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次性口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64021发布日期:2018-11-07 20:14阅读:6628来源:国知局
一种一次性口罩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一次性口罩,尤其是一种具有防止两边翘边和漏气的一次性口罩。



背景技术:

市面上所售的一次性口罩,尤其是使用量最多的传统的矩形折叠一次性无纺布口罩,基本上都是中间有3个Z型折的长方形无纺布口罩,这种口罩的国家标准规格一般是95mmX175mm,上下拉开不低于150mm,如图1所示,这种口罩确实很简单,生产速度快,成本低,使用也很方便,因为这些优点,所以使用也非常广泛。

但是这种传统的一次性3折叠口罩也有它非常明显的几个弊端,主要也是因为这种口罩本身简单的构造特征和材料特点,造成了口罩本体周边与面部贴服度不高,密封性不够,容易漏气,因此造成至少以下三点缺陷。

第一点,就是口罩本体在鼻梁处密封度不够,容易跑气、漏气,如图2所示鼻沟4位置,虽然鼻梁处一般都有可变形鼻梁压条3,但现有的这种传统一次性口罩本体的构造特点和工作方式,以及鼻梁压条材质本身的应力与屈服力不能根本改变这种简单方便的口罩的气密性,吸气时容易漏气,漏气显然就会影响口罩本身的过滤效果,呼气的时候也容易跑气,尤其是在冬季,鼻沟4处漏出的热气会使戴眼镜的用户的镜片产生雾气,严重影响视线,影响安全。

因此,这么多年来,针对这种一次性口罩防止哈气热气漏出的方案有很多,我们买了很多这样的一次性口罩,也检索了相关涉及防热气、哈气、雾气、冷凝气的口罩专利,有多达近百项专利申请,基本上都是在鼻梁压条处安装、粘贴以及设置一些类似凸起物、突出结构、粘合物、长条带等等的附属结构,这些办法都只能是增加了生产成本,增加了生产步骤,实际上都没有什么实用性,可操作性差,有的甚至根本没有什么可操作性,不太适合规模化生产,对于一次性口罩这样如此简单的小东西来说,没有实际意义,所以这么多年了,市面上依然还是只有这种简单的一次性口罩。

第二点,就是口罩的两边密封度不够,很容易跑气、漏气,究其原因,实际上就是这种口罩的先天性的结构特征所致,这种折叠口罩都是中间3个10mm左右的Z型折叠部,如图1所示,但是在口罩被耳带5上下拉开的时候,折叠部分自然就会展开成M型波浪形,因为折叠部越高,展开后产生的波峰波谷高度差就会越大,因为展开使得原本是直线的口罩两边的封边就会弯曲变成了弧形曲面,材料弯曲成曲面产生的应力使得口罩的封边向外翘起,所以,你留意观察就会看到,戴着这样传统一次性口罩的两边基本上都是翘起的,淘宝搜索一下,所有戴这样的一次性口罩的模特图片,百分之百都是翘起的。翘起的封边不足以压住封住折叠部的波峰波谷形成的M型空隙,所以漏气是必然的。

因为这种一次性口罩的先天性的构造缺陷,使得这种口罩的实际过滤效果就大打折扣了,但因为它简单方便,所以使用人群一直很多,虽然这么多年来很多人尝试改变,但一直没有人能够真正改变。

第三点,这种口罩一般使用的是无纺布,材料比较薄,即便是有3个折叠部打开时可以作为一定的支撑,但支撑力还是远远不够,尤其是呼吸急促,以及时间长有汽水浸湿后,极容易在吸气的时候贴附到嘴唇上,极大地降低了人们使用时的舒适性。因此也有人尝试改变,在中间加一段支撑材料,我们也查询了相关专利,都是因为在这样简单的一次性小产品上增加了生产成本、增加多余的生产步骤,需要增加很多人来完成,生产过程中可操作性不高而没有实用价值,所以这些改进都没有真正实现,我们尊重每一个勇于创新的人,但没有真正的可操作性,没有实用价值的空想,实际上是没有意义的,因此,市面上使用最多的依然是这种有弊端的一次性口罩。

所以,上述三个弊端实际上是因为这种一次性3折叠口罩先天性的结构缺陷和材料特点造成的,使得这种一次性口罩的过滤效果大打折扣,但它的使用量很大也是因为它具备的先天性优点,简单、方便、经济、比较实用,如果是用正规的好产品也有一定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创造改变人类,创新服务社会,用最简单最经济最实用方法改变它,让它更好地服务公众,基于此理念,本次实用新型主要针对上述一次性口罩周边气密性不好,存在漏气的缺陷,独创性地采用了不需要增加任何成本和生产工序,非常简单实用便捷的方法有效地解决了行业多年的困扰。

