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吹风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52196发布日期:2019-01-08 21:12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吹风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吹风。



背景技术:

专利CN201490000136.6中公开了一种具有双层手柄的电吹风,该电吹风包括外壳,手柄组件,手柄组件包括内手柄和外手柄,内手柄和外壳是一体设置的,其目的是为了使外壳表面没有可移除的结合部或者螺钉,外壳表面也没有沿外壳径向延伸的连接线,使产品表面更加干净。但是,现有的电吹风产品,由于外壳内设有加热器,内手柄内设有开关和线路板,加热器通过导线和线路板连接,应用专利CN201490000136.6中的结构,导线只能从内手柄和外壳连接处的孔穿过进入内手柄内,走线方式受限;由于内手柄和外壳是一体设置的,内手柄上无法设置导线固定结构,否则不易出模;而且,此种结构容易使导线形成一股,如果导线的绝缘壳老化破损,或者在装配时没有被人发现的一些导线绝缘壳已经破损的情况,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漏电、短路等安全问题。

另外,现有的对开结构的电吹风,虽然导线布置方便,但是外表面连接线较多,影响美观,而且连接处由于形变、公差等因素的影响,会形成缝隙,藏匿灰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即便于走线、电气可靠性高,又不降低外观美观的电吹风。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电吹风,包括手柄组件和本体组件;

所述本体组件包括外壳;

所述外壳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

其中,所述手柄组件包括内手柄和套在其外部的外手柄;所述内手柄与外壳连接,且在连接处形成连通外壳与内手柄的走线入口;

所述外壳包括具有外壳缺口的外壳主体、和覆盖在所述外壳缺口上的外壳盖;所述外壳盖与手柄组件连接;

所述外壳缺口与走线入口连通。

好处是,通过外壳缺口的设置且外壳缺口与走线入口连通,便于外壳内的零部件与手柄内设置的线路板的导线连接,降低走线难度,提高装配效率。

优选的,所述外壳缺口的中心角为α,10°≤α≤90°。

好处是,即方便走线,又使外壳表面的连接线在正常握持状态下在不容易观察到的部位,减小外壳主体连接线、外壳盖连接线对外观视觉效果的影响;当α<10°时,外壳缺口太小,不方便走线;当α>90°时,外壳表面的连接线在正常握持状态下容易被观察到,影响外观,增大外壳盖的形变量,产生较大配合公差。

优选的,所述内手柄包括第一内手柄和第二内手柄,第一内手柄与外壳主体连接形成第一件,第二内手柄与外壳盖连接形成第二件,第一件与第二件分体设置,且第一件与第二件拼合构造出所述走线入口。

好处是,内手柄分为两部分,便于在手柄内设置导线固定结构,且容易出模,导线可通过导线固定结构进行固定,避免手柄内的导线杂乱无章;而且,此种结构使得对导线分别进行固定成为可能,降低因某根导线的绝缘壳破裂导致的漏电、短路等安全问题发生的概率;外手柄套在内手柄外面,盖住了第一内手柄与第二内手柄的连接线,使手柄在外观上没有连接线,外观更好。

优选的,所述外壳缺口自靠近外壳主体与第一内手柄的连接处向进风口方向延伸;好处是,外壳缺口设于下方,使得外壳盖与外壳主体的连接线位于用户不容易观察到的地方,更加美观。所述外壳缺口自靠近外壳主体与第一内手柄的连接处沿外壳的周向表面延伸。好处是,可以缩小外壳缺口的大小,减小外壳盖的变形量,增加强度,对外壳内的组件起到更好的支撑作用。

优选的,所述外壳主体和/或的内壁上设有筋条,所述外壳盖和/或外壳主体的内壁两侧设有与所述筋条配合的管位。

好处是,通过管位和筋条的作用拉住外壳盖,使外壳主体与外壳盖的固定更加可靠,结构更加稳定,减小外壳主体与第三部的配合间隙,防止注塑变形。

优选的,所述外壳盖内壁上设有向外壳中心线方向延伸的阻挡结构。

好处是,减轻外壳盖的变形,增加强度;在装配时,也能够挡住风扇组件、加热器等掉出来。

优选的所述外壳主体和/或外壳盖上具有限制外壳盖向远离或者靠近外壳中心线方向移动的限位结构。

好处是,使外壳主体和外壳盖的配合更加可靠,结构更加稳定。

优选的,所述第一内手柄上设有定位槽和/或定位片,所述第二内手柄上设有与之配合的定位片和/或定位槽。

好处是,使第一内手柄和第二内手柄配合更加可靠;而且进一步起到限制外壳盖移位的作用。

优选的,所述内手柄上设有第一凹槽或缺口,所述外手柄上设有与第一凹槽或缺口配合的凸筋。

好处是,防止外手柄与内手柄之间转动。

优选的,所述内手柄上设有开口,所述开口与外壳缺口连通,所述外壳主体上设有第二凹槽,所述外壳缺口设于第二凹槽内,所述外壳盖与外手柄连接且与第二凹槽配合。

好处是,此种结构允许内手柄与外壳做成一体,通过外手柄遮挡内手柄上的开口和外壳缺口,更加美观,加工方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电吹风的整机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手柄组件的爆炸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第一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第二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第二件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手柄组件的截面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外手柄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所述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所述外手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述各部件的名称如下:

