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织袖子样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92558发布日期:2019-01-14 19:15阅读:347来源:国知局
针织袖子样式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用于服装物品的针织袖子。

发明背景

运动服装的袖子部分可以被构造成具有各种特征,以用于最佳穿着和增强运动性能。袖子特征相对于衣服主体的放置和功能可以取决于袖子样式片相对于整个衣服样式的布局、袖子相对于周围的衣服接缝的位置以及为了产生期望的特性而在袖子材料内设计的特定结构。

附图简述

下面参考附图详细地描述本发明,在附图中:

图1a描绘了根据本文的方面的针织袖子样式的前视图;

图1b描绘了根据本文的方面的图1a的针织袖子样式的后视图;

图2描绘了根据本文的方面的在穿着者右侧的处于穿着构型的针织袖子的前视图;

图3描绘了根据本文的方面的针织袖子的管状的上部部分的内部透视图;

图4a描绘了根据本文的方面的在针织袖子内的第一带肋区的前视图;

图4b描绘了根据本文的方面的处于收缩位置和扩张位置的第一带肋区的一部分的放大视图;

图4c描绘了根据本文的方面的第一带肋区的交错轮廓的放大视图;

图5a描绘了根据本文的方面的在针织袖子内的第二带肋区的前视图;

图5b描绘了根据本文的方面的处于收缩位置和扩张位置的第二带肋区的一部分的放大视图;

图6a描绘了根据本文的方面的在针织袖子内的第三带肋区的放大视图;

图6b描绘了根据本文的方面的处于收缩位置和扩张位置的第三带肋区的一部分的放大视图;

图7a描绘了根据本文的方面的在针织袖子内的第四带肋区的放大视图;

图7b描绘了根据本文的方面的处于收缩位置和扩张位置的第四带肋区的一部分的放大视图;

图8a描绘了根据本文的方面的在针织袖子内的第五带肋区的放大视图;

图8b描绘了根据本文的方面的处于收缩位置和扩张位置的第五带肋区的一部分的放大视图;

图9描绘了根据本文的方面的针织袖子在前会聚方向、后会聚方向和上臂会聚方向上的扩张的腋下会聚点的放大透视图;

图10描绘了根据本文的方面的针织袖子的收缩的腋下会聚点的放大前视图;和

图11描绘了处于穿着构型并联接到对应衣服主体的袖孔的针织袖子的前视图。

发明的详细描述

本发明的方面涉及针织袖子样式。针织袖子样式可以具有对应于穿着者的臂部的不同区域的多种样式部分,诸如肩部部分、领口延伸部、肘部部分、前臂部分和腕部部分。在另外的方面中,腋下延伸部可以将传统腋下接缝移位到在上臂部分下方的位置,从而包括前主体延伸部和后主体延伸部。

在一些方面中,针织袖子的带肋结构可以提供通风、颜色展现性、定制袖子形状的曲率、增加的运动范围以及针织袖子的额外的功能稳定性。在一些方面中,肋区沿着针织袖子定位,使得每个肋区的多个带肋部件和通风部件自动地定向在穿着者的臂部的特定部分附近。此外,针织袖子的整体构造和镜像区域性特性在针织袖子联接到衣服主体上时为每个针织袖子提供左臂穿着组装位置或右臂穿着组装位置,以及提供了当与袖子的上臂配合时前主体延伸部和后主体延伸部上的针织特征之间的会聚。尤其是对于针织袖子,功能性袖子特征相对于穿着者身体的特定部分的定向和操纵可能会影响袖子材料的弹性和功能来获得各种益处,诸如优化透气性(breathability)、空气渗透性(airpermeability)、吸湿排汗、材料强度、拉伸特性和顺应于穿着者的身体的能力。

在一个示例性方面中,针织袖子样式包括管状袖子主体,该管状袖子主体包括:a)上臂部分;b)前臂部分;c)在上臂部分和前臂部分之间的肘部部分。针织袖子样式还包括邻近管状袖子主体的背侧袖子边缘的肩部部分,所述肩部部分包括颈部延伸部;和相对于衣服主体的腋下延伸部,所述腋下延伸部邻近管状袖子主体的腹侧袖子边缘,所述腋下延伸部具有从腹侧袖子边缘移位阈值距离的底部边缘。