几乎所有这样的传统一次性口罩都是如图1中B1所示,以及图5中所示传统一次性口罩B1及B1的折叠示意图B11所示,基本上全部都是在正中间有一个折叠区域,且一般的都是3个Z型折叠部,每个折叠在10mm左右,总宽度95mm左右,就是因为这种先天性结构特征,如图2所示,造成了呼出的热气容易从鼻沟4的位置窜出以及从两边漏气从而影响过滤效率的缺陷。

经过反复试验,本实用新型独辟蹊径,将折叠部分进行了非常规的设置,即,在一次性口罩佩戴时所对应的鼻梁处增加一个折叠部,就可以非常简单轻松地解决热气窜出的困扰。

如图3所示C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具有防哈气功能的一次性多折叠口罩,第一折叠部11,就是在传统一次性口罩B1的第一个折叠部21与鼻梁压条3之间的无折叠的位置增加一个折叠部。图5为传统的3折叠一次性口罩B1及其折叠示意图B11与本实用新型所述C1及其折叠示意图C11的折叠部位位置对比图,如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次性口罩C1的折叠示意图C11,为方便说明,将每个折叠部从上到下依次编号,图中的编号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次性口罩C1上的各个位置在命名。

各个折叠部从上到下依次是11、21、22、23....,所述折叠部11在口罩上部的鼻梁压条3下,离所述口罩本体上边沿8-30mm左右处,优选为10-25mm处,设置1-11mm左右Z型折叠部1-3个,优选为6-10mm折叠部1个,本说明将所述的这个在鼻梁处的折叠部统一命名为鼻梁折11,为更加详细地说明增加的这个看似简单的折叠部是一种真正变革的意义,将鼻梁折11的各个位置进行细化命名以方便陈述。

所述折鼻梁折11的折叠线有两条,分别为外面可见的折叠线111、内面的折叠线即隐形折叠线112;每个Z型折叠部都有3个面,鼻梁折11外面的折叠部分,即从折叠线111以下到折叠部21的折叠线212之间的面域命名为前面域113,折叠线111与112之间的折叠部中间的折叠部分即为中面域114,最后面的折叠部分从折叠线112到鼻梁压条3之间的面域命名为后面域115。同样的,将折叠部21的可见折叠线命名为211,隐形折叠线为212,前面域为213,中间的折叠面域中面域为214。

如图5所示,B11为图1所示传统一次性3折叠口罩B1的折叠示意图,传统一次性口罩的3个折叠部基本上都是在正中间,C11为图3所示的本实用新型口罩C1的折叠示意图,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连续折叠的示例与传统一次性口罩折叠部的折叠方法的对比示意图。

直接在鼻梁所处的位置设计一个简单的鼻梁折11,这样非常简单非常普通的设计,其实是完全不普通的反而是非常独特的设计,其中有五个显著的非常有益的好处。

其一,鼻梁折11非常简单地解决了传统一次性口罩热气容易窜出在眼镜上产生雾气困扰。

按照常规佩戴所述一次性口罩的程序,上下拉开口罩的折叠部分,并带上口罩,按压所述鼻梁压条3,如图4所示,这时所述鼻梁折11展开的波峰就是折叠线111,波谷就是折叠线112,这样,受中面域114的前后支撑,波谷折叠线112正好弯曲贴服在鼻沟处,使得鼻梁压条3与鼻梁折11中间的口罩本体部分即后面域115正好完全弯曲贴服在鼻梁、鼻沟4以及眼袋处,而这时鼻沟4处的中面域114几乎与鼻梁、鼻梁压条3所在后面域115、鼻梁折11的波峰上的前面域113都构成陡坡状斜面,部分位置甚至是接近垂直面,这样就相当于在口罩展开时口罩本体弯曲形成的口罩腔体与鼻梁的鼻沟处形成了一堵墙,正好阻挡了呼出的热气向从鼻沟处窜出,从而非常简单有效地解决了呼出的热气窜出在镜片上形成雾气的困扰。

而这也正是传统的中间3折叠一次性口罩不能解决的问题,因为这样的中间3折叠口罩在拉开折叠部,从而展开口罩本体的时候,它们的鼻梁压条3到折叠部21的折叠线211中间的面域213基本上是平的,如图2所示传统一次性口罩佩戴状态,该面域213与口罩本体的其他面域形成的是共同腔体,当呼气的时候,腔体内产生的正压正好向外推开面域213,更加拉开了口罩本体与鼻沟之间的空隙,使得热气从鼻沟处畅通无阻地窜出,而本实用新型的鼻梁折11的中面域114正好形成一堵墙阻挡了热气的窜出,而且呼气时在口罩腔体内产生的正压推动前面域113向外运动的时候,折叠线111的两个面正好以折叠线111为轴心张合,卸载了这个向外的推力,而传统口罩的这个面域213是被硬生生的联动向外推开的,所以说,这个热气容易窜出的弊端是所有这样的传统一次性3折叠口罩的先天性结构缺陷造成的,因此需要在结构上进行根本性的变革,在口罩本体最上面就增加的这个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鼻梁折11,明显地改变了口罩本体上部份腔体结构特征和受力特点。

