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表带连接结构及手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91935阅读:628来源:国知局
一种表带连接结构及手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手表连接结构及手表。



背景技术:

目前,手表作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它不仅仅是查看时间的工具,而且还是一种必不可少的装饰品。手表一般由手表本体和表带组成,手表本体通过表带佩戴在手腕上。

如图1所示的一种手表,该手表包括手表本体101、表带103和生耳102,其中生耳102为双头活动销弹簧表带栓,生耳102穿过表带103将表带103与手表本体101连接,然后通过压缩所述生耳102的两端将表带103装入手表本体101的表耳104中。然而,此种连接方式存在以下缺陷:拆卸表带103不方便,通常需要借助辅助工具才能将表带103安装在手表本体101上或将表带103从手表本体101上拆卸,影响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表带连接结构,不需要借助任何的辅助工具便能够将表带与表头进行拆卸或安装。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表带,其方便拆卸或安装表头和表带。

为达到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提供一种表带连接结构,包括:安装架,所述安装架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连接件,设置于所述安装架的第一端,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滚轮和伸缩杆,所述滚轮沿其轴向开设有与所述伸缩杆旋接配合的安装孔,所述滚轮可绕其自身轴线转动,以使所述伸缩杆与所述表头选择性插接;第二连接件,设置于所述安装架的第二端,用于连接所述安装架和表带。

作为所述的表带连接结构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伸缩杆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伸缩杆以及第二伸缩杆,所述第一伸缩杆和所述第二伸缩杆靠近所述滚轮的一端分别设置有螺纹方向相反的第一外螺纹和第二外螺纹,所述安装孔内设置有分别与所述第一外螺纹对应的第一内螺纹,以及与所述第二外螺纹对应的第二内螺纹。

作为所述的表带连接结构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安装架的第一端间隔设置有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所述第一凸台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伸缩杆插接配合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二凸台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伸缩杆插接配合的第二通孔,所述滚轮设置在所述第一凸台与所述第二凸台之间。

作为所述的表带连接结构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述第一凸台靠近所述第二凸台的一侧与所述第二凸台靠近所述第一凸台的一侧之间的距离与所述滚轮的长度相匹配。

作为所述的表带连接结构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伸缩杆的非螺纹段的外周设置有第一限位凸起,所述第一通孔内且远离所述滚轮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限位凸起插接配合的第一限位槽;

所述第二伸缩杆的非螺纹段的外周设置有第二限位凸起,所述第二通孔内且远离所述滚轮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二限位凸起插接配合的第二限位槽。

作为所述的表带连接结构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限位槽的长度不小于所述第一伸缩杆的非螺纹段的长度,所述第二限位槽的长度不小于所述第二伸缩杆的非螺纹段的长度。

作为所述的表带连接结构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滚轮的外周设置有防滑结构。

作为所述的表带连接结构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生耳,所述安装架的第二端间隔设置有两个连接耳,所述连接耳上设置有耳孔,所述生耳穿过表带后,所述生耳的两端插入至所述耳孔中。

作为所述的表带连接结构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两所述连接耳之间的距离与所述表带的宽度相匹配。

提供一种手表,包括所述表带连接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表带连接结构,在使用时只需要用单手转动滚轮即可实现表带与表头的可拆卸连接,操作简单,不需要借助任何的辅助工具,便能够将表带与手头进行拆装,具有良好的用户体验。本实用新型的手表通过设置所述的表带连接结构,能够方便更换表带。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手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所述表带连接结构与表带连接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所述的表带连接结构的爆炸图。

图4为实施例所述表带连接结构分别与表头和表带连结的剖视示意图。

图1中:

101、手表本体;102、生耳;103、表带;104、表耳。

图2~4中:

1、安装架;11、第一端;12、第二端;13、连接耳;14、耳孔;

2、滚轮;21、第一内螺纹;22、第二内螺纹;23、安装孔;

3、第一伸缩杆;31、第一外螺纹;32、第一限位凸起;

4、第二伸缩杆;41、第二外螺纹;42、第二限位凸起;

5、第一凸台;51、第一限位槽;52、第一通孔;

6、第二凸台;61、第二限位槽;62、第二通孔;

7、表头;71、连接孔;

8、表带;

9、生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如图2~4所示,于本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表带连接结构,包括:安装架1,所述安装架1具有相对的第一端11和第二端12;第一连接件,设置于所述安装架1的第一端11,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滚轮2和伸缩杆,所述滚轮2沿其轴向开设有与所述伸缩杆旋接配合的安装孔23,所述滚轮2可绕其自身轴线转动,以使所述伸缩杆与所述表头7选择性插接;第二连接件,设置于所述安装架1的第二端12,用于连接所述安装架1和表带8。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表带连接结构,在使用时只需要用单手转动滚轮2即可实现表带8与表头7的可拆卸连接,操作简单,并不需要借助任何的辅助工具,便能够将表带8与手头进行拆装,具有良好的用户体验。通过设置第一连接件使表带连接结构与表头7形成可拆卸连接,第二连接件将安装架1与表带8连接。将表带8安装到表头7上时,通过将滚轮2绕其自身的绕轴线转动,使伸缩杆向滚轮2的安装孔23外伸出并与设置在表头7的连接孔71连接,从而实现表带8和表头7的连接;将表带8从表头7上拆卸下来时,逆向转动滚轮2使滚轮2绕自身轴线转动,同时伸缩杆沿滚轮2的轴向移动并向靠近滚轮2的安装孔23的一端收缩,使伸缩杆与表头7分离,从而解除表头7与表带8的连接关系。

