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妈咪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30100阅读:843来源:国知局
多功能妈咪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户外用婴儿用品包,尤其是涉及一种能够有效分区及隐藏功能部件的多功能妈咪包。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妈咪出行包的功能分区单一,其大部分只有一个到两个具有一定容置空间的隔袋,而通常携带婴儿出门的妈妈们经常需要携带大量的婴儿用品且婴儿用品品种复杂,现有的妈妈出行包要么只能适应大量物品的存放则无法细致的分区,要么做到细致分区则不保容置空间,进而导致需要携带婴儿出行的妈妈们经常携带多个袋子,不仅增加了出行不便,还极易出现物品丢失等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分区及隐藏功能部件的多功能妈咪包。

为达到上述目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多功能妈咪包,其包括一具有容置空间的主袋,该主袋一侧面设置有杂物袋,形成一体式的袋体结构,所述主袋与杂物袋外侧面分别固定有手提带,而主袋上还安装有一背带,其中:

该杂物袋内置有若干能分隔放置婴儿用品的容置袋;

该杂物袋一端处外表面开设一开口,该开口内设置有一隐藏式的湿物存放袋,该湿物存放袋固定于开口的内侧面;

所述杂物袋是由一挡片通过拉链与主袋一侧相连形成具有一定空腔的软质袋体,而所述挡片内置有一护理垫,该护理垫折叠后能置于挡片内;

还包括隐藏式的奶瓶袋及水瓶袋。

进一步,所述若干能分隔放置婴儿用品的容置袋包括通过多个网状开口隔袋及一温度计袋, 多个网状开口隔袋位于杂物袋靠近主袋一侧的侧壁上,而温度计袋则置于杂物袋靠近拉链的内侧壁上。

进一步,所述多个网状开口隔袋包括磨牙器袋、牙刷袋、奶嘴夹袋、汤匙袋、棉签袋、药用棉签袋、折叠水杯袋、奶粉格袋、奶嘴盒袋及安抚奶嘴袋。

进一步,所述多个网状开口隔袋是由网状隔片缝纫于杂物袋靠近主袋的内侧壁上所形成。

进一步,所述缝纫线将湿物存放袋固定于开口内壁上,且湿物存放袋为防水布缝纫而成的开口软袋,所述湿物存放袋的开口处通过拉链密封;所述湿物存放袋靠近多功能妈咪包外侧面处设置有定位件能与多功能妈咪包外侧面可拆卸相连。

进一步,所述定位件为魔术贴,该魔术贴分为能相互贴合的两片,其中任意一片置于多功能妈咪包的外表面上,另一个则缝纫于湿物存放袋靠近多功能妈咪包外侧面的一侧,从而形成湿物存放袋的定位结构。

进一步,所述护理垫折叠后能置于挡片内开设的内袋,该内袋的开口位于挡片下部且其内侧设置有一能通过拉链与护理垫配合相连的连接带,所述内袋的开口通过拉链密封。

进一步,所述隐藏式的奶瓶袋及水瓶袋均为能折叠置于袋体结构外侧断面处开设的开口袋内的软袋,所述开口袋是开口位于袋体结构外侧端面的隐藏式袋体,且开口袋的开口处通过拉链密封。

进一步,所述奶瓶袋及水瓶袋的开口处通过一能伸缩控制的抽袋控制。

进一步,所述主袋另一侧面还设置有一存储袋,存储袋由一片体通过拉链与主袋相连所形成,该存储袋内设置有两个独立密封袋体。

相较于现有技术而言,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及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在具有容置空间的主袋上增加杂物袋的设置,且杂物袋内通过网格状的片体分隔出多个能独立容置磨牙器、牙刷、奶嘴夹、汤匙、棉签、药用棉签、折叠水杯、奶粉格、奶嘴盒及安抚奶嘴等物品,同时杂物袋内还有独立防止温度计的温度计袋,而构成杂物袋的挡片内还隐藏设置有能展开或折叠的护理垫;本新型还包括一能容置湿物的湿物袋,该湿物袋隐藏于杂物袋外表面设置有开口的袋体内,同时于湿物袋的另一端端处还设置有水瓶袋及奶瓶袋,从而本新型达到既具有大容置空间的主袋及能有效分区独立放置婴儿用品的杂物袋,同时还隐藏式的增加了存放湿物的湿物袋、护理垫、水瓶袋及奶瓶袋,有效解决了妈妈们出门需要携带多个包而出现的不便携带及容易丢失等现象,本新型还具有结构简单、易流水大量生产作业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杂物袋开启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护理垫拿出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湿物存放袋、奶瓶袋及水平袋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湿物存放袋拿出后的局部结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一种多功能妈咪包,其包括一具有容置空间的主袋1,该主袋1一侧面设置有杂物袋2,形成一体式的袋体结构,所述主袋1与杂物袋2外侧面分别固定有手提带3,而主袋1上还安装有一背带31。所述两个手提带3通过一扣环连接形成便捷手提的结构。

具体的说:结合图1及图2所示,该杂物袋2内置有若干能分隔放置婴儿用品的容置袋21;该杂物袋21一端处外表面开设一开口,该开口内设置有一隐藏式的湿物存放袋4(见图4所示),该湿物存放袋4固定于开口的内侧面;所述杂物袋2是由一挡片22通过拉链与主袋一侧相连形成具有一定空腔的软质袋体,而所述挡片22内置有一护理垫5,该护理垫5折叠后能置于挡片22内;还包括隐藏式的奶瓶袋6及水瓶袋7(见图4所示)。