通过非常简单地方法,在所述鼻梁部增加一个小小的折叠,本实用新型就非常轻松地解决了很多人这么多年来的困扰,是一种非常有益的变革。

其二,鼻梁折11提高了吸气时的进气面积,降低了呼气阻力。

正如上文所说,传统一次性口罩由于没有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鼻梁折11的设计,如图2所示,当吸气时产生的负压会使得口罩本体吸附在颧骨附近的脸颊上,浪费了本来就不大的有效过滤面积,明显地减少了有效的进气面积,从而增加了呼吸阻力。

而本实用新型因为有鼻梁折11的优良设计,所述中面域114如同立起的墙体,支撑起前面域113,使得中面域114以及折叠线111以下的过滤面积得到了有效的利用,即便是在吸气时的负压状态下,也使得所述前面域113始终成架空的支撑面状态,而不是像传统一次性口罩在相同位置的面域213是向内弯曲几乎完全贴住脸颊的曲面,从而有效的保持了颧骨附近脸颊处的进气面积,更充分地利用了口罩本体的可使用效率,对比传统一次性口罩,相当于是增加了有效进气面积,从而降低了呼吸阻力。

其三,打开的鼻梁折11可以显著地缓解鼻梁的压力。

传统一次性口罩由于口罩本体的面域213部分完全是平的,如图2所示,即使打开后第一折叠部21弯曲形成的腔体可以在鼻梁处形成一定的弧度空间,但在耳带5弹力的拉动下,这个面域也是整个地毫无缓冲地压在鼻梁上,对鼻梁、鼻尖有一个明显的压强,尤其是高鼻梁用户,长期压住鼻尖影响鼻子的通气性,非常影响口罩的用户体验,所以很多人不喜欢戴口罩,这也是其中的一个因素。

而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鼻梁折11由于就在鼻梁处,展开后的折叠部分相当于一个Z型弹簧,形成一个宽松的折叠的缓存量,耳带的拉力是通过折叠部分缓冲后施加在鼻梁上的,对鼻梁鼻尖的压强明显减少了,因此,可以藉此根据用户群的人群特征,调整鼻梁折11的宽度,生产出多种不同的规格,以适应不同的人群以及种族,比如高鼻梁的白种人,这样就可以更加人性化,这个在传统一次性口罩是不容易做到的。

其四,鼻梁折11使得口罩上边沿的两边向下略微弯曲,使得眼角下的露出面积更加开阔。

传统一次性口罩由于第一折叠部21离上边缘远,折叠部21对口罩本体的上边缘没有下拉的作用力,在佩戴的时候上边缘基本上处在同一平面上,上边缘刚好可能抵住或盖住眼睑下眼袋处,尤其是小脸型的用户以及眼袋大的用户,抵住肯定会不太舒服,本实用新型由于有所述鼻梁折11的折叠,与口罩本体的上边缘很近,在口罩拉开的时候能够有效地降低了上边缘的高度,使得本实用新型所述口罩本体的上边缘的两边有一个向下的折叠弯曲量,如图4所示42所指位置,有效地扩大了眼睛下脸部的空间,降低了对眼睛下的抵住压力,是一个比较有益的改善,尤其是对小脸型用户和眼袋大的用户。

其五,鼻梁折11的折叠降低了口罩本体两边的宽度,增加了口罩本体两边的密封度。

本实用新型所述口罩本体也可以使用同样宽度的材料,这样上下拉开后展开的宽度与传统一次性口罩就会是相同的,折叠后成品的宽度也可以保持原来的标准95mm宽度,即将每个折叠部分总宽度降低即可,但是在相同宽度的情况下,因为多了一个折叠部,就要相应降低折叠部的宽度,折叠部的宽度降低太多会相应降低对口罩腔体的支撑作用,因此本实用新型所述一次性口罩优选为将口罩整体宽度降低10mm左右,少量地降低折叠部的宽度,成品总宽度在85mm左右,但展开面积基本相同。

