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服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29444发布日期:2018-10-12 20:13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服装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功能服装。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和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随着提高,人们对于服装的要求也变得多元化。目前,大多服装穿着形式单一,且只适用于特定场合,不同的季节和不同的场合,要穿不同的衣服,造成资源的浪费,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多功能服装,用于满足人们的不同场合穿着,实现一衣多穿功能。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改进和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有必要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现有服装单一穿着,容易造成资源浪费问题,提供一种多功能服装,旨在通过所述多功能服装,实现一衣多穿的穿着需求,不仅适用于不同场合,更节约资源,方便用户。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功能服装,所述多功能服装包括:

服装主体和接袖,所述服装主体设置有第一连接件,所述接袖上设置有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可拆卸的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件,以使得所述接袖可拆卸的连接于所述服装主体。

所述的多功能服装,其中,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多个扣子,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多个扣袢,所述扣子与所述扣袢扣合连接。

所述的多功能服装,其中,所述服装主体包括左襟和右襟,所述左襟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襟和第二侧襟,所述第一侧襟设置有第一锁扣件,所述第二侧襟设置有第二锁扣件,所述右襟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侧襟和第四侧襟,所述第三侧襟设置有第三锁扣件,所述第四侧襟设置有第四锁扣件,所述第一锁扣件与所述第三锁扣件固定连接,以实现所述多功能服装的第一穿戴方式,或者

所述第二锁扣件与所述第四锁扣件固定连接,以实现所述多功能服装的第二穿戴方式。

所述的多功能服装,其中,所述服装主体还包括连袖,所述接袖可拆卸的固定于所述连袖,所述连袖的靠近所述接袖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折叠部,所述第一连接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折叠部上,当所述接袖与所述连袖分离时,所述第一折叠部能够向远离所述接袖的方向翻折,从而使所述多功能服装实现第三穿戴方式。

所述的多功能服装,其中,所述接袖的远离所述服装主体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折叠部,所述第二折叠部能够向靠近所述服装主体的方向翻折,以实现所述多功能服装的第四穿戴方式。

所述的多功能服装,其中,所述接袖还设置有第三折叠部,所述第二连接件设置于所述第三折叠部上,所述第二折叠部与所述第三折叠部相对设置,所述第三折叠部能够向靠近所述第二折叠部的方向翻折,从而使所述接袖充当袖套。

所述的多功能服装,其中,所述接袖还包括接袖主体及收紧带,所述收紧带设置于所述接袖主体与所述第二折叠部及/或所述第三折叠部的交界处。

所述的多功能服装,其中,所述扣子是铜扣。

所述的多功能服装,其中,所述左襟为蓝色棉麻布料的左襟,所述右襟为白色棉麻布料的右襟,所述连袖的外层为蓝色棉麻布料的外层,内层为小碎花纯棉布料的内层。

所述的多功能服装,其中,所述接袖主体为蓝色棉麻布料的接袖主体,所述第二折叠部的外层为白色棉麻布料的外层,内层为小碎花纯棉布料的内层,所述第三折叠部的外层为蓝色棉麻布料的外层,内层为小碎花纯棉布料的内层。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功能服装,所述多功能服装包括服装主体和接袖,所述服装主体设置有第一连接件,所述接袖上设置有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可拆卸的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件,以使得所述接袖可拆卸的连接于所述服装主体。本发明所提供的多功能服装穿着方式多样,拆卸方便,适用于不同场合和季节,不仅满足一衣多穿的需求,还节约资源。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多功能服装的结构图;

图2和图3是本发明的多功能服装中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的示意图。

图4是常见的绳扣图。

图5和图6是本发明的多功能服装两种不同穿戴方式的结构图。

图7是本发明的多功能服装锁扣件的示意图。

图8和图9是本发明的多功能服装另外两种不同穿戴方式的结构图。

图10是本发明的多功能服装中接袖平铺的结构图。

图11是本发明的多功能服装中接袖翻折的正反面结构图。

图中:10-服装主体,20-接袖,11-第一连接件,21-第二连接件,111-第一扣子,1113-扣子本体,1111-第一紧固部,211-第二扣袢,2111-镂空环部,2113-第二紧固部,101-左襟,103-右襟,1011-第一锁扣件,1013-第二锁扣件,1031-第三锁扣件,1033-第四锁扣件,1017-镂空锁扣部,1015-第一扣紧部,1019-扣子,105-第一连袖,107-第二连袖,1051-第一折叠部,203-第二折叠部,205-第三折叠部,1017-第四折叠部,201-接袖主体,207-收紧带,209-收紧带收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如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其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如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如出现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功能服装,所述多功能服装由蓝色纯棉(或棉麻)布料、白色棉麻布料及小碎花纯棉布料三种不同布料制成。如图1所示,所述多功能服装包括:

