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五芒星钻石的出光切面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56927发布日期:2019-03-08 17:33阅读:489来源:国知局
一种五芒星钻石的出光切面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钻石以及钻石加工领域,具体为一种五芒星钻石的出光切面结构。



背景技术:

钻石是指经过琢磨的金刚石,金刚石是一种天然矿物,是钻石的原石。简单地讲,钻石是在地球深部高压、高温条件下形成的一种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晶体。钻石美丽、稀有,是爱情和忠贞的象征,代表永恒不破的爱情。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钻石越来越受到爱美人士的喜爱,同时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

每一颗钻石都是一个独一无二,关于钻石的质量好坏的评判,直到20世纪中期,仍未有普遍适用的钻石质量评级标准。GIA美国宝石研究院首创现今业内公认的钻石分级标准。 GIA创立的4C标准包括:克拉重量(Carat Weight)、净度(Clarity Grade)、颜色(Color Grade)、和切工(Cut Grade)。今天,4C标准已经被广泛运用于世界各地的钻石质量认证过程。

钻石价值衡量的4C标准中,唯有切工是直接受人为影响。虽然钻石可以加工成各种各样的不同形状(花式),以满足不同品味,但是切工的优异程度直接影响钻石的出火、闪光。没有加工的钻石毫无光泽,只有经过训练有素的师傅精确无误的设计,巧夺天工的雕琢,才能揭开钻石的面纱,使之充分利用光的性质呈现彩虹般的“火彩”,并具有闪烁特点。

传统57个切面的钻石亭部只有24个面,并且从腰菱到石尖只有单一角度(约为41 度)的切割面,冠部只有33个切面,这样造成钻石在滤光镜(钻石切工镜)下亭部和冠部切割面在光纤反射下所呈现的图案有些简单(目前市场上流行的有:八心八箭钻石的57个切面),层次性和美观性不强,同时其切面过少会造成其火彩有很大提高空间。

综上所述,现有钻石切割技术存在以下问题:传统57瓣钻石切割结构在滤光镜下呈现图案简单,层次性和美观性不强、火彩有提升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五芒星钻石的出光切面结构,通过滤光镜观察到内部呈现五芒星图案,以解决传统钻石切割结构的火彩强度不够,切工镜下呈现图案简单,层次性和美观度不强的问题,增强了钻石的折射和光学效果,使钻石的切割更加规律,更加美观。

本实用新型具体技术方案如下:本实用新型一种五芒星钻石的出光切面结构,包括冠部(1)、亭部(2)、连接冠部(1)和亭部(2)的腰菱(3),所述钻石的出光切面共计 71个,且通过滤光镜观察到内部呈现五芒星图案;所述冠部(1)包括1个台面(10)和位于其侧面的35个冠部侧向切面(11),台面(10)为正十边形,冠部侧向切面(11)为10 个三角形、5个菱形、10个四边形、和10个扇形;所述亭部(2)包括侧向排布的35个底瓣;钻石内部呈现五芒星,使用滤光镜能观察到钻石内部呈现五芒星的图案。

进一步的,所述亭部(2)最底部的底瓣汇集成石尖(20),所述石尖(20)为一个点;所述亭部(2)上的底瓣,由腰菱(3)到石尖(20)的角度分成三个阶段渐进,第一阶段为石尖石尖(20)到小五角心,与腰菱(3)的夹角为38-40度,第二阶段为石尖(20) 到大五角星,与腰菱(3)的夹角为41-42度,第三阶段亭部与腰菱的夹角为43-44度。

进一步的,所述底瓣从石尖(20)投影到腰菱(3)所在平面上形成底瓣投影面,该投影面包含:5个等分角度为72度并依次连接的亭部大扇形(211),每个亭部大扇形(211) 的半径为石尖(20)到腰菱(3)的距离,每个亭部大扇形(211)的圆弧边位于腰菱(3) 上,并且长度为腰菱(3)周长的五分之一。(具体参加图3)

进一步的,第一亭部三角形(2111)与腰菱(3)的夹角为38-40度,第二亭部三角形 (2112)与腰菱(3)的夹角为41-42度,第一亭部下腰面(2113)与腰菱(3)的夹角为43 度,第二亭部下腰面(2114)与腰菱(3)的夹角为44度。

进一步的,所述腰菱(3)平行于所述台面(10),所述腰菱(3)为圆形。所述台面 (10)为正十边形,且直径为腰菱(3)直径的54%-57%。

进一步的,冠部星小面(111)为10个三角形,且与台面(10)共用一个底边,相邻星小面共用一个底边;冠部风筝面(112)为5个,且与相邻的2个冠部星小面(111)共用两条边三个角;第一冠部上腰面(113)为10个,其为四边形结构,每个第一冠部上腰面 (113)与冠部风筝面(112)共用一条边,与腰菱(3)共用一条边,相邻第一冠部上腰面 (113)共用一条边;第二冠部上腰面(114)为10个,其为扇形结构,每个第二冠部上腰面(114)与第一冠部上腰面(113)共用一条边,与腰菱(3)共用一条边,相邻第二冠部上腰面(114)共用一条边;冠部星小面(111)、冠部风筝面(112)、第一冠部上腰面 (113)、第二冠部上腰面(114)分别与台面(10)形成29度,34度,36度和36.5度夹角。 (具体参加图2)