这样改进的有益的好处就是,波峰波谷的高度落差降低了,拉开后折叠部在口罩两边与脸颊的贴合度会有所提高,而且口罩两边更窄,与面颊的贴合度也会因此提高,虽然国家标准是95mm宽,但事实上经过本实用新型改造,在保持拉开宽度一定的前提下,稍微窄一点效果会更好,尤其是对小脸型的用户,虽然传统口罩也可以做成多个规格,但事实上成年人使用的这样传统的一次性口罩绝大多数还是只有一个常规规格。虽然国标要求成品未展开宽度是95mm宽,但是实际上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耳朵的宽度挂上口罩的耳带不足以拉开95mm的宽度,拉不开这个宽度的边,贴服度肯定就不高,这也是口罩两边密封度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也可以在保持传统宽度的要求下降低折叠部的宽度,当然折叠数多了,同时也降低了折叠部的高度,因此也会降低对口罩腔体的支撑力,对于这个问题,本申请人也有很简单实用并且操作性很好的解决方案,将会就此问题另外进行另案申请。

针对前述传统一次性口罩两边容易漏气、容易翘起的弊端,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巧妙的分段斜边的方法,也是无需增加任何成本,无需增加任何工序,也是非常简单轻松地解决了上述问题。

传统一次性口罩如图1所示B1,口罩本体两边的压合或者缝合边线采用的都是2-4条点状直线组成的矩形点阵封边,整个封边是由这些点阵压合而成的长条形的矩形点阵封边,压合的封边因为多层口罩本体材料粘接在一起而变硬,两边的边长基本上就是没有伸缩性的相等的固定长度的边线了,如图8中封边的边线71、72,当口罩本体上下拉开从而展开口罩形成腔体的时候,如图2、图8所示B1佩戴效果图,其中图8为图2右边封边部位放大图,所述封边就会随着脸部自然弯曲成圆弧形,封边的内边线71自然就成了圆弧的外弧,外边线72就成内弧了,然而因为封边的内外边线长度相等,两条封边线又有近1cm的间距,所以外边线72就只能是自然地向外翻转翘起了,两边的封边这样翘起不仅非常影响美观,而且同时由于上述所述的折叠部在拉开的时候形成的波峰波谷的特征,这样翘起的封边显然就不能很好地封住口罩本体的两边,显然就会极大降低了口罩两边的气密性,从而造成漏气,这样就会极大地影响了口罩的过滤效果。显然这也是这样的一次性口罩的设计和成型的结构特征造成的必然现象。

针对这一缺陷,通过反复试验验证,本实用新型提出了分段斜边的解决方案,如图10-17所示为多种分段斜边的解决方案,即,以每个折叠部为独立的单元设计压合的分段封边线条,优选为图例中所示的封边线条的排列方向组合,包含但不限于这些图示中的方案,因为所述一次性口罩是左右对称结构,部分示例只采用了左边部分,不影响相关示例的展示。

所述封边线条由点或线段组成,点可以是任意形状的点,点的大小以传统口罩1平方毫米左右的点为宜,尽量不超过3平方毫米,如图12所示口罩D2为圆点组成的直线斜边线条93,其他图例为方形点线条;所述分段封边线条至少有一边为斜线,斜线边可以是直线,也可以是如图11所示口罩A10为略带弧线的斜边92,效果完全相同,可以理解为是直线,其他图例为直线;所述分段封边线条可以是一条也可以是两条或两条以上斜边线条,如图17所示口罩C12为两条斜线组成的斜边线条94,为方便说明,其他图例为一条线,一条线的点大一点也有很好的效果,优选为两条斜线;所述分段封边线条可以是一条或两条直线或弧线,也可以是如图16所示口罩C13由点或面组成的三角形或三角形面的封边,其中C13的鼻梁折11为三角形面封边线条95,折叠部21为三角形封边线条96,折叠部22为直角三角形封边线条97,折叠部23为点状面三角形封边线条98,只要保持一个边为斜线,基本上就可以满足或者部分满足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分段斜边的功能;所述分段封边线条可以是每个折叠部都用斜线封边,也可以是部分折叠部采用,如图11所示口罩A10的鼻梁折11为传统矩形点阵封边,优选为全部都采用斜线封边方案,优选为如图10所示口罩D1的鼻梁折11的斜线方向,这样的方向对鼻梁以及中面域113都有最佳效果的。

综上所述,上述封边线条或面基本上都有一个边或线为斜边或斜线,其特征在于与非展开状态下所述折叠部的折叠线为非垂直状态,即可达到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分段斜边的全部或部分功能,为方便说明,将其统一命名为分段斜边,在附图中编号以9开始标记为91、92、93......,说明书下文中的分段斜边可统一理解并命名为分段斜边91。

虽然仅仅是将传统一次性口罩的整条的长条形矩形封边设计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分段斜边91,小小的改变,可以非常有效地改善上述传统一次性口罩的封边漏气翘边的现象,使得口罩两边的封边更贴近脸颊,有效的改善了口罩两边的气密性,提高了过滤效率。