1、本体组件;101、外壳;2、手柄组件;201、外手柄;202、内手柄;203、走线入口;3、第一件;301、外壳主体;302、第一内手柄;303、外壳缺口;4、进风口;5、出风口;6、第二件;601、外壳盖;602、第二内手柄;7、筋条;8、管位;9、阻挡结构;10、弹扣;11、第一凹槽;12、第二凹槽;13、凸筋;14、定位槽;15、定位片;16、第一外台阶面;17、第一内台阶面;18、第二外台阶面;19、第二内台阶面;20、装饰环;21、环形面;22、第三凹槽;23、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内容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至图7所示,一种电吹风,包括手柄组件2和本体组件1;

所述本体组件1包括外壳101;

所述外壳101具有进风口4和出风口5;

风扇单元,用于产生穿过外壳101的气流,气流从进风口4进入外壳101内并从出风口5吹出;

加热器,用于加热被抽吸从进风口4进入、并从出风口5吹出的气流;

其中,所述手柄组件2包括内手柄202和套在其外部的外手柄201;所述内手柄202与外壳101连接,且在连接处形成连通外壳101与内手柄的走线入口203;

所述外壳101包括具有外壳缺口303的外壳主体301、和覆盖在所述外壳缺口303上的外壳盖601;所述外壳盖601与手柄组件2连接;

所述外壳缺口303与走线入口203连通。外壳缺口303和走线入口203共同形成开口区域。

实施例一:

所述内手柄202包括第一内手柄2021和第二内手柄2022,第一内手柄302和外壳主体301连接形成第一件3,第二内手柄602盒外壳盖302连接形成第二件6,第一件3和第二件6分体可拆设置,且第一件3和第二件6拼合构造出所述走线入口203。外壳主体301与第一内手柄302一体设置或分体设置,外壳盖601与第二内手柄602一体设置或分体设置;在本例中,外壳主体301与第一内手柄302一体设置,外壳盖601与第二内手柄602一体设置。第一内手柄302和第二内手柄602可沿内手柄202的轴线分割成两半;也可以沿着与内手柄202轴线平行的直线分割成两半;第一内手柄302和第二内手柄602的长度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在本例中,第一内手柄302和第二内手柄602沿内手柄202的轴线分割成两半,且其长度相等。

所述外壳缺口301设于外壳主体301的下方,且从靠近外壳主体301与第一内手柄302的连接处向进风口4方向延伸。所述外壳缺口301与走线入口303形成的开口区域的形状为多边形,或者至少其中一条边为弧边的弧形。在本例中所述开口区域为矩形。

所述外壳主体301的内壁上设有筋条7,所述外壳盖601的内壁两侧设有管位8,所述管位8勾住所述筋条7。所述筋条7设于靠近外壳缺口301两侧的位置处,管位8设置在外壳盖601的边缘两侧且悬空;在装配时,管位8和筋条7的还起到导向限位的作用。可以理解的,所述外壳主体301上设有管位8,所述外壳盖601上设有与所述管位8配合的筋条7;或者所述外壳主体301的上设有管位8和筋条7,所述外壳盖601上设有与之配合的筋条7和管位8。

所述外壳盖601内壁上设有向外壳101中心线方向延伸的阻挡结构9。阻挡结构9可以是具有一定高度和厚度的机械结构,可以是板状结构,例如挡板、挡片,可以高度较小的筋位;阻挡结构9可以是连续的一段,也可以是间断的多个;可以延伸外壳盖601周向的长度(周向是指圆周方向,可参考外手柄201的圆周方向),也可以小于或大于外壳盖601的周向方向。在本例中,阻挡结构9为挡板且连续,与外壳盖601周向延伸的长度相等。

如图3、4、5所示,所述外壳主体301和/或外壳盖601的边缘两侧具有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限制外壳盖601在竖直方向的移动。所述限位结构为设置在互相配合的台阶面、或者卡扣、卡勾。在本例中,外壳主体301和外壳盖601上均设有限位结构,限位结构为台阶面,所述外壳缺口301边缘两侧设有第一外台阶面16和第一内台阶面17,所述外壳盖601上设有第二外台阶面18和第二内台阶面19,所述第一外台阶面16和第二内台阶面19配合,所述第一内台阶面17和第二外台阶面18配合。