服装主体10和接袖20,所述服装主体10设置有第一连接件11,所述接袖20上设置有第二连接件21,所述第一连接件11可拆卸的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件21,以使得所述接袖20可拆卸的连接于所述服装主体10。

图1示例了两个相对设置的所述第一连接件11,两个所述第一连接件11位于所述服装主体10上片的两端,所述第二连接件21的个数与所述第一连接件11的个数相同,所述第二连接件21与所述第一连接件11是一一对应固定连接,从而使得所述多功能服装美观。

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第一连接件11包括多个第一扣子111,所述第二连接件21包括多个第二扣袢211,用于固定服装和用于装饰,所述第一扣子111与所述第二扣袢211一一扣合连接,呈单排一字形排列。所述第一扣子111包括扣子本体1113和第一紧固部1111,所述扣子本体1113位于所述第一连接件11的远离所述服装本体10的一端,所述第一紧固部1111位于所述第一连接件11的靠近所述服装本体10的一端,所述扣子本体1113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紧固部1111,从而方便拆卸。所述第二扣袢211包括镂空环部2111和第二紧固部2113,所述第二紧固部2113与所述镂空环部1111固定连接,所述镂空环部2111位于所述第二连接件21的靠近所述服装本体10的一端,所述镂空环部2111具有镂空结构,使得所述镂空环部2111扣合连接于所述扣子本体1113,从而使得所述第一扣子111与所述第二扣袢211扣合,固定连接所述接袖20。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扣合连接方式可以是旋转扣合,也可以是按压式扣合,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扣合连接方式不仅仅局限于上述两种方式,例如拉链式连接。

优选的,本实施例中的所述扣子本体1113是仿古铜扣,示例性的,所述扣子本体1113也可以是绳扣(如图4)、布扣、纽扣、盘扣等。

如图5至图7所示,所述服装主体10包括左襟101和右襟103,所述左襟10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襟和第二侧襟,所述第一侧襟设置有第一锁扣件1011,所述第二侧襟设置有第二锁扣件1013,所述右襟103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侧襟和第四侧襟,所述第三侧襟设置有第三锁扣件1031,所述第四侧襟1033设置有第四锁扣件1033,如图5所示,所述第一锁扣件1011与所述第三锁扣件1031固定连接,使得所述左襟101与所述右襟103搭扣连接,从而在所述服装主体10与所述接袖20扣搭连接时以实现所述多功能服装的第一穿戴方式,或者如图6所示,所述第二锁扣件1013与所述第四锁扣件1033固定连接,使得所述右襟103与所述左襟101搭扣连接,从而在所述服装主体10与所述接袖20扣搭连接时以实现所述多功能服装的第二穿戴方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右襟103的长度大于所述左襟101的长度,使得所述第一穿戴方式中,所述左襟101位于所述右襟103的上端,实现多功能服装层次结构和个性化设置。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右襟103的长度可等于所述左襟101的长度,满足不同用户的服装需求,或用于特定场合。

如图7所示,第一锁扣件1011包括多对扣袢,所述扣袢包括镂空锁扣部1017和第一扣紧部1015,所述镂空锁扣部1017与所述第一扣紧部1015一体成型,呈一字形,第三锁扣件1031包括多对扣子1019,所述扣子1019一一成对扣合于所述镂空锁扣部1017,实现所述扣子1019与所述扣袢连接。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对”是指个数为2。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扣袢的个数可以是偶数,如2对(即4个),也可以是奇数,如3个(即一对扣袢和单个扣袢组合),所述扣子的个数与所述扣袢个数相同。所述扣袢与所述扣子的个数根据多功能服装及需求进行设定。

同样的,第二锁扣件1013与所述第一锁扣件1011结构相同,第四锁扣件1033与所述第三锁扣件1031结构相同,使得所述第二锁扣件1013也扣合于所述第四锁扣件1033。

优选的,所述扣子1019是仿古铜扣。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锁扣件可与所述第一连接件11结构相同,所述第三锁扣件可与所述第二连接件21的结构相同,故在此不再赘述。