如图9所示,图9为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示例口罩D1的佩戴效果图的右边放大图,本说明的所有附图中的佩戴效果图都是佩戴实物口罩的照片临摹线条图,当所述口罩被上下拉开佩戴在脸部的时候,所述口罩的封边在耳带5的拉力作用下,沿着封边的作用力范围线即图9中所示双弧形虚线L3方向自然弯曲成弧形,这个L3所处位置与图8中传统口罩B1的封边的内封边线条71位置相当,L4与B1的封边的外封边线条72的位置相当,由于所述口罩D1的各个折叠部都采用了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分段斜边91的设计,使得每个折叠部在封边范围内的折叠线都可以张开互相交叉一定的角度,例如图9中折叠部21的两条折叠线212与211以及折叠部22的两条折叠线222与221之间有一个明显的错位交叉的夹角,相当于拉大了所述口罩D1的封边内边线的弧线长度,同时各个折叠部在封边的外边线处L4处还可以自然地重叠一部分,相当于减小了外边线的长度,使得整个封边成扇形状而不会翘起,而是贴合到了脸颊上,有效的改善了口罩两边的气密性,提高了口罩的过滤效果,随便也使口罩戴着更加美观了。

对比图8所示传统一次性口罩B1的两边的封边效果图,就可以看出,由于一般都是采用的2-4条点状线条超声波熔接而成,封边整体偏硬,所述口罩封边的内边线条71与外边线条72的长度固定不能伸缩变化,其折叠部的折叠线始终都是互相平行地固定在封边里,例如图中的折叠部22的折叠线222与221在封边内是完全平行的,显然不能够像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分段斜边91可以使各个折叠部的折叠线产生一定的交叉角度的变化,当内边线条71弯曲成弧线的时候,外边线条72必然只能会向外翻转了,关键是当这样的硬的封边弯曲会使得所述封边变得像拱桥一样拱起,当耳带的拉力不够,不足以将其封边拉到贴住脸颊时,因为其折叠部产生的波峰波谷的原因,在拱起的内边线条71处漏气是必然的,尤其是小脸型的用户戴95mm宽的口罩,口罩两边翘起根本就不贴合,我们看到很多戴这样的口罩几乎是形同摆设,几乎完全丧失了戴口罩的过滤功能。

所以本实用新型创新性地提出的分段斜边91的解决方案,以及整体降低为85mm宽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次性口罩可以完全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并且可以更好地适应绝大多数人群,更好地保护广大公众。

另外各个折叠部的外折叠线因为没有像传统一次性口罩在封边内边线71处对所述折叠部的外折叠线有一个粘结下拉的作用力,使得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分段斜边方案下的各个折叠部的外折叠线得以向外释放3mm左右高度,使得口罩腔体可以更加远离嘴唇部位,相比传统一次性口罩更不易挨着嘴唇,也是一个有益的改善。

综合上述解决方案,本实用新型提出了更优化的实例,如图7所示口罩D1,口罩D1两边的各个折叠部的封边全部采用分段斜边91,各个折叠部的折叠方向如图6所示D11为口罩D1的折叠示意图,与本实用新型所述示例的一次性口罩C1是几个折叠部为连续的同一折叠方向不同的是,本实用新型示例的一次性口罩D1的第二、三、四折叠部与第一折叠部鼻梁折11的折叠方向正好相反,对比图6中口罩C1的折叠示意图C11可以看出区别,传统一次性口罩的折叠部的折叠方向都是向同一个方向折叠,本实用新型基于鼻梁折11的设计,反常规地做出了鼻梁折11与将传统一次性口罩中间的折叠部反方向折叠的创新,与鼻梁折11的折叠方向相反,内折叠线112与折叠部21的内折叠线212相对且相邻,当展开口罩的时候,就产生了更加有益的效果。

如图7所示佩戴所示口罩D1的效果图,这样产生的一个有益的效果就是鼻梁折11的外折叠线111与折叠部21的外折叠线211始终在同一平弧面上,使得前面域113弯曲成平弧面,而不是像口罩C1的前面域113是弧形的曲面,更加有效地增加了前面域113处的口罩腔体体积,使得前面域113以及折叠部21的中面域214的过滤面积得到最大的发挥,比口罩C1的有效过滤面积又有了一定的提升。

