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拆卸的伞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72274阅读:304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拆卸的伞座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户外遮阳伞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拆卸的伞座。



背景技术:

遮阳伞作为一种户外休闲用具,广泛用于广场、海滩、公园及庭院等休闲场所,为人们提供了舒适的乘凉空间。

现有的遮阳伞的伞座形式多样,材料也多种,为了保持与伞盖的平衡,伞座的体积均较大或重量较重。目前常用的通常为一个可填充的空心座体,座体内设有伞柄插孔,整个座体为塑胶注塑一体成型,使用时在座体内充入水或细沙等填充物以平衡座体的重心便于座体插入伞柄后更加稳定,但是这种结构的伞座往往体积庞大,自重很大,不仅不方便运输还增加制造和包装运输的成本。

经查,现有专利号为CN200720052619.2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一种便于固定伞柄的太阳伞座》,其包括可填充的空心座体,座体中心的插孔中插设有连接管,连接管端部螺纹连接有伞柄套筒,套筒为双层结构,内层套筒侧壁开有多条通槽形成弹性卡环,外层套筒内壁设有螺纹,连接管锥形斜面与伞柄套筒的弹性卡环配合将弹性卡环推向套筒内侧收拢,卡紧伞柄。该伞座可实现对不同规格伞柄的握紧,从而可防止伞柄在座体孔内晃动磨损孔壁,延长了伞座的使用寿命,但是其座体是整块的,不能拆分,使得体积较大,不利于包装及运输,同时结构也比较复杂,必会使得制造繁琐,不仅模具复杂,而且还增加了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的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可拆卸的伞座,具有结构简单合理、使用方便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可拆卸的伞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伞座包括套管以及设置在套管下端周边的支撑管,套管的上端可与伞柄相连接,套管的下端设置有与支撑管相连接的转接头,支撑管至少三个,以转接头为中心沿环周间隔设置,并分别与转接头可拆卸地连接。

作为改进,所述支撑管为前端密封、后端开口的中空管,在支撑管的前端成型有与转接头相连接的外螺纹柱,转接头的外侧面凹有与支撑管的外螺纹柱相配合的内螺纹孔,支撑管通过外螺纹柱旋入转接头的内螺纹孔中与转接头可拆卸地连接固定。

作为改进,所述支撑管的后端开口处可脱卸地密封塞置有一管塞,管塞的两侧可脱卸地设有用于放置加重块以增加伞座稳定性的撑板。

作为改进,所述管塞的里端成型为与支撑管配合插接的插接部,支撑管的后端开口处成型有对应的插接孔,管塞的外端设有供撑板穿置的穿孔。

再改进,所述撑板为纵截面呈L形的结构,管塞的穿孔为对应的L形贯穿孔,加重块放置在相邻的二个撑板的内侧。

再改进,所述转接头的上端面中部设有供套管的底部插置固定的中心孔,转接头的底部为便于伞座平稳放置的平面。

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管为环周均匀间隔设置的三个或四个,转接头为与支撑管的数目相对应的三棱柱或四棱柱结构。

所述套管为与伞柄尺寸相配套的管状结构,套管的上端侧部设有供伞柄插入后拧紧伞柄的锁紧旋钮。

最后,所述套管在外面,伞柄在内面,或者,套管在内面,伞柄在外面,两者相互套接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伞座由套管和支撑管可拆卸而成,使用时,只要将支撑管旋入转接头,就可正常使用,不仅结构稳定,而且可以通过灌沙、加重块的方式灵活调整伞座配重,由于伞座重量依靠对支撑管内灌入沙子及配置加重块,伞座本身的自重较低,且结构为可拆卸的结构,大大降低了包装和运输成本;同时在运输时可将套管、支撑管并排包装,即可单独包装也可与伞架一同包装且不会过多增加伞架包装体积。本发明结构简单、拆装方便、使用稳定可靠,同时成本较低,值得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增加加重块后的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3为图1的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包装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与伞架一同包装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5所示,一种可拆卸的伞座,伞座包括套管1、支撑管2和转接头3,套管1为与遮阳伞7的伞柄71尺寸相配套的管状结构,通常,套管1在外面,伞柄71在内面,两者相互套接连接,或者也可以是,套管在内面,伞柄在外面,两者相互套接连接,套管1的上端侧部设有供伞柄71插入后拧紧伞柄71的锁紧旋钮11,套管的下端设有与支撑管2相连接的转接头3,支撑管2为前端密封、后端开口的中空管,可向其内部充入沙子等加重型材料,支撑管2有4个,它们以转接头3为中心沿环周均匀间隔设置,转接头3为与支撑管2的数目相对应的四棱柱结构,转接头3的上端面中部设有供套管1的底部插置固定的中心孔,转接头3的底部为便于伞座平稳放置的平面,支撑管2的前端成型有与转接头3相连接的外螺纹柱21,转接头3的外侧面凹有与支撑管2的外螺纹柱21相配合的内螺纹孔31,支撑管2通过外螺纹柱21旋入转接头3的内螺纹孔31中与转接头3可拆卸地连接固定,支撑管2的后端开口处可脱卸地密封塞置有一管塞4,管塞4的两侧可脱卸地设有用于放置加重块6以增加伞座稳定性的撑板5,管塞4的里端成型为与支撑管2配合插接的插接部41,支撑管2的后端开口处成型有对应的插接孔,撑板5为纵截面呈L形的结构,管塞4的后端设有供撑板5穿置的L形的穿孔,这样可方便撑板5抽出,加重块6为水泥或大理石等重物,放置在相邻的二个撑板2的内侧,起到加重作用,使得伞座更加稳定,由于撑板5为L形,便于加重块6放置稳定。

另外,支撑管2还可根据遮阳伞的大小设计为3个、5个等。

组装时,将安装有撑板5的管塞4塞入支撑管2的后端开口处,将4个支撑管2的前端外螺纹柱21旋入转接头3的内螺纹孔31中,将遮阳伞7的伞柄71插入套管1中即可使用,若想增加伞座的配重,可将管塞4拔出,往支撑管2内灌入沙子等重的干燥材料进行加重,使用时,若遮阳伞7较大则可配置相应规格的大理石或水泥能材质的加重块6,对其撑板5内侧放置加重块6,即可大量增加伞座配重。

包装运输时,将支撑管2拆下与套管1并排放置,将撑板5从管塞4中拔出与支撑管2并排放置,这样大大缩小了体积,若伞座随同伞架一同包装运输,将伞柄71插入套管中后重复上一步骤操作即可。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