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特殊鞋底花纹的负跟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217742发布日期:2022-03-12 12:06阅读:89来源:国知局
有特殊鞋底花纹的负跟鞋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鞋子技术领域,具体为有特殊鞋底花纹的负跟鞋。


背景技术:

2.现有的鞋底花纹大致可以分为三类,边缘垂直于鞋底表面的柱状花纹,边缘上部逐渐缩小的梯形或三角花纹,边缘总体向后倾斜的齿状花纹。这些花纹针对的带跟的鞋和平底鞋,对防滑有积极的意义,但对于负跟鞋则需要不同的设计,因为负跟鞋的力学状态和对人体的影响与现有的鞋类产品是不同的,所以也需要特殊的设计。
3.本发明是对国际申请pct/cn99/00134的鞋底部位改进,以增加安全性和功能性。为叙述上的方便,将鞋的鞋底部分,按其承重程度的不同,分为平行的七段,自前至后各段名称及其前后长度占鞋底的前后总长度的比例依次为:前端,12%;掌前,12%;前掌,16%;掌后,10%;腰挡,25%;后掌,13%和后端,12%。
4.在本说明书的描述过程中,还使用国际申请pct/cn99/00134的以下术语:
5.术语“前掌平均承重高度”指鞋在水平地面放置时,鞋底的前掌段的上表面(即穿着时与脚、袜或外加鞋垫的接触面,也是鞋的内部的底面)在平均每平方厘米承受1.5公斤重量的状态下,距离地面高度的平均数,以毫米计;
6.术语“后端平均承重高度”指鞋在水平地面放置时,鞋底的后端段的上表面(即穿着时与脚、袜或外加鞋垫的接触面,也是鞋的内部的底面)在平均每平方厘米承受3公斤重量的状态下,距离地面高度的平均数,以毫米计;
7.前掌内外侧指以前掌和掌前的分界线的垂直平分线为界分成的左右两侧;
8.腰挡内外侧指以掌前和腰挡的分界线的垂直平分线为界分成的左右两侧;
9.后端内外侧指以后端和后掌的分界线的垂直平分线为界分成的左右两侧;
10.按此划分,右脚的右侧为外侧左侧为内侧,左脚的左侧为外侧右侧为内侧。即,脚的拇指所在一侧为内侧,脚的第五指所在一侧为外侧。
11.术语“前掌内侧平均承重高度”指鞋在水平地面放置时,鞋底前掌的内侧部分的上表面(即穿着时与脚、袜或外加鞋垫的接触面,也是鞋的内部的底面),在平均每平方厘米承受1.5公斤重量的状态下,距离地面高度的平均数,以毫米计;
12.术语“前掌外侧平均承重高度”指鞋在水平地面放置时,鞋底前掌的外侧部分的上表面(即穿着时与脚、袜或外加鞋垫的接触面,是鞋的内部的底面),在平均每平方厘米承受1.5公斤重量的状态下,距离地面高度的平均数,以毫米计;
13.术语“后端内侧平均承重高度”指鞋在水平地面放置时,鞋底后端的内侧部分上表面(即穿着时与脚、袜或外加鞋垫的接触面,也是鞋的内部的底面),在平均每平方厘米承受3公斤重量的状态下,距离地面的高度的平均数,以毫米计;
14.术语“后端外侧平均承重高度”指鞋在水平地面放置时,鞋底后端的外侧部分上表面(即穿着时与脚、袜或外加鞋垫的接触面,也是鞋的内部的底面),在平均每平方厘米承受3公斤重量的状态下,距离地面的高度的平均数,以毫米计。
15.鞋底的七段划分,也可以用这种方法:以鞋的内底最前端端点和最后端端点连线,按前述比例垂直分为平行七段。如果没有最前端最后端这个两个点,比如是一条线或两个点,就以这条线的中间点或两个点连线的中间点作为最前端最后端端点。内侧和外侧的划分按前述方法。
16.术语“鞋的前半部分”指鞋的外底纵向总长度为基准,以中间为界分成的前后两部分,脚掌所在的部分为前半部分,脚跟所在的部分为后半部分。
17.上述所提到的平均承重高度是通过加权平均法,以平方厘米为取样单位计算出来的平均值。
18.鞋底的后倾角度是指当前掌平均承重高度高于后端平均承重高度的鞋在水平地面放置时,鞋底向后倾斜的角度。该角度的计算方法是:以前掌内、外侧分界线的中点和后端内、外侧分界线的中点为基准点,分别以前掌和后端的平均承重高度作为这两点的高度位置,两点连线的延长线与水平地面的夹角就是鞋底的后倾角度。
19.前掌内倾角度是指当前掌外侧平均承重高度高于前掌内侧平均承重高度的鞋在水平地面放置时,前掌向内倾斜的角度。该角度的计算方法是:作前掌内、外侧分界线的垂直平分线,以该垂直平分线在内外两侧的中点为基准点,分别以内、外侧平均承重高度作为这两点的高度位置,两点连线的延长线与水平地面的夹角就是前掌内倾角。
