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片式拼接鞋面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72001阅读:1827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片式拼接鞋面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片式拼接鞋面。



背景技术:

公知的各类轻便鞋子都是由各种耐用的梭织面料织物加以其他轻薄的天然或合成材料经过剪裁后缝合成鞋面再上鞋底而制成。为了提高鞋面加工效率以及使用轻便性,目前的制鞋趋势是向针织鞋面材料发展。鞋面的材料一般都是由至少一个零散裁片通过各种针车工艺缝合而成的,缝合后会造成裁片的边缘颜色不协调、毛边不齐整等现象,由于鞋面多为采用织物制成,织物边缘受力容易松散,影响鞋面的使用寿命。现有技术中也有采用包边条的方法来解决鞋面边缘松散的问题,包边条通常包裹织物边缘后缝合。这种方法虽然较于裸露的鞋面边缘来讲具有更好的耐用性,然而包边条包裹后导致了鞋面边缘厚度增加较大,而且缝纫线依然会拉扯鞋面边缘部分,长期使用容易出现局部边缘松散脱落的情况,若将鞋面边缘折叠则会导致边缘厚度增加过大,影响裁片缝合及穿着的舒适度。

通常鞋面是通过多块裁片缝接在一起形成完整结构,而裁片之间的缝接是分别在裁片边缘的一侧放置纱布,再通过可拆卸缝线缝紧,将裁片缝接起来后拆除可拆卸缝线,取走纱布,这样能防止缝制时裁片边缘松散。然而鞋面缝制后,裁片边缘部分没得到妥善处理,使用时仍容易出现边缘松散、裁片分离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双片式拼接鞋面,它能有效地解决背景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

一种双片式拼接鞋面,包括前后设置且相缝合的前部裁片及跟部裁片,所述前部裁片包括与鞋底连接的前端部及与跟部裁片连接的前连接部,所述跟部裁片包括与鞋底连接的后端部及与前部裁片连接的后连接部,所述前端部、后端部、前连接部、后连接部边缘分别向内翻折形成一翻折区,所述翻折区包括由内向外依次设置的裁边部及弯折部,所述裁边部沿其边缘缝制有防脱线,所述翻折区沿其边缘缝制有平整线,所述防脱线上还缝制有加固线,所述加固线由多个首尾相接的S型加固单元组成;所述前连接部及后连接部在裁边部及弯折部之间还分别设置有缝合部,所述前连接部及后连接部的缝合部相叠放置且缝合部设置有相对应的第一缝合线及第二缝合线。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如下:

对鞋面裁片边缘分别进行折边处理,能够尽量减小鞋面裁片边缘的厚度,减小裁制的难度,折边后鞋面裁片受力位置由鞋面裁片边缘转移至整个翻折区,能够避免边缘松散;在裁边部缝制防脱线能够对鞋面裁片边缘进行加固处理,防止边缘松散;而且在防脱线上缝制加固线,对边缘进一步起到加固作用;在弯折部裁制平整线,使翻折区更为平整,便于加工;加固线由多个首尾相接的S型加固单元组成,通过S型加固单元的弧形面对鞋面裁片边缘进行加固拦截,鞋面裁片边缘受力时S型加固单元的弧形面能够缓解受力,同时S型加固单元具有一定跨度的缝制区域,加固效果好,防止边缘松散。前部裁片及跟部裁片分别缝制后,将前部裁片与跟部裁片的翻折区对应放置并通过第一缝合线及第二缝合线进行加固,形成牢固的缝合。

进一步的,所述防脱线包括向鞋面外侧呈内外设置的内防脱线及外防脱线,所述加固线设置于内防脱线与外防脱线之间。

设置内防脱线、加固线及外防脱线对鞋面裁片边缘形成层层保护,保证翻折区形状的稳定性,起到极好的加固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加固单元S型两侧的弧形顶部分别与内防脱线及外防脱线搭接。

将加固单元S型两侧的弧形顶部分别与内防脱线及外防脱线搭接,能够将内防脱线、加固线及外防脱线连成一体,形成稳定缝制区域,稳固效果好。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缝合线及第二缝合线之间还设置有连接两者的连接线,所述连接线由多个首尾相接的V型单元组成。

进一步的,所述前连接部与外连接部外侧相贴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

本实用新型分别将鞋面裁片边缘翻折出翻折区,并在翻折区缝制内防脱线、加固线、外防脱线及平整线,形成多层加固保护作用,有效防止鞋面裁片边缘松散,而且便于加工;前部裁片与跟部裁片设置有缝合区缝合在一起,形成精密的缝制,对鞋面的边缘起到极好的保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前端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前连接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后端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后连接部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前部裁片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跟部裁片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一种双片式拼接鞋面,如图1-图6所示,包括前后设置且相缝合的前部裁片1及跟部裁片2,所述前部裁片1包括与鞋底连接的前端部3及与跟部裁片2连接的前连接部4,所述跟部裁片2包括与鞋底连接的后端部5及与前部裁片1连接的后连接部6,所述前端部3、后端部5、前连接部4、后连接部6边缘分别向内翻折形成一翻折区,所述翻折区包括由内向外依次设置的裁边部7及弯折部8,所述裁边部7沿其边缘缝制有防脱线9,所述弯折部8沿其边缘缝制有平整线10,所述防脱线9上还缝制有加固线11,所述加固线11由多个首尾相接的S型加固单元组成;所述前连接部4及后连接部6在裁边部7及弯折部8之间还分别设置有缝合部12,所述前连接部4及后连接部6的缝合部12相叠放置且缝合部12设置有相对应的第一缝合线13及第二缝合线14。

所述防脱线9包括向鞋面外侧呈内外设置的内防脱线91及外防脱线92,所述加固线11设置于内防脱线91与外防脱线92之间。

所述加固单元S型两侧的弧形顶部分别与内防脱线91及外防脱线92搭接。

所述第一缝合线13及第二缝合线14之间还设置有连接两者的连接线15,所述连接线15由多个首尾相接的V型单元组成。

所述前连接部4与外连接部6外侧相贴合。

以上为本实用新型的其中具体实现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显而易见的替换形式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