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喷雾降温系统的遮阳伞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85833阅读:1762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喷雾降温系统的遮阳伞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遮阳伞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喷雾降温系统的遮阳伞。



背景技术:

目前,普通遮阳伞无论采用普通面料还是高科技隔热材料都是只通过遮挡阳光进行降温,没有主动降温功能。为了解决该问题,现有技术中也出现了一系列的带喷雾降温系统的遮阳伞。如授权公告号为 CN 202722754 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喷雾降温遮阳伞,该伞的伞面下设置喷嘴,遮阳伞基座是具有增压功能的桶,导管固定于伞杆上与喷嘴和桶连通。虽然该喷雾降温遮阳伞能够达到起到一定的喷雾降温功能,但是其在遮阳伞外部设置独立的喷雾系统,不仅不美观,而且喷雾范围较小,喷雾降温效果不好。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设计提供一种带喷雾降温系统的遮阳伞的技术方案。

所述的一种带喷雾降温系统的遮阳伞,包括伞柄、伞骨组件和伞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伞盘组件包括上伞盘和下伞盘,所述下伞盘上设置一圈导流件安装槽,所述导流件安装槽之间形成伞骨安装位,所述导流件安装槽中设置导流件,所述导流件管路连接进水泵,所述伞骨安装位中设置伞骨组件,所述伞骨组件包括伞骨,所述伞骨中沿伞骨长度方向设置流道,所述伞骨通过设置的伞骨导流件与伞盘组件连接,所述伞骨导流件两端与相邻的导流件连接,所述伞骨导流件第三端与流道连接,所述伞骨导流件、流道和导流件相通形成水流通道,所述伞骨上固定设置一组与流道相通的雾化喷头。

所述的一种带喷雾降温系统的遮阳伞,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流件包括一组二通导流件和一个三通导流件,所述三通导流件通过管路连接进水泵。

所述的一种带喷雾降温系统的遮阳伞,其特征在于所述伞骨导流件为一体成型结构,其包括伞骨导流件本体和三个插接头,三个插接头中左右插接头与导流件插接配合,另一插接头与伞骨的流道插接配合。

所述的一种带喷雾降温系统的遮阳伞,其特征在于所述伞骨导流件为分体连接结构,其包括通过紧固件连接的两个对称的承接件和设置在承接件中并与承接件相通的塞体,所述承接件外侧与导流件插接配合,所述塞体与伞骨的流道插接配合。

所述的一种带喷雾降温系统的遮阳伞,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喷头包括设置在伞骨的伞骨体上的第一雾化喷头和设置在伞骨端部的第二雾化喷头。

所述的一种带喷雾降温系统的遮阳伞,其特征在于所述伞骨中沿伞骨长度方向设置一条以上的通孔。

所述的一种带喷雾降温系统的遮阳伞,其特征在于所述伞骨的伞骨体上设有出水孔,所述出水孔上固定设置与出水孔相通的第一雾化喷头导流件,所述第一雾化喷头导流件连接第一雾化喷头;所述伞骨端部的流道中插接配合与流道相通的第二雾化喷头导流件,所述第二雾化喷头导流件连接第二雾化喷头。

所述的一种带喷雾降温系统的遮阳伞,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雾化喷头导流件通过固定件固定。

