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层建筑排水系统用降噪消能PVC管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31042阅读:980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层建筑排水系统用降噪消能PVC管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排水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高层建筑排水系统用降噪消能PVC管件。



背景技术:

随着高层及超高层建筑增多,对建筑材料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铸铁排水管寿命短、易老化的弊端也越来越不被接受。相对于铸铁管,聚氯乙烯(PVC)塑料管经济实惠、寿命长等优点也越来越凸显。

但PVC管也存在自身的缺陷:①排水噪声大:由于U-PVC排水管内壁光滑,水流不易形成水膜沿管壁流动,在管道中呈混乱状态撞击管壁;另外U-PVC排水管管壁比同规格的铸铁管管壁薄,如dn110的前者为4.0mm,而后者为壁厚为5.5mm,这样UPVC管就不能有效地阻止噪声的传递,给用户的生活造成“不安宁”因素;②承压能力较弱:UPVC排水管的承压能力远不及铸铁排水管,普通管壁的UPVC排水管的承压能力不足0.4MPa,与之相配套的伸缩节的承压能力则更低。目前常规解决方法是在高层建筑排水使用PVC管时,从第6层起就需安装一个乙字管(普遍采用4个45度弯头与1个立管检查口拼接而成),然后每往上6层就需装设一个,所需安装的配件多、施工难度大、安全可靠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高层建筑排水系统用降噪消能PVC管件,不仅能有效的解决PVC管排水噪音大、排水承压弱的缺点,而且安装便捷、操作简单、所占空间更小,更重要的是其安全可靠性更高。

本实用新型具体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高层建筑排水系统用降噪消能PVC管件,包括顶端开口的中空型主体1,所述主体1的顶端配合安装封盖9,所述主体1的左侧壁设有进水口2,右侧壁设有出水口4;所述主体1内部贴合主体1的底面和封盖9的底面设有横截面为菱形的水流分汇流板3,所述水流分汇流板3与主体1的内壁四周都保持间距且水流分汇流板3的两对角分别朝向进水口2和出水口4。

优选地,吻合于所述主体1的内壁安装一层第一软橡胶圈13。

优选地,所述主体1的内壁设有沿纵向均布的若干第一圆柱16,所述第一软橡胶圈13外壁设有沿纵向均布的若干横截面为圆弧形的第一凹槽17,所述第一圆柱16一一对应且插入所述第一凹槽17中。

优选地,吻合于水流分汇流板3的外壁安装一层第二软橡胶圈12。

优选地,所述水流分汇流板3的外壁设有沿纵向均布的若干第二圆柱18,所述第二软橡胶圈12内壁设有沿纵向均布的若干横截面为圆弧形的第二凹槽19,所述第二圆柱18一一对应且插入所述第二凹槽19中。

优选地,若干螺杆14分别贯穿连接封盖9与主体1、封盖9与水流分汇流板3且末端通过螺母15固定,封盖9底面与涂匀胶水的第三软橡胶垫21粘合,所述第三软橡胶垫21与主体1粘合密封。

优选地,螺杆14端部安装螺杆堵头11。

优选地,所述封盖9两端处于水流分汇流板3分别与主体1上的进水口2和出水口4之间腔体的正上方设有观察口,所述观察口采用第一螺纹盖10配合安装。

优选地,所述进水口2中依次装入水流引导环5、密封圈6、压环7后再用第二螺纹盖8拧紧;所述出水口4外形配合承插连接管材。

优选地,所述主体1和封盖9上设有若干加强筋2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

1)该管件的主体内壁因全方位包覆有一层软橡胶圈,管道中混乱状态的水流在撞击管壁时产生噪音能有效的被软橡胶所吸收,从而起到消音的作用;

2)该管件主体腔内因设有菱形的水流分汇流板,能有效的起到水流分流的作用,从而减少水流从高处落下时产生的水锤力(势能)对管道系统的影响;

3)该管件安装便捷、简单易操作、维修方便、所占空间更小、维护成本更低、安全可靠性更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组合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装配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主体内部示意图。

图4为为本实用新型水流分汇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4所示一种高层建筑排水系统用降噪消能PVC管件,包括顶端开口的中空型主体1,所述主体1的顶端配合安装封盖9,所述主体1的左侧壁设有进水口2,右侧壁设有出水口4;所述主体1内部贴合主体1的底面和封盖9的底面设有横截面为菱形的水流分汇流板3,所述水流分汇流板3与主体1的内壁四周都保持间距且水流分汇流板3的两对角分别朝向进水口2和出水口4。

本实施例中吻合于所述主体1的内壁安装一层第一软橡胶圈13;所述主体1的内壁设有沿纵向均布的若干第一圆柱16,所述第一软橡胶圈13外壁设有沿纵向均布的若干横截面为圆弧形的第一凹槽17,所述第一圆柱16一一对应且插入所述第一凹槽17中,用于固定第一软橡胶圈13。

本实施例中吻合于水流分汇流板3的外壁安装一层第二软橡胶圈12;所述水流分汇流板3的外壁设有沿纵向均布的若干第二圆柱18,所述第二软橡胶圈12内壁设有沿纵向均布的若干横截面为圆弧形的第二凹槽19,所述第二圆柱18一一对应且插入所述第二凹槽19中,用于固定第二软橡胶圈12。

本实施例中若干螺杆14分别贯穿连接封盖9与主体1、封盖9与水流分汇流板3且末端通过螺母15固定,螺杆14端部安装螺杆堵头11。封盖9两端处于水流分汇流板3分别与主体1上的进水口2和出水口4之间腔体的正上方设有观察口,所述观察口采用第一螺纹盖10配合安装;所述进水口2中依次装入水流引导环5、密封圈6、压环7后再用第二螺纹盖8拧紧;所述出水口4外形配合承插连接管材;所述主体1和封盖9上设有若干加强筋20,封盖9底面与涂匀胶水的第三软橡胶垫21粘合,所述第三软橡胶垫21与主体1粘合密封。主体与降噪消能器封盖9通过胶水化学粘合后,利用螺杆与螺母进行物理锁死连接。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中,当高处落下水流从进水口2进入降噪消能器管件的主体1腔内后,将被菱形状的水流分汇流板3前端把水流一分为二,从而减少水流产生的水锤力(势能),同时因腔内安装有全方位的软橡胶,而软橡胶的柔韧不仅可以进一步减少水锤力,而且管道中混乱状态的水流在撞击管壁时产生噪音也能有效的被软橡胶所吸收,从而起到消音的作用;当分开的两股水流延着降噪消能器主体1腔内管壁继续流动时,又会在菱形状的水流分汇流板3尾端处发生相互撞击,进而再次减少水流产生的水锤力(势能),最终汇合后从出水口4流出。

其次,因此管件为排水管件,很难保证进入腔体内的水中不存在勾挂物等垃圾,所以在封盖9上开设有观察口,可以每隔一段时间清理腔体内的垃圾,以保持管件排水的顺畅。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