在另一个示例性方面中,针织袖子样式包括:管状织物主体,其包括领口区域、肩部区域、腋下延伸部区域、上臂区域、肘部区域、前臂区域和腕部区域,管状织物主体的每个区域在纵向方位上沿着管状织物主体布置,其中管状织物主体包括由单个管状结构形成的针织织物,该单个管状结构包括非带肋针织材料、带肋针织材料和通风针织材料,并且进一步地,其中,管状织物主体包括弯曲的背侧袖子边缘和弯曲的腹侧袖子边缘,所述弯曲的背侧袖子边缘和所述弯曲的腹侧袖子边缘对应于与管状织物主体的每个区域相关联的非带肋针织材料(non-ribbedknitmaterial)、带肋针织材料(ribbedknitmaterial)和通风针织材料(ventedknitmaterial)中的一个或更多个。

在另一示例性方面中,一种用于针织袖子的样式包括:上臂区域,其具有腹侧袖子边缘和背侧袖子边缘;前臂区域,其具有腹侧袖子边缘和背侧袖子边缘;肘部区域,其在所述上臂区域和所述前臂区域之间形成弯曲结构;腋下延伸部,其紧贴上臂区域的腹侧袖子边缘,所述腋下延伸部被构造成当针织袖子与衣服主体相组装时使腋下接缝移位;以及领口延伸部,其紧贴上臂区域的背侧袖子边缘,所述领口延伸部包括肩部区域和颈部开口。

在一些方面中,一种用于针织袖子的通风带肋结构包括:垂直于管状袖子主体的中央轴线的多个肋针织结构;以及垂直于管状袖子主体的中央轴线的多个通风针织结构,所述多个通风针织结构中的每个通风针织结构平行于多个肋针织结构中的两个或更多个肋针织结构并且位于多个肋针织结构中的两个或更多个肋针织结构之间,其中,多个通风针织结构中的每个通风针织结构包括至少一个拉伸部分和至少一个通风部分,所述至少一个通风部分被构造为响应于至少一个拉伸部分的拉伸而打开和闭合。

在另一方面中,一种带肋袖子材料包括:紧贴带肋袖子的肩部部分的第一多个针织肋,所述第一多个针织肋包括沿着第一多个针织肋的背侧边缘的第一带肋区轮廓;紧贴带肋袖子的上臂部分的第二多个针织肋,所述第二多个针织肋包括沿着第二多个针织肋的背侧边缘的第二带肋区轮廓;紧贴带肋袖子的肘部部分的第三多个针织肋,所述第三多个针织肋包括沿着第三多个针织肋的背侧边缘的第三带肋区轮廓;以及紧贴带肋袖子的前臂部分的第四多个针织肋,所述第四多个针织肋包括沿着第四多个针织肋的背侧边缘的第四带肋区轮廓,其中,第一多个针织肋、第二多个针织肋、第三多个针织肋和第四多个针织肋中的至少一者的至少一部分包括在至少两个针织肋之间的至少一个通风针织结构,所述至少一个通风针织结构包括拉伸部分和通风部分。

在另外的方面中,一种用于袖子的通风带肋结构包括:多个针织肋;邻近多个针织肋中的两个或更多个针织肋的多个针织通风部,多个针织通风部中的每个针织通风部包括多个拉伸部分和多个通风部分,多个通风部分中的每个通风部分被构造成响应于多个针织肋中的一个或更多个针织肋的扩张和收缩而从闭合位置移动到打开位置,并且进一步地,其中,多个针织通风部被布置成平行于多个针织肋。

根据另一方面,一种用于针织袖子的腋下延伸部的针织袖子会聚样式包括:包括多个第一位置针织肋的肋针织第一位置;邻近肋针织第一位置的肋针织第二位置,所述肋针织第二位置包括多个第二位置针织肋;邻近肋针织第一位置和肋针织第二位置的肋针织第三位置,所述肋针织第三位置包括多个第三位置针织肋;以及会聚点,该会聚点包括在所述多个第一位置针织肋、所述多个第二位置针织肋和所述多个第三位置针织肋之间的中央位置。

