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绳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71285阅读:968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调节绳扣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日常生活用品生产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调节绳扣。



背景技术:

随着中国轻工业与服装设计业的发展,各式各样风格迥异的服装以及衍生出的服装设计工具已被民众广泛了解和接受。

在服装设计中,帽子、紧身裤或少数上衣等服饰上经常使用麻绳或松紧绳等部件,以方便人们调节松紧程度,而该部分的绳子长度往往较大,当用户穿上尺码较大的衣物时,绳子往往在调节松紧程度之后还会往外垂落很长一段距离,不仅不美观,而且阻碍人们的视线,妨碍人们的日常活动,严重的还可能会挂在物体缝隙中,造成拉伤、划伤等事故。此种情况下需要限制绳子垂落的长度,保证其处于可接受范围内。

在现有技术中,往往通过在绳子上增设绳扣的方式来固定绳子,如此,将绳扣固定在绳子上预设的部位处,即可限制绳子的垂落长度。但是,传统的绳扣一般使用弹簧按钮来将绳子的某部分固定,一般将弹簧按钮按到底固定后,绳子的垂落长度就完全固定,然而当不同用户使用时,必然需要重新调节绳子的垂落长度,如此必须重新拆卸绳扣,找准绳子的最佳部位后,再将通过绳扣将绳子固定,因此操作麻烦、无法方便地调节绳子的垂落长度。

因此,如何方便地调节绳子的垂落长度,扩大服饰的用户适用范围,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调节绳扣,能够方便地调节绳子的垂落长度,扩大服饰的用户适用范围。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调节绳扣,包括环体、设置于所述环体上并用于使绳子穿入的入绳孔、设置于所述环体上并用于在绳子穿入后将其紧固的夹绳孔,以及设置于所述环体上的若干个穿绳孔。

优选地,所述入绳孔和穿绳孔的孔径大于绳子直径的5%~10%,且所述夹绳孔的孔径小于绳子直径的5%~10%。

优选地,所述穿绳孔在所述环体上分布有2~4个,且均位于所述入绳孔与夹绳孔之间。

优选地,各所述穿绳孔在环体上位于所述入绳孔与夹绳孔之间的较大圆弧上均匀排列。

优选地,所述夹绳孔与入绳孔相融。

优选地,所述夹绳孔具体为椭圆孔。

优选地,所述入绳孔、夹绳孔和穿绳孔的内壁均光滑。

优选地,所述环体呈圆环或矩形环状。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可调节绳扣,主要包括环体和设置于环体上的入绳孔、夹绳孔以及若干个穿绳孔。其中,环体为可调节绳扣的主体部件,入绳孔开设在环体上,主要用于使绳子穿入。夹绳孔开设在环体上,主要用于使绳子穿出,并同时在绳子穿出后将其紧固。穿绳孔也开设在环体上,一般可开设多个,当然也可仅开设一个,主要用于使绳子在从入绳孔穿过之后从自身穿出,之后再穿过另一个穿绳孔或直接穿入到夹绳孔中。如此,用户在使用本可调节绳扣时,首先将绳子的头部从入绳孔穿入,穿入一定长度后再穿过各个穿绳孔,最后将绳子的头部从夹绳孔穿出,拉出一定长度后被夹绳孔夹紧、固定,此处的拉出长度可由用户根据自己的身材与服饰尺寸自行决定,即固定限制绳子的垂落长度。重要的是,当绳子的当前垂落长度固定后,用户仍可继续拉扯绳子的主体,使得绳子的主体往入绳孔内持续穿入,该部分余量长度可由各个穿绳孔所放松、限制,且穿绳孔的数量越多时,能够放松、限制的绳子余量长度越大,如此可使用户在固定绳子后还能够随意调节其垂落长度。因此,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可调节绳扣,能够方便地调节绳子的垂落长度,扩大服饰的用户适用范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其中,图1—图2中:

环体—1,入绳孔—2,夹绳孔—3,穿绳孔—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考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可调节绳扣主要包括环体1和设置于环体1上的入绳孔2、夹绳孔3以及若干个穿绳孔4。