结合图1至图3所示,上述结构中利用具有一定具有容置空间的主袋1确保了本结构中大容量放置物品的需求,于此同时还增加杂物袋的设置,且杂物袋2内通过网格状的片体分隔出若干容置袋21,该容置袋21可以根据需求放置不同物品,达到分区效果,同时本结构还增加隐藏式的护理垫5、湿物存放袋4、奶瓶及水瓶放置袋6、7的设置,实现便捷拿出使用及便捷收纳的目的。

如图2所示,前述若干能分隔放置婴儿用品的容置袋21包括通过多个网状开口隔袋212及一温度计袋211, 多个网状开口212隔袋位于杂物袋靠近主袋1一侧的侧壁上,而温度计211袋则置于杂物袋2靠近拉链的内侧壁上。具体的说:所述温度计袋211通过布料于杂物袋2内侧壁上缝纫而成,其能容置温度计,且其位置可以位于杂物袋2内的任意位置上,主要起到独立放置温度计即可,而本实施例中所述温度计袋211置于杂物袋2端头的内侧壁上。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多个网状开口隔袋212包括磨牙器袋、牙刷袋、奶嘴夹袋、汤匙袋、棉签袋、药用棉签袋、折叠水杯袋、奶粉格袋、奶嘴盒袋及安抚奶嘴袋。具体的说:上述的网状开口隔袋212是由网状隔片缝纫于杂物袋靠近主袋的内侧壁上所形成。本实施例中所述多个网状开口隔袋212是由两片平行设置的网布缝纫于靠近主袋的侧壁上所形成独立且上部开口的袋体,各个袋体内可放置不同的物品,本实施例中一共10个网状开口隔袋,其中上层设置有6个网状开口隔袋,下层设置4个网状开口隔袋。

如图4及图5所示,前述湿物存放袋4中部缝纫出一竖直条状线用以将湿物存放袋4固定于开口内壁上,且湿物存放袋4为防水布缝纫而成的开口软袋,所述湿物存放袋4的开口处通过拉链密封;所述湿物存放袋4靠近多功能妈咪包外侧面处设置有定位件9能与多功能妈咪包外侧面可拆卸相连。所述定位件9为魔术贴,该魔术贴分为能相互贴合的两片,其中任意一片置于多功能妈咪包的外表面上,另一个则缝纫于湿物存放袋靠近多功能妈咪包外侧面的一侧,从而形成湿物存放袋的定位结构。具体的说:所述湿物袋4折叠后能置于开口内且开口处通过拉链密封,需要使用时将湿物存放袋4从开口处取出并利用魔术贴于杂物袋2及主袋1外侧相连,本实施例中所述魔术贴为两组,其中一组魔术贴中任意一片固定于主袋1外侧面上而另一片则固定于湿物存放袋4对应面上,另一组魔术贴中任意一片固定于杂物袋2外面而另一片则固定于湿物存放袋4对应面上,形成湿物存放袋的定位结构。前述的湿物存放袋4的开口通过抽拉绳密封,其也可作为存放口水巾袋体。

如图3所示,前述护理垫5折叠后能置于挡片22内开设的内袋,该内袋的开口位于挡片22下部且其内侧设置有一能通过拉链与护理垫5配合相连的连接带,所述内袋的开口通过拉链密封。具体的说:所述护理垫5为软质垫体其内侧面为亲肤面,外侧面为隔水垫,该护理垫5能朝亲肤面侧折叠收纳并置于内袋内并通过挡片下部的拉链密封,使用时将护理垫5从内袋取出并展开即可,为了方便拿取及携带护理垫设置了前述的连接带,该连接带一侧边沿于内袋内衬一体相连,另一次通过拉链于护垫垫相连。

如图4所示,前述隐藏式的奶瓶袋6及水瓶袋7均为能折叠置于袋体结构外侧断面处开设的开口袋内的软袋,所述开口袋是开口位于袋体结构外侧端面的隐藏式袋体,且开口袋的开口处通过拉链密封。具体的说:所述奶瓶袋6及水瓶袋7的位置可根据具体情况及生产加工水平进行调整,而本实施例中所述奶瓶袋6及水瓶袋7位于具有湿物存放袋4的相对一端处,且其中一个能折叠收纳于主袋的开口袋内,另一个则折叠收纳于杂物袋的开口袋内。

优选的,如图4所示,所述奶瓶袋6及水瓶袋7的开口处通过一能伸缩控制的抽袋控制。

如图1所示,前述主袋1另一侧面还设置有一存储袋11,存储袋11由一片体通过拉链与主袋1相连所形成。具体的说:该存储袋11可根据需要进行物品的放置,该存储袋11内还设置有两个独立密封袋体111。具体的说:所述两个独立密封袋体111分别为能存放应急小药箱的袋体及成长记录的袋体,其中各独立密封袋体由防水布料于存储袋11内缝纫而成,且开口处通过拉链密封,两个独立密封袋体中任意一个可存放口水巾。

上述结构中所述的湿物存放袋4、水瓶袋7、奶瓶袋6及护理垫5均为可折叠收纳于杂物袋2或/和主袋4内,形成隐藏式的结构,达到可在需要时取出并使用的目的,本结构中中袋可放置有大量的宝宝衣物,而杂物袋内可根据需求及功能进行分门别类的存放物品,达到既保持物品存放量的同时还能确保物品的独立放置及分类放置的目的。

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实施方式,在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从上述的构思出发,不经过创造性的劳动,所作出的种种变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