20.后端内倾角度是指当后端外侧平均承重高度高于后端内侧平均承重高度的鞋在水平地面放置时,后端向内倾斜的角度。该角度的计算方法是:作后端内、外侧分界线的垂直平分线,以该垂直平分线在内外两侧的中点为基准点,分别以内、外侧平均承重高度作为这两点的高度,两点连线的延长线与水平地面的夹角就是前掌内倾角。
21.国际申请pct/cn99/00134所公布的健身鞋,即鞋底前掌平均承重高度高于鞋底后端平均承重高度,虽然对调整人体的不良姿态,对腰肌劳损、腰腿痛、颈椎病有一定康复作用。但对于防滑性能和功能的细节还有待优化,本发明就针对于此。


技术实现要素:

2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有特殊鞋底花纹的负跟鞋,鞋底后端部位的外底有向前倾斜的齿状凸起花纹。
23.优选的,鞋底后端部位的外底花纹前壁,与后端表面夹角小于90度。
24.优选的,鞋底后端部位的外底花纹前壁,与后端表面夹角小于85度。
25.优选的,鞋底后端部位的外底花纹前壁,与后端表面夹角小于80度。
26.优选的,鞋底后端部位的外底花纹前壁,与后端表面夹角小于75度。
27.优选的,前掌和/或后端的外侧平均承重高度和/或平均厚度高于内侧。
28.优选的,花纹呈c形分布,开口朝向前掌方向。
29.优选的,后端部外底的外侧花纹宽度大于内侧。
30.优选的,齿状花纹材料的硬度,高于邵氏70(ha)或橡胶国际硬度70 (irhd)、邵氏75(ha)或橡胶国际硬度75(irhd)、邵氏80(ha)或橡胶国际硬度80(irhd)、85(ha)或橡胶国际硬度85(irhd)、邵氏90(ha) 或橡胶国际硬度90(irhd)。
31.优选的,花纹的长度大于30毫米。
32.优选的,前掌和/或后端的外侧平均承重高度和/或平均厚度低于内侧。
33.优选的,鞋底后端的平均承重高度和/或平均厚度,低于20毫米。
34.优选的,鞋底后倾角度为1-9度,鞋底腰档内侧平均承重高度和/或厚度大于鞋底腰档外侧平均承重高度和/或厚度四毫米以下。
3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36.本实用新型鞋底后端部位的外底有向前倾斜的齿状花纹。弥补负跟技术带来的特定问题,减小了在适应期内可能产生的意外风险。本实用新型有利于防止足跟部位的向前滑动,有利于精神的放松,有助于姿势的调整。又相对减小了鞋跟的绝对厚度,最大程度的保护了人体的本体感觉。本实用新型更顺应正常行走的健康步态,更接近自然步态。
附图说明
37.图1是本实用新型健身鞋的示意图。
38.图2是本实用新型健身鞋鞋底七段分布示意图。
39.图3是左脚鞋底前掌和后端内、外侧示意图。
40.图4是右脚鞋底前掌和后端内、外侧示意图。
41.图5是后端部位横断面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4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4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4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45.请参阅图1-4,图中a表示倾斜平面型适合普通人的使用,b表示倾斜弧面型适合轻微o型腿的人使用,c表示内偏尖底型,d表示外斜内平型适合于o型腿比较严重的人使用,e表示内内偏倒梯形可以使鞋底与脚跟贴合得更好,f表示内偏圆底型增强了适脚性。鞋底的前掌也可以呈倾斜平面型和倾斜弧面型,但前掌部分的弧面是向上凸起的。按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健身鞋为前掌平均承重高度高于后端平均承重高度。
46.按图2所示,鞋底按承重自后至前划分为平行的七段,按顺序各段名称为后端(1)、后掌(2)、腰挡(3)、掌后(4)、前掌(5)、掌前(6)和前端 (7)。
47.在图3中,左脚前掌和后端的内侧用(8)表示,外侧用(9)表示。
48.在图4中,右脚前掌和后端的内侧用(8)表示,外侧用(9)表示。
49.实施例:采用组合底,后部向前倾斜的齿状花纹单独制作成胶片,粘贴组合在鞋底后部,避免一体成型而增加产品的次品率。
50.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健身鞋,其向前倾斜的齿状花纹,花纹顶端可以是如附图中的锐角,也可以圆弧形,也可以是平的平面,即去掉最上端的锐角。鞋穿用一段时间后,顶端的锐角会被磨损而成为圆弧形和平的平面,在设计过程也可以直接设计成圆弧形和平面,减小使用过程的外观变化。