在另一方面中,一种用于袖子的腋下部分的针织会聚样式包括:紧贴袖子的上方袖子部分的第一多个针织肋;紧贴袖子的前主体延伸部的第二多个针织肋,所述第二多个针织肋邻近于所述第一多个针织肋;紧贴袖子的后主体延伸部的第三多个针织肋,所述第三多个针织肋紧贴第一多个针织肋和第二多个针织肋;以及在所述第一多个针织肋、所述第二多个针织肋和所述第三多个针织肋之间的中央会聚点,其中,在远离中央会聚点朝向第一多个针织肋的扩张方向上扩张导致第二多个针织肋和第三多个针织肋朝向中央会聚点移位,其中,在远离中央会聚点朝向第二多个针织肋的扩张方向上扩张导致第一多个针织肋和第三多个针织肋朝向中央会聚点移位,并且进一步地,其中,在远离中央会聚点朝向第三多个针织肋的扩张方向上扩张导致第一多个针织肋和第二多个针织肋朝向中央会聚点移位。

在一些方面中,如在图1a的示例性针织袖子样式10中所示,针织袖子样式10包括管状织物主体12,该管状织物主体12具有前臂部分14、上臂部分16、多个针织肋18、多个针织通风部20、腕部开口22和腋窝边缘24。管状织物主体12还可以包括在腋下延伸部28上的底部边缘26,该底部边缘26将腋下接缝从袖子的管状织物主体12移位阈值距离。在传统构造中,诸如没有在传统腋下接缝下方延伸的腋下延伸部28的袖子,衣服主体的袖孔开口与腋下接缝边缘配合,形成直接邻近穿着者腋窝的腋下接缝。虽然沿着管状袖子边缘的圆形边缘/圆周延伸的这种传统腋下接缝可被定位用于传统的袖子组件,其中织物的一个管状件(袖子)与织物的另一个管状件(衣服主体)相接,但是在一些方面中,在穿着期间靠近穿着者腋窝的这种接缝的存在可能会导致擦伤或不适、限制在一个或更多个方向上的运动范围,并且甚至在高应力区域使衣服不稳定。

然而,与用于具有传统腋下接缝的衣服的袖子样式相比,针织袖子样式10的腋下延伸部28可以包括前主体延伸部和后主体延伸部,前主体延伸部和后主体延伸部共同形成用于连接到衣服主体的底部边缘26。在一个方面中,腋下延伸部28可以被针织成从管状织物主体12延伸的连续材料的一部分,该管状织物主体12可以沿着腋窝边缘24在以低于传统腋窝/腋下接缝的位置延伸的阈值距离处的移位位置中连接到衣服主体的袖孔开口。

在另外的方面中,针织袖子样式10包括肩部60,肩部60具有前颈部延伸部58和后颈部延伸部58,前颈部延伸部58和后颈部延伸部58从袖子上端62延伸并且形成管状织物主体12所连接到的衣服的领口的至少一部分。肩部60可以包括被联接到管状织物主体12的一个或更多个无缝特征,使得肩部60和颈部延伸部58提供沿着袖子上端62并超出位于袖子上端62处的传统袖孔肩部接缝(即,没有肩部60或颈部延伸部58)的管状织物主体12的延伸部。例如,肩部60可以包括前颈部延伸部58和后颈部延伸部58,从而形成前领口边缘和后领口边缘这两者的至少一部分。这样,传统的管状袖子可以沿着传统的肩部接缝(即管状结构的圆周)联接到衣服主体,而在一些方面中,管状织物主体12可以在袖子上端62处包括延伸以形成肩部60和/或颈部延伸部58的额外的材料。在一些方面中,颈部延伸部58变得与衣服主体的上领圈成一体,并且颈部延伸部58的边缘、腋下延伸部28和腋窝边缘24连接到衣服主体。沿着管状织物主体12的外周界的这种连接还可以减少组装后的衣服的额外接缝(即,肩部接缝、领口接缝和/或腋下接缝中的至少一部分),从而也最小化在穿着期间的不适和擦伤、允许在多个方向上的运动范围并且使在穿着期间可能具有增加的应力和沿着缝合接缝边缘的可能撕裂的区域中的衣服稳定。

