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湿布鞋底、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07752发布日期:2019-02-10 13:14阅读:585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湿布鞋底、鞋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布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湿布鞋底、鞋。



背景技术:

布鞋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布鞋轻便、养生、并且价格低廉,在市场上非常常见,与一般皮革或塑料的鞋子相比,布鞋的鞋面和布鞋传统布鞋底的透气性能更优。但是由于传统布鞋底本身的吸水性能太好,故在湿润的地面不宜穿着。为了增加传统布鞋底的防水性能,目前市面有布鞋通过在传统布鞋底上全部或部分地粘上橡胶底来达到隔离潮湿地面的目的,但是这样子会使得传统布鞋底原本的透气性能大打折扣。且由于传统布鞋底本身棉布不耐磨损的特性,导致传统布鞋底穿久之后鞋底磨损、磨破、卷边导致鞋子的寿命降低。

桐油是一种优良的带干性植物油,具有干燥快、比重轻、光泽度好、附着力强、耐热、耐酸、耐碱、防腐、防锈、不导电等特性,用途广泛。中国专利《一种过油处理的布鞋底》(公开号:cn201675128u)公开了一种过油处理的布鞋底,即在布鞋底外底面置一层经过桐油过油处理的棉布叠加过油层,用过油麻线,与布托纳底成形。完全过油处置后的棉布,不失本色、柔软特性,棉布表面油膜坚固不粘,达到提升布鞋鞋底防湿、防潮、放磨损的实用性能的目的。但是由于桐油本身的特性,经过多次桐油处理过后的布面干后会变得很硬,光泽度提升,因而千层底的防滑性能更低。

中国专利《一种防滑耐磨注塑鞋底》(授权公告号:cn201267227y)公开了一种防滑耐磨注塑鞋底,包括有一鞋底,其特征是该鞋底前掌部位开设有多个不同尺寸的贯通式通孔,该些通孔内侧设置成阶梯状的扩孔,其扩孔孔径大于通孔孔径,该些通孔内填充粘接有耐磨柱体,鞋底外侧的耐磨柱体的底面接设覆盖有凸体,该些通孔为圆形、方形、三角形、多边形或花、鸟、虫、草图形,该些阶梯状的扩孔的高度为2-3mm,该些凸体高出鞋底底面2~3mm;该鞋底通过工艺的改变使橡胶、真皮、皮浆制成的鞋底更具防水性,加大了鞋底本身的摩擦力和减震系数,增强了防滑及耐磨功能,并且增加了鞋底的美观度,适合各种鞋产品,而具实用性。可用于皮鞋、棉鞋、休闲鞋、旅游鞋及运动鞋等。

但是相对于传统的布鞋底布鞋,这些鞋底的透气性较差,且耐磨柱体贯通鞋底,对脚底的刺激较大,穿着舒适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在保持布鞋穿着舒适性尽量好的同时,提高布鞋底的防湿性能,延长布鞋底的使用寿命,同时,保持布鞋底较好的透气性;使得布鞋底具备较好的防湿性能,在潮湿或者存有浅水层的地方,穿着该布鞋底制成的布鞋,水浸入布鞋底的速度较慢,或者难以进入布鞋底。

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之一,本申请提出一种防湿布鞋底,包括布质鞋底、防湿层;所述防湿层配合固定于所述布质鞋底下部;所述防湿层由防水材料制成;所述防湿层为网格状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防湿层与所述布质鞋底的固定方式包括粘贴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防湿层与所述布质鞋底的固定方式包括嵌套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防湿层与所述布质鞋底的固定方式包括卡接方式。

进一步的,所述防湿层的轮廓形状,与布质鞋底的形状类似。

进一步的,所述防湿层与布质鞋底的接触面,包括透气凹陷;透气凹陷位于防湿层的上面。

进一步的,布质鞋底下部,设置盲孔;盲孔的形状至少包括条状、块状、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之一。