还有一个有益的效果就是,展开口罩D1的时候,鼻梁折11的支撑面即中面域114与折叠部21的支撑面即中面域214像拱桥一样,向中间合力支撑起了前面域113成平的弧面,使得前面域113即便是用力吸气也不易塌陷而贴到上嘴唇,效果非常不错,结合所述分段斜边91,前面域113在口罩两边的完全贴服在脸颊,密封度非常好,这也是上文所述的传统一次性口罩的第三点不能解决的弊端,这样的创新设计是值得肯定的,而且可以通过调节折叠部21的宽度使得中面域214的支撑范围更广,使得前面域113更宽,但不宜超过20mm。附图中所有D字编号的示例都是采用这样的折叠方法。

是的,虽然都只是一点小小的改变,而且非常简单,不需要增加任何成本,不增加任何工序的情况下,仅仅是增加了一个小小的折叠部,仅仅是改变了口罩封边的线条形状,就轻轻松松解决了困扰业内这么多年的烦恼,极大地提高了这个口罩的保护功能,对于同样非常简单的小东西,实际上是小改变,大变革。

但是,不是任意增加一个折叠部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的,越是简单的小东西,改造起来就越难,所以这么多年来,有志于改变这一问题的创新者们,无一不是想到在这上面增加某种东西以期达到所预期的效果,然而对于如此简单的小东西来说,皆因可操作性不高,性价比太差而鲜有实施者,而本实用新型仅仅是增加一个折叠而已,实施起来非常简单,还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虽然仅仅只是增加了一个小小的折叠,但是本发明人也是为了改变这两个漏气的问题以及防哈气的问题苦恼了多年。因为,一般的人即便是想到将这种口罩增加一个折叠部分,也会是按照惯性思维在中间多增加一个折叠部,如图5中B12所示为中间4个折叠部21、22、23、24,这4个折叠部的整体位置还是在中间或者是偏向于中间部分,一般人基本不会如本实用新型一样反常规的设计,将一个折叠直接打折在紧挨着鼻梁压条的位置,因为市面上就有4折叠的用于食品行业的纯纸质的一次性质口罩,折叠部分就是在中间的位置,同样,对于传统的一次性无纺布口罩来说,中间做成3折4折甚至5折都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别。

所以,能够达到这样的效果,不是仅仅多打了一个折,重要的是,打这个折叠部的位置。

显然,能够达到这样的效果,是因为鼻梁折11中间的中面域114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图7所示,是因为鼻梁折11的中面域114在鼻沟4的鼻翼41处基本与所述前面域113和所述后面域115都处于陡坡面甚至是垂直面状态,中面域114的支撑力使得折叠线112自然地贴服到了鼻翼沟里,很好地起到了阻挡呼出的热气窜出的效果,因此,当口罩展开的时候,鼻梁折11的中面域114的主体部分即至少一半以上部分,尤其是折叠线112应该在鼻梁处L1至L2所示的位置,即图7中鼻尖81至鼻梁82所示双直虚线L1、L2位置,这样鼻梁折11就能起到阻挡热气窜出的有益效果了。

如果不是用上述文字详细地解释清楚在鼻梁位置打这个鼻梁折11的好处和道理,做出来的产品别人可能会以为是因为设备故障造成折叠部分跑偏出现的次品,因为这个鼻梁折11的设置本身就是一种反常规思维的成果,就跟猜谜语一样,只有讲出来了才能够明白其中的奥妙。

类似的例子,有一种连体一次性筷子,传统的这种一次性筷子都是两根一掰开就是一双筷子,筷子连接头的凹槽与筷子缝是在一条线上的,方便一分为二,但这种筷子连接头的凹槽是垂直于筷子缝的,一折一分为三,筷子头正好可以作为筷子垫,这个创意非常好,仅仅是将折断用的凹槽旋转了90度就有了意想不到的好处,这个创意对本实用新型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花了这么大的篇幅,只为阐明,本实用新型虽然只是增加了一个小小的折叠,但是在不同的位置打折,怎么打这个折,实际意义却是有很大的不同的。虽然只是改变了一下口罩封边边线的线条形状,但不是每一种形状都是有效果的。用最简单的方法,最小的成本完成同样的目标,是发明的真正意义,所以,本实用新型值得获得本专利权。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传统3折叠一次性口罩示意图。

图2为佩戴传统一次性3折叠口罩的示例。

图3为具有鼻梁折的同一方向连续折叠的一次性口罩C1示意图。

图4为佩戴本实用新型一次性口罩C1的示例。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与传统一次性口罩折叠方式对比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次性口罩三种不同折叠方向及折叠方式的示意图。

图7为佩戴一次性口罩D1示例及鼻梁折在鼻梁处所处位置示意图。

图8为图2示例图右边的口罩两边封边翘起示意图。

图9为图7示例图右边的口罩封边的分段斜边放大图。

图10具有鼻梁折的不同方向连续折叠的分段斜边一次性口罩D1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分段斜边排列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分段斜边排列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分段斜边排列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分段斜边排列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分段斜边排列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分段斜边排列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分段斜边排列示意图。

