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鞋底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70163发布日期:2018-08-28 22:19阅读:38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鞋底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鞋底结构。



背景技术:

为了增加脚的穿着舒适性,人们对鞋子的鞋底进行了各种设计,然而现有鞋底的中底普遍是采用一底式结构,穿着容易产生板脚的问题,因此仍有必要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缺陷,而提供一种鞋底结构。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鞋底结构,包括鞋底外底以及置于所述鞋底外底上的中底,所述鞋底中底包括中底底层、置于所述中底底层上的中底上层,所述中底上层为两段分离式结构,包括对应脚掌部的前半段与对应脚后跟部的后半段,所述前半段包括天然椰丝层以及位于所述天然椰丝层上方的软质皮革层,所述后半段采用植鞣皮革。

所述软质皮革层的厚度为1.8毫米,所述植鞣皮革的厚度为2毫米。

所述鞋底外底与所述中底采用固特异暗缝缝合连接一起。

所述鞋底外底的接触地面的脚掌部上具有多个凹槽,所述凹槽中粘接弹性支撑体,所述弹性支撑体突出于所述凹槽外。

本实用新型使得鞋底穿着不会感到板脚,增加穿着舒适性,可以提高鞋后身的稳定性,增加鞋底的抗扭转性能,且能防止足部的运动损伤,且由于采用采用固特异暗缝缝合连接,具有优异的防水功能,当鞋底蘸水时鞋底下面的水不会沿着缝线渗透到鞋腔内部。

附图说明

图1是鞋底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鞋底外底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沿A-A线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1-3所示,一种鞋底结构,包括鞋底外底1以及置于所述鞋底外底上的中底,所述鞋底中底包括中底底层2、置于所述中底底层上的中底上层,所述中底上层为两段分离式结构,包括对应脚掌部的前半段3与对应脚后跟部的后半段4,所述前半段包括填充的天然椰丝层31以及位于所述天然椰丝层上方的软质皮革层32,所述后半段采用植鞣皮革。

本实用新型中,鞋的内底进行前后两段式组合设计,前半段硬度较软,人体行走时前掌外底以及内底可以随脚掌弯曲,与脚掌的贴合度很高,脚感舒适,消除传统皮底鞋板脚的弊病。

其中,所述的内底的前半段下层采用天然椰丝作为填充材料,既增加了透气吸汗性,又具有一定的减震回弹性能,能够极大增加鞋底的柔软度和舒适度;天然椰丝层上方有软质皮革层,能增加脚感舒适性。

其中,所述内底的后半段采用厚度为2.0mm的植鞣皮革,硬度稍高,不但可以提高鞋后身的稳定性,增加鞋底的抗扭转性能,且能防止足部的运动损伤。

优选的,所述软质皮革层的厚度为1.8毫米,所述植鞣皮革的厚度为2毫米。所述中底底层采用皮革,可以采用现有普通皮革,包括人造皮革,或是真皮,所述软质皮革层也可以采用人造皮革,或是真皮。

所述鞋底外底与所述中底采用固特异暗缝缝合连接一起。采用固特异暗缝缝合连接,具有优异的防水功能,当鞋底蘸水时鞋底下面的水不会沿着缝线渗透到鞋腔内部。

进一步的,所述鞋底外底的接触地面的脚掌部上具有多个凹槽5,所述凹槽中粘接弹性支撑体以对所述凹槽进行填充,且所述弹性支撑体突出于所述凹槽外。所述凹槽可以环设于鞋底,也可以形成各种形状,具体不限。

优选的,所述凹槽为多个直线凹槽,如图2所示,平行布置于外底的外表面上,所述弹性支撑体的外端面为弧形面,主体与所述凹槽的形状相适应而安装在所述凹槽中,将所述凹槽填充,并通过凸起高于凹槽面而在鞋底的表面形成波浪状的防滑结构,这样使得鞋底不但具有防滑功能,且由于是填充有弹性体,使得前脚掌部的柔性得以保证,也保证了穿着的舒适性能。

所述弹性体可以是采用现有公知的弹性橡胶体制作,如TPR弹性材料制作,所述鞋底外底可以采用耐磨橡胶制作,如PU、聚氨酯材料等。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上技术方案,使得鞋底穿着不会感到板脚,增加穿着舒适性,可以提高鞋后身的稳定性,增加鞋底的抗扭转性能,且能防止足部的运动损伤,且由于采用采用固特异暗缝缝合连接,具有优异的防水功能,当鞋底蘸水时鞋底下面的水不会沿着缝线渗透到鞋腔内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