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透气除臭抗菌保健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33133阅读:20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袜子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一种透气除臭抗菌保健袜。



背景技术:

袜子,是我们生活当中的必需品,我们每天都要接触,目前市面上也出现了大量保健袜之类的产品,这些产品逐渐对于人体的健康开始关注,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虽然有这么多的保健袜子产品出现,但是其中有很多不切实际的产品,比如布置药包、磁片等等介质保健,然而其中药包真正很难被皮肤吸收,或者说吸收效果差,与理想中达到保健效果相差甚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以上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便于制造、透气排汗、抗菌除臭、按摩保健的透气除臭抗菌保健袜。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透气除臭抗菌保健袜,包括袜尖、袜背、袜底、袜跟、袜腕和袜口,所述袜口为向内翻边的双层松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袜尖和袜底之间的交界处设置有尖底透气区,所述袜底和袜跟之间的交界处设置有底跟透气区,所述袜跟和袜腕之间的交界处设置有跟腕透气区,所述尖底透气区、底跟透气区和跟腕透气区上分别设置有若干密密麻麻布置的网眼,所述网眼由组成其所在区域的提花网眼组织编织而成。

众所周知,袜子滋生细菌、产生臭气,大都在于脚汗未及时排除,袜子内阴暗又加上湿气太重,适合细菌生产的原因造成,所以本实用新型在袜子的部分区域上采用了提花网眼组织结构来编织,及时的透气、排汗,消除细菌易生存环境,达到抗菌除臭的目的。

透气的提花网眼组织结构在袜子上的应用比比皆是,但是现有技术应用存在很多误区,不是网眼结构越多越好,如此袜子强度不够,袜子本身的保暖、防护等功能就丧失了,再者人体皮肤绕过袜子和鞋子直接接触,转嫁到了鞋子上,还是没有解决问题,还有皮肤直接贴着鞋子穿,问题更多。所以袜子上要选择性布置透气区域,袜尖、袜跟上肯定不行,这两个地方受到脚步运动冲击最大,是袜子最需要加强的部位,袜腕、袜口处就意义不大了,袜底部经常要摩擦,此处太薄或空洞,脚容易摩擦起泡,所以袜尖和袜底之间的交界处、袜底和袜跟之间的交界处以及袜底和袜腕之间的交界处则最佳优选,而且又能形成一个回路,透气良好。

提花网眼组织:(1)利用线圈与集圈悬弧交错配置,形成网孔。(2)按平针线圈与集圈悬弧数目相等或不等,但相差不多的方式,交替跳棋式配置。(3)在罗纹的基础上编织集圈和浮线,形成菱形凹凸状网眼效应。(4)采用罗纹组织与集圈组织复合,可在织物表面形成蜂巢状网眼。

作为优选,所述袜尖、袜背、袜跟、袜腕和袜口上分别设置有若干并排布置的条纹,所述条纹由组成其所在区域的提花抽条组织编织而成。

提花抽条组织:抽条织物是一种特殊的或者说没有循环规律的正反面线圈互相配置组成的双面织物,对应织物中被抽针,实为对面针床上进行反面编织的织针,因而整块织物好似在单面平针织物中配置了几条纵条纹。

作为优选,所述袜底上设置有若干以矩阵方式间隔布置的凹点和凸点,所述凹点和凸点由组成它们所在区域的提花抽条凹凸组织编织而成。

提花抽条凹凸组织:织物中花型凸起部分是由密度较大,纱线线密度较小的经纬纱(地经、地纬)交织成平纹组织,织物反面具有纱线线密度与张力均较大的经纱(缝经)浮长线,在平纹与缝经之间经常有粗号纬纱(芯纬)填充,以增加凸起效果。缝经与地纬的交织处形成织物正面的凹下部分。凹点和凸点起到按摩的作用。

作为优选,袜尖、袜背、袜底、袜跟、袜腕、袜口、尖底透气区、底跟透气区和跟腕透气区均由氨纶双包纱线一体编织而成,所述氨纶双包纱线进一步包括一氨纶芯线,以及正向螺旋加捻在所述氨纶芯线外的第一涤纶包线,还有反向螺旋加捻在所述氨纶芯线外的第二涤纶包线。

有益效果:众所周知,袜子滋生细菌、产生臭气,大都在于脚汗未及时排除,袜子内阴暗又加上湿气太重,适合细菌生产的原因造成,所以本实用新型在袜子的部分区域上采用了提花网眼组织结构来编织,及时的透气、排汗,消除细菌易生存环境,达到抗菌除臭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袜尖,2-袜背,3-袜底,4-袜跟,5-袜腕,6-袜口,7-尖底透气区,8-底跟透气区,9-跟腕透气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与达成目的易于明白理解,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透气除臭抗菌保健袜,包括袜尖1、袜背2、袜底3、袜跟4、袜腕5和袜口6,袜口6为向内翻边的双层松口结构,袜尖1和袜底3之间的交界处设置有尖底透气区7,袜底3和袜跟4之间的交界处设置有底跟透气区8,袜跟4和袜腕5之间的交界处设置有跟腕透气区9。

尖底透气区7、底跟透气区8和跟腕透气区9上分别设置有若干密密麻麻布置的网眼,网眼由组成其所在区域的提花网眼组织编织而成。

袜尖1、袜背2、袜跟4、袜腕5和袜口6上分别设置有若干并排布置的条纹,条纹由组成其所在区域的提花抽条组织编织而成。

袜底3上设置有若干以矩阵方式间隔布置的凹点和凸点,凹点和凸点由组成它们所在区域的提花抽条凹凸组织编织而成。

袜尖1、袜背2、袜底3、袜跟4、袜腕5、袜口6、尖底透气区7、底跟透气区8和跟腕透气区9均由氨纶双包纱线一体编织而成,氨纶双包纱线进一步包括一氨纶芯线,以及正向螺旋加捻在氨纶芯线外的第一涤纶包线,还有反向螺旋加捻在氨纶芯线外的第二涤纶包线。

总结:袜子上要选择性布置透气区域,袜尖、袜跟上肯定不行,这两个地方受到脚步运动冲击最大,是袜子最需要加强的部位,袜腕、袜口处就意义不大了,袜底部经常要摩擦,此处太薄或空洞,脚容易摩擦起泡,所以袜尖和袜底之间的交界处、袜底和袜跟之间的交界处以及袜底和袜腕之间的交界处则最佳优选,而且又能形成一个回路,透气良好。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