5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前后方向,以前掌所在的部位为前,后端所在的部位为后。鞋底后端部位的外底花纹前壁,与后端表面夹角小于90度适用于普通地面、85适合与室外硬质地面、80度适合室内地面、75度适合室内光洁地面。通常的鞋底花纹,凸起的花纹壁都是与鞋底平面垂直,或者向花纹体方向倾斜,也就是可以形容为向内倾斜,这样有利于鞋底模具的制作和鞋底生产中合格率,而本发明是针对功能鞋的功能考虑。
5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健身鞋,其特征是:后端部外底的外侧花纹宽度大于内侧。花纹的宽度,以齿状花纹前后最低点的距离为准。花纹越宽,变形能力越差,受力时受压倒伏的程度越小,而内侧花纹窄受压变形程度大容易倒伏变薄变低,那么在行走时,足跟向前滚动,就容易向内侧和中部偏斜,这有利于引导步态,形成良好步态。而且外侧花纹宽度加大,也能减少外侧磨损。
53.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健身鞋,其特征是:前掌和/或后端的外侧平均承重高度和/或平均厚度高于内侧。适用于足弓正常者。
54.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健身鞋,其特征是:前掌和/或后端的外侧平均承重高度和/或平均厚度低于内侧。应用于平足患者。
55.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健身鞋,其特征是:后端部外底的外侧花纹硬度大于内侧。花纹的材质硬度越大,抗压抗倒伏变形的能力越强,有益于保持外高内低的状态,有利于对步态的引导。
56.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健身鞋,其特征是:前掌部外底面有向前和向后的齿状花纹。在运动中,前掌的受力比较复杂,各种受力都需要,所以齿状花纹需要向前向后都要有。
57.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健身鞋,其特征是:鞋底后倾角度为1-9度,此范围为安全角度。鞋底后倾角度为2-7度,围适合各种不同运动。
58.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健身鞋,其特征是:花纹呈c形分布,开口朝向前掌方向。
59.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健身鞋,其特征是:齿状花纹材料的硬度,高于邵氏70 (ha)或橡胶国际硬度70(irhd)用于静态康复训练、邵氏75(ha)或橡胶国际硬度75(irhd)、邵氏80(ha)或橡胶国际硬度80(irhd)用于室内训练、85(ha)或橡胶国际硬度85(irhd)用于室外健身训练、邵氏90(ha) 或橡胶国际硬度90(irhd)。
60.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健身鞋,鞋底腰档内侧平均承重高度和/或平均厚度大于鞋底腰档外侧平均承重高度和/或平均厚度四毫米以下、两毫米以下、相同或略低于外侧。厚度的计算,包括鞋的外底厚度和中底及鞋垫(内底)的厚度之和。平均承重高度的计算方法,与后端的平均承重高度计算方法相同。可以用平均承重高度作为衡量标准,也可以用平均厚度作为衡量标准。现有的负跟鞋腰档内侧的上部,一般都有向上的弧形凸起,认为对支撑足弓高度有好处,但实际上这个设计,违背了足弓的弓形力学结构,增加了足底筋膜(相当于
足弓的弓弦)的受力,反而会降低足弓的高度。
6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健身鞋,其特征是:鞋底后端的平均承重高度和/或平均平均厚度,低于20毫米,或16毫米,或12毫米。鞋底厚度越大,人的本体感觉越差,安全性也越差,运动功能也差。
6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健身鞋,其特征是:鞋底的腰档和/或掌后部位中间1/3 部分的平均厚度低于内侧和外侧部位。将腰档和掌后部位,以二者分界线为准,垂直纵向分为内侧中间和外侧三个部分,中间部位略低,有利于跟骨痛和足底筋膜炎患者的使用,减少对该部位的力的刺激。该厚度为外底中,底和内底(鞋垫)厚度之和。
