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底速穿脱雨鞋,尤指雨鞋利用包覆方式束套于人体足部及其穿着的鞋子外侧,防止雨水沾湿穿戴者的鞋袜及裤管。
背景技术:
一般骑脚踏车的学生及骑机车的上班族,通常会于雨天时穿上鞋套,避免鞋袜及裤管被雨水沾湿,而习有的鞋套主要以橡胶等不透水材质一体成型的靴状体,供穿戴者穿着鞋子的足部直接套入其中,因此,为了因应不同穿套进入的鞋子外型,一般鞋套的整体体积较大,会与穿套进入的鞋子之间形成空隙,且鞋套内底平滑,导致穿着鞋子的人体足部套入鞋套内时,鞋子底部与平滑的鞋套内底会容易因为摩擦力不足而打滑,导致穿戴者容易发生滑倒或扭伤脚踝等意外,再者,由于雨鞋以橡胶等不透水材质一体成型的靴状体,无法因应不同鞋款的外型作调整,导致穿戴者将鞋子由雨鞋上方的上开口往下套穿时,鞋子容易受上开口阻挡,造成穿戴者穿脱不易的困扰。
因此,要如何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与缺失,即为相关业者所亟欲研发的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乃在于,利用包覆方式将雨鞋的鞋体束套于人体足部及其穿着的鞋子外侧,防止雨水沾湿穿戴者的鞋袜及裤管,以达到快速穿脱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次要目的乃在于,利用鞋体的无底设计,让穿戴鞋子的人体足部穿置于鞋体内后,该鞋子底部可直接透过鞋体底部的下开口露出于鞋体外,且于行走时直接接触于地面,而非现有技术接触于雨鞋内底,以提升整体防滑的安全效果。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无底速穿脱雨鞋,包含有鞋体、开合组件及弹性束缚件,该鞋体为中空结构,具有鞋领部、鞋型部及开裂口,其中鞋领部连接设置于鞋型部上方,并于远离鞋型部的另侧设置有上开口,鞋型部于远离鞋领部的另侧环设有皱褶环状带,皱褶环状带用于固定穿置入的鞋子外缘,且皱褶环状带底部设置有下开口,而穿置入的鞋子底部透过下开口露出于鞋体外,上述开裂口设置于鞋体一侧,并由鞋领部的上开口延伸至鞋型部的下开口,使鞋体于开裂口二侧形成有第一连接部及第二连接部;该开合组件设置于上述鞋体的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之间,供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迭合形成连接,将鞋体束套于人体小腿部位;该弹性束缚件设置于上述鞋体内侧,供鞋体紧密结合于人体足部。
前述的无底速穿脱雨鞋,其中该鞋体的皱褶环状带以具挠性的材质所制成,供穿置于鞋型部内的鞋子外缘塞入而相互紧配合形成固定。
前述的无底速穿脱雨鞋,其中该鞋体的皱褶环状带具有多层的皱褶,供穿戴者依不同鞋子外型作剪裁微调。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外观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视角的外观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于使用时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外观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1-鞋体;11-鞋领部;111-上开口;12-鞋型部;121-皱褶环状带;122-下开口;13-开裂口;14-第一连接部;15-第二连接部;2-开合组件;21-沾黏部;22-被沾黏部;3-弹性束缚件。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实用新型的无底速穿脱雨鞋,包含有鞋体1、开合组件2及弹性束缚件3,其中:
该鞋体1以纤维不织布、皮革、可塑性塑料或可塑性橡胶等防水的挠性材质所制成,且为中空结构,并具有鞋领部11、鞋型部12及开裂口13,其中鞋领部11设置于鞋型部12上方,且于远离鞋型部12的另侧设置有上开口111,上开口111处设置有弹性束带(图中未显示),使上开口111具有弹性伸缩能力,鞋型部12则于远离鞋领部11的另侧环设有具挠性的皱褶环状带121,且皱褶环状带121底部设置有下开口122,而开裂口13设置于鞋体1一侧,并由鞋领部11的上开口111延伸至鞋型部12的下开口122,使鞋体1于开裂口13二侧形成有第一连接部14及第二连接部15。
该开合组件2设置于上述鞋体1的第一连接部14与第二连接部15之间,且该开合组件2于本实施例中为魔鬼毡,具有沾黏部21及被沾黏部22,沾黏部21设置于第一连接部14内侧表面,被沾黏部22设置于第二连接部15外侧表面,当然开合组件2可因应不同实施例将魔鬼毡更换为黏扣带或按扣组。
该弹性束缚件3设置于上述鞋体1内侧,对应于人体脚踝部位的位置,且该弹性束缚件3为弹性卷尺、塑料弹性骨架、金属弹性骨架或组合式机械骨架等可伸缩的束缚件,于本实施例中,该弹性束缚件3为弹性卷尺。
于穿戴时,将穿着鞋子的人体足部从鞋体1的上开口111,由上而下穿套进入鞋体1内,或将鞋体1侧方的第一连接部14及第二连接部15扳开,使鞋体1展开,再直接包覆于穿着鞋子的人体足部外侧,让人体小腿部位位于鞋领部11内,且鞋领部11上缘的上开口111束缚定位于人体小腿处,避免雨水由上开口111侵入鞋体1内部,而人体足部所穿着的鞋子则位于鞋型部12内,此时,穿置于鞋型部12内的鞋子外缘塞入鞋型部12的皱褶环状带121内,而相互紧配合形成固定,鞋子的底部则透过皱褶环状带121底部的下开口122,露出于鞋体1外,再藉由开合组件2的沾黏部21沾黏被沾黏部22,使第一连接部14迭合黏贴于第二连接部15外侧表面连接形成定位,以将鞋体1束套、包覆于人体小腿部位,而鞋型部12的上缘则受弹性束缚件3束缚紧密结合于人体脚踝部位,以避免行走时产生松动滑移的情形,并使鞋型部12确实包覆于穿戴者穿着的鞋子外部,避免雨水沾湿穿戴者的鞋袜及裤管,让穿戴者于行走时,可直接藉由露出于鞋体1外的鞋底接触于地面,而非习知接触于雨鞋内底,以避免穿置入的鞋子底部与平滑的鞋套内底因为摩擦力不足而打滑,导致穿戴者容易发生滑倒或扭伤脚踝等意外,且于脱卸时,仅需将第一连接部14扳离第二连接部15,即可解除鞋体1与人体小腿部位的束缚状态。
请参阅图4所示,由图中可清楚看出,该鞋体1的皱褶环状带121具有多层的皱褶,以供穿戴者可因应不同的鞋子外型,剪裁皱褶环状带121的皱折作微调。
是以,本实用新型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与缺失,其关键技术在于:
(一)利用包覆方式将雨鞋的鞋体1束套于人体足部及其穿着的鞋子外侧,防止雨水沾湿穿戴者的鞋袜及裤管,以达到快速穿脱的效果。
(二)利用鞋体1的无底设计,让穿戴鞋子的人体足部穿置于鞋体1内后,该鞋子底部可直接透过鞋体1底部的下开口122露出于鞋体1外,并直接接触于地面,而非习知接触于雨鞋内底,以提升整体防滑的安全效果。
以上说明对本实用新型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在不脱离以下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做出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