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薄快蓄热保暖衬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93398发布日期:2019-03-13 23:39阅读:347来源:国知局
轻薄快蓄热保暖衬衫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服装制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轻薄快蓄热保暖衬衫。



背景技术:

衬衫穿在内外上衣之间,也可以单独的作为外上衣穿着;衬衫从风格上可以分为英式衬衫、美式衬衫、法式衬衫等,其中英式衬衫更趋向于正式衬衫,美式衬衫适合休闲度假或者家居,法式衬衫是公认的最为优雅高贵的衬衫,以漂亮的叠袖和袖口著称,主要用于搭配正装;衬衫按照类型可以分为正装衬衫、休闲衬衫、便装衬衫等多种类型,正装衬衫主要用于礼服或西服正装的搭配,便装衬衫主要用于非正式场合的西装搭配穿着等;但是无论哪一种衬衫,其质地都是相对较单薄,特别是在寒冷的冬天且需要着装西服时,考虑到保暖的问题,因此产生了一种保暖衬衣,即在衬衣的内里会加制一层绒毛,通过绒毛来增加衬衫的保暖性。

但是在现有市场上销售的保暖衬衫,因为内里加了一层绒毛,整体质地会变得厚实,故而穿着时相对而言,平整度较低,且下摆卷边较宽不够精致,会显得过于厚重臃肿,特别是作为内搭西装外套时会显得极为不协调,没有精神;另外,在穿西裤时需要将衬衫的下摆束在西裤内,若衬衫太过厚实会从西裤上显露出下摆的痕迹,既不舒适也不美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轻薄快蓄热保暖衬衫,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常用的保暖衬衫因需要填充保暖材料导致成品的下摆过于厚实臃肿,降低穿着的舒适度以及美观性等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轻薄快蓄热保暖衬衫,包括衬衫本体;

所述衬衫本体包括面料层和内里层,所述内里层采用绒布制成,所述面料层固设在所述内里层远离肌肤的一侧,且所述内里层的袖笼与所述面料层的袖笼连接处设置有第一缓冲区,所述内里层的底部与所述面料层的底部之间具有第二缓冲区。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缓冲区沿所述衬衫本体的底部周向延伸;

所述内里层的竖直长度小于所述面料层的竖直长度,且所述内里层的顶部与所述面料层的顶部平齐设置,所述内里层与所述面料层之间的长度差形成所述第二缓冲区。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缓冲区包括第一预留部,所述第一预留部设置在所述衬衫本体的肩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预留部处的所述内里层和所述面料层之间具有第一未缝合区。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预留部设置有第一固定带,所述第一固定带的一端与所述面料层固接,所述第一固定带的另一端与所述内里层固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缓冲区还包括第二预留部,所述第二预留部设置在所述衬衫本体的腋下。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预留部处的所述内里层和所述面料层之间具有第二未缝合区。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预留部设置有第二固定带,所述第二固定带的一端与所述面料层固接,所述第二固定带的另一端与所述内里层固接。

进一步的,所述绒布采用聚酯纤维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面料层采用纯棉织物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轻薄快蓄热保暖衬衫,包括衬衫本体;衬衫本体包括面料层和内里层,内里层是直接与人体肌肤接触的一层,面料层是人眼可直观看到的一侧,且能够保护内里层免受脏物的污染,内里层是主要起到保暖作用的,内里层主要采用绒布制成;在内里层与面料层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缓冲区和第二缓冲区,第一缓冲区设置在内里层的袖笼与面料层的袖笼连接处,当穿着者穿着该保暖衬衫时,如果需要抬起手臂等动作时,第一缓冲区用于缓冲袖笼处的内里层与面料层之间的拉扯程度;第二缓冲区设置在面料层的底部与内里层的底部之间,第二缓冲区用于缓冲当该保暖衬衫在穿戴时受到束紧力时,面料层与内里层的底部因厚度不一致而出现受力不均匀,进而产生翻边等问题。

例如,当手臂抬起时,内里层和面料层的袖笼处均会受到手臂施加的拉扯力,从而使得袖笼处会出现拉扯痕,而面料层一般都是采用较薄的面料制成,在拉扯力下较易损坏,进而当手臂用力过大会造成袖笼处的内里层与面料层撕坏,进而破坏衬衫,而第一缓冲区能够保证当面料层和内里层受到拉扯时具有一定的缓冲余量,进而保证该保暖衬衫不会被破坏。