进一步的,布质鞋底的底部与空气直接接触的面积为鞋底部面积的10-30%或30%-50%或50%-80%或80-90%。

进一步的,位于透气凹陷上面的部分布质鞋底11,通过透气凹陷123的侧面的通道与外部交换空气。

进一步的,透气凹陷的形状至少包括条状、块状、半圆形、半椭圆形或不规则形之一。

进一步的,防湿层的表面设置镶嵌凸起;镶嵌凸起垂直于防湿层;镶嵌凸起与盲孔配合设置,使得镶嵌凸起深入到布质鞋底内的盲孔中后,两者之间结合紧密。

进一步的,镶嵌凸起与盲孔之间,通过粘贴方式和/或卡接方式固定。

进一步的,镶嵌凸起的四周,设置防脱凸起;防脱凸起为环状,环绕镶嵌凸起一周,或为独立的凸起状。

进一步的,防脱凸起为楔形,或圆角楔形。

进一步的,每个镶嵌凸起的周围设置1-20个防脱凸起,分为至少1层。

进一步的,防脱凸起前端倾斜,后端与防湿层主体平行。

进一步的,防脱凸起的后端面,有一定的倾角;倾角与垂直防脱凸起的面之间的夹角小于45度。

进一步的,所述防湿层由耐磨材料构成。

进一步的,所述防湿层由防滑材料构成。

进一步的,所述防湿层与地面的接触面,设置防滑花纹。

为解决上述问题之一,本申请提出一种防湿布鞋底加工工艺,包括下述处理步骤:

1).在防湿层与布质鞋底的接触面,涂抹黏胶;

2).固定防湿层或布质鞋底,并使两者相应找准安装位置,击打防湿层或布质鞋底,使镶嵌凸起在惯性的作用下,进入到盲孔中。

进一步的,所述防湿布鞋底加工工艺,还包括下述处理步骤:

3).对两者的接触面保持一定的压力、温度,保持预先设定的时间,等两者粘贴紧密牢靠后,释放压力,取出。

为解决上述问题之一,本申请提出一种防湿布底鞋,鞋底为前述所述防湿布鞋底。

技术构思

申请人生活的郑州市,洒水车每次工作后,路面湿润,路面表面积水,交通标志线上、低洼处,存在积水;工地附近,路面长期积水。穿着布鞋经过时,即使垫脚行走,布鞋鞋底也大量吸水,造成鞋底湿润,穿着不舒服。

有鉴于此,申请人设想,在布鞋底,设置防湿层,防湿层配合固定于所述布质鞋底下部;所述防湿层由防水材料制成;所述防湿层为网格状结构。在保持布鞋较好的透气性,穿着舒适性的同时,提高布鞋的防湿能力,顺便提高下布鞋鞋底的使用寿命。

防湿层的存在,使得布鞋在潮湿或少量积水的地面行走时,布质鞋底不吸水,能够保持干爽,利于人体健康。

网格状结构的防湿层,具有较好的透气效果。

在网格状结构与鞋底的接触面,设置凹陷结构,进一步提高鞋底的透气性能,穿着舒适。

网格状结构的防湿层,具有较好的受力结构,穿着舒适。

防湿层的表面设置镶嵌凸起,布质鞋底的下面相应设置盲孔,镶嵌凸起深入到盲孔中,与盲孔粘贴在一起,起到加固防湿层、布质鞋底的作用。

镶嵌凸起的表面设置防脱凸起,镶嵌凸起进入到盲孔之中后,防脱凸起卡在布质鞋底里边,使其无法脱出,进一步起到加固防湿层、布质鞋底的作用。生产加工时,在防湿层与布质鞋底的接触面,涂抹黏胶,击打防湿层或布质鞋底,使镶嵌凸起在惯性的作用下,进入到盲孔中;之后,对两者的接触面保持一定的压力、温度,等两者粘贴紧密牢靠后,释放压力,取出。

防湿层由耐磨材料构成,经久耐用。

防湿层由防滑材料构成,防滑。

防湿层与地面的接触面,设置防滑花纹,提高防滑性能。

鞋底为前述所述防湿布鞋底的防湿布底鞋,透气性好,防湿性能强。

本申请具有如下效果:

防湿层配合固定于所述布质鞋底下部;在保持布鞋较好的透气性,穿着舒适性的同时,提高布鞋的防湿能力。

防湿层的存在,使得布鞋在潮湿或少量积水的地面行走时,布质鞋底不吸水,能够保持干爽,利于人体健康。

网格状结构的防湿层,具有较好的透气效果。

在网格状结构与鞋底的接触面,设置凹陷结构,进一步提高鞋底的透气性能,穿着舒适。

网格状结构的防湿层,具有较好的受力结构,穿着舒适。

防湿层表面的镶嵌凸起,镶嵌凸起表面的防脱凸起,防湿层表面涂胶粘贴,都使得防湿层与布质鞋底结合紧密牢靠。

防湿层由耐磨材料构成,经久耐用。

防湿层由防滑材料构成,防湿层与地面的接触面,设置防滑花纹,提高防滑性能。

所述鞋底结合了橡胶与传统的布鞋千层底,将两者的优点进行互补,其结构合理,工艺简单、能明显改善鞋底防湿性能,且耐磨、防滑、透气、穿着舒适。

鞋底为前述所述防湿布鞋底的防湿布底鞋,透气性好,防湿性能强。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用例的防湿布鞋底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防湿布鞋底的防湿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用例的防湿布鞋底的布质鞋底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的防湿布鞋底的防湿层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所示的防湿布鞋底的防湿层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二。

图6为图5所示的防湿布鞋底的防湿层的防脱凸起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5所示的防湿布鞋底的防湿层的防脱凸起的镶嵌凸起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5所示的防湿布鞋底的防湿层的防脱凸起的镶嵌凸起的俯视结构示意图二。

图9为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用例的防湿布鞋底的防湿层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所述的实施用例的防湿层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二。

图11为图9所述的实施用例的防湿层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三。

图中:1-鞋底,11-布质鞋底,12-防湿层,121-透气孔,111-盲孔,121-网格,122-镶嵌凸起,123-透气凹陷,124-防脱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在下文中更加充分地描述本申请。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此外,附图仅仅是示意性的并且未按比例绘制,相同的数字始终表示相同或者类似的部件。

实施用例一

如图1-2所示,为本申请提出一种防湿布鞋底,包括布质鞋底11、防湿层12。所述防湿层12配合固定于所述布质鞋底11下部;所述防湿层12由防水材料制成;所述防湿层12为网格状结构。

防湿层12内设置多个网格121;网格121为透孔,便于气体流通。网格的形状,灵活设置。合理设置网格的形状,使得防湿层12,既有好的称重效果,又有好的透气效果,兼具美观。

防湿层12与布质鞋底11粘贴在一起后,透过网格121,布质鞋底11能够直接接触空气。

网格121的形状至少包括条状、块状、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之一。

布质鞋底11的底部与空气直接接触的面积为鞋底部面积的10-30%或30%-50%或50%-80%或80-90%,优选的,为70%。

可选的,所述防湿层12由耐磨材料构成。防湿层12使用的耐磨材料为现有技术中鞋底使用的耐磨材料。

可选的,所述防湿层12由防滑材料构成。防湿层12使用的防滑材料为现有技术中鞋底使用的防滑材料。

可选的,所述防湿层12由同时具有防水、耐磨、防滑性能的材料制成。鞋底使用的防水、耐磨、防滑性能的材料,是现有技术。

优选的,所述防湿层12由牛筋底材料制成。

所述防湿层12与所述布质鞋底11的固定方式包括粘贴固定。选择能够粘贴防湿层12与布质鞋底11的材料,把防湿层12与布质鞋底11粘贴在一起是现有技术。

所述防湿层12与所述布质鞋底11的固定方式还包括嵌套固定、卡接方式固定、纳底绳缝合固定。

所述卡接方式固定,为防湿层12、布质鞋底11之间配合设置卡扣,通过卡扣固定防湿层12、布质鞋底11的固定方式。所述卡扣,为方便拆卸的快速卡扣。

优选的,所述防湿层12与所述布质鞋底11的固定方式为粘贴固定。

防湿层12的外边沿,包含突出,为不规则形。优选的,防湿层12的外边沿,不包含突出。

可选的,所述防湿层12的轮廓形状,与布质鞋底11的形状类似,周边略小于布质鞋底11;优选的,所述防湿层12的轮廓形状,与布质鞋底11的形状类似,周边略小于布质鞋底11。

可选的,所述防湿层12与地面的接触面,设置防滑花纹;优选的,所述防湿层12与地面的接触面,设置防滑花纹。

实施用例二

如图3-8所示,为本申请提出一种防湿布鞋底的另一个实施用例。

实施用例二与实施用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防湿层12与布质鞋底11之间的固定方式为嵌套固定。

