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伸缩式开口的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72011阅读:338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伸缩式开口的鞋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鞋,具体涉及一种具有伸缩式开口的鞋。



背景技术:

鞋子一般包括鞋底以及缝合在鞋底上的鞋面,鞋面与鞋底构成通纳脚部的容纳腔,容纳腔的顶部设有用于伸入脚部的开口。现有技术中,为了使鞋子形状维持稳定性,一般采用具有一定强度的材料制成。而开口部位容易与脚部(尤其是脚踝部分)发生摩擦,造成脚部皮肤的损伤。因此亟需提供一种鞋开口避免磨损脚部皮肤的鞋类物品。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避免开口部位磨损脚部的鞋。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实现:一种具有伸缩式开口的鞋,包括鞋底以及鞋面;所述鞋面的边缘与鞋底的边缘缝合,与鞋底之间形成一容纳脚部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的顶部设有一开口,所述开口的边缘的内侧环绕有弹性区。

所述鞋底以及缝合的方法等均可选用现有技术实现,并非本实用新型的创造要点,不再作详细限定。本实用新型特别在开口的内缘设置弹性区,弹性区可选用任意一种弹性材料制成。弹性区具有一定的变形特性,可以与脚部充分贴合,避免与脚部发生摩擦而磨伤皮肤。

进一步的,所述鞋面包括面层以及与面层叠合的底层;弹性区的面层和底层互不接触而围合成至少一个弹性腔;所述弹性腔内设有弹性层。

所述面层和底层可选用任意一种面料经裁剪实现或直接由线材纺织而成。弹性层可以由任意一种现有的弹性材料构成。

更进一步的,所述弹性腔为一个;所述弹性腔为环绕开口边缘的首尾相接。

优选的,所述弹性层为多个环绕开口的橡筋带。

所述橡筋带为带状的橡筋材料。

优选的,所述多个橡筋带并列设置;相邻的橡筋带通过补强筋连接。

设有多个橡筋带时,由于脚部的表面并不平整,各个橡筋带不同的部位受力不同,其被拉伸的幅度不一致,长期使用将导致开口部位变形。因此本实用新型特别通过补强筋将相邻的橡筋带连接起,通过相邻的橡筋带之间的相互约束,避免其中某跟橡筋带因拉伸过度导致的鞋开口变形、松散。

优选的,所述补强筋为棉布条;所述补强筋缝合在橡筋带上;补强筋和橡筋带之间还夹有弹性块。

所述弹性块可选用任意一种现有技术实现。弹性块可以增强橡筋带局部的张力,避免橡筋带被过度拉伸而变形、松弛。

优选的,所述弹性块为硅胶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弹性区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橡筋带和补强筋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弹性区局部放大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伸缩式开口的鞋,如图1-图4,包括鞋底1以及鞋面2;所述鞋面的边缘与鞋底的边缘缝合,与鞋底之间形成一容纳脚部的容纳腔3;所述容纳腔3的顶部设有一开口4,所述开口4的边缘的内侧环绕有弹性区5。

进一步的,所述鞋面包括面层21以及与面层叠合的底层22;弹性区的面层和底层互不接触而围合成一个弹性腔51;所述弹性腔内设有弹性层。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腔51为环绕开口边缘的首尾相接。

优选的,所述弹性层为多个环绕开口的橡筋带52。

优选的,所述多个橡筋52带并列设置;相邻的橡筋带通过补强筋53连接。

优选的,所述补强筋为棉布条;所述补强筋缝合在橡筋带上。

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5,补强筋和橡筋带之间还夹有弹性块54。

优选的,所述弹性块55为硅胶块。

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6,弹性区的面层和底层互不接触而围合成2个弹性腔。

以上为本实用新型的其中具体实现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显而易见的替换形式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