上述的一种带喷雾降温系统的遮阳伞,结构紧凑,设计合理,将遮阳伞和喷雾系统有机的融合在一起,不仅达到美观的效果,而且在每个伞骨上均设置雾化喷头,实现了快速喷雾降温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中带喷雾降温系统的遮阳伞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中带喷雾降温系统的遮阳伞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1中伞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1中伞骨中伞骨与导流件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1中下伞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2中带喷雾降温系统的遮阳伞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2中带喷雾降温系统的遮阳伞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2中伞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伞柄;2-伞骨组件;3-伞盘组件;4-进水泵;201-伞骨导流件;202-伞骨;203-流道;204-出水孔;205-固定件;206-第一雾化喷头导流件;207-第一雾化喷头;208-第二雾化喷头导流件;209-第二雾化喷头;210-通孔;2011-伞骨导流件本体;2012-插接头;2013-紧固件;2014-塞体;2015-承接件;301-伞帽;302-上伞盘;303-导流件;304-下伞盘;3041-导流件安装槽;3042-伞骨安装位。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2、3、4和5所示,一种带喷雾降温系统的遮阳伞包括伞柄1、伞骨组件2和伞盘组件3。伞盘组件3包括上伞盘302和下伞盘304,为了美观,上伞盘302上固定有伞帽301。下伞盘304上设置一圈导流件安装槽3041,导流件安装槽3041之间形成伞骨安装位3042。导流件安装槽3041中设置导流件303,导流件303包括一组二通导流件和一个三通导流件,三通导流件通过管路连接进水泵6。伞骨安装位3042中设置伞骨组件2。伞骨组件2包括伞骨202,伞骨202中沿伞骨长度方向设置流道203,该流道203截面为圆形结构,伞骨202通过设置的伞骨导流件201与伞盘组件3连接,伞骨导流件201两端与相邻的导流件303连接,伞骨导流件201第三端与流道203连接,伞骨导流件201、流道203和导流件303相通形成水流通道。伞骨导流件201具体为一体成型结构,其包括伞骨导流件本体2011和三个插接头2012,三个插接头2012中两个插接头2012与导流件303插接配合,另一插接头2012与伞骨202插接配合。伞骨202上固定设置一组与流道203相通的雾化喷头。雾化喷头具体包括设置在伞骨202的伞骨体上的第一雾化喷头207和设置在伞骨202端部的第二雾化喷头209。第一雾化喷头207和第二雾化喷头209的具体连接结构为:伞骨202的伞骨体上设有出水孔204,出水孔204上固定设置与出水孔204相通的第一雾化喷头导流件206,第一雾化喷头导流件206通过固定件205固定,固定件205为抱箍结构,第一雾化喷头导流件206上设置斜向的第一雾化喷头连接孔柱,第一雾化喷头连接孔柱上连接第一雾化喷头207;伞骨202端部的流道203中插接配合与流道203相通的第二雾化喷头导流件208,第二雾化喷头导流件208包括与流道203插接配合的插柱以及与第二雾化喷头209连接的第二雾化喷头连接座,第二雾化喷头连接座端部通孔上插接第二雾化喷头209。为了降低成本,提高强度,伞骨202中沿伞骨长度方向设置一条以上的通孔210。

工作时,进水泵4工作,将水泵入导流件303和伞骨导流件201中,水经过伞骨导流件201进入流道203,雾化喷头喷雾。

作为另一实施方式,导流件303连接成一个环形管道结构,导流件303上配合设置伞骨组件2。

实施例2

如图6、7和8所示,在实施例1的结构上对伞骨组件2进行变化。伞骨202的流道203截面为方形结构。伞骨导流件201采用分体连接结构,其包括通过紧固件2013连接的两个对称的承接件2015和设置在承接件2015中并与承接件2015相通的塞体2014,塞体2014一端封闭,一端开口,塞体2014开口端插入伞骨202的流道203中,承接件2015外侧与导流件303插接。水从承接件2015进入塞体2014,然后进入流道203。第一雾化喷头207和第二雾化喷头209采用以下结构:伞骨202的伞骨体的底部设置出水孔204,出水孔204上固定设置与出水孔204相通的第一雾化喷头导流件206,第一雾化喷头导流件206为长方体结构,其嵌入伞骨202底部,并通过固定件205固定,第一雾化喷头导流件206连接第一雾化喷头207;伞骨202端部的流道203中插接配合与流道203相通的第二雾化喷头导流件208,第二雾化喷头导流件208为长方体结构,一端封闭,一端开口,第二雾化喷头导流件208开口端插入流道203,第二雾化喷头导流件208底部连接第二雾化喷头209。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