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离合混合动力变速器润滑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29445发布日期:2018-10-12 20:13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变速器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双离合混合动力变速器润滑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双离合混合动力变速器以其优越的换挡品质,更好的经济性和排放性,而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青睐。随着车辆动力性的不断提高,车辆的挡位随之增多,扭矩也随之增大,这样就对双离合混合动力变速器的热负荷要求越来越大。但是,双离合器的热容量比较小,这样使其容易因过热而性能下降或失效;此外,变速器中的电机齿轮、过渡齿轮及相关轴承,因安装位置较高而无法得到充分的润滑。因此,对于双离合混合动力变速器,不仅要考虑双离合器的润滑冷却,还要充分考虑变速器内部的润滑冷却,尤其是电机系统的润滑冷却。

在中国发明专利cn201610544108.6的说明书中公开了一种双离合混合动力变速器润滑结构,该润滑结构包括变速器壳体,侧壁设有润滑油道的离合器壳体,与离合器壳体连接的油泵,油泵的出口与润滑油道的进口连通,变速器的上端设有传动齿轮并与变速器壳体枢接的竖向中间轴,装于变速器壳体内侧上部的电机,与电机的输出轴连接的电机齿轮,分别与电机齿轮和传动齿轮啮合的过渡齿轮,一端与润滑油道连接的润滑支道,竖向中间轴设有中孔,润滑支道的另一端穿过中孔伸出竖向中间轴上端。该双离合混合动力变速器润滑结构能使变速器中的油到达位于变速器上部需要润滑的电机齿轮、过渡齿轮及相关滚针轴承处进行润滑,润滑效果比较好。但是,上述润滑结构只采用了一套独立的润滑系统对电机系统进行润滑,这样会使变速器内的油液面下降,从而降低了变速器内的飞溅润滑;还有,该润滑结构的设置使变速器内的结构变得复杂,布置困难,而且能耗高,润滑效率比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兼顾双离合器润滑冷却,变速器内部润滑冷却,而且结构简单,可靠性较高,润滑效率高的双离合混合动力变速器润滑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离合混合动力变速器润滑系统,包括变速器壳体、与变速器壳体连接的离合器壳体、内置于变速器壳体中的润滑油道、供油装置、双离合器油路、离合器腔上部润滑结构、电机系统油路和电机系统润滑结构,所述供油装置安装在所述变速器壳体内的底部,所述供油装置可通过所述润滑油道分别向所述双离合器油路和电机系统油路供给润滑油,所述离合器腔上部润滑结构设置在所述离合器壳体的径向内壁上,所述双离合器油路中的润滑油可在液压及离合器旋转离心力的作用下喷射到所述离合器腔上部润滑结构上,所述电机系统油路中的润滑油对电机进行润滑冷却后可在电机集油腔中形成所述电机系统润滑结构。

更优的,所述离合器腔上部润滑结构包括可使所述离合器壳体中的润滑油回流至所述变速器壳体中的集油板、导向槽及加强筋。

更优的,所述供油装置包括油泵和吸滤器,所述吸滤器通过所述润滑油道与所述油泵的进油口连接,所述油泵的出油口通过所述润滑油道分别与所述双离合器油路和电机系统油路连接。

更优的,所述离合器壳体的竖直壁上还设置有导油孔,所述离合器腔上部润滑结构上的润滑油还可以是经由所述导油孔进入所述离合器壳体中的变速器齿轮旋转而搅起飞溅的润滑油。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在不格外增加独立的润滑结构的情况下,全面考虑了双离合器的润滑冷却,变速器内部的润滑冷却及电机系统的润滑冷却;

2、通过利用双离合器油路中的润滑油的喷射特性以及经导油孔进入离合器腔的变速器齿轮搅起飞溅的润滑油,这样可使润滑油喷射至离合器腔上部润滑结构上,同时由于该离合器腔上部润滑结构的位置较高,这样可使润滑油回流到变速器壳体内,从而可对变速器内部的各部件进行充分的润滑冷却;

3、本发明结构简单合理,不仅降低了润滑系统的设计难度和安装难度,而且可使润滑油得到充分的利用,从而减少了因润滑油引起的动力损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双离合混合动力变速器润滑系统的示意图。

图示说明:10-供油装置,11-吸滤器,12-油泵,13-润滑油道,14-三通接头,20-双离合器油路,30-电机系统油路,40-离合器腔上部润滑结构,50-电机系统润滑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优选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说明。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一种双离合混合动力变速器润滑系统的示意图,包括变速器壳体(图中未示出)、与变速器壳体连接的离合器壳体(图中未示出)、内置于变速器壳体中的润滑油道13、供油装置10、双离合器油路20、离合器腔上部润滑结构40、电机系统油路30和电机系统润滑结构50。

上述供油装置10安装在变速器壳体内的底部,它包括油泵12和吸滤器11,其中吸滤器11可通过润滑油道13与油泵12的进油口连接,而油泵12的出油口可通过润滑油道13上的三通接头14分别与上述双离合器油路20和电机系统油路30连接,这样就可使变速器壳体内底部的润滑油通过供油装置10分别向双离合器油路20和电机系统油路30中供给润滑油。

上述离合器腔上部润滑结构40设置在离合器壳体的径向内壁上,它包括集油板、导向槽、加强筋等结构。上述双离合器油路20中的润滑油可在液压及离合器旋转离心力的作用下喷射到离合器腔上部润滑结构40上。同时,由于该离合器腔上部润滑结构40的位置较高,这样可使喷射到离合器腔上部润滑结构40的润滑油回流至变速器壳体中,从而可对变速器内部的部件进行充分的润滑冷却。

上述电机系统油路30中的润滑油可对电机进行润滑冷却,然后经由电机集油腔集油后可在集油腔中形成电机系统润滑结构50,该电机系统润滑结构50可对电机系统的其他部件进行润滑冷却。

此外,在离合器壳体的竖直壁上还设置有导油孔,而变速器齿轮旋转而搅起飞溅的润滑油可经由该导油孔进入离合器壳体中,并飞溅至上述离合器腔上部润滑结构40上,这样就可使变速器中的润滑油得到充分的利用。

以上所述仅表达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改进及替代,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离合混合动力变速器润滑系统,包括变速器壳体、离合器壳体、内置于变速器壳体中的润滑油道、供油装置、双离合器油路、离合器腔上部润滑结构、电机系统油路和电机系统润滑结构,所述供油装置安装在变速器壳体内的底部,所述供油装置可通过润滑油道分别向双离合器油路和电机系统油路供给润滑油,所述离合器腔上部润滑结构设置在离合器壳体的径向内壁上,所述双离合器油路中的润滑油可喷射到离合器腔上部润滑结构上,所述电机系统油路中的润滑油对电机进行润滑冷却后可在电机集油腔中形成电机系统润滑结构。本发明能够兼顾双离合器润滑冷却,变速器内部润滑冷却,而且结构简单,可靠性较高,润滑效率高。

技术研发人员:董立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格特拉克(江西)传动系统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07.19
技术公布日:2018.10.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