如在图1a的示例中进一步描绘的,多个带肋区32可以被定位在针织袖子样式10上的各处,其中当针织袖子样式10处于站立在解剖学位置中的假想穿着者的穿着构型时,多个带肋区32中的每个带肋区对应于背侧(posterior)袖子边缘64和/或腹侧(anterior)袖子边缘48的至少一部分。被结合到针织袖子样式10中的渐缩(tapering)、成形、弯曲、轮廓化、贴合、模制、形状保持、扩张、收缩、拉伸、稳定、皱缩、缝合、延伸、抛光和/或其他特征可以与多个带肋区32的一个或多个针织肋18和/或针织通风部20相关联。这样,虽然弯曲的背侧袖子边缘64和弯曲的腹侧袖子边缘48可以被针织成提供针织袖子样式10的弯曲外边缘,但是在一些方面中,多个带肋区32中的至少一个带肋区相对于上臂部分16、前臂部分14和/或腋窝边缘24进行定位,以提供整个针织袖子样式10的特定形状。

在一个方面中,在针织肋18结构和针织通风部20结构两者在多个带肋区32上具有无缝构造的情况下,针织袖子样式10可以包括沿着弯曲的针织袖子样式10的管状织物主体12邻近对称带肋边缘44的对称非带肋材料66。在一个方面中,在多个带肋区32内的每个带肋区从至少袖子上端62朝向紧贴袖子的底端的腕部开口22沿着管状织物主体12进行定位。在另外的方面中,多个带肋区32可以包括紧贴腋下延伸部28的第一肋区30、紧贴上臂部分16的第二肋区34、紧贴肘部部分36的第三肋区38、紧贴前臂部分14的第四肋区40和紧贴腕部开口22的第五肋区52。如将理解的是,尽管针织袖子样式10是参考第一肋区30、第二肋区34、第三肋区38、第四肋区40和第五肋区52描述的,但是在另外的方面中,针织袖子样式10可以包括更少的肋区或更多数量的肋区作为多个带肋区32的一部分。例如,针织袖子样式10可以包括紧贴腋下延伸部28的第一肋区30和紧贴肘部部分36的第三肋区38。类似地,虽然每个带肋区的轮廓边缘可以沿着背侧袖子边缘64的至少一部分相对于非带肋边缘66以及沿着腹侧袖子边缘48相对于带肋边缘44延伸特定长度,但是在一些方面中,如下面进一步详细讨论的,多种带肋特征的每个轮廓边缘可以在针织袖子样式10的不同方面之间变化。

继续参考图1a的示例性的多个带肋区32,每个带肋区可以相对于相邻的带肋区具有相似或相对比的特性,诸如与另一个带肋区相比,特定带肋区的不同的带肋区轮廓。在一些方面中,多个带肋区32可以包括在针织袖子样式10内的多个针织肋18和/或针织通风部20的样式布置,以提供多种程度的渐缩、成形、弯曲、轮廓化、贴合、模制、形状保持、扩张、收缩、拉伸、稳定、皱缩、缝合、延伸、抛光等。在一个方面中,第一肋区30的至少一个针织肋18和至少一个针织通风部20对应于第一拉伸区80。类似地,第二肋区34的至少一个针织肋18和至少一个针织通风部20对应于第二拉伸区74。在一个方面中,由于第一带肋区30和第二带肋区34包括一个或更多个拉伸区80和74的拉伸特性,上臂部分16的非带肋部分可以包括拉伸区76的特性,诸如抵消相邻的带肋区中相对拉伸量的拉伸量。在一个示例中,拉伸区80、74和76中的每个拉伸区可以包括基于管状织物主体12的每个部分响应于施加到袖子材料的力在一个或更多个方向上移动的能力而变化的拉伸特性,诸如拉伸量、拉伸阻力量、非带肋拉伸特性和/或带肋拉伸特性。