再例如,穿戴衬衫时,一般都需要将衬衫的底部束进裤腰中,并通过皮带等束紧裤腰,其主要是为了固定裤子;但是,因为保暖衬衫具有一定的防寒保暖性,故而相较普通衬衫较厚,当束进裤腰后衬衫的底边相对会较为显现,特别是当面料层的底部与内里层的底部平齐设置时,因两者材质不一样,对束紧力的承受度也不一样,当束紧力越大,保暖衬衫的底部越容易发生翻边,在裤腰处的痕迹愈加显现,影响美观度;故而,通过第二缓冲区改善面料层与内里层承受束紧力时各个变形的变形差,使得两者的变形具有可变形余量,以保证保暖衬衫受到束紧力时发生翻边等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实施例一提供的内里层和面料层展开时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一提供的内里层和面料层缝合后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一提供的第一预留部的放大图;

图4为实施例一提供的第二预留部的放大图;

图5为实施例一提供的衬衫本体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一提供的内里层的示意图。

图标:10-衬衫本体;30-第二缓冲区;40-第一固定带;50-第二固定带;101-面料层;102-内里层;201-第一预留部;202-第二预留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如图1-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轻薄快蓄热保暖衬衫包括衬衫本体10;衬衫本体10包括面料层101和内里层102,内里层102 采用绒布制成,面料层101固设在内里层102远离肌肤的一侧,且内里层102的袖笼与面料层101的袖笼处设置有第一缓冲区,内里层 102的底部与面料层101的底部之间具有第二缓冲区30。

具体的,该轻薄快蓄热保暖衬衫包括衬衫本体10,衬衫本体10 用于穿着在人体上,故而具有面襟、背部、衣领、袖筒等衣物的基本外形结构,除此之外,该衬衣本体包括面料层101和内里层102,内里层102是直接与人体肌肤接触的一层,面料层101设置在内里层 102的外侧,即设置在内里层102远离肌肤的一侧,面料层101是人眼可直观看到的一侧,且能够保护内里层102免受脏物的污染。

其中,内里层102是主要起到保暖作用的,内里层102主要采用绒布制成,绒布是经过拉绒后表面呈现出丰润毛状的棉织物,然后通过在布的表面做出针孔扎绒工艺,产生较多的绒毛,增加了整体的立体感以及光泽度,同时摸起来更加柔软厚实,具有一定的保暖性。

其中,绒布具有吸光发热的功能,蓄热快,例如在室温20度、湿度4度左右的环境下穿着设置有该内里层的保暖衬衫,在20分钟内体温即可提升到20度左右。

在实际使用时,在内里层102与面料层101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缓冲区和第二缓冲区30,第一缓冲区设置在内里层102的袖笼与面料层101的袖笼连接处,当穿着者穿着该保暖衬衫时,如果需要抬起手臂等动作时,第一缓冲区用于缓冲袖笼处的内里层102与面料层 101之间的拉扯程度;因为,当手臂抬起时,内里层102和面料层101 的袖笼处均会受到手臂施加的拉扯力,从而使得袖笼处会出现拉扯痕,而面料层101一般都是采用较薄的面料制成,在拉扯力下较易损坏,进而当手臂用力过大会造成袖笼处的内里层102与面料层101 撕坏,进而破坏衬衫。

其中,第二缓冲区30设置在面料层101的底部与内里层102的底部之间,第二缓冲区30用于缓冲当该保暖衬衫在穿戴时受到束紧力时,面料层101与内里层102的底部因厚度不一致而出现受力不均匀,进而产生翻边等问题;例如,在穿戴衬衫时,一般都需要将衬衫的底部束进裤腰中,并通过皮带等束紧裤腰,其主要是为了固定裤子;但是,因为保暖衬衫具有一定的防寒保暖性,故而相较普通衬衫较厚,当束进裤腰后衬衫的底边相对会较为显现,特别是当面料层101的底部与内里层102的底部平齐设置时,因两者材质不一样,对束紧力的承受度也不一样,当束紧力越大,保暖衬衫的底部越容易发生翻边,在裤腰处的痕迹愈加显现,影响美观度;故而,通过第二缓冲区30 改善面料层101与内里层102承受束紧力时各个变形的变形差,以保证保暖衬衫受到束紧力时发生翻边等问题。

在本实施例可选的方案中,如图1-图6所示,第二缓冲区30沿衬衫本体10的底部周向延伸;内里层102的竖直长度小于面料层101 的竖直长度,且内里层102的顶部与面料层101的顶部平齐设置,内里层102与面料层101之间的长度差形成第二缓冲区30。

