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穿脱且防滑的童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31043阅读:320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穿脱且防滑的童鞋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童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于穿脱且防滑的童鞋。



背景技术:

目前大多的鞋子采用系鞋带方式进行穿脱操作,操作复杂,不利于儿童自己动手穿脱,常常需要家长帮忙,使用十分不便,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现有的大部分童鞋常常在鞋面上设置拉链结构,通过拉链实现鞋口的开合,便于儿童自己动手实现穿脱,但是,在儿童长期穿着运动的情况下,足部的向上提起作用力容易使得拉链咬合力下降,拉链容易开裂,需要频繁进行拉链拉合,操作繁杂,而且运动中若出现拉链开裂,儿童容易因为运动惯性无法及时挺住,从而造成儿童摔倒,安全防护作用低;另外,现有的童鞋防滑性能也有待提升。。

有鉴于此,本发明人深入研究,遂得到本案一种便于穿脱且防滑的童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穿脱且防滑的童鞋,其具有便于穿脱、防滑性能好的优点。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便于穿脱且防滑的童鞋,包括相互连接的鞋底和鞋面,所述鞋面由若干片体依次拼接形成,所述片体的下端于所述鞋底相连,上端共同围绕形成鞋口,相邻两片体通过弹性面料相连,所述鞋底下表面具有防滑件。

进一步的改进:相邻两片体的上端的距离较大,下端的距离较小。

进一步的改进:所述防滑件包括若干沿鞋底长度方向均匀排布的防滑块列,所述相邻两防滑块列之间形成排水槽,所述防滑块列由多个三角形防滑块排布构成,相邻的三角形防滑块共同形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结构,相邻的三角形防滑块之间具有用于排水的间隙,所述间隙的宽度最小为1mm,所述防滑块呈等边三角形结构。

进一步的改进:所述三角形防滑块上分布有若干柱状的防滑凸起。

进一步的改进:所述鞋的后帮内设有夹持跟骨的后跟杯。

通过采用上述结构,利用所述片体保证鞋面对脚的保护作用,同时,通过所述弹性面料将各个片体依次连接起来,让鞋面具有了很好的伸缩性,从而,儿童需要穿上鞋子时,可以直接将鞋口扩大,让脚进入鞋内后松手;当需要脱下鞋子时,用手拉鞋子,让鞋口扩大,脚可以很方便地脱出;所述三角形防滑块能够很好的实现多个方向的防滑作用,所述排水的间隙和排水槽能够让水得到方便及时的排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相应的鞋面和鞋底结构,让鞋子非常便于穿脱,同时也具有了十分良好的防滑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便于穿脱且防滑的童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便于穿脱且防滑的鞋底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中:

鞋底-1;防滑块-11;排水槽-12;

鞋面-2;片体-21;弹性面料-2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2所示,一种便于穿脱且防滑的童鞋,包括相互连接的鞋底1和鞋面2,所述鞋面2由若干片体21依次拼接形成,所述片体21的下端于所述鞋底1相连,上端共同围绕形成鞋口,相邻两片体21通过弹性面料22相连,所述鞋底1下表面具有防滑件。通过这样的设置,利用所述片体21保证鞋面2对脚的保护作用,同时,通过所述弹性面料22将各个片体21依次连接起来,让鞋面2具有了很好的伸缩性,从而,儿童需要穿上鞋子时,可以直接将鞋口扩大,让脚进入鞋内后松手;当需要脱下鞋子时,用手拉鞋子,让鞋口扩大,脚可以很方便地脱出。综上,所述童鞋能够很好的穿脱。

为了增强鞋口的弹性,是鞋子穿脱更为方便,所述相邻两片体 21的上端的距离较大,下端的距离较小,片体21的距离越大,使用的弹性面料22也就越多,从而弹性就越强。

所述防滑件包括若干沿鞋底1长度方向均匀排布的防滑块11列,所述相邻两防滑块11列之间形成排水槽12,所述防滑块11列由多个三角形防滑块11排布构成,相邻的三角形防滑块11共同形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结构,相邻的三角形防滑块11之间具有用于排水的间隙,所述间隙的宽度最小为1mm,所述防滑块11呈等边三角形结构。所述三角形防滑块11能够很好的实现多个方向的防滑作用,所述排水的间隙和排水槽12能够让水得到方便及时的排出。

具体的,所述三角形防滑块11上分布有若干柱状的防滑凸起。

所述鞋的后帮内设有夹持跟骨的后跟杯,所述后跟杯用于矫正儿童的脚型。

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