在一些方面中,在管状织物主体12各处上的另外的拉伸区可以包括与第三肋区38的紧贴肘部部分36的至少一部分相关联的第三拉伸区78和与紧贴腕部开口22的第五肋区52相关联的第四拉伸区70。类似地,前臂部分14的非带肋部分的拉伸区72可以包括抵消相邻的带肋区中的相对拉伸量的拉伸区72特性。在一些方面中,拉伸区78、70和72中的每个拉伸区可以包括基于管状织物主体12的每一部分响应于施加到袖子材料上的力在一个或更多个方向上移动的能力而变化的拉伸特性,诸如拉伸量、拉伸阻力量、非带肋拉伸特性和/或带肋拉伸特性。

如相对于腋下延伸部28、上臂部分16、肘部部分36、前臂部分14和腕部开口22的拉伸区示例中所示,管状织物主体12的每个区域中的针织肋18的高度可以是相等的、交错的、分级的、增加的、减少的、阶梯式的、分组的以及针织肋18的长度的任意组合。因此,根据多个方面,特定区的针织肋18相对于腹侧袖子边缘48沿着肋的外边缘可以具有特定区轮廓。例如,沿着前臂部分14的弯曲轮廓,相对于腹侧袖子边缘48,第四肋区40可以包括邻近中间肋46的递减梯度肋42,该中间肋46邻近递增梯度肋50。在一些方面中,沿着腹侧袖子边缘48的对称带肋边缘44仅延伸跨越管状织物主体12的一部分,而在其他方面中,袖子的一部分的针织肋18可以围绕袖子的圆周延伸,诸如第五肋区52的针织肋18。在一个方面中,第五肋区内的每个肋可以用邻近在腕部开口22附近的单肋区56的双肋区68环绕袖子,而不包括沿着袖子的肋高度的外部轮廓。此外,沿着腹侧袖子边缘48的拇指孔开口54可以被结合到第五肋区52的至少一部分中,而不中断周围的带肋结构。这样,针织袖子样式10的对称的管状织物主体12可以包括右拇指孔(图1a的拇指孔开口54)或可替代的左拇指孔(图1b的拇指孔开口54),这取决于对称袖子的定向。

在图1b的示例中,对称带肋边缘44与对称非带肋边缘66相对,以用于左臂袖子,该左臂袖子是图1a中的右臂袖子的镜像。因此,在一些方面中,针织袖子样式10和82提供了袖子的通用的管状织物主体12,以用于结合到衣服主体的左臂侧和右臂侧。此外,由于每个针织袖子样式10/82包括肩部60和颈部延伸部58的至少一部分,故图1a和图1b中的每个对称袖子可用于形成颈部开口的左侧和右侧的至少一部分。此外,对称腋下延伸部28可以被构造成使衣服主体的每个袖孔的底部边缘26延伸,从而将腋下接缝从传统腋下接缝移位阈值距离。在一些方面中,如下面进一步讨论的,图1a和图1b中的对称腋下延伸部28可以在袖子上端62下方延伸阈值距离,诸如在袖子的总长度的5%至50%之间的腋下延伸部28长度,而在另外的方面中,腋下延伸部28在袖子的总长度的10%至40%之间。

此外,图2描绘了根据本文的方面的穿着者右侧上的处于穿着构型的针织袖子样式10的前视图。一旦与穿着者的臂部相符合,针织袖子样式10的多种特征可能会变得更加突出,因为颈部延伸部58被扩张成包括内部空腔98,内部空腔98沿着的前穿着者边缘96终止,该前穿着者边缘96朝着腋下延伸部28的底部边缘26向下延伸。如图2中进一步所描绘的,穿着者的上臂部分16填充袖子,同时肘部部分36沿向前的方向90稍微向外旋转。类似地,穿着者的前臂部分14包括拇指孔开口54沿向上的方向92旋转时的更宽视图,以及穿着者的手指伸出腕部开口22。

