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仿生挖掘手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43778阅读:417来源:国知局
消防仿生挖掘手套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手套技术领域,更详细地说涉及一种消防仿生挖掘手套。



背景技术:

地震是一种破坏性极强的自然灾害。地震会造成地面的破坏,建筑物与构筑物的破坏,还会发生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灾害。强烈地震时留给人们的逃生时间很短,建筑物内尤其是楼房内的人很难撤离,容易被掩埋。此外,生活中也时常能听到关于坍塌事故的报道。坍塌事故同样会造成人员掩埋事故的发生。发生地震灾害或坍塌事故时,被困人员的生命急需救助。地震时,由于道路和桥梁的破坏使得大型机械设备无法及时进入到灾害现场,而且大型设备如铲车、挖掘机等都会很容易伤到被困者,甚至造成被困者死亡,铁锹或镐头等工具同样会造成二次伤害。大部分工作要靠手工作业来完成。高强度、长时间的作业会使救援人员的手部受到相当程度的磨损与关节损伤。普通手套很难起到有效的防护。

自然界有很多动物用带有指甲的爪挖洞,不仅很轻松而且不会伤到自己的爪。

现有技术也有用于挖掘的手套,但为了起到防护作用,手指部分用刚性材质包裹,影响手指的触感,在挖掘被困人员时易造成二次伤害。此外,由于挖掘指甲多为扁平形状,而掩盖物多为钢筋混凝土碎块,挖掘过程中很容易损坏挖掘指甲,影响救援进度,被困人员的生命不能得到即时救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手指触感灵敏、挖掘指甲强度高的消防仿生挖掘手套,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挖掘手套触感不灵敏,挖掘指甲强度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消防仿生挖掘手套,包括手套本体和设置于所述手套本体上的挖掘指甲,且所述手套本体采用柔性材质制造,所述挖掘指甲采用刚性材质制造,所述手套本体为五指手套;所述挖掘指甲设置于所述手套本体的手背一侧;所述挖掘指甲包括单甲甲片和多甲甲片,所述单甲甲片的甲片数量为一个,所述多甲甲片由并排设置的多个甲片构成;

所述单甲甲片的数量为多个,且所述单甲甲片设置于所述手套本体上与指骨对应处;所述多甲甲片的数量为一个,所述多甲甲片设置于所述手套本体的掌背处;所有所述甲片上均设置有加强筋。

手套本体分为左手手套和右手手套,使用时将手套本体套在手上,左手手套戴在左手上,右手手套戴在右手上;挖掘指甲位于手背一侧,手掌一侧的手套本体上没有覆盖,因此戴上仿生挖掘手套后人的手掌处只覆有一层柔性的手套本体,指肚和掌心处的神经透过手套本体很容易地感知到触碰物,因此触感比较敏锐,挖掘过程中如碰到被掩埋的人员能够快速地感知,不会造成二次伤害。

进一步地,所述加强筋与所述挖掘指甲一体成型,且所述加强筋沿所述甲片的长度方向设置。加强筋沿所述甲片的长度方向设置,符合受力方向,有效地强化甲片的抗弯曲能力。

为了实现可拆卸的目的,方便穿脱,所述单甲甲片的内侧的中部以及所述多甲甲片的内侧的中部均设置有套圈。

套圈套置在手套本体上与每个指骨中部对应的位置,挖掘时甲片与手部贴合角度合理,便于施力挖掘。

进一步地,所述单甲甲片通过所述套圈套设于所述手套本体的相应的指骨处,所述多甲甲片通过所述套圈套设于所述手套本体的手掌处。

为了使所述挖掘指甲与手套本体连接得牢固可靠,防止挖掘指甲移位,所有所述套圈的内侧均粘接有防滑垫。

为了使所述挖掘指甲与手套本体连接得更牢靠,所有所述甲片的后端均开有缝合孔,所述甲片的后端通过所述缝合孔与手套本体缝合。

为了使所述挖掘指甲与手套本体连接得更牢靠,所述单甲甲片的后端通过魔术贴粘接于所述手套本体上,所述多甲甲片的后端通过魔术贴粘接于所述手套本体上。

为了用指尖部位感知,所述手套本体上与远节指骨对应处均未设置所述单甲甲片。

进一步地,所述手套本体上与手指的中节指骨对应处均设置有所述单甲甲片。挖掘时,中指节处弯曲90度左右,上指节处弯曲30度左右进行挖掘。

进一步地,所述手套本体的五根手指上与近节指骨对应处均设置有所述单甲甲片。利用中节指骨对应处的单甲甲片挖掘一段时间后,手指总保持一个挖掘姿势会造成手指疲乏酸痛,因此在每根手指的近节指骨对应处也设置单甲甲片,这样,可以采取刨挖的动态姿势,即中节指骨处的单甲甲片先接触掩埋物,挖进一定深度后,近节指骨处的单甲甲片接触到掩埋物,进一步挖掘。也可以动态姿势和静态姿势交替使用来放松手指,加快挖掘进度。