请参阅图8,所述服装主体10还包括连袖,所述连袖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连袖105和第二连袖107,所述第一连袖105与所述第二连袖107均位于所述服装主体10的上片,即所述左襟101与所述右襟103的臂膀位置,所述接袖20可拆卸的固定于所述连袖,所述连袖的靠近所述接袖20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折叠部1051(第四折叠部1071),所述第一连接件11设置于所述第一折叠部1051(第四折叠部1071)上,当所述接袖20与所述连袖分离时,所述第一折叠部1051能够向远离所述接袖20的方向翻折,从而使所述多功能服装实现第三穿戴方式。

请参阅图9至图11,所述接袖20的远离所述服装主体10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折叠部203,当所述服装主体10与所述接袖20连接时,所述第二折叠部203能够向靠近所述服装主体10的方向翻折,以实现所述多功能服装的第四穿戴方式,如图9所示。

在图10中,所述接袖20还设置有第三折叠部205,所述第二连接件21设置于所述第三折叠部205上,所述第二折叠部203与所述第三折叠部205相对设置,所述第三折叠部205能够向靠近所述第二折叠部203的方向翻折,同时所述第二折叠部203能够向靠近所述第三折叠部205的方向翻折,从而使所述接袖20充当袖套,如图11所示。图11示例了所述接袖20翻折的正反面结构图。

请继续参阅图10,所述接袖20还包括接袖主体201及收紧带207,所述收紧带207设置于所述接袖主体201与所述第二折叠部203及/或所述第三折叠部205的交界处。也就是说,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收紧带207有两个,所述收紧带207收紧时合围成收紧带收口209,使得所述接袖20充当袖套时作为袖口且所述收紧带207收容于所述袖套。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收紧带207直径长度小于所述接袖主体201的宽度,使得所述收紧带207与所述接袖主体201平铺合围成一个六边形。

所述多功能服装不仅可以实现一衣多穿的多种穿戴方式,还用于实现样式多元化,所述多功能服装由三种不同的面料制成,其中,所述服装主体10的后片和所述左襟101均由蓝色棉麻布料制成,所述右襟103由白色棉麻布料制成。

所述连袖(即第一连袖105和第二连袖107)的外层由蓝色棉麻(或纯棉)布料制成,所述连袖的内层由小碎花纯棉布料制成,优选的,如图8所示,所述连袖的第一折叠部1051和第四折叠部1071的内层均由小碎花纯棉布料制成,因此,在实现第三穿戴方式时,翻折后的连袖袖口呈现两种布料(或蓝白颜色)拼接效果,且用小碎花装饰,美观舒适。

图10示例的接袖20中,第二折叠部203、接袖主体20以及第三折叠部205依次连接,所述第二折叠部203包括外层和内层,外层由白色棉麻布料制成,内层由小碎花纯棉布料制成;所述第三折叠部205包括外层和内层,外层由蓝色棉麻布料制成,内层由小碎花纯棉布料制成;所述接袖主体201包括外层和内层,外层和内层均由蓝色棉麻布料制成。当接袖20未进行翻折时,接袖两端的所述收紧带207收紧所述收紧带收口209,使得所述接袖用于第一样式的袖套使用。当第二折叠部203与第三折叠部205由里朝外并相向翻折一长度,使得所述接袖充当第二样式的袖套使用,所述长度不大于所述接袖主体201长度的一半,即翻折后的所述接袖长度最小为所述接袖主体的长度。如图11所示,图11示例了接袖20翻折正面和反面的结构图,图中(a)为接袖20翻折正面结构图,图中(b)是接袖20翻折部分长度的反面结构图,图中(c)是接袖20翻折最大长度(即完全翻折第二折叠部203和第三折叠部205)的反面结构图,所述接袖20可充当于不同样式的袖套使用,满足不同用户不同的需求。

因此,连袖或接袖20连接或分离,或有翻折与未翻折时,均能实现所述多功能服装样式多样化,经济实用,满足不同用户的不同功能需求,适用于不同季节和场合。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多功能服装所采用的面料及其颜色并非限制性的,可根据颜色搭配、市场需求以及成本需求选择不同的面料及对应颜色即可。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功能服装,所述多功能服装包括服装主体和接袖,所述服装主体设置有第一连接件,所述接袖上设置有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可拆卸的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件,以使得所述接袖可拆卸的连接于所述服装主体。本发明所提供的多功能服装穿着方式多样,拆卸方便,适用于不同场合和季节,不仅满足一衣多穿的需求,还节约资源。

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