如通过图2中的示例性括号所示,腋下延伸部28可以相对于基准点88延伸第一距离84,而管状织物主体12相对于基准点88延伸第二距离86。在一些方面中,腋下延伸部28可以从腋窝区域94进行测量,腋窝区域94也可以被称为“真实腋下”点,从该点测量底部边缘26的位移。这样,腋下延伸部28的长度可以被表征为从腋窝区域94延伸到底部边缘26的第一距离84,该第一距离84可以是在管状织物主体12从基准点88(即,从同一腋窝区域94)到腕部开口22的第二距离86的10%至40%之间。

接下来转到图3,针织袖子的管状上部部分的内部透视图100包括管状织物主体12的材料深度102,其中第一颈部边缘104与第二颈部边缘106相对,第一主体延伸部108与第二主体延伸部118相对,内部袖子空腔110邻近腋下空腔120,腋下空腔120被第一主体延伸部108的带肋特征114、第二主体延伸部118的带肋特征112和腋窝区域94的带肋特征116包围。在图3的视图中,用在腋窝区域94下方延伸第一距离84的腋下延伸部28的放大视图描绘了针织袖子样式10的经移位的腋下部分。

接下来转到图4a,针织袖子126包括第一肋区30,该第一肋区30具有第一区轮廓128,该第一区轮廓128具有相对于针织袖子126的非带肋针织区域134呈双肋交错定向的一系列针织肋130和针织通风部132。如图4b中所示,交错的第一区轮廓128的放大视图136包括与针织通风部132交替的针织肋130。特别地,在一个方面中,第一肋区30可以包括双针织肋130,该双针织肋130具有邻近针织通风部132的针织的第一肋a和第二肋b。因此,图4b还示出了针织袖子126结构的扩张示例,其具有处于扩张位置的针织肋130的第一肋a和第二肋b,而针织通风部132被进一步扩张以显现拉伸部分138、通风部分140和通风开口142。

根据一个示例,图4c的放大视图144进一步描绘了第一带肋区30的交错的第一区轮廓128。邻近具有高度150的第一肋a和具有高度148的第二肋b的针织通风部132可以被构造成具有第一高度146。此外,肋间隙152可以在第一肋a和第二肋b之间提供一定量的间隔,而通风部间隙154可以对应于拉伸部分138和通风部分140在针织袖子126内的扩张位置。在一些示例中,基于在针织肋130和针织通风部132之间的色差,通风部间隙154可以相对于相邻的第一肋a和第二肋b被着重体现。例如,通风部间隙154的扩张的针织肋可以在扩张或收缩位置展现具有与周围针织肋130相比不同的视觉特性的针织通风部。

在图5a中,针织袖子156的上臂部分16包括第二区轮廓158,其中一系列针织肋160邻近一系列针织通风部162。如在图5b中的放大视图164中所示,双针织肋130包括处于收缩位置166的第一肋e和第二肋f,其与处于收缩位置168的针织通风部162相邻。此外,相同的第一肋e和第二肋f被示出为处于扩张位置170、邻近扩张通风部172,从而展现出肋间隙152、通风部间隙154、拉伸部分138和通风部分140。

在图6a中的针织袖子174的一部分的放大视图中示出了第三带肋区38,并且该第三带肋区38包括第三区轮廓176的参差(variegated)边缘。在一些方面中,第三区轮廓176包括多个不同高度的肋和/或通风结构,诸如第一肋高度178、第二肋高度180、第三肋高度182、第四肋高度184和第五肋高度186。在一个示例中,第三区38的多种针织肋18中的一个或更多个针织肋可以渐缩和/或与紧贴背侧袖子边缘64的另一相邻的针织肋18相结合,并且结合以形成紧贴腹侧袖子边缘48的单个针织肋18。例如,具有第一肋高度178的针织肋18和具有第三肋高度182的针织肋18可以在渐缩点188处一起渐缩以形成单个渐缩肋190。在另外的方面中,第三肋区38内的渐缩的单个肋192可以与针织通风部194交替,该通风部194沿着针织袖子174的弯曲的肘部部分36提供通风。

