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功耗节能保暖内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70868阅读:24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保健内衣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低功耗节能保暖内衣。



背景技术:

保暖或带功能的内衣,因其能够满足各种不同需求而广泛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现有技术中,作为保暖或带功能的内衣,一般是制作于衣物载体上,通过繁琐的车缝方式或粘合方法植入发热线、发热片或者以分体式插入的活动式电加热片。一体化保暖内衣的制造存在人工成本昂贵、生产效率低等缺陷。

现有技术中的保暖内衣,其载体的选择及相应的内衣结构设计、热设计所形成的最终的整体热系统的建立,松散的材质结构及人体穿戴状态,综合造成现有技术中的保暖内衣存在热耗散大,热能利用率低。与产品功耗的提高对应的,必然要求高质量的供电电源,而目前合适的适配器及移动电源仍然存在品质、可靠性等不能满足要求的问题。

因此,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舒适度高、制备工艺简单、功耗低、节能、高效、保暖的低功耗节能保暖内衣以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甚为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低功耗节能保暖内衣,该低功耗节能保暖内衣舒适度高、制备工艺简单、功耗低、节能、高效、保暖。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手段实现。

提供一种低功耗节能保暖内衣,具有由裹体面层、夹心层和裹体里层整体压合成型的内衣本体热系统核心裹体;

所述夹心层设置有发热单元,发热单元为发热线或者发热片,所述裹体面层的内面层设置有用于放置发热线或者发热片的定位凹槽。

优选的,上述裹体面层的厚度为T1,所述裹体面层的密度为D1,所述裹体里层的厚度为T2,所述裹体里层的密度为D2,T1大于或等于T2,D1小于或等于D2。

优选的,上述裹体面层与所述裹体里层的材料相同或者不相同;

所述裹体面层的材料为海绵或者3D直立棉或者无纺布,所述裹体里层的材料为海绵或者3D直立棉或者无纺布。

优选的,上述发热单元为发热线,所述发热线为碳纤维发热线、合金型碳纤维发热线或者为金属发热线;或者

所述发热单元为具有包裹层的碳纤维发热线、合金型碳纤维发热线或者为金属发热线;或者

所述发热单元为在以软状片材作为载体并在载体上印刷有电热线或电热带功能膜的发热片。

优选的,上述的低功耗节能保暖内衣,设置有胸部区、腋下区和背部区,所述胸部、腋下区和背部区均设置有所述内衣本体热系统核心裹体;

胸部区设有乳房功能区和胸部辅助区,腋下区设有腋下功能区和腋下辅助区,背部区设有背部功能区和背部辅助区。

优选的,上述的低功耗节能保暖内衣,乳房功能区和胸部辅助区的耗能比值为1.5-1.85,腋下功能区和腋下辅助区的耗能比值为1.5-1.85,背部功能区和背部辅助区的耗能比值为1.5-1.85。

优选的,上述的低功耗节能保暖内衣,构成发热单元的多段发热线或者功能膜以串联方式连接于电源装置的正负极之间;或者

各段发热线或者功能膜以并联方式连接于电源装置的正负极之间;或者

多段发热线或者功能膜以混联方式连接于电源装置的正负极之间。

优选的,所述胸部区、腋下区和背部区的功耗分配呈均等设置。

另一优选的,上述胸部区、腋下区和背部区中至少存在一个为急需发热主区,急需发热主区的功耗量大于非急需发热主区的功耗量。

优选的,上述的低功耗节能保暖内衣,还设置有电源装置,电源装置与发热单元电连接,电源装置的供电电压为3.7-12V.DC,功率为8-25瓦。

优选的,上述的低功耗节能保暖内衣,还设置有外衬,所述外衬压合或者车缝固定于内衣本体热系统核心裹体外表面。

本实用新型的低功耗节能保暖内衣,具有由裹体面层、夹心层和裹体里层整体压合成型的内衣本体热系统核心裹体;所述夹心层设置有发热单元,发热单元为发热线或者发热片,所述裹体面层的内面层设置有用于放置发热线或者发热片的定位凹槽。该低功耗节能保暖内衣舒适度高、制备工艺简单、功耗低、节能、高效、保暖。

附图说明

利用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附图中的内容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低功耗节能保暖内衣的内衣本体热系统核心裹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低功耗节能保暖内衣的一种布线原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低功耗节能保暖内衣的一种布线原理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低功耗节能保暖内衣的一种布线原理示意图。

在图1至图4中,包括:

内衣本体热系统核心裹体100、

裹体面层200、定位凹槽210、

夹心层300、发热单元310、

裹体里层400。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一种低功耗节能保暖内衣,内衣可以根据需要为各种形式,如保暖内衣、文胸、背心、塑身内衣等。该低功耗节能保暖内衣具有由裹体面层200、夹心层300和裹体里层400整体压合成型的内衣本体热系统核心裹体100,如图1所示。

