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手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91931阅读:467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手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智能穿戴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智能手环。



背景技术:

目前,智能手环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喜爱,目前的智能手环一般包括手环装置本体及连接在手环装置本体上的一对腕带,手环装置本体内部设置有控制器、步数计数模块和心率检测模块,步数计数模块和心率检测模块均与控制器电连接,然而目前的智能手环中的腕带在使用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损坏的现象,且消费者经常需要根据自己的喜好更换腕带,然而目前智能手环中的腕带是通过转轴连接在手环装置本体的两侧,这样一来,存在腕带更换麻烦的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智能手环,该智能手环具有腕带更换方便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智能手环,包括手环装置本体及连接在手环装置本体上的一对腕带,手环装置本体内部设置有控制器、步数计数模块和心率检测模块,步数计数模块和心率检测模块均与控制器电连接,智能手环还包括安装座,一对腕带分别与安装座的左右两端固定,手环装置本体的底部设置有一对卡钩,安装座中设置有分别可供其中一个卡钩插入的插孔,插孔的侧壁上设置有可与卡钩配合卡接的凸台,卡钩的下端设置有可供手按以使卡钩脱离凸台的延伸部,凸台的上端面上设置有第一导向斜面,卡钩上设置有可与第一导向斜面配合导向以方便卡钩卡接到凸台上的第二导向斜面,安装座的上端面上设置有一对定位柱,手环装置本体的下端面上设置有可供定位柱插入的定位槽。

本实用新型的智能手环,其中,插孔下端内部嵌设有橡胶塞,橡胶塞的下端面上设置有可供手拉的手柄,橡胶塞的外侧壁上设置有环形卡台,插孔的侧壁上设置有可与环形卡台配合卡接的环形卡槽;通过橡胶塞的设置,能够避免杂物进入到插孔中,通过手柄的设置,手柄可供手拉,从而能够方便地将橡胶塞取下。

本实用新型的智能手环,其中,橡胶塞的上端面上设置有可供延伸部下端插入的凹陷;通过凹陷的设置,在橡胶塞插入到插孔中时,能够对橡胶塞起到限位的作用,同时能够对延伸部起到限位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智能手环,其中,定位柱为圆台状结构,定位槽的形状与定位柱的形状相配;通过采用这种结构,定位柱能够更方便地插入到定位槽中。

本实用新型通过安装座的设置,一对腕带分别与安装座的左右两端固定,手环装置本体的底部设置有一对卡钩,安装座中设置有分别可供其中一个卡钩插入的插孔,插孔的侧壁上设置有可与卡钩配合卡接的凸台,卡钩的下端设置有可供手按以使卡钩脱离凸台的延伸部,凸台的上端面上设置有第一导向斜面,卡钩上设置有可与第一导向斜面配合导向以方便卡钩卡接到凸台上的第二导向斜面,安装座的上端面上设置有一对定位柱,手环装置本体的下端面上设置有可供定位柱插入的定位槽;在本实用新型中,安装座与腕带是一体结构,当需要更换腕带时,通过按压延伸部即可使得卡钩脱离凸台,从而能够方便地将手环装置本体从安装座上取下,然后再将新的带有腕带的安装座安装到手环装置本体上即可,本实用新型具有腕带更换方便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放大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一种智能手环,包括手环装置本体1及连接在手环装置本体1上的一对腕带2,手环装置本体1内部设置有控制器、步数计数模块和心率检测模块,步数计数模块和心率检测模块均与控制器电连接,智能手环还包括安装座3,一对腕带2分别与安装座3的左右两端固定,手环装置本体1的底部设置有一对卡钩11,安装座3中设置有分别可供其中一个卡钩11插入的插孔31,插孔31的侧壁上设置有可与卡钩11配合卡接的凸台32,卡钩11的下端设置有可供手按以使卡钩11脱离凸台32的延伸部12,凸台32的上端面上设置有第一导向斜面33,卡钩11上设置有可与第一导向斜面33配合导向以方便卡钩11卡接到凸台32上的第二导向斜面13,安装座3的上端面上设置有一对定位柱34,手环装置本体1的下端面上设置有可供定位柱34插入的定位槽14。

插孔31下端内部嵌设有橡胶塞4,橡胶塞4的下端面上设置有可供手拉的手柄41,橡胶塞4的外侧壁上设置有环形卡台42,插孔31的侧壁上设置有可与环形卡台42配合卡接的环形卡槽35;通过橡胶塞的设置,能够避免杂物进入到插孔中,通过手柄的设置,手柄可供手拉,从而能够方便地将橡胶塞取下。

橡胶塞4的上端面上设置有可供延伸部12下端插入的凹陷43;通过凹陷的设置,在橡胶塞插入到插孔中时,能够对橡胶塞起到限位的作用,同时能够对延伸部起到限位作用。

定位柱34为圆台状结构,定位槽14的形状与定位柱34的形状相配;通过采用这种结构,定位柱能够更方便地插入到定位槽中。

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上实施例中,只要不矛盾的技术方案都能够进行排列组合,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根据排列组合的数学知识穷尽所有可能,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再对排列组合后的技术方案进行一一说明,但应该理解为排列组合后的技术方案已经被本实用新型所公开。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列举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例。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以上实施例,还可以有许多变形。

总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从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导出或联想到的所有变形,均应认为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