其中,环体1为可调节绳扣的主体部件,该环体1一般可为圆环状,当然,也可为矩形环状或其余多边形、不规则环状。

入绳孔2开设在环体1上,主要用于使绳子穿入,夹绳孔3开设在环体1上,主要用于使绳子穿出,并同时在绳子穿出后将其紧固。穿绳孔4也开设在环体1上,一般可开设多个,当然也可仅开设一个,主要用于使绳子在从入绳孔2穿过之后从自身穿出,之后再穿过另一个穿绳孔4或直接穿入到夹绳孔3中。

如此,用户在使用时,首先可将绳子的头部从入绳孔2穿入,穿入一定长度后再穿过各个穿绳孔4,最后将绳子的头部从夹绳孔3穿出,拉出一定长度后被夹绳孔3夹紧、固定,此处的拉出长度可由用户根据自己的身材与服饰尺寸自行决定,即固定限制绳子的垂落长度。重要的是,当绳子的当前垂落长度固定后,用户仍可继续拉扯绳子的主体,使得绳子的主体往入绳孔2内持续穿入,该部分余量长度可由各个穿绳孔4所放松、限制,且穿绳孔4的数量越多时,能够放松、限制的绳子余量长度越大,如此可使用户在固定绳子后还能够随意调节其垂落长度。

因此,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可调节绳扣,能够方便地调节绳子的垂落长度,扩大服饰的用户适用范围。

在关于入绳孔2、穿绳孔4和夹绳孔3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该入绳孔2和穿绳孔4需要使绳子顺利穿过,因此可将两者的孔径设置地比绳子的直径略大,一般可大于绳子直径的5%~10%。同时,夹绳孔3需要在绳子穿过时对其施加径向压力,以将其压缩并夹紧,为此,可将夹绳孔3的孔径设置地比绳子的直径略小,一般可小于绳子直径的5%~10%。当然,入绳孔2、穿绳孔4和夹绳孔3的孔径还可根据对应绳子的实际尺寸做出调整。

同时,穿绳孔4的主要作用是放松绳子的一部分长度,增加绳子在被夹绳孔3紧固后的调节长度,为提高对绳子的垂落长度调节范围,本实施例在环体1上同时设置2~4个穿绳孔4,如此,绳子的头部从入绳孔2穿过后,即可再次序穿过2~4个穿绳孔4,之后再穿过夹绳孔3。考虑到绳子的头部穿过入绳孔2、穿绳孔4和夹绳孔3的先后顺序,本实施例将将各个穿绳孔4设置在入绳孔2与夹绳孔3之间,如此,可使绳子的头部穿过入绳孔2后,可以按顺时针或逆时针顺序依次从各个穿绳孔4中穿过,并达到夹绳孔3,避免绳子间的缠绕,防止形成死结。

进一步的,为方便工人或用户将绳子有序、方便地完成对入绳孔2、穿绳孔4和夹绳孔3的穿过操作,可将各个穿绳孔4均匀分布在环体1上位于入绳孔2与夹绳孔3之间的较大圆弧(入绳孔2与夹绳孔3相当于环体1上的两个点,该两点之间必然存在一段圆心角较大的圆弧和一段圆心角较小的圆弧,当然也可均为圆心角180°的半圆弧)上。

如图2所示,图2为图1的俯视图。

不仅如此,为简化结构,还可将夹绳孔3与入绳孔2相融,即夹绳孔3与入绳孔2之间的孔壁相连并去除,夹绳孔3与入绳孔2可以一体成型,形成双孔类似葫芦形的融合孔结构。

另外,入绳孔2和穿绳孔4一般呈圆形即可,当然也可呈矩形等其余形状,而夹绳孔3为方便夹紧绳子,可设计为椭圆孔,其短轴比绳子直径小5%~10%即可。

进一步的,考虑到用户在调节绳子的垂落长度时,可能需要多次拉扯绳子主体才能调节到满意的长度,在此期间,绳子表面将与入绳孔2、穿绳孔4和夹绳孔3的内壁表面持续不断地摩擦,为降低四者相互接触表面间的磨损,提高绳子和绳扣的使用寿命,可将入绳孔2、夹绳孔3和穿绳孔4的内壁表面设置为光滑表面,比如通过精磨、抛光等工艺进行处理。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