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加强浸胶手套虎口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807712发布日期:2019-02-10 13:13阅读:756来源:国知局
用于加强浸胶手套虎口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手套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用于加强浸胶手套虎口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智能化深入发展的今天,诸多工作仍需要通过人手操作,特别是集约化的工厂、手工制品加工厂等,手套作为对操作人员手部保护的最后一道屏障,在防手部切割伤、防手部磨损等方面依然充当着较为重要的角色。

现有的劳保手套分为塑胶手套和纺织手套,由于工作环境,特别是重工行业劳动保护用手套要求比较高,需经过表面涂塑处理,以提高耐磨、防滑、防水性能,而实际使用中,如金属加工业等领域,在操作时虎口处与物件摩擦频繁,手套虎口处最容易损坏,从而缩短手套的使用寿命,进而通过对虎口加强的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但现有技术存在以下问题:

1.在浸胶手套虎口处采用贴皮的方式增加手套虎口处的厚度,首先会导致手套虎口处的褶皱增加,抓握物件时容易因褶皱处阻力过大导致耐磨胶层的脱落,另外因贴皮与手套表面的浸胶层融合度差,也易导致贴皮胶层的脱落,起不到延长手套使用寿命的效果。

2.在浸胶手套的虎口处增加针织厚度,以加强手套虎口处的耐模性,但单独针织增加厚度须通过人工,增加了一道人工工序,增加企业生产成本。

3.手套虎口处的耐磨层的胶层的材料采用一般的胶料,耐磨性达不到相应的要求。

因此,如何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点进行研发改良,实为相关业界所需努力研发的目标,本申请设计人有鉴于此,乃思及创作的意念,遂以多年的经验加以设计,经多方探讨并试作样品试验,及多次修正改良,乃推出本申请。

例如申请号为cn201420238801.7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虎口加强的手套,其特征在于:包括带有虎口的手套本体,所述手套本体包括手套正面和手套背面,所述手套正面上设有防护层,所述防护层覆盖整个手掌并延伸至手套背面的手指处,所述的虎口处设有防护条,所述的防护条位于防护层的上方;所述的防护层为耐磨橡胶防护层,所述的防护条为耐磨橡胶防护条。此专利通过在虎口处设置防护条的方式加强对手套虎口处的保护,但做工较为简单,防护条在使用过程中容易脱落而失去保护作用。

例如申请号为cn201420091379.7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虎口二次加强型手套,包括针织手套本体,所述手套本体包括手掌部、指套部和虎口部,所述手掌部包括掌心面和手背面,所述指套部包括指套正面和指套背面;其特征在于:所述掌心面、所述指套正面和所述虎口部均设有第一防滑耐磨层,所述第一防滑耐磨层上设有褶皱,所述虎口部还设有第二防滑耐磨层,所述第二防滑耐磨层位于所述第一防滑耐磨层的外表面,所述第二防滑耐磨层上也设有褶皱。此实用新型通过对虎口处贴和第二防滑耐磨层提高手套虎口处的耐磨度,工艺流程机械化程度较低,增高了企业生产成本。

例如申请号为cn201420239107.7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防切割虎口加强的手套,其特征在于:包括手套本体,所述手套本体包括手套正面和手套反面,所述手套正面和手套反面均设有摩擦条组件,所述的摩擦条组件包括第一摩擦条和第二摩擦条,所述的第一摩擦条从手掌部分延伸至手指部分,所述的第二摩擦条设置在手掌部分,且所述的3个第一摩擦条之间设有1个第二摩擦条;所述的虎口处设置有防护条。此专利通过在虎口处设置摩擦条的方式加强对手套虎口处的保护,但摩擦条在使用过程中容易脱落而失去保护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加强浸胶手套虎口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打开浸胶手套的虎口:将浸胶手套的拇指与食指分别套入手套模具上,打开手套模具,使浸胶手套的虎口处展开;

步骤s2,确定植补面:将带有刮胶孔的刮胶板贴合于浸胶手套虎口的表面,确定浸胶手套虎口处的植补面;

步骤s3,处理手套虎口的胶层:对浸胶手套虎口处的胶层进行处理,使虎口处的胶层呈现凹凸不平状;

步骤s4,植补耐磨胶层:先将耐磨助剂加入到胶乳中,然后依次加入增稠剂、水,搅拌均匀后制得耐磨胶料,将所述耐磨胶料植补于所述步骤s3上的浸胶手套虎口处的胶层上;