进一步地,所述挖掘指甲采用不锈钢材料制造。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所述手套本体采用柔性材料,且所述挖掘指甲设置于所述手套本体的手背一侧,挖掘时指肚和手掌处的触感灵敏,不会造成被困人员的二次伤害;

(2)所述单甲甲片设置于所述手套本体的指骨处,掩埋物松软方便清理时采用指骨处的单甲甲片;

所述多甲甲片设置于所述手套本体的手背处,掩埋物较难清理时救援人员双手采取握拳姿势,用手背处的多甲甲片进行挖掘,便于用力;

单甲甲片和多甲甲片分工协作,提高工作效率;

(3)所有所述甲片上均设置有加强筋,增加甲片的强度,保证救援能力和进度;

(4)所述单甲甲片的内侧的中部以及所述多甲甲片的内侧的中部均设置有套圈,拆卸穿戴方便;

(5)所有所述套圈的内侧均粘接有防滑垫,挖掘指甲与手套本体连接得牢固可靠,防止挖掘指甲的甲片移位。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单甲甲片的主视图;

图3是单甲甲片的侧视图;

图4是多甲甲片的主视图。

图中1-手套本体;2-单甲甲片;3-多甲甲片;4-加强筋;5-套圈;6-缝合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消防仿生挖掘手套,包括手套本体1和设置于所述手套本体1上的挖掘指甲,且所述手套本体1采用柔性材质制造,所述挖掘指甲采用刚性材质制造,所述手套本体1为五指手套;所述挖掘指甲设置于所述手套本体1的手背一侧;所述挖掘指甲包括多个单甲甲片2和一个多甲甲片3,所述单甲甲片2的甲片数量为一个,所述多甲甲片3由并排设置的多个甲片构成;

所述单甲甲片2设置于所述手套本体1的指骨处;所述多甲甲片3设置于所述手套本体1的掌背处;所有所述甲片的上表面均凸起有加强筋4。

手套本体1分为左手手套和右手手套,使用时将手套本体1套在手上,左手手套戴在左手上,右手手套戴在右手上;挖掘指甲位于手背一侧,手掌一侧的手套本体1上没有覆盖,因此戴上仿生挖掘手套后人的手掌处只覆有一层柔性的手套本体1,指肚和掌心处的神经透过手套本体1很容易地感知到触碰物,因此触感比较敏锐,挖掘过程中如碰到被掩埋的人员能够快速地感知,不会造成二次伤害。

如图1、图2和图4所示,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手套本体1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拇指的每个中节指骨和每个近节指骨上均安装有一个单甲甲片2,大拇指的近节指骨上安装有一个单甲甲片2,单甲甲片2的数量共九个;多甲甲片3上甲片的数量为四个。所述单甲甲片2设置于所述手套本体1的指骨处,掩埋物松软、方便清理时采用指骨处的单甲甲片2;所述多甲甲片3设置于所述手套本体1的手背处,需要较大力量进行挖掘时,即掩埋物较难清理时救援人员双手采取握拳姿势,用手背处的多甲甲片3进行挖掘,利用腕部和手掌处的力,较之手指的力量要大得多。挖掘指甲所有甲片的前端面上凸起有两条加强筋4。

加强筋4能够提高甲片的强度,防止甲片在挖掘过程中损坏,保障救援进度和被困人员的生命安全。

作为本实施方式的改进,所述加强筋4与所述挖掘指甲一体成型,且所述加强筋4沿所述甲片的长度方向设置。加强筋4沿所述甲片的长度方向设置,符合受力方向,有效地强化甲片的抗弯曲能力。

为了实现可拆卸的目的,方便穿脱,所述单甲甲片2的内侧的中部以及所述多甲甲片3的内侧的中部均设置有套圈5。

作为本实施方式的改进,所述单甲甲片2通过所述套圈5套设于所述手套本体1的指骨处,所述多甲甲片3通过所述套圈5套设于所述手套本体1的手掌处。戴好手套本体1后将单甲甲片2套在手指的指骨中部,多甲甲片3套在手掌处。这种套接方式穿脱方便。

为了使所述挖掘指甲与手套本体1连接得牢固可靠,防止挖掘指甲移位,所有所述套圈5的内侧均粘接有防滑垫。所述防滑垫可以是棉垫,也可以是硅胶材质的。

所述防滑垫的内表面设置有防滑凸起,防滑凸起增加摩擦力,起到防止甲片移位的作用。

为了使所述挖掘指甲与手套本体1连接得更牢靠,所有所述甲片的后端均开有缝合孔6,所述甲片的后端通过所述缝合孔6与手套本体1缝合。

作为本实施方式的改进,所述挖掘指甲采用不锈钢材料制造。不锈钢材质保证强度和硬度的同时,耐腐蚀。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