夹心层300设置有发热单元310,发热单元310为发热线或者发热片,裹体面层200的内面层设置有用于放置发热线或者发热片的定位凹槽210。压合过程中,发热线或发热片定位于定位凹槽210,然后将裹体面层200、夹心层300和裹体里层400整体压合成型。采用整体压合的成型方式形成内衣本体热系统核心裹体100,避免了现有技术中以车缝等方式连接的工序复杂、不便制备等缺陷,具有制备工艺简单的特点。

裹体面层200的厚度为T1,裹体面层200的密度为D1,裹体里层400的厚度为T2,所述裹体里层400的密度为D2,T1大于或等于T2,D1小于或等于D2。该技术参数的设置,使得整体内衣穿着舒适。

裹体面层200与裹体里层400的材料可以相同或者不相同。裹体面层200的材料优选为海绵或者3D直立棉或者无纺布,裹体里层400的材料优选为海绵或者3D直立棉或者无纺布。

发热单元310为发热线,发热线为碳纤维发热线、合金型碳纤维发热线或者为金属发热线。发热单元310也可以为具有包裹层的碳纤维发热线、合金型碳纤维发热线或者为金属发热线。或者发热单元310也可以为在以软状片材作为载体并在载体上印刷有电热线或电热带功能膜的发热片。

该低功耗节能保暖内衣,设置有胸部区、腋下区和背部区,胸部、腋下区和背部区均设置有内衣本体热系统核心裹体100。

胸部区设有乳房功能区和胸部辅助区,腋下区设有腋下功能区和腋下辅助区,背部区设有背部功能区和背部辅助区。乳房功能区和胸部辅助区的耗能比值为1.5-1.85,腋下功能区和腋下辅助区的耗能比值为1.5-1.85,背部功能区和背部辅助区的耗能比值为1.5-1.85。乳房功能区、腋下功能区、背部功能区的耗能与对应部位辅助区的耗能比的设置,在内衣进行发热时,可以对急需发热的部位较快地发热,其余区域为辅助加热区。结合内衣本体热系统核心裹体100的热导性能及人体皮肤温度传感的唤起效应,该内衣能够较快升温,使用者热感受更舒适,而且整体能耗低。

该低功耗节能保暖内衣,构成发热单元310的多段发热线或者功能膜可以以串联方式连接于电源装置的正负极之间,如图2所示,该加热方式为循环加热式。或者各段发热线或者功能膜以并联方式连接于电源装置的正负极之间,该加热方式对应斩波加热积分式,如图4所示。或者多段发热线或者功能膜以混联方式连接于电源装置的正负极之间,如图3所示。不同的布线方式,可以按照需求实现循环加热方式、斩波加热积分式,能够降低功耗并维护电源,特别是电池单次使用时间,增强人体皮肤温感传导的唤起效应。

本实施例中,乳房功能区的各段发热单元310的各段发热线或者功能膜以并联方式连接于电源装置的正负极之间,这部分为需要快速发热的区域。胸部辅助区的多段发热线或者功能膜以串联方式连接于电源装置的正负极之间,这部分区域为非急需发热的区域。腋下功能区的各段发热单元310的各段发热线或者功能膜以并联方式连接于电源装置的正负极之间,这部分为需要快速发热的区域。腋下辅助区的多段发热线或者功能膜以串联方式连接于电源装置的正负极之间。背部功能区的各段发热单元310的各段发热线或者功能膜以并联方式连接于电源装置的正负极之间,这部分为需要快速发热的区域。背部辅助区的多段发热线或者功能膜以串联方式连接于电源装置的正负极之间。该设置能够实现以较低的功耗快速将需要的部位加热到需要的温度,具有耗能低,使用者舒适度好的特点。

该低功耗节能保暖内衣,设置有电源装置,电源装置与发热单元310电连接,电源装置的供电电压为3.7-12V.DC,功率为8-25瓦。该低功耗节能保暖内衣本体内部为发热单元310与裹体面层200、裹体里层400压合的整体结构,热系统加热机构的优化设计使得有限的热能充分地存储并合理地分布和传导于人体。裹体里层400、裹体面层200及发热单元310的一体化使内衣热系统功耗大为降低。根据不同的功能要求,选择供电电压为3.7-12V.DC,功率为8-25瓦,能够实现节能高效的要求。

该低功耗节能保暖内衣,还可以设置外衬,外衬压合或者车缝固定于内衣本体热系统核心裹体100外表面。外衬的植入体现了内衣的外观形貌,采用少量造型或无造型织物片件,通过简单车缝或者压合与内衣本体热系统核心裹体100连接形成产品。

该低功耗节能保暖内衣,还可以设置乳房等部位的振动功能。功能型保暖内衣也可以设置脉冲电疗、按摩等功能。在合适的频段、功能区获得舒适的按摩效果。可通过在内衣贴肤的织物片上设置柔性导电布、导电胶片,导入脉冲低强度信号,通过功能区形成回路。功能型保暖内衣还可以设置蓝牙系统,通过蓝牙系统将人体内衣区的健康信息及时联接发送到相关的智能设备。

