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易回收一次性餐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00510阅读:251来源:国知局
一种易回收一次性餐盒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一次性餐具,尤其是一种方便回收的塑料一次性餐具。



背景技术:

pp聚丙烯,具有极好的机械性能和热性能,一般情况下pp使用温度是-6至120℃,所以特别适合盛装热饭热菜。是现有的市场上一次性餐盒的主要材料,但是,pp由于需要在高温(大于280℃)或者是紫外线照射下才会发生分解,一般而言,在自然光条件下,pp的分解需要90天左右。由于一次性餐盒使用后一般都是作为生活垃圾被丢弃,而一般的生活垃圾很少会有条件在自然光下分解90天,更不会去进行紫外光分解或高温分解,往往只会进行简单的分拣后进行填埋操作,使得餐盒无法被及时分解,产生大量的固废。

随着固废填埋的成本越来越高,对固废中pp的回收利用也越来越受重视,pp的回收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①来料的分选;②打碎、清洗、晒干;③拌色;④造粒。其中第②步需要先将分类好的pp原料放入打碎机中进行粉碎工序,然后粉碎后的碎片通过传输带送入清洗槽,经过高压水流的清洗以及清洗槽中的几道滚轮,进行反复的清洗,清洗后通过传送带,送入下一部工序,然后用甩水机甩干余水,然后进行晒干,备用。对于一次性餐盒而言,由于其往往是用于盛装各种外卖,会沾染各种油污,其清洗的过程需要用到大量的清洗剂和水,容易造成二次污染。因此,如何减少以pp为主要材质的一次性餐盒在使用过程中沾染的油污,以便节省回收成本和回收过程中的污染,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易回收一次性餐盒,该餐盒能够有效节省回收过程的成本,提高回收效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易回收一次性餐盒:包括容器本体以及防护层,该容器本体内侧设有若干粘合点,防护层通过粘合点可撕开得粘合在容器本体内侧,使得该防护层在餐具使用前和使用时能够固定在容器本体内,而在使用后则能够无损地从容器本体内部撕离。

进一步的,粘合点的形状并不限定为点状,其可以为圆形,也可以是条形或环形,为圆形是,直径为0.1-5mm;条形或环形时,条宽或环宽为0.1-5mm。

进一步的,为了使得防护层从餐盒本体剥离时候能够呈现逐渐剥离的效果,每个粘合点之间的间距保持在2-8mm。

进一步的,所述粘合点及粘合点周围0.1-5mm的范围内的防护层的厚度为其余部分防护层厚度的1.5-2.5倍,以防止剥离时候的破损。

进一步的,上述防护层的边缘设有收口机构,以便撕离后的防护层能够轻松地收口,将餐盒内的残留的食物残渣及汤水打包,减少遗撒。

为了进一步的防止餐盒内的油污对容器本体造成污染,防护层的边缘高出容器本体,所述收口机构设置在容器本体的外侧。

上面所述的收口机构可以是常规的任何能实现膜状或袋状容器收口的机构,可以是松紧带,也可以是拉带。当收口机构为松紧带时,防护层的外延防护层最外缘设有套环,通过设在套环内的松紧带与容器本体连接;收口机构为拉带时,防护层最外缘设有套环,拉带设置在套环内,拉环伸出套环部分用于收紧。

进一步的,为了更方便防护层的撕离在防护层外缘与容器本体连接处,设至撕拉口。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使得餐盒的主要塑料结构在使用前中后,均被防护层保护,防止被餐盒中的油污污染,这样就使得后续的回收过程中,节省了清洗剂和清洗用水,减少了环境污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侧视图;

图2为图1的截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另一种实施方式的截面示意图;

图4为图3的局部方大图;

图5为本发明又一种实施方式的侧视图。

图中:1-容器本体;2-防护层;4-松紧带;5-套环;6-拉带;7-撕拉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实施例中所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一个更优的实施例中”等类似语句,是指与所述实施例相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至少可包含于本发明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一个更优的实施例中”并非必须都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必须是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单独或选择实施例。

如图1-5所示,本发明的一种易回收一次性餐盒:包括容器本体1以及防护层2,该容器本体1内侧设有若干粘合点(附图中省略),防护层2通过粘合点可撕开得粘合在容器本体1内侧,使得该防护层2在餐具使用前和使用时能够固定在容器本体1内,而在使用后则能够无损地从容器本体1内部撕离。在本发明中,容器本体1由具有一定机械强度以便支撑整个容器的材料制成,如pp等;而防护层2优选具有一定柔性,且易降解的材料,如聚乳酸(pla)制成。其加工过程一般为:首先制备容器本体1部分,然后通过压塑的方式将防护层2复合在容器本体1上,压塑时,通过高温在防护层2和容器本体1之间形成粘合点。虽然称为粘合点,但是粘合点的形状并不限定为点状,而是根据容器的形成以及粘合部位来选择,一般而言,其可以为圆形,也可以是条形或环形,为圆形是,直径为0.1-5mm;条形或环形时,条宽或环宽为0.1-5mm。在一个实施例中,圆形餐盒的底部设有若干条环形粘合点,而侧壁则分布有若干条条形粘合点。为了使得防护层从餐盒本体剥离时候能够呈现逐渐剥离的效果,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每个粘合点之间的间距保持在2-8mm,粘合点及粘合点周围0.1-5mm的范围内的防护层的厚度为其余部分防护层厚度的1.5-2.5倍,以防止剥离时候的破损。

在一个更优的实施例中,上述防护层2的边缘设有收口机构,以便撕离后的防护层能够轻松地收口,将餐盒内的残留的食物残渣及汤水打包,减少遗撒。

在一个更优的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的防止餐盒内的油污对容器本体1造成污染,防护层2的边缘高出容器本体1,所述收口机构设置在容器本体的外侧。

上面所述的收口机构可以是常规的任何能实现膜状或袋状容器收口的机构。在一个实施例中,收口机构为松紧带4,在餐具使用前和使用中,防护层2的外延通过所述松紧带4与容器本体1连接,在使用后撕开防护层后,则通过收紧松紧带4将防护层2收口(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所称的松紧带并不限于图3所示的绳状,也可以是条状等形状);在一个实施例中,收口机构为拉带6,防护层最外缘设有套环5,拉带6设置在套环5内,在撕开防护层2后,通过收紧拉带6使得防护层收口。

在一个更优化的实施例中,为了更方便防护层2的撕离在防护层2外缘与容器本体1连接处,设至撕拉口等撕拉机构7。

下面简要地介绍一下本发明一次性餐盒的回收方法,在用餐时,食物放置于防护层2中,以免污染容器本体1,用餐完毕后,将防护层2从容器本体1上撕开,然后利用收口机构收口后扔掉,剩下的容器本体1则可直接回收后经过破碎成颗粒后,直接再利用(相比现有技术,省去了洗涤和干燥的步骤)。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