如在6b中进一步示出的,第三区轮廓178的放大视图包括渐缩肋200和通风肋202的收缩序列196,该收缩序列196被扩张成扩张肋204和扩张通风部206的扩张序列198。此外,关于每个肋和/或通风部的高度,针织袖子174可以在第三带肋区38中形成带有或不带有通风的肋。因此,交错的非通风区208邻近交错的通风区210。此外,交错的通风区210邻近通风的渐缩区212,该通风的渐缩区212邻近通风的压缩肋214。

在另一方面中,图7a描绘了邻近非带肋边缘66的第四带肋区40的放大视图216,其具有对应于多个针织肋226和针织通风部228的第四区轮廓230,其中第四区轮廓230对应于第一非带肋部分218、第二非带肋部分220、第三非带肋部分222和第四非带肋部分224。在图7b的放大视图232中,针织肋226和针织通风部228从收缩位置移动到扩张位置,从而展现了在相邻的针织肋226之间的肋间隙234以及具有拉伸部分138和通风部分140的通风部间隙236。

继续沿着针织袖子样式10的管状织物主体12的主体向下,图8a中的第五带肋区52的示例性放大视图238包括围绕袖子的圆周240的一系列针织肋242和针织通风部244。在图8b中,放大视图246描绘了一系列收缩肋248,该一系列收缩肋248转变成一组扩张肋250,从而展现第五带肋区52的肋间隙252和通风部间隙254。尽管被描绘为包括类似的拉伸部分138和通风部分140,但是在一些方面中,针织袖子样式10内的多个带肋区中每个带肋区的针织通风部244可以包括具有不同形状的不同通风结构,其可以是在每个可扩张的针织通风部244内的具有不同的尺寸或间距的相邻的不同拉伸结构。

现在转到图9至图10,放大腋下视图256包括从沿着管状织物主体12的多个位置起始的多个针织肋18的会聚样式的一个示例。例如,腋下视图256包括来自上会聚方向270的一系列的第一针织肋258和第一针织通风部264、来自后会聚方向272的一系列的第二针织肋260和第二针织通风部266以及来自前会聚方向274的一系列的第三针织肋262和第三针织孔268,它们全部在腋窝区域94处会聚和/或相接。第一针织肋258中的每个针织肋被构造成在向上的方向276上扩张,诸如在朝向管状织物主体12的上臂部分16的向上的方向上扩张。在另外的方面中,第二针织肋260中的每个针织肋被构造成在与第一针织肋258和第三针织肋262两者相对的扩张方向278上扩张。此外,第三针织肋262中的每个针织肋被构造成在与第一针织肋258和第二针织肋260两者相对的扩张方向280上扩张。因此,会聚样式的每个部分的针织肋中的每一个和相应的针织通风部朝向和背向在腋窝区域94处的会聚点定向,使得它们相对于腋窝区域94扩张和收缩。换句话说,当位于穿着者的腋下区域时,在第二针织肋260和第三针织肋262之间的会聚构成腋下延伸部28的一部分的前主体延伸部和后主体延伸部。这样,肋在后会聚方向272和前会聚方向274两者上的会聚引导针织肋沿着腋下延伸部28向内和向下渐缩。

最后,参考图11,针织袖子样式10的前视图284描绘了联接到处于穿着构型下的衣服主体286的管状织物主体12的一个示例。在一些方面中,在管状织物主体12和衣服主体286之间的袖子接缝288包括腋下延伸部接缝290、主体延伸部接缝292和颈部接缝294。在一些方面中,在将针织袖子样式10的外边缘联接到衣服主体286之后,腋下延伸部28的底部边缘26相对于腋窝区域94从传统腋下接缝的位置移位。如图11中进一步所示的,根据一些方面,与上臂部分16、腋下延伸部28的前主体延伸部和腋下延伸部28的后主体延伸部相关联的带肋结构的会聚样式沿着腋下延伸部接缝290连接,并且被结合到偏移的腋窝中。

已经关于特定的示例描述了本文的方面中,该特定的示例在所有的方面中都旨在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从前文中将看到的是,呈现的方面很好地适合于达到上文所阐述的所有目的和目标,连同对于系统和方法是明显和固有的其它优点。要理解的是,某些特征和子组合具有实用性并且可在不参考其他特征和子组合的情况下被采用。这由权利要求的范围涵盖并且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