步骤s5,硫化烘干:对所述步骤s4中的耐磨胶层进行硫化烘干。

所述浸胶手套的拇指与食指间夹角范围为135°-150°。

优选的,采用点珠机对浸胶手套虎口的表面进行点珠,所述点珠在浸胶手套虎口两端的密度大于虎口中部的密度。

优选的,所述点珠的高度范围为0.5-1mm。

优选的,在所述步骤s2中,采用喷盐工艺对手套虎口表层胶层进行处理。

优选的,所述步骤s4中,耐磨胶料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80-100份水性聚氨酯、6-10份二氧化硅纳米分散液、5-10份增稠剂、2-5份水。

优选的,所述步骤s5中,烘干采用梯度升温烘干工艺,先对浸胶手套的耐磨胶层进行第一次升温,升温的温度为80℃-100℃,升温的时间为30-45min,再对浸胶手套的耐磨胶层进行第二次升温,升温的温度为120℃-140℃,升温的时间为75-90min。

优选的,所述手套模具包括拇指板、食指板,所述拇指板端部开有镂空的卡槽,与所述食指板的端部放入所述卡槽内,所述食指板与所述拇指板通过销轴连接。

优选的,所述卡槽侧板下端开设有多个固定孔,所述固定孔用于插入长度大于卡槽侧板厚度的固定杆。

优选的,所述拇指板与所述食指板相对接的端部分别设有第一弧形凸起、第二弧形凸起,所述第一弧形凸起与所述第二弧形凸起交错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1)浸胶手套虎口表层的浸胶层采取凹凸不平处理,涂覆耐磨胶层后,其耐磨胶层内的凸出部分能够作为涂覆胶层的支柱或根基,其耐磨胶层与被覆盖的虎口处的胶层两者能够形成相互嵌入式的铰接关系,大幅提高手套虎口处耐磨胶层的牢固度。

(2)浸胶手套的虎口的开合度控制在135°-150°,使得浸胶手套虎口表面的耐磨浸胶层的平整度大大提高,手套虎口处的褶皱明显减少。

(3)填补的胶料中添加二氧化硅纳米颗粒液作为耐磨填充剂,能够显著提高耐磨胶层的耐磨损度,提高浸胶手套的使用寿命。

(4)采取梯度烘干工艺,使得浸胶手套虎口处的耐磨胶层能够形成连续的膜,提高了耐磨胶层的断裂伸长率与拉伸强度等机械性能,增强了其耐磨性。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发明申请制造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申请中手套模具结构图;

1-手套模具,11-拇指模板,12-食指模板,111-第一弧形凸起,121-第二弧形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发明,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发明。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本发明提供一种浸胶手套虎口加强的制造方法,包括:

步骤s1,打开浸胶手套的虎口:将浸胶手套的拇指与食指分别套入手套模具1上,打开手套模具1,使浸胶手套的虎口处展开。

优选的,浸胶手套的拇指与食指间夹角范围为135°-150°。浸胶手套虎口的角度范围控制在135°-150°,能够显著提高浸胶手套虎口表面耐磨胶层的平整度,手套虎口处的褶皱明显减少。其主要原因在于,当浸胶手套虎口角度低于135°时,其虎口的开合度不足,虎口处的张力不足,植补耐磨胶层时虎口处容易因受力而下陷,导致植补的耐磨胶层厚度偏大,引起虎口处的褶皱增多,在抓握物件时虎口处凸起的褶皱容易被物件所啃噬,导致胶层的脱落,降低了虎口耐磨涂层的使用寿命;当浸胶手套虎口角度高于150°时,则虎口部分拉伸变形过大,虎口处的胶层的间隙就会变大,虎口部分植补耐磨胶层时,植补的胶量就会偏大,导致手套虎口胶面褶皱过多,同理,将会降低虎口耐磨涂层的使用寿命。

步骤s2,确定植补面:将带有刮胶孔的刮胶板贴合于浸胶手套虎口的表面,确定浸胶手套虎口处的植补面。刮胶板上开设有刮胶孔,刮胶孔的形状。在刮胶板上开设刮胶孔,刮胶孔的形状与手套虎口的形状近似,为由虎口处向拇指处与食指处过度的非对称的椭圆形,其纵向长度与横向宽度可根据不同工作环境下手套的要求而定制,此形状为仿照手套虎口的形状所制,非常利于虎口部分耐磨胶料的增补,兼具手套美观效应。

步骤s3,处理手套虎口的胶层:对浸胶手套虎口处的胶层进行处理,使虎口处的胶层呈现凹凸不平状。浸胶手套虎口表层的浸胶层采取凹凸不平处理,涂覆耐磨胶层后,其耐磨胶层内的凸出部分能够充当涂覆胶层的支柱或根基,使得手套虎口处耐磨胶层与手套表面的浸胶层两者的贴合度更好,虎口处的耐磨胶层的牢固度得以显著提高。

