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以油锯汽油机为动力的新款手持式吹风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35474发布日期:2018-09-28 18:19阅读:239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手持式吹风机技术领域,特指一种以油锯汽油机为动力的新款手持式吹风机。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很多手持式吹风机都是用油锯改装设计而成(油锯就是以汽油机为动力的链锯)。在诸多小汽油机产品领域里,油锯动力本身的升功率很大,输出端换成吹风机的结构便能获得不错的风力。

现有技术的缺点主要有两点:

1、噪音大。油锯汽油机本身的排放噪音就已经在105-120分贝范围,对使用者或周围人群耳旁的舒适性体验非常差。

2、CH(碳氢化合物)和CO(一氧化碳)的排放值比较高,空气污染严重。油锯汽油机虽然功率很高,但尾气排放值也很高。

3、受蜗壳和叶轮尺寸影响,风量难以再次增加。这主要是受限于油锯汽油机的最大输出功率,以及蜗壳和叶轮的尺寸,厂家不可能为了市场需求而把油锯功率设计更大(如加大排量),或是蜗壳和叶轮设计更大,这样一来成本必然上升,且整机重量和体积也随之增加,不利于操作者长时间手持工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以油锯汽油机为动力的新款手持式吹风机,将高速排出的废气导入出风口的路径中,达到了不增加发动力功率,不加大蜗壳和叶轮尺寸设计的情况下增加了风力。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以油锯汽油机为动力的新款手持式吹风机,包括风管和排气管,风管连接蜗壳,蜗壳内置叶轮,叶轮连接汽油机的输出轴;排气管连接汽油机的气缸排气口,其特征在于:排气管和风管之间连接有导气管,导气管将排气管内的尾气导入风管内;风管与导气管之间呈锐角设置。

其中,所述风管上固定有导气支管,导气支管一端连通风管内腔,另一端包住导气管头部。

其中,所述导气支管与导气管同轴设置。

其中,所述导气支管口径大于导气管。

其中,所述导气管头部设置斜切口。

其中,导气管焊接在排气管上,导气支管焊接在风管上。

其中,所述排气管出口和风管出口同向设置。

其中,导气支管连接在风管后部。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突出且有益的技术效果是:

1、油锯汽油机排气口和吹风机出风口的大方向是一致的,巧妙的将高速排出的废气导入出风口的路径中,出风口的气流量就会上升很多(发动机排量越大,单位时间排气量就越大),达到了不增加发动力功率,不加大蜗壳和叶轮尺寸设计的情况下增加了风力(即成本几乎不会增加)。

2、这样的设计使排气口直接和出风管后部连接,原本的排气噪音会被这个导气管封闭起来,因而降噪效果也很明显。

3、CH和CO等废气原本是被高速直接排向大气,现在却被导入出风管。由于出风管中有高速吹出的空气,中间氧气含量充足,所以能对高温状态的CH和CO进行二次氧化反应,待一起排出出风口后,其中的大部分有毒废气能够被转换成CO2(二氧化碳)。

4、汽油机有害高温废气被导入风管中,由于该区域存在高速气流,故能产生局部负压。这个负压与汽油机气缸内的排气高压形成了更大的气压差,可以促使汽油机废气排气口加速排气。加速废气排放不仅可以加大气流流量(风力),还可以提升发动机功率(这是内燃机工作原理,在此不作详述),让叶轮速度也加快运转,促使主流风道的气流二次加速。所以汽油机废气和叶轮气流合二为一后达到了1+1>2的效果,合流后的气体流量会增加明显。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一;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二;

图5是常规的油锯汽油机为动力的手持式吹风机。

附图标记:1、风管;2、蜗壳;3、排气管;4、叶轮;5、导气管;6、导气支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参见图1-5:

一种以油锯汽油机为动力的新款手持式吹风机,包括风管1和排气管3,排气管3出口和风管1出口同向设置。风管1连接蜗壳2,蜗壳2内置叶轮4,叶轮4连接汽油机的输出轴;排气管3连接汽油机的气缸排气口,排气管3和风管1之间连接有导气管5,导气管5将排气管3内的尾气导入风管1内;风管1与导气管5之间呈锐角设置。结合图1和图4,发动机排气管3排出的废气被完全导入风管1,这样排气噪音肯定降低。高温有害废气和风管1里面的高速空气发生氧化反应,使废气中的CH和CO被二次氧化为无害的二氧化碳。由于加入了同方向的“高速废气支流”,吹风机的风力也就比起同样规格的产品加大不少。

其中,所述风管1上固定有导气支管6,导气支管6与导气管5同轴设置;导气支管6口径大于导气管5。导气管5焊接在排气管3上,导气支管6焊接在风管1后部上;导气支管6一端连通风管1内腔,另一端包住导气管5头部。如此设置,风管1上的导气支管6包住了排气口上的导气管5,这样有害废气就会“作为支流”全部被排入风管1,从风管1口盘排出。

其中,所述导气管5头部设置斜切口以方便装配。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