布质鞋底11下部,设置盲孔111。盲孔111的形状至少包括条状、块状、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之一。优选的,盲孔111为圆形,深入布质鞋底11厚度的10-90%,直径为4-20毫米,优选的,深入50%,直径12毫米。防湿层12表面设置镶嵌凸起122。镶嵌凸起122垂直于防湿层12。镶嵌凸起122与盲孔111配合设置,使得镶嵌凸起122深入到布质鞋底11内的盲孔111中后,两者之间结合紧密。优选的,镶嵌凸起122直径12毫米,高度为布质鞋底11厚度的50%。

镶嵌凸起122与盲孔111之间,通过粘贴方式和/或卡接方式固定。

镶嵌凸起122与盲孔111粘贴使用的材料,与防湿层12与布质鞋底11粘贴使用的材料一样,为现有技术。

所述卡接方式,为在镶嵌凸起122的四周,设置防脱凸起124。防脱凸起124为环状,环绕镶嵌凸起122一周,或为独立的凸起状。

如图7-8所示,防脱凸起124环绕镶嵌凸起122一周分布;优选的均匀分布。

防脱凸起124为图7所示的楔形,或为图8所示的圆角楔形。

每个镶嵌凸起122的周围设置1-20个防脱凸起124,分为至少1层,优选的,设置3个,设置在同一层。

防脱凸起124前端倾斜,后端与防湿层12主体平行。防脱凸起124向盲孔111内安装时,防脱凸起124的前端的斜面阻力较小,容易滑入盲孔111中;向外脱出时,防脱凸起124的后端的平面,卡在布质鞋底11之中,难以脱出盲孔111。

可选的,防脱凸起124的后端面,有一定的倾角;倾角与垂直防脱凸起124的面之间的夹角小于45度,优选的,为20度。

优选的,镶嵌凸起122的表面包括防脱凸起124,镶嵌凸起122与盲孔111之间,通过粘贴方式固定。

为解决上述问题之一,本申请提出一种防湿布鞋底加工工艺,包括下述处理步骤:

1).在防湿层与布质鞋底的接触面,涂抹黏胶。

2).固定防湿层或布质鞋底,并使两者相应找准安装位置,击打防湿层或布质鞋底,使镶嵌凸起在惯性的作用下,进入到盲孔中。优选的,固定布质鞋底,底面朝上,其底部垫在刚性材料之上;防湿层底面朝上,对应放置在布质鞋底之上;使用锤子依次击打镶嵌凸起122对应的位置,使镶嵌凸起122进入盲孔中。

进一步的,所述防湿布鞋底加工工艺,还包括下述处理步骤:

3).对两者的接触面保持一定的压力、温度,保持预先设定的时间,等两者粘贴紧密牢靠后,释放压力,取出。优选的,压力为0.2mpa,温度为60度,保持2分钟。

实施用例三

如图9所示,为本申请提出一种防湿布鞋底的另一个实施用例。

实施用例三与实施用例一、实施用例二的不同之处在于,实施用例三的防湿层12的上面,设置有透气凹陷123。

位于透气凹陷123上面的部分布质鞋底11,通过透气凹陷123的侧面的通道与外部交换空气。

图9所示的透气凹陷123,横断面是方形,两端或一端透气;优选的,两端透气。

图10所示的透气凹陷123,横断面是不规则形,上部为矩形,下部为圆弧形,两端或一端透气;优选的,两端透气。

图11所示的透气凹陷123,横断面是不规则形,上部为矩形,下部为三角形,两端或一端透气;优选的,两端透气。

所述防湿层12与布质鞋底11的接触固定后,通过透气凹陷123,布质鞋底11能够直接接触空气,透气面积更大,透气性更好。透气凹陷123的存在,不影响防湿层12与布质鞋底11的结合,更有利于提高布质鞋底11的透气性。

透气凹陷123的形状至少包括条状、块状、半圆形、半椭圆形或不规则形之一。优选的,为方形。

透气凹陷123的横断面的外接圆的直径,为1-30毫米,优选的为6毫米。

实施用例四

本申请提出一种防湿布底鞋,其鞋底为实施用例一至三之一所述的防湿布鞋底。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本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旨在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等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特点等都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只要不构成冲突,本申请中的各个实施例以及各实施例中的各个特征可以相互结合,所形成的技术方案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任何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请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