优选的,采用点珠机对浸胶手套虎口的表面进行点珠,所述点珠在虎口两端的密度大于虎口中部的密度。打开手套虎口,在虎口处浸胶层的表面使用点珠机进行点珠,相邻点珠间互不接触。虎口处胶层上的点珠如同一根根支柱,在填补耐磨胶层后可起到良好的固定作用,增大耐磨胶层的牢固度,同时由于人手在抓握物件时,虎口两端的受力大于虎口中部的受力,为此在虎口胶层的两端设置大密度的点珠,以增大虎口端部耐磨胶层的牢固度。

进一步的,所述点珠高度范围为0.5-1mm。当浸胶手套虎口表层的点珠高度为0.5-1mm时,涂覆耐磨胶料后,其整体的虎口处的耐磨层高度约为1-1.5mm,手套虎口处的张力适中,人员穿戴舒适,如手套虎口处的点珠高度小于0.5mm时,由于点珠高度过小,基本上处于平面状态,起不到固定耐磨胶层的作用,如点珠的高度大于1mm时,涂覆耐磨胶料后,耐磨胶层的高度将大于1.5mm,耐磨胶层与浸胶手套表层的厚度差过大,握持物件时耐磨胶层易因局部受力过大导致磨损增大,出现破损,甚至脱落的现象,降低耐磨胶层的使用寿命。

步骤s4,植补耐磨胶层:先将耐磨助剂加入到胶乳中,然后依次加入增稠剂、水,搅拌均匀后制得耐磨胶料,将所述耐磨胶料植补于所述步骤s3上的浸胶手套虎口处的胶层上。填补的胶料中添加有耐磨填充剂,能够显著提高耐磨胶层的耐磨损度,提高浸胶手套虎口耐磨胶层的使用寿命。

优选的,耐磨胶料为按重量份数计80-100份水性聚氨酯、6-10份二氧化硅纳米分散液、5-10份增稠剂、2-5份水。其中,水性聚氨酯优选固含量在20-25%之间,相比固含量较高的水性聚氨酯,水性聚氨酯固含量低时,体系反应粘度小,反应均匀,有助于提高胶膜的平整度,胶膜越平整光滑,就表明混合液在成膜时物质分子间融合越均匀充分,就能大大降低气泡的形成,从而使得物质分子间不会发生断裂,而且排列紧密均匀,从而提高胶膜的断裂伸长率与拉伸强度。同时在耐磨胶料中引入纳米二氧化硅分散液后,其中的纳米sio2粒子在摩擦过程中承担摩擦作用力,导致树脂的本体摩擦转变为树脂界面和sio2作为支撑结构的摩擦,而无机纳米粒子比聚氨酯树脂基体的硬度和耐磨性好,摩擦的进一步进行必须以先磨去无机粒子为代价,从而导致耐磨胶层的磨损量大为减小,提高虎口处耐磨胶层的耐磨度。

步骤s5,硫化烘干:对所述步骤s4中的耐磨胶层进行硫化烘干。

优选的,硫化烘干为梯度烘干,其梯度烘干工艺为,先经80℃-100℃烘干30-45min,再经120℃-140℃烘干75-90min。从微观理论层面上讲,水性聚氨酯的成膜过程主要分三阶段:

(1)首先聚合物乳液中的水分蒸发,乳液粒子紧密堆积,水和水溶性物质充满在乳液粒子的空隙之间。

(2)随着水分的不断挥发,聚合物乳液粒子表面吸附的保护层被破坏,间隙越来越小形成毛细管,毛细管作用迫使乳液粒子变形,聚合物乳液粒子逐步由球形变为斜方形十二面体,直至粒子间的界面消失。

(3)最后乳液粒子中呈线团状的聚合物相互靠近、高分子链相互扩散,线团结构相互融合,最终形成连续的聚合物涂层。

在乳液成膜的过程中,水性聚氨酯能否形成连续的聚氨酯膜,温度条件对膜的性能影响很大。烘干温度过低,水性聚氨酯无法成膜,而当烘干温度过高时,则会有气泡产生从而影响膜连续性。

当采用80℃-100℃烘干30-45min后,再使用120℃-140℃度烘干75-90min的方案时,水性聚氨酯与耐磨助剂二氧化硅纳米分散液形成的混合液能够形成连续的膜,即分子间的连接不会或很少出现断裂现象,提高了膜的断裂伸长率与拉伸强度增强了其耐磨性。

实施例2

本发明提供一种浸胶手套虎口加强的制造方法,包括:

步骤s1,打开浸胶手套的虎口:将浸胶手套的拇指与食指分别套入手套模具1上,打开手套模具1,使浸胶手套的虎口处展开。

优选的,浸胶手套的拇指与食指间夹角范围为135°-150°。浸胶手套虎口的角度范围控制在135°-150°,能够显著提高浸胶手套虎口表面耐磨胶层的平整度,手套虎口处的褶皱明显减少。其主要原因在于,当浸胶手套虎口角度低于135°时,其虎口的开合度不足,虎口处的张力不足,植补耐磨胶层时虎口处容易因受力而下陷,导致植补的耐磨胶层厚度偏大,引起虎口处的褶皱增多,在抓握物件时虎口处凸起的褶皱容易被物件所啃噬,导致胶层的脱落,降低了虎口耐磨涂层的使用寿命;当浸胶手套虎口角度高于150°时,则虎口部分拉伸变形过大,虎口处的胶层的间隙就会变大,虎口部分植补耐磨胶层时,植补的胶量就会偏大,导致手套虎口胶面褶皱过多,同理,将会降低虎口耐磨涂层的使用寿命。

步骤s2,确定植补面:将带有刮胶孔的刮胶板贴合于浸胶手套的虎口表面。刮胶板上开设有刮胶孔,刮胶孔的形状。在刮胶板上开设刮胶孔,刮胶孔的形状与手套虎口的形状近似,为由虎口处向拇指处与食指处过度的非对称的椭圆形,其纵向长度与横向宽度可根据不同工作环境下手套的要求而定制,此形状为仿照手套虎口的形状所制,非常利于虎口部分耐磨胶料的增补,兼具手套美观效应。

步骤s3,处理手套虎口的胶层:对浸胶手套虎口处的胶层进行处理,使虎口处的胶层呈现凹凸不平状。浸胶手套虎口表层的浸胶层采取凹凸不平处理,涂覆耐磨胶层后,其耐磨胶层内的凸出部分能够充当涂覆胶层的支柱或根基,使得手套虎口处耐磨胶层与手套表面的浸胶层两者的贴合度更好,虎口处的耐磨胶层的牢固度得以显著提高。

优选的,在所述步骤s2中采用喷盐工艺处理手套虎口表层胶层。对浸胶手套虎口表面加热后,选取100-200目粒径的工业砂盐对浸胶手套虎口表面进行喷盐处理后,再将手套虎口表面的颗粒盐进行清洗烘干,此时将在手套虎口表面的胶层形成凹凸不平,在后续增补耐磨胶层时,耐磨胶层就能填充在手套虎口表面的凹陷处,手套虎口表面的凸出部分在耐磨胶层内就形成如同树木的根状,将牢牢抓住耐磨胶层,使其不易脱落,大大增加耐磨胶层的牢固度的同时,显著降低了植补耐磨胶层后手套虎口处的褶皱度,同时耐磨胶层的厚度也得以降低,使得手套的舒适度更佳。

步骤s4,植补耐磨胶层:先将耐磨助剂加入到胶乳中,然后依次加入增稠剂、水,搅拌均匀后制得耐磨胶料,将所述耐磨胶料植补于所述步骤s3上的浸胶手套虎口处的胶层上。填补的胶料中添加有耐磨填充剂,能够显著提高耐磨胶层的耐磨损度,提高浸胶手套虎口耐磨胶层的使用寿命。

优选的,耐磨胶料为按重量份数计80-100份水性聚氨酯、6-10份二氧化硅纳米分散液、5-10份增稠剂、2-5份水。其中,水性聚氨酯优选固含量在20-25%之间,相比固含量较高的水性聚氨酯,水性聚氨酯固含量低时,体系反应粘度小,反应均匀,有助于提高胶膜的平整度,胶膜越平整光滑,就表明混合液在成膜时物质分子间融合越均匀充分,就能大大降低气泡的形成,从而使得物质分子间不会发生断裂,而且排列紧密均匀,从而提高胶膜的断裂伸长率与拉伸强度。同时在耐磨胶料中引入纳米二氧化硅分散液后,其中的纳米sio2粒子在摩擦过程中承担摩擦作用力,导致树脂的本体摩擦转变为树脂界面和sio2作为支撑结构的摩擦,而无机纳米粒子比聚氨酯树脂基体的硬度和耐磨性好,摩擦的进一步进行必须以先磨去无机粒子为代价,从而导致耐磨胶层的磨损量大为减小,提高虎口处耐磨胶层的耐磨度。