综上所述,该低功耗节能保暖内衣具有舒适度高、制备工艺简单、功耗低、节能、高效、保暖的特点。

实施例2。

提供一种低功耗节能保暖内衣,按人体热感要求确定的温度场设计,在按照人体体位仿形的无纺布载体上布线压合形成柔性电热片作为夹心层。将夹心层、温度传感器、电接入端子置于已压有发热单元对应的定位凹槽的超细健康海绵面层片,盖上比面层片薄的超细健康海绵里层,上机置入模具,经160-180℃、经1-3分钟压合。脱模后冷却,冲切成内衣本体雏形。定位套上依次编织成型的背心或者内衣或者文胸,再经120℃压合3分钟,最后经简易修整车缝,制成成品。匹配的电源装置的参数为5V.DC,功率为10瓦。

该低功耗节能保暖内衣具有舒适度高、制备工艺简单、功耗低、节能、高效、保暖的特点。

实施例3。

提供一种低功耗节能保暖内衣,按人体热感要求确定的温度场设计,在按照人体体位仿形的无纺布载体上布线压合形成柔性电热片作为夹心层,夹心层的发热单元的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将夹心层、温度传感器、电接入端子置于已压有发热单元对应的定位凹槽的3D直立棉层片,盖上比面层片薄的3D直立棉里层,上机置入模具,经160-180℃、经1-3分钟压合。脱模后冷却,冲切成内衣本体雏形。定位套上依次编织成型的背心或者内衣或者文胸,再经120℃压合3分钟,最后看经简易修整车缝,制成成品。匹配的电源装置的参数为5V.DC,功率为15瓦。

该低功耗节能保暖内衣具有舒适度高、制备工艺简单、功耗低、节能、高效、保暖的特点。

实施例4。

提供一种低功耗节能保暖内衣,按人体热感要求确定的温度场设计,在按照人体体位仿形的无纺布上布线压合形成柔性电热片作为夹心层,夹心层的发热单元的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将夹心层、温度传感器、电接入端子置于已压有发热单元对应的定位凹槽的3D直立棉层片,盖上比面层片薄的3D直立棉里层,上机置入模具,经160-180℃、经1-3分钟压合。脱模后冷却,冲切成内衣本体雏形。剪裁少量美体衣片,与冲切好的内衣本体热系统核心裹体贴合,经120℃压合3分钟,最后看经简易修整车缝,制成成品。匹配的电源装置的参数为5V.DC,功率为25瓦。

该低功耗节能保暖内衣具有舒适度高、制备工艺简单、功耗低、节能、高效、保暖的特点。

实施例5。

一种低功耗节能保暖内衣,其它结构与实施例3或4相同,还具有如下技术特征:其胸部区设有乳房功能区和胸部辅助区,腋下区设有腋下功能区和腋下辅助区,背部区设有背部功能区和背部辅助区。乳房功能区和胸部辅助区的耗能比值为1.5-1.85,腋下功能区和腋下辅助区的耗能比值为1.5-1.85,背部功能区和背部辅助区的耗能比值为1.5-1.85。乳房功能区、腋下功能区、背部功能区的耗能与对应部位辅助区的耗能比的设置,在内衣进行发热时,可以对三个功能区急需发热的部位较快地发热,其余区域为辅助加热区。结合内衣本体热系统核心裹体的热导性能及人体皮肤温度传感的唤起效应,该内衣能够较快升温,使用者热感受更舒适,而且整体能耗低。电源装置可以为5V.DC或者12V.DC,功率可以为8瓦、10瓦、15瓦或者20瓦,可以为对应的电源适配器或者电池。

该低功耗节能保暖内衣具有功耗低,节能,舒适的特点。

实施例6。

一种低功耗节能保暖内衣,其它结构与实施例5相同,还具有如下技术特征:胸部区、腋下区和背部区中至少存在一个为急需发热主区,急需发热主区的功耗量大于非急需发热主区的功耗量。通过控制急需发热主区的功耗量,使得该低功耗节能保暖内衣在通电后,急需发热主区先达到较高温度,其它非急需发热主区缓慢升温。具有使用舒适感高,节能的特点。

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将胸部区、腋下区和背部区的功耗分配呈均等设置,实现同步升温。

实施例7。

一种低功耗节能保暖内衣,设定内衣的供电电压是恒定的。取1.66欧的发热线,如可以选取0.8欧/米,约2.08米长。线端头插入DC连接器母座,把线与DC头母座布入已压有发热线定位凹槽的超细健康海绵的面层片沟槽中,覆以较面层片薄5毫米的超细健康海绵里层片。上机置入模具,经180℃热压成型80秒,脱模冷却,上机对模冲切,5V、15W的保暖内衣本体热系统核心裹体雏形制成。把雏形件定位套配于一次编织成的少女围无缝内衣,上机经120℃/3Min压合,最后经简易车缝,5V、15W的内衣制成。

实验发现,该低功耗节能保暖内衣具有舒适度高、制备工艺简单、功耗低、节能、高效、保暖的特点。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