进一步的,所述亭部大扇形包含七个面,(具体参加图4)分别为:

两个以石尖(20)为顶点的第一亭部三角形(2111),所述第一亭部三角形(2111)共用一条边,且于相邻两条边相交于石尖(20),共用的边为径向;

两个第二亭部三角形(2112),分别以第一亭部三角形(2111)的另一个邻边为三角形的第一边,每个亭部三角形的第二边的方向为径向,两个第二亭部三角形(2112)的第三边相交于所述石尖的对角;

两个与腰菱(3)连接的第一亭部下腰面(2113),分别连接两个第二亭部三角形(2112),其中每个第一亭部下腰面(2113)包括:位于径向方向的直边,位于腰菱(3)上的圆弧形底边,与第二亭部三角形(2112)共用的边,以及相邻第一亭部下腰面(2113)剩余的一条边相交于径向,由四条边共同构成一个四边形;

一个与腰菱(3)共用一条弧线的第二亭部下腰面(2114),其剩余两边为相邻第一亭部下腰面(2113)的相邻并相交于径向的两边,由三条边共同构成一个小扇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内部呈现五芒星的71个出光切面结构的钻石,以解决传统钻石切割结构的火彩强度不够,切工镜下呈现图案简单,层次性和美观度不强的问题,增强了钻石的折射和光学效果,使钻石的切割更加规律,更加美观。

1、本实用新型总共为71瓣切割面,其中亭部为35个切面,冠部为36个切面;传统 57瓣切割面的冠部只有33个面,亭部只有24个面,因此,本实用新型明显增加了钻石的切割面,因而增强了钻石的折射、散射等光学效果,丰富了钻石底瓣图案和冠部图案,增加了钻石的美观性。

2、本实用新型的冠部切割面提升至36瓣(包括一个台面),比现有57瓣钻石的冠部多出3个切面,令色散效应更明显,令钻石火彩的强度提升。进而,把冠部35瓣(除台面外)一体化,连接更顺畅,切面形状更统一,更系统。

3、本实用新型的71瓣切面在滤光镜下则会出现五芒星的精致花纹图案,产生以前从未有过的钻石图案,此属本实用新型的独有花纹,可说是美术观赏性及技术创新性的完美融合和实现。

4、由腰菱到石尖的角度分成3个阶段渐进,每段角度由41度递升至44度,其目的是把光线进入并全内反射的宽容性(即全反射进光角度范围)增加,令来自不同方向光线更容易得到全内反射效果,能得到更好折射和全内反射效果,增加钻石火彩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五芒星结构的钻石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五芒星结构的钻石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五芒星结构的钻石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五芒星结构的钻石的底部扇形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述文字标注表示为:1、冠部;2、亭部;3、腰菱;10、台面;

11、冠部侧向切面;111、冠部星小面;112、冠部风筝面;113、第一冠部上腰面;114、第二冠部上腰面;

20、石尖;21、底瓣;211、亭部大扇形;2111、第一亭部三角形;2112、第二亭部三角形;2113、第一亭部下腰面;2114、第二亭部下腰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

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一种五芒星钻石的出光切面结构及其加工步骤如下:

第一步:将钻石打磨成成圆锥形,冠部1与腰菱3夹角为34度,亭部2与腰菱3夹角为41 度。

如图1-4,一种五芒星钻石的出光切面结构,包括冠部1、亭部2、连接冠部1和亭部2的腰菱3,所述钻石的出光切面共计71个,且通过滤光镜观察到内部呈现五芒星图案;所述冠部1包括1个台面10和位于其侧面的35个冠部侧向切面11,台面10为正十边形,冠部侧向切面11为10个三角形、5个菱形、10个四边形、和10个扇形;所述亭部2包括侧向排布的35个底瓣;钻石内部呈现五芒星,使用滤光镜能观察到钻石内部呈现五芒星的图案。

所述亭部2最底部的底瓣21汇集成石尖20,所述石尖20为一个点;所述亭部2上的底瓣21,由腰菱3到石尖20的角度分成三个阶段渐进,第一阶段为石尖20到小五角心,与腰菱3的夹角为38-40度,第二阶段为石尖20到大五角星,与腰菱3的夹角为41-42度,第三阶段亭部2与腰菱3的夹角为43-44度。

所述腰菱3平行于所述台面10,所述腰菱3为圆形。

所述台面10为正十边形,与腰菱3平行,且直径为腰菱3直径的54%-57%。

第二步:打磨冠部,先磨出10个对称冠部星小面111,同时也就磨出了台面10,然后磨出5个冠部风筝面112,最后磨10个第一冠部上腰面113和10个第二冠部上腰面114。