63.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健身鞋,其特征是:鞋底的腰档和/或掌后部位中间1/5 部分的平均厚度低于内侧和外侧部位。将腰档和掌后部位,以二者分界线为准,垂直纵向分为五个部分,中间部位略低,有利于跟骨痛和足底筋膜炎的预防,减少对该部位的力的刺激。
64.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鞋,其特征是:鞋底前掌和/或后端外底的外侧表面,与地面夹角小于90度,这样该部位呈上窄下宽的形状,可以增加站立、行走和运动的稳定性。
65.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鞋,其特征是:鞋底后端外底的后侧表面,与地面夹角小于90度,这样该部位呈上窄下宽的形状,可以增加站立、行走和运动的稳定性,适合中老年人和患者的康复锻炼。
66.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鞋,其特征是:鞋底前掌和/或后端外底的内侧表面,与地面夹角小于90度,这样该部位呈上窄下宽的形状,可以增加站立、行走和运动的稳定性,适用于中老年人。
67.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鞋,其特征是:鞋底前掌和/或后端外底的内侧表面,与地面夹角大于或等于90度,这样该部位呈垂直或上宽下窄的形状,有利于运动的灵活性,适合于青少年的运动。
68.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鞋,其特征是:鞋底后端部分的后半部分外底的下表面向后上方倾斜,可以是平面,也可以是弧形面。可以是连续过渡,相对平滑更有利于运动的灵活性,也可以是间段过渡,间段过度,会有起伏和花纹,可以提高摩擦力。
69.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鞋,其特征是:鞋底前掌安装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螺母结构,螺母结构的下表面凹陷于该部位的鞋底表面,凹进两毫米以上。需要时可以用螺丝安装外部部件,增加前掌高度,平时可以用螺丝封闭。
70.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鞋,其特征是:鞋底安装有薄膜式压力传感器,至少有一个部位,传感点或传感器密度,每平方厘米大于10个,30个,60个。传感器可以安装在鞋的中底、内地、鞋垫和外地任何位置,传感点或传感器的密度越大,对运动的反应越具体,判断意义更大。
7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鞋底部前半部分是指以腰挡和掌后的分界线的延长线为界,将鞋底部分为前后两个部分,脚掌所在的部分为前半部分,其余为后部。作为鞋底前高后低的鞋,鞋底部前半部高度的增加,也同时会增加前半部重量,加大前后重量比,出现头重脚轻的情况。这对于运动中的步法启动和步态周期,存在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影响奔跑速度和跳跃高度,作为矫形康复鞋无可厚非,但如果作为运动鞋则为不足。鞋底部前半部与后半部重量之比越低,对运动表现越有利,所以作为运动鞋,要尽可能减小鞋底部前半部的重量,或者增加鞋底后半部重量。鞋底部前半部轻,后半部重,对于行走和奔跑,对步态有优化引
导作用,适于做运动鞋。具体的方法,对鞋底部前半部,可以减少结构体积或减轻材料比重。鞋底部后半部重量的增加,可以是增加结构体积或增加材料比重。这种改变,将前高后低鞋的应用范围拓展到了运动鞋领域,为人类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72.鞋底部前半部与后半部重量之比低于1.65∶1,适合跟腱断裂术后康复锻炼;鞋底部前半部与后半部重量之比低于1.6∶1,适合跟腱中度拉伤患者的康复训练;鞋底部前半部与后半部重量之比低于1.55∶1,适合跟腱轻度拉伤患者的康复训练;鞋底部前半部与后半部重量之比低于1.50∶1,适合重度平足患者静态功能锻炼;鞋底部前半部与后半部重量之比低于1.45∶1,适合于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步行康复锻炼;鞋底部前半部与后半部重量之比低于1.4∶1,适合于腰椎间盘膨出患者步行康复锻炼;鞋底部前半部与后半部重量之比低于1.35∶1,适合于腰肌劳损患者步行康复锻炼;鞋底部前半部与后半部重量之比低于1.3∶1,适合普通人正常跑步运动和日常锻炼;鞋底部前半部与后半部重量之比低于1.25∶1,适合各种球类运动;鞋底部前半部与后半部重量之比低于1.2∶1,适合糖尿病足患者康复使用。