步骤s5,硫化烘干:对所述步骤s4中的耐磨胶层进行硫化烘干。

优选的,硫化烘干为梯度烘干,其梯度烘干工艺为,先经80℃-100℃烘干30-45min,再经120℃-140℃烘干75-90min。从微观理论层面上讲,水性聚氨酯的成膜过程主要分三阶段:

(1)首先聚合物乳液中的水分蒸发,乳液粒子紧密堆积,水和水溶性物质充满在乳液粒子的空隙之间。

(2)随着水分的不断挥发,聚合物乳液粒子表面吸附的保护层被破坏,间隙越来越小形成毛细管,毛细管作用迫使乳液粒子变形,聚合物乳液粒子逐步由球形变为斜方形十二面体,直至粒子间的界面消失。

(3)最后乳液粒子中呈线团状的聚合物相互靠近、高分子链相互扩散,线团结构相互融合,最终形成连续的聚合物涂层。

在乳液成膜的过程中,水性聚氨酯能否形成连续的聚氨酯膜,温度条件对膜的性能影响很大。烘干温度过低,水性聚氨酯无法成膜,而当烘干温度过高时,则会有气泡产生从而影响膜连续性。

当采用80℃-100℃烘干30-45min后,再使用120℃-140℃度烘干75-90min的方案时,水性聚氨酯与耐磨助剂二氧化硅纳米分散液形成的混合液能够形成连续的膜,即分子间的连接不会或很少出现断裂现象,提高了膜的断裂伸长率与拉伸强度增强了其耐磨性。

实施例3

本法明提供一种浸胶手套虎口加强的制造方法用手套模具,包括拇指板11、食指板12,所述拇指板11端部开有镂空的卡槽,与所述食指板12的端部放入所述卡槽内,所述食指板12与所述拇指板11通过销轴连接。

拇指板11与食指板通过销轴连接,拇指模板11端部的厚度大于食指板12端部的厚度,拇指板11的宽度大于食指板12的宽度,在拇指板11的端部开设与食指板12同样厚度的卡槽,并且在卡槽的水平方向上开设有一定距离的镂空部分,卡槽的端部预留一定长度的横板,横板设置成斜坡形,斜坡使得拇指板11与食指板12形成的夹角范围在135°-150°,横板的长度能够在套入手套芯后,食指板12不会因手套芯拇指套与食指套的张力而发生翻转。

优选的,所述卡槽侧板下端开设有多个固定孔,所述固定孔用于插入长度大于卡槽侧板厚度的固定杆。卡槽侧板下端可以是横向也可以是纵向开设若干个圆孔或方形孔,在孔内插入长度大于卡槽侧板的厚度的圆形或方形的固定杆,杆与卡槽侧板外侧平齐,多余的长度延伸至卡槽侧板内侧,同时卡槽的端部设置为一横杆,当需调整食指板12与拇指板11两者间的夹角时,只需将杆插入卡槽侧板下方不同位置的孔即可,方便快捷。

进一步的,所述拇指板11与所述食指板12相对接的端部分别设有第一弧形凸起111、第二弧形凸起121,所述第一弧形凸起111与所述第二弧形凸起121交错设置。拇指板11与食指板12相对接的端部分别设置第一弧形凸起111、第二弧形凸起121,第一弧形凸起111与第二弧形凸起121相互交错,即当拇指板11与食指板12两者闭合时,第一弧形凸起111与第二弧形凸起121互补接触。当浸胶手套拇指与食指分别套入拇指板11与食指板12后,打开拇指板11与食指板12后,因手套虎口的张力作用,手套虎口部分与拇指板11和食指板12两端对接的的板面基本不接触,在刷胶时就易因虎口部分的下陷导致所粘附的胶层厚薄不一,影响手套产品质量。当设置第一弧形凸起111与第二弧形凸起121后,第一弧形凸起111与第二弧形凸起121就能将浸胶手套虎口部分予以撑起,刷胶时就可使得虎口部分的胶层厚度均匀,确保产品质量的同时,减少虎口部分胶层的褶皱,确保虎口胶层的耐磨度。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对本实施例进行了详细描述。依据以上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对本申请有了清楚的认识。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可提供包含特定值的参数的示范,但这些参数无需确切等于相应的值,而是可在可接受的误差容限或设计约束内近似于相应值。实施例中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并非用来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此外,除非特别描述或必须依序发生的步骤,上述步骤的顺序并无限制于以上所列,且可根据所需设计而变化或重新排列。并且上述实施例可基于设计及可靠度的考虑,彼此混合搭配使用或与其他实施例混合搭配使用,即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自由组合形成更多的实施例。

以上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形或修改,这并不影响本发明的实质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