冠部星小面111为10个三角形,且与台面10共用一个底边,相邻冠部星小面111共用一个底边;冠部风筝面112为5个,且与相邻的2个冠部星小面111共用两条边三个角;第一冠部上腰面113为10个,其为四边形结构,每个第一冠部上腰面113与冠部风筝面112 共用一条边,与腰菱3共用一条边,相邻第一冠部上腰面113共用一条边;第二冠部上腰面 114为10个,其为扇形结构,每个第二冠部上腰面114与第一冠部上腰面113共用一条边,与腰菱3共用一条边,相邻第二冠部上腰面114共用一条边;冠部星小面111、冠部风筝面 112、第一冠部上腰面113、第二冠部上腰面114分别与台面10形成29度,34度,36度和 36.5度夹角。具体参加图2。

第三步:打磨亭部,先磨出10个第一亭部三角形2111,再磨出10个第二亭部三角形2112,最后打磨出10个第一亭部下腰面2113和5个第二亭部下腰面2114。在打磨亭部的时候需特别注意:冠部风筝面112与腰菱3所有的交点,必须与第二亭部三角形2112与腰菱3所有的交点,是完全重合的。

所述底瓣21从石尖20投影到腰菱所在平面上形成投影面,该投影面包含:5个等分角度为72度并依次连接的亭部大扇形211,每个亭部大扇形211的半径为石尖20到腰菱3 的距离,每个亭部大扇形211的圆弧边位于腰菱3上,并且长度为腰菱周长的五分之一。具体参加图3。

所述亭部大扇形211包含七个面,具体参加图4,分别为:

两个以石尖为顶点的第一亭部三角形2111,所述第一亭部三角形211共用一条边,且于相邻两条边相交于石尖20,共用的边为径向;

两个第二亭部三角形2112,分别以第一亭部三角形2111的另一个邻边为三角形的第一边,每个亭部三角形的第二边的方向为径向,两个第二亭部三角形2112的第三边相交于所述石尖20的对角;

两个与腰菱3连接的第一亭部下腰面2113,分别连接两个第二亭部三角形2112,其中每个第一亭部下腰面2113包括:位于径向方向的直边,位于腰菱3上的圆弧形底边,与第二亭部三角形2112共用的边,以及相邻第一亭部下腰面2113剩余一条边相交于径向,由四条边共同构成一个四边形。

一个与腰菱3共用一条弧线的第二亭部下腰面2114,其剩余两边为相邻第一亭部下腰面2113的相邻并相交于径向的两边,由三条边共同构成一个小扇形。

第一亭部三角形2111与腰菱的夹角为38-40度,第二亭部三角形2112与腰菱的夹角为41-42度,第一亭部下腰面2113与腰菱的夹角为43度,第二亭部下腰面2114与腰菱的夹角为44度。

如图3和图1,亭部侧向切割面21汇集成石尖20,石尖20可以单独作为一个切面,也可以成为一个点,除开石尖外,底瓣数目为35个,增加了钻石亭部的切割面,进一步加强其折射和火彩强度。

如图1,所述石尖20的形状为一个点,能够得到较好的光线汇集和折射效果。石尖20为一个点,底瓣的数目为35瓣,钻石切割结构的底瓣图案在滤光镜下显示为五芒星,图 3显示了五芒星的平面投影视图,在用户的实际体验中,用户会看到五芒星的立体图案以及带有色彩的五芒星。这样产生以前从未有过的钻石底瓣图案,增加了用户新奇的体验。

进一步地,所述底瓣21,由腰菱3到石尖20的角度分成3个阶段渐进,每段角度由 41度递升至44度。其目的是把光线进入并全内反射的宽容性(即全反射进光角度范围)增加,令来自不同方向光线更容易得到全内反射效果。以为光从各个方向进入钻石,所以71切面比57个切面钻石更贴近钻石光线进入需求,能得到更好折射和全内反射效果。

如下表所示为GIA标准钻石切工比率分级表,采用本实用新型出光切面结构的钻石,在GIA分类内中的情况属于EX级别,为最优级别,加工优秀,火彩绚丽,等级最优。

GIA标准钻石切工比率分级表

本实用新型一种五芒星钻石的出光切面结构,总共为71瓣切割面,其中亭部为35 个切面,冠部为36个切面,传统57瓣切割面的冠部只有33个面,亭部只有24个面,因此,本实用新型明显增加了钻石的切割面,因而增强了钻石的折射、散射等光学效果,丰富了钻石底瓣图案和冠部图案,增加了钻石的美观性。

本实用新型的冠部切割面提升至36瓣(包括一个台面),比现有57瓣钻石的冠部多出3个切面,令色散效应更明显,令钻石火彩的强度提升。进而,把冠部35瓣(除台面外) 一体化,连接更顺畅,切面形状更统一,更系统。本实用新型的71瓣切面结构在滤光镜下则会出现五芒星的精致花纹图案,产生以前从未有过的钻石图案,此属本实用新型的独有花纹,可说是美术观赏性及技术创新性的完美融合和实现。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由于文字表达的有限性,而客观上存在无限的具体结构,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润饰或变化,也可以将上述技术特征以适当的方式进行组合;这些改进润饰、变化或组合,或未经改进将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