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助力弹簧减震跑步鞋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66883发布日期:2018-08-14 17:35阅读:29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多功能助力弹簧减震跑步鞋底。



背景技术:

现在鞋大底设置是利用鞋底上简单助力及鞋底普通材料设置,达到足部跑步、行走时缓冲减震助力的目的。但这种方式不能解决精准缓冲减震助力功效,达不到更好的保健效果,从而达不到足部长时间跑步、行走的保护功能,鞋底内部排出的臭气不能有效更快地排出,排出臭气效果不显著。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助力缓冲减震保健、保护足部、透气、排出臭气的多功能助力弹簧减震跑步鞋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含底板、内透气防水钢网合网布、弹力防滑内扣、内折叠对口、弹簧减震器、弹性防滑外皮扣、缓冲弹簧钢片、外透气防水钢网合网布、外折叠对口;所述的底板的上表面均布有数个内透气防水钢网合网布,前掌部设置有数个弹力防滑内扣,底板的上表面中部设置有内折叠对口;所述的底板的下表面设置有外透气防水钢网合网布,底板的下表面均布有数个缓冲弹簧钢片,缓冲弹簧钢片上设置有弹性防滑外皮扣,底板的下表面中部设置有外折叠对口;所述的底板脚后跟两侧设置有弹簧减震器。

作为优选,所述的外透气防水钢网合网布与前掌位置的内透气防水钢网合网布的位置对应。

作为优选,所述的弹力防滑内扣与弹性防滑外皮扣位置对应。

作为优选,所述的底板为A级橡胶鞋底。

本实用新型操作时,透气防水钢网合网布组合材料穿上会使写内部足部全方位能够更好地排气,透气干爽,在鞋大底下面装有缓冲弹簧钢片,从而对脚部受力部位进行减负,令跑步、行走更舒适,在缓冲弹簧钢片上放上带有弹性防滑外皮扣,达到跑步、行走更好的防滑保健功效,两个弹簧减震器,从而达到跑步以及行走时带来助力、减负和缓冲减震功能,达到助力缓冲减震保健,保护足部,以透气、排出臭气的目的。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产生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多功能助力弹簧减震跑步鞋底,柔软舒适,既具备传统的简单排气,又能通过多处透气防水钢网合网布组合材料进行排出臭气,从而达到足部干爽,远离脚气,有很好的保健效果,脚部舒适感强,达到更有力的保健功能,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设置合理、制作成本低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底板上表面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底板下表面结构图。

附图标记说明:

底板1、内透气防水钢网合网布2、弹力防滑内扣3、内折叠对口4、弹簧减震器5、弹性防滑外皮扣6、缓冲弹簧钢片7、外透气防水钢网合网布8、外折叠对口9。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参看如图1——图2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它包含底板1、内透气防水钢网合网布2、弹力防滑内扣3、内折叠对口4、弹簧减震器5、弹性防滑外皮扣6、缓冲弹簧钢片7、外透气防水钢网合网布8、外折叠对口9;所述的底板1的上表面均布有数个内透气防水钢网合网布2,前掌部设置有数个弹力防滑内扣3,底板1的上表面中部设置有内折叠对口4;所述的底板1的下表面设置有外透气防水钢网合网布8,底板1的下表面均布有数个缓冲弹簧钢片7,缓冲弹簧钢片7上设置有弹性防滑外皮扣6,底板1的下表面中部设置有外折叠对口9;所述的底板1脚后跟两侧设置有弹簧减震器5。

作为优选,所述的外透气防水钢网合网布8与前掌位置的内透气防水钢网合网布2的位置对应。

作为优选,所述的弹力防滑内扣3与弹性防滑外皮扣6位置对应。

作为优选,所述的底板1为A级橡胶鞋底。

本具体实施方式操作时,透气防水钢网合网布组合材料穿上会使写内部足部全方位能够更好地排气,透气干爽,在鞋大底下面装有缓冲弹簧钢片7,从而对脚部受力部位进行减负,令跑步、行走更舒适,在缓冲弹簧钢片7上放上带有弹性防滑外皮扣6,达到跑步、行走更好的防滑保健功效,两个弹簧减震器5,从而达到跑步以及行走时带来助力、减负和缓冲减震功能,达到助力缓冲减震保健,保护足部,以透气、排出臭气的目的。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具体实施方式产生的有益效果为:本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的多功能助力弹簧减震跑步鞋底,柔软舒适,既具备传统的简单排气,又能通过多处透气防水钢网合网布组合材料进行排出臭气,从而达到足部干爽,远离脚气,有很好的保健效果,脚部舒适感强,达到更有力的保健功能,本具体实施方式具有结构简单、设置合理、制作成本低等优点。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以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