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70698阅读:1276来源:国知局
安全鞋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鞋子的改进发明,尤其涉及一种安全鞋的改进发明。



背景技术:

安全鞋是安全类鞋和防护类鞋的统称,一般指在不同工作场合穿用的具有保护脚部及腿部免受可预见的伤害的鞋类。安全防护鞋属于高技术含量及高附加值的鞋类产品,安全防护鞋的生产过程对原料、辅料、化料、机械设备等的要求都很高,目前国内许多具有一定规模和档次的制鞋企业已将目光投向安全防护鞋这块以往被发达国家占有的市场领域。随着我国制鞋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全球鞋用材料的日益更新,安全鞋类品种的逐步多样化、高档化。国内安全鞋的设计及技术要求开始与国外逐步接轨,采用电脑化管理,分电绝缘、防静电、耐酸碱、防刺穿、保护足趾、一般防护鞋六大类,具有良好的耐油、防砸、防静电、防穿刺、耐酸碱及绝缘等性能[1],分SB/SBP/S1/S1P/S2/S3六类安全等级,广泛适用于机械、冶金、建筑、化工、制药、采矿、油田、电力等行业。每双鞋都经过公司过程品质控制与出厂严格检测,符合国家安全标准 (大部分指标超过国家标准)与欧洲安全鞋EN345标准,产品得到了国内超过 500家工矿企业尤其是欧美合资企业的青睐,并远销欧盟、美国、及澳大利亚等地区国家。安全鞋是安全类鞋和防护类鞋的统称,一般指在不同工作场合穿用的具有保护脚部及腿部免受可预见的伤害的鞋类。不同的安全鞋适用范围不同,对安全鞋功能的要求也不同,具体表现为:保护足趾安全鞋:内包头安全性能为AN1级,适用于冶金、矿山、林业、港口、装卸、采石机械、建筑、石油、化工行业等。防刺穿安全鞋:抗刺穿强度为1级,适用于矿山、消防、建筑、林业、冷作工、机械行业等。目前现有的安全鞋结构复杂,包头采用钢制材料,重量较重,穿着不舒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轻巧、安全性能良好的安全鞋。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该种安全鞋,包括有鞋底、鞋垫和鞋面,所述鞋面与鞋底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鞋面头部设有碳纤维包头,所述碳纤维包头为一体成型,并包含有顶板和侧围板,顶板与侧围板连接处弯曲设置,所述侧围板下端向内包边,包边与鞋底相连;所述碳纤维包头的顶板与侧围板的后沿粘结有连接带,连接带对应顶板与侧围板的连接处设有断裂口,连接带与鞋面连接;所述鞋底内设有非金属防穿刺垫片。

所述鞋底的底板分设前掌区、后跟区和足弓区,所述前掌区与后跟区均设有凹槽和外轮廓,外轮廓围绕凹槽,凹槽内均匀设有防滑结构,防滑结构与外轮廓等高,所述防滑结构为三叉型凸起,三叉型凸起的三个夹角均为120°,该三叉型凸起上设有对应的三叉型压槽,三叉型压槽与凹槽贯通,所述外轮廓的上沿设有若干贯通凹槽的排水沟槽。

所述非金属防穿刺垫片为碳纤维材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改进后的安全鞋,包头采用碳纤维材质制作而成,具有良好的防砸、防穿刺效果,且质量轻,穿着舒适;鞋底设置防滑结构,具有360度防滑效果,且水或油可以在凹槽和防滑结构中流动,经外轮廓的排水沟槽从鞋底排出,增强鞋底着地力,加强防滑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包头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鞋底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表示了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下面再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其有关细节。该安全鞋,包括有鞋底1、鞋垫2和鞋面3,所述鞋面3与鞋底1相连接,所述鞋面3头部设有碳纤维包头4,所述碳纤维包头4为一体成型,并包含有顶板41和侧围板42,顶板41与侧围板42连接处弯曲设置,所述侧围板42下端向内包边43,包边43与鞋底1相连;所述碳纤维包头4的顶板41与侧围板42的后沿粘结有连接带44,连接带对应顶板41与侧围板42的连接处设有断裂口,连接带与鞋面3连接,其中断裂口的设置便于连接,且连接后不会影响鞋面3的形态;所述鞋底1内设有非金属防穿刺垫片5,具体为碳纤维材质。

所述鞋底1的底板分设前掌区11、后跟区12和足弓区13,所述前掌区11与后跟区12均设有凹槽14和外轮廓15,外轮廓15围绕凹槽14,凹槽14内均匀设有防滑结构16,防滑结构16与外轮廓15等高,所述防滑结构16为三叉型凸起,三叉型凸起的三个夹角均为120°,该三叉型凸起上设有对应的三叉型压槽,三叉型压槽与凹槽14贯通,所述外轮廓15的上沿设有若干贯通凹槽14的排水沟槽17,以此实现鞋底1踩在水或油上,能够快速将鞋底1的凹槽14和压槽中的水或油经排水沟槽17排出,增强鞋底1着地力,加强防滑效果,且三叉型防滑结构16能够进行360度全方位防滑。

综上所述,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