图18为具有鼻梁折的两个折叠区不同折叠方向的一次性口罩A1示意图。

图19为佩戴本实用新型一次性口罩A1的示例。

图20为具有鼻梁折的两个折叠区不同折叠方向的多种折叠方法示意图。

图21为在鼻梁折处实施压纹方式的隔汽层示意图。

图22为在上折区鼻梁折处植入隔汽层方案的横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结合上述革新方案,本实施例采用如图10所示的本实用新型一次性口罩的优化方案D1为例加以说明。

因为本实用新型的变革方案都是很简单很方便的方法,无需增加产品的任何成本和后续工序,只需要将生产设备作出简单的调整即可快速地一次性完成产品的生产,而且还不会影响生产速度,业内技术人员一看就会明白,非常简单。

按照上述优化方案,本实例将口罩D1的整体宽度定为83mm宽,展开宽度依然是150mm左右,本实施例选用常规的无纺布口罩,原料宽度也与常规口罩使用材料规格相同,无需按照另外的规格分切无纺布材料,包括耳带5与鼻梁压条3的规格都无需改变。传统一次性口罩质量差异很大,中间的3个Z型折叠部一般都是8-12mm宽,每个折叠部的宽度一般都是相等的,人体的脸型是左右对称,上下根本就不是对称的,这样将折叠部做成在中间本身就是违反人体工学的缺陷产品,本实用新型优化方案D1需要将每个折叠做成不同的宽度,以尽可能到达最有益的效果,这才是做产品的初衷。

将鼻梁折11的宽度设置为9mm宽,将折叠部21设置为12mm宽,因为材料本身有一定厚度,这样展开后的前面域114就会有22mm左右,这样折叠部21的中面域214的展开的腔体宽度以及对前面域114的支撑力达到一个比较均衡的范围,折叠部22的宽度设置为7mm,折叠部23的宽度设置为8mm。

按照这样的折叠部宽度的设置,对设备上的折叠机构的折叠定位片的位置进行相应的调整即可,以口罩上边沿为基准进行调试可以无需更改鼻梁压条3的导入切断机构的位置。

按照图10所示的分段斜边91的点状斜线,重新制作85mm宽的超声波模具辊,只需在雕刻传统模具花纹的矢量文件中做稍许改变即可,将下边沿的压纹向上边缘调整12mm,将两边的压纹改成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分段斜边91的样式即可,口罩封边的宽度设置为7mm,各个分段斜边91角度都是以每个折叠部的宽度与封边的宽度为矩形的对角线即可。这个操作过程对于业内技术人员来说非常简单就可轻松完成的。文中所有数据的设置相差±2mm均在合理的范围内。

因为材料本身透气的原因,为应对特殊情况下可能从鼻梁折11的中面域114处透出热气,可以在材料输送进料前的折叠机构前部,在鼻梁折11的中面域114的对应部位增加一个超声波压合机构,将所述中面域114处的无纺布压合成一定的纹理,如同口罩上下边沿的封边点状线一样,如图22所示展开模拟图,可以在保持一定透气性的基础上设计纹理图案,比如logo图案等,图案纹理可以只压在一层材料上,也可以将几层或全部材料一起压合,可以整版全部压实成不透气状态,也可以是如图21所示示例的部分透气性线条状图案的设计,优选为部分透气设计,必要时也可以将鼻梁折11的折叠线111到鼻梁压条3之间的部位全部压纹,本实施例统称为隔汽层。这样的解决方案也是无需增加产品的成本及增加后续的工序,同时可以一次性完成产品的生产。

实施例二,前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示例虽然既有折叠部为同一个折叠方向的,也有鼻梁折11与其他折叠部不同折叠方向的,但各个折叠部是紧挨着相邻的折叠部,可以理解为都是连续折叠部,本实施例采用如图18所示一次性口罩A1的示例,是将鼻梁折11与其他折叠部的距离拉开一定的距离,如图6所示A11为所述口罩A1的折叠示意图,与图中的D11即口罩D1的折叠示意对比,可以看出两者的鼻梁折11与相邻折叠部21的距离的区别,A11明显分成了上下两个折叠区域,这是传统一次性口罩完全不可能的做到的,因为折叠区域分别在口罩的最上面的鼻梁处,可以命名为上折区1,如图18所示,其他折叠部处在口罩的中间部分,可以命名为中折区2。

按照这样的布局,如图20中A11-A1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次性口罩A1的多种不同的折叠示意图,其中上折区1的折叠部即鼻梁折可以设置1-3个鼻梁折,如图中A17所示依次为鼻梁折11、鼻梁折12、鼻梁折13。这样可以更大限度地拓展所述鼻梁折11的前面域113的有效过滤面积。