如图4、5、6、7所示,所述内手柄202上设有第一凹槽11或缺口,所述外手柄201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凹槽11或缺口配合的凸筋13。在本例中,内手柄202上设有第一凹槽11所述凸筋13的长度可以小于或等于第一凹槽11的长度;第一凹槽11可以设置在第一内手柄302或第二内手柄602上,相应的,凸筋13设置在另一件上;凸筋13沿外手柄201的轴线方向延伸,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多段;第一凹槽11的长度与内手柄202的长度相等,也可以不相等。在本例中,弹扣10设置在第二内手柄602上,第二凹槽12设在外手柄301上;凸筋13具有两条且连续、平行,两条凸筋13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凹槽11的宽度且分别与第一凹槽11的侧壁配合防止外手柄201转动;所述凸筋13延伸自外手柄201的上端延伸至外手柄201的底端,所述第二凹槽12设于两条凸筋13内,所述第一凹槽11的长度与凸筋13的长度相等。

可以理解的,所述凸筋13位于第二凹槽12的上方,凸筋13的长度小于第一凹槽11的长度。

好处是,通过第二凹槽和凸筋的配合对外手柄和内手柄的装配进行定位导向,且防止外手柄转动。

所述内手柄202下方设有弹扣10,所述外手柄201内设有与该弹扣10配合的第二凹槽12,所述弹扣10的顶端与第二凹槽12的顶端相抵靠,好处是,对外手柄进行限位,将外手柄和内手柄固定,防止外手柄下滑,且使用户难于自己对外手柄进行拆卸,从外部看不到外手柄与内手柄的连接,使手柄组件表面更加整洁、美观。弹扣10可以设置在第一内手柄302或第二内手柄602上,相应的,第二凹槽12设在另一件上。

本例中,所述弹扣10位于所述第一凹槽11内,弹扣位于第一凹槽内使得弹扣凸起与内手柄表面的距离变小,外手柄的尺寸可以做小,使电吹风显得更加的轻巧。

如图3、5所示,所述第一内手柄302上设有定位槽14或定位片15,所述第二内手柄602上设有与之配合的定位片15或定位槽14;或者,所述第一内手柄302上设有定位槽14和定位片15,所述第二内手柄602上设有与之配合的定位片15和定位槽14。好处是,使第一内手柄和第二内手柄扣合的更加紧密,减小装配公差。

定位槽14可以是多个间隔设置的,也可以是连续设置的,相应的,定位片15可以是间隔设置的,也可以是连续设置的。定位槽14或定位片15分别设于第一内手柄302或第二内手柄602的两侧或其中一侧。在本例中,定位片15或者定位槽14沿内手柄202的轴向设置,且至少设置在第一内手柄302和第二内手柄602的一侧。定位槽14设置在第一内手柄302上,定位片15设在在第二内手柄602上,且均设置在第一内手柄302和第二内手柄602的两侧,在组装时,定位片15插入定位槽14内,使第一内手柄302和第二内手柄602装配更加方便、配合更加可靠。

如图1至7所示 ,所述内手柄202远离本体组件1的一端凸出于外手柄201,所述手柄组件2还包括装饰环20,所述装饰环20与内手柄202配合且装饰环20的上端面抵靠外手柄201的下端面。内手柄202的内壁设有凸台,装饰环20上设有卡扣,通过卡扣与凸台的配合实现装饰环20的安装。当第一内手柄302和第二内手柄602为对半分时,卡扣横跨第一内手柄302和第二内手柄602的连接缝,进一步增加第一内手柄302和第二内手柄602的连接可靠性。通过装饰环使手柄组件外观有层次,更加美观。

所述内手柄202与外壳101连接处形成一环形面21,所述外手柄201靠近外壳102的一端与环形面21相抵靠,且与环形面21的宽度相同。在本例中,外手柄201靠近外壳主体301的一端的端面,中间内凹、两侧凸起,两侧凸起部分与中间内凹部分圆滑过渡。好处是,使外手柄与内手柄的配合处没有台阶面,使电吹风的外表面更加平滑。

在装配过程中,先将第一件3和第二件6装配在一起,然后将外手柄201自下而上套在内手柄202上,再安装装饰环20。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如图8、9所示,所述内手柄202上设有开口23,所述开口23与外壳缺口303连通,所述外壳主体301上设有第三凹槽22,所述外壳缺口303设于第三凹槽22内,所述外壳盖601与外手柄202连接且与第三凹槽22配合。在本例中,所述开口23沿内手柄202的侧壁延伸,且与内手柄202的长度相等,开口23、走线入口203和外壳缺口303形成一个连通区域,外壳101内部零件的导线可以通过该连通区域平铺进内手柄202内,简化导线安装步骤。

可以理解的,开口的长度小于内手柄202的长度。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所述外壳缺口301设于外壳主体301侧壁,且自靠近外壳主体301与第一内手柄302的连接处沿外壳101的周向延伸。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所述内手柄202远离本体组件1的一端与外手柄201远离本体组件1的一端齐平,或者位于外手柄201内部。外手柄201表面没有连接线,外观更加整洁。

上述实施方式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化实施方式,不是本实用新型的全部实施例,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作出各种变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述权利要求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