所述伸缩杆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伸缩杆3以及第二伸缩杆4,所述第一伸缩杆3和所述第二伸缩杆4靠近所述滚轮2的一端分别设置有螺纹方向相反的第一外螺纹31和第二外螺纹41,所述安装孔23内设置有分别与所述第一外螺纹31对应的第一内螺纹21,以及与所述第二外螺纹41对应的第二内螺纹22。在第一伸缩杆3和第二伸缩杆4上分别设置螺纹方向相反的第一外螺纹31和第二外螺纹41,在转动滚轮2时,通过第一外螺纹31与第一内螺纹21相配合以及第二外螺纹41与第二内螺纹22相配合,使得第一伸缩杆3和第二伸缩杆4的一端能够同时伸出滚轮2的安装孔23外实现表带8表头7的连接;在对滚轮2进行逆向转动时,第一伸缩杆3和第二伸缩杆4同时向靠近滚轮2的一端收缩并是第一伸缩杆3和第二伸缩杆4同时脱离表头7的两个连接孔71,解除表头7和表带8的连接关系。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内螺纹21靠近所述第二伸缩杆4的一端与第二内螺纹22靠近所述第一伸缩杆3的一端连接。而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将第一内螺纹21靠近所述第二伸缩杆4的一端与第二内螺纹22靠近所述第一伸缩杆3的一端可以设置为不连接。

其中,所述安装架1的第一端11间隔设置有第一凸台5和第二凸台6,第一凸台5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伸缩杆3插接配合的第一通孔52,第二凸台6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伸缩杆4插接配合的第二通孔62,设置第一凸台5和第二凸台6能够对第一伸缩杆3与第二伸缩杆4起到支撑的作用,同时也增强了安装架1的结构强度。

具体的,所述第一凸台5靠近所述第二凸台6的一侧与所述第二凸台6靠近所述第一凸台5的一侧之间的距离与所述滚轮2的长度相匹配。滚轮2的长度可以为等于或大于所述第一凸台5靠近所述第二凸台6的一侧与所述第二凸台6靠近所述第一凸台5的一侧之间的距离,保证第一凸台5和第二凸台6之间有足够的容纳滚轮2。在本实施例中,将滚轮2的长度设置略大于所述第一凸台5靠近所述第二凸台6的一侧与所述第二凸台6靠近所述第一凸台5的一侧之间的距离,即滚轮2设置在第一凸台5和第二凸台6之间,且分别在滚轮2与第一凸台5之间以及滚轮2与第二凸台6之间设置有缝隙。

所述第一伸缩杆3的非螺纹段的外周设置有第一限位凸起32,所述第一限位槽52内且远离所述滚轮2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限位凸起32插接配合的第一限位槽51;所述第二伸缩杆4的非螺纹段的外周设置有第二限位凸起42,所述第二通孔62内且远离所述滚轮2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二限位凸起42插接配合的第二限位槽61。将第一限位凸起32插接到第一限位槽51能够防止在旋转滚轮2时第一伸缩杆3随滚轮2一起转动,确保了第一伸缩杆3能够沿着滚轮2的轴向方向移动,同时通过第一限位凸起32能够防止过度转动滚轮2而使第一伸缩杆3的一端脱离第一限位槽51。将第二限位凸起42插接到第二限位槽61能够防止在旋转滚轮2时第二伸缩杆4随滚轮2而起转动,确保了第二伸缩杆4能够沿着滚轮2的轴向方向移动,同时通过第二限位凸起42能够防止过度转动滚轮2而使第二伸缩杆4的一端脱离第二通孔62。

在将表带8从表头7上拆卸时,第一伸缩杆3和第二伸缩杆4分别向靠近滚轮2的一侧收缩,为了防止第一限位凸起32和第二限位凸起42向靠近滚轮2的一侧靠近而分别脱离第一限位槽51和第二限位槽61,所述第一限位槽51的长度不小于所述第一伸缩杆3的非螺纹段的长度,所述第二限位槽61的长度不小于所述第二伸缩杆4的非螺纹段的长度。

为方便转动滚轮2,所述滚轮2的外周设置有防滑结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防滑结构为若干间隔设置的防滑凸条,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防滑结构也可以是防滑螺纹或防滑凸起等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生耳9,所述安装架1的第二端12间隔设置有两个连接耳13,所述连接耳13上设置有耳孔14,所述生耳9穿过表带8后,所述生耳9的两端插入至所述耳孔14中。在使用时,将生耳9穿设过表带8后,再将生耳9的两端插入到耳孔14中,实现表带8与表带连接结构的连接。

两所述连接耳13之间的距离与所述表带8的宽度相匹配。通过此设计,能够将表带8的一端通过生耳9限位在两个来连接耳13之间。其中,两所述连接耳13之间的距离等于或大于表带8的宽度。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手表,该手表包括上述的表带连接结构。所述的手表不需要借助任何的辅助工具便能对表头7和表带8进行拆卸和安装,提高了对表带8和表头7的拆装效率,方便更换表带,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于本文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不具有特殊含义。

需要声明的是,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在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技术范围内,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容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