弓弧度相匹配的外弓面24,通过内弓面23与内足弓相抵配合,通过外弓面24与外足弓相抵配合,再加上上述凸弧面22,使得本实施例鞋底200与脚底贴合良好,大大增强穿着舒适度。

进一步地,所述鞋底200前部顶面设有具有三个端部的人字形凸起25,所述人字形凸起25的第一端部延伸至鞋底200顶面前侧边缘,第二端部延伸至鞋底200顶面内侧边缘,第三端部延伸至鞋底200顶面外侧边缘,该人字形凸起25在实际使用中可起到防滑的作用,特别是在前脚掌落地或离地的时候。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之间的鞋底200顶面设为第一区域,所述第一端部与第三端部之间的鞋底200顶面设为第二区域,所述人字形凸起25与8字型沉槽之间的鞋底200顶面设为第三区域,所述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上分别设有按摩结构。所述按摩结构可为若干间隔分布的按摩小珠26,利用该若干按摩小珠26与脚底相应穴位进行柔性刺激,达到按摩功效;所述按摩结构还可为由按摩小珠26及连接按摩小珠26的按摩凸条27组成的按摩链,进一步所述按摩凸条27沿其轴向延伸方向上间隔设置有气流槽28,由此既可达到按摩的功效,又能够在按摩凸条27与脚底之间形成气体循环流通通道,达到透气除臭功效,大大提升穿着舒适性。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创造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及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