本实施例以图18所示口罩A1的为例,上折区1设置1个鼻梁折11,中折区2采用传统的3个折叠部的实施例加以说明,折叠方式如图6以及图20所示的A11的折叠方法,本实施例的最优选的折叠方法其实是A12,上折区1设置1个鼻梁折11,宽度6mm左右,中折区4折,每个折宽度7mm左右,整体宽度在85mm左右,图20中的多种折叠方法通过本实施例基本可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创新理念,道理是相同的,包括但不限于这些折叠方法。

本实施例按照A11的折叠方法生产常规使用量最多的一种规格,也以成熟的无纺布材料及超声波熔合工艺对本实施例进行说明,将鼻梁折11的折叠宽度定为6mm宽,中折区的3个折叠部的折叠宽度定为8mm宽,这样可以将鼻梁折11下的前面域113的宽度拓展到25-35mm宽,本实施例设置为28mm宽,如果像前述实施例一所述的D1为连续折叠部,折叠部的宽度要达到20mm左右以上,折叠部的内折叠线可能会擦着面部而造成不适,折叠部太窄又会降低对口罩腔体的支撑力以及支撑范围,本发明人会通过另案申请的解决办法与本实施例相配合进行有效的解决。

按此设置,这样整个口罩的宽度就与国标的95mm基本相当,口罩的长度175mm,拉开宽度可以保持在不低于150mm,这样成型后的规格就可以与国标基本保持一致。

这样的折叠方法与前述实施例一样,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也是没有增加任何难度,只需要增加一组折叠导向片,按照折叠部的尺寸设置折叠机构的定位导向片,将超声波模具辊的雕刻压纹缩短到85mm即可,所有其他操作与传统一次性口罩生产过程基本相当,业内技术人员可以轻易完成,按此实施例生产的产品佩戴示例图如图19所示,比传统一次性口罩的腔体空间更大,更不会挨着嘴唇,有效过滤面积也更大。

为应对某些场景情况下,热气可能溢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在鼻梁折11处增加不透气或者低透气隔离层的方案,如图22所示为三层一次性无纺布口罩的鼻梁折11到口罩本体边缘的横截面示意图,其中图22中61所指为面层纺粘或水刺无纺布、63为过滤用熔喷布、64为底层纺粘布,62为增加的不透气或者低透气隔层,将其命名为隔汽层62,这个隔汽层62可以是在61与63中间,也可以在63与64中间,区别不大。

隔汽层62可以是直接在纺粘布上的指定位置预先覆上一层一定宽度的膜,然后将所述覆膜无纺布进行分切,使该覆膜层的宽度在上折区鼻梁折11的范围以内。

优选的方案是直接在所述鼻梁折11到口罩上边缘的这个部位,植入一定宽度的塑料薄膜或者是高密低透气无纺布,本实例采用植入超薄PE薄膜的方案,这种方案最简单有效,可以批量定制15mm-30mm左右宽的PE膜,厚度尽量不高于0.02mm,这个增加的成本对于每一个一次性口罩来说低到几乎可以忽略。

本实施例选用极薄0.005mm左右PE薄膜,宽度20mm,将薄膜固定导入装置置于面层无纺布61和中间熔喷无纺布63之间,夹在3层无纺布之间一起带入到超声波焊接部,导入的薄膜的一个边由导入槽可以精确地控制在折叠线111处,使得薄膜固定覆盖在折叠线111至口罩上边缘的范围内的中面域114和后面域115处,尽量不超过折叠线111。

这种办法对于业内的从业人员来说也是非常简单,是可以很轻松地做到的,不需要另外再增加多余的生产步骤,完全可以一次性地快速完成生产全过程,成本也极低。

如此一来,生产出来的产品虽然乍一看是差不多的一次性口罩,实际上已是脱胎换骨了。

用简单实用高效的创新改善人们的生活是本实用新型发明的理念,按照本实施例完成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创新变革真的是非常简单,几乎不需要增加什么成本,就可以快速、简单、低成本投入大批量生产中,将多年以来困扰很多业内人士和广大用户的烦恼轻松解决,对于传统一次性口罩这个很简单、很小东西来说,做到了根本性的改善,完全可以说是小革新,大变革。

本实例所述的具体数据、使用材料及成型方式仅仅是为了方便描述,不应作为限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权的限制。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能会意识到其中一个或多个具体细节描述可能会被省略,或者还可以采用其他的方法、组件、或材料,在示例中一些实施方式并没有描述或者没有详细描述。此外,本文中记载的特征、实施或特点还可以在一个或者多个实例中以任意合适的方式组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