具体的,内里层102和面料层101的竖直长度不同,且内里层 102的竖直长度小于面料层101所具有的竖直长度,因此,内里层102 与面料层101之间具有竖直长度差,当将保暖衬衫穿在身体上时,竖直长度差即为内里层102与面料层101之间的高度差。

其中,面料层101和内里层102的顶部平齐设置,即肩部、颈部均平齐设置,以保证肩部、颈部的平整度,因此面料层101与内里层 102之间的高度差反馈至该保暖衬衫的底部,即在保暖衬衫的底部,面料层101与内里层102错层分布,且内里层102位于面料层101 的上方,进而通过错层结构中的高度差形成第二缓冲区30;当保暖衬衫束进裤腰时,面料层101和内里层102在束紧力的作用下产生相对应的形变,但是因面料层101与内里层102之间具有高度差,高度差提供了形变的余量,确保该保暖衬衫的底部不会出现朝向外侧的翻边,以保证穿着时的美观性。

在本实施例可选的方案中,如图1-图6所示,第一缓冲区包括第一预留部201,第一预留部201设置在衬衫本体10的肩部。

进一步的,第一预留部201处的内里层102和面料层101之间具有第一未缝合区。

进一步的,第一预留部201设置有第一固定带40,第一固定带 40的一端与面料层101固接,第一固定带40的另一端与内里层102 固接。

具体的,第一缓冲区设置在面料层101的袖笼和内里层102的袖笼处,第一缓冲区包括第一预留部201,第一预留部201设置在衬衫本体10的肩部,即面料层101以及内里层102的肩部,当将面料层 101和内里层102缝制固定时,在肩部缝合口的起始端余留一小段的第一未缝合区,因此,缝合线的起始端是从第一未缝合区的后方开始,并不是从内里层102和面料层101的肩部连接处的起始端开始。

其中,在第一预留部201上设置有第一固定带40,第一固定带 40的一端与面料层101固定,第一固定带40的另一端与内里层102 固定;一方面,通过第一固定带40将第一未缝合区的面料层101和内里层102固定,保证缝合的连接牢固性;另一方面,通过第一固定带40相当于增加了面料层101和内里层102肩部起始端缝合长度,当肩部受到拉扯力时,肩部的活动余量相当于第一固定带40的长度,进而增加了肩部的可变性、可承受拉扯的程度,确保肩部在外力的作用下不会被撕坏。

在本实施例可选的方案中,如图1-图6所示,第一缓冲区还包括第二预留部202,第二预留部202设置在衬衫本体10的腋下。

进一步的,第二预留部202处的内里层102和面料层101之间具有第二未缝合区。

进一步的,第二预留部202设置有第二固定带50,第二固定带 50的一端与面料层101固接,第二固定带50的另一端与内里层102 固接。

具体的,第一缓冲区还包括第二预留部202,第二预留部202设置在衬衫本体10的腋下,即面料层101与内里层102的腋下连接处,同第一预留部201的设置方式相同,面料层101的腋下与内里层102 的腋下连接处的起始端预留有一小段的第二未缝合区,缝合线的起始端从第二未缝合区的后侧开始进行缝合,而在第二未缝合区,内里层 102与面料层101之间均在有间隙。

在实际使用时,在第二预留部202上还设置有第二固定带50,第二固定带50的一端与面料层101固定连接,第二固定带50的另一端与面料层101固定连接;与第一固定带40相似的是,第二固定带 50也是用于固定第二未缝合区的面料层101和内里层102,同时通过第二固定带50相当于增加了第二预留部202处面料层101和内里层 102缝合线长度,进而保证该保暖衬衫的腋下能够在第二固定带50 的长度范围内进行变形、活动,改善了现有技术中也面料层101与内里层102之间相接,在手臂活动时受限,甚至手臂的力量反馈至衬衫上时对保暖衬衫的腋下造成损坏。

在实际应用时,第一固定带40和第二固定带50一般采用宽为 0.5cm,长为1cm的布带制成。

在本实施例可选的方案中,如图1-图6所示,绒布采用聚酯纤维制成。

进一步的,面料层101采用纯棉织物制成。

具体的,绒布采用聚酯纤维制成,聚酯纤维简称为PET纤维,其具有优良的抗皱性和保形性,同时还具有较高的轻度和弹性恢复能力,坚韧耐用,抗皱免烫,可用作内里层102的材料;面料层101 采用纯棉织物,例如精梳纯棉,或者涤棉织物,其纱支数为100-120 支,具有良好的吸湿性等功能。

其中,内里层102采用与面料层101颜色相近的绒布。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