73.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健身鞋,鞋底前半部最底部外表面面积大于1平方厘米,最底部外表面面积是指鞋在水平地面放置时,与地面的接触面,如果有鞋钉,以鞋钉尖面积为计算标准。面积越大,有利于运动的稳定性。
74.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健身鞋,鞋的内里材料的拼接缝,要少于或等于两条,这样便于糖尿病足患者使用,对于已经出现破溃的情况,平接缝要少于一条。
75.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健身鞋,前掌和/或后端的外侧平均承重高度高于内侧平均承重高度,这样可以阻止足内翻,有利于矫正,形成正确步态。前掌和/或后端的外侧平均承重高度高于内侧平均承重高度2.5毫米矫正效果更佳。
76.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健身鞋,鞋底的后倾角度大于2度,有利于体现强制重心后移功能,增加运动强度;鞋底的后倾角度大于3.5度,可以提高运动表现。
77.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健身鞋,鞋底后端的平均承重高度低于18毫米,这样有益于人的本体感觉,增加稳定性;鞋底后端的平均承重高度也可以15毫米,本体感觉更佳;鞋底后端的平均承重高度也可以低于13毫米,更适合于运动鞋。
78.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健身鞋,腰挡内侧的平均承重高度,低于或等于腰挡外侧的平均承重高度,这样避免该部位突出,对足底筋膜造成牵拉,损害足弓的健康。
79.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健身鞋,还可以在鞋后帮内里居中部位,增加一个片状结构,该片状结构位于鞋后帮内里部位,朝向鞋的内腔,穿着时与脚的跟腱或跟腱部位的袜子接触。片状结构与内里的结合,可以是胶粘,也以线缝。该片状结构的面积大于3平方厘米,可以是圆形,椭圆,半圆、方形菱形等各种形状,该片状的材料,可以是天然皮革、人造皮革或者纺织品,片状结构的厚度低于2毫米,该片状结构的作用是调节摩擦力和摩擦系数,还可以配合不同的涂抹材料,减小鞋片状结构的摩擦系数,这样最初使用时,重心前移的习惯,会造成脚跟在鞋后腔上下移动,产生鞋不跟脚的感觉,会妨碍行走,而重心在脚跟部位时,不跟脚的感觉会消失,使鞋对姿势具有提醒作用,以最低的成本实现了。
80.本实用新型方案还改进应用于糖尿病患者鞋,可以取得意外的康复治疗效果。首先,鞋的内里材料的拼接缝,要少于或等于两条,以一条或者没有更好,这样可以减小与皮肤的摩擦,避免损伤皮肤和伤口。
81.对于糖尿病鞋,鞋底的重量分配,也有讲究,现有的负跟鞋,由于增加鞋底前半部
分的厚度,鞋底前半部分的重量较大,行走是脚背和脚趾上部受力增加,摩擦也更大,抬脚也吃力,对脚背和脚趾上部的伤口不利。为此,需要减轻鞋底前半部分的重量,同时增加后半部分的重量,这样形成杠杆力,更有利于前足是抬起,对老年人也有好处。
82.一双鞋的总重量,应该低于1.5公斤,低于1公斤更佳。
83.从鞋的前后重量分配,预防型产品,鞋的前半部分重量,占鞋总重量的比例,低于60%;前足出现轻度破溃的,鞋的前半部分重量,占鞋总重量的比例,低于55%;前足出现中度破溃的,鞋的前半部分重量,占鞋总重量的比例,低于50%;前足出现重度破溃的,鞋的前半部分重量,占鞋总重量的比例,低于45%;有截足风险的,鞋的前半部分重量,占鞋总重量的比例,低于 40%;
84.鞋的前后重量分配控制,可以通过组合鞋底,鞋的外底(大底)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以纵向长度的中间分界)采用不同材料组合,外底后半部分材料的平均比重,高于前半部分外底材料的平均比重。预防型产品,外底后半部分材料的平均比重,高于前半部分外底材料的平均比重5%;前足出现轻度破溃的,外底后半部分材料的平均比重,高于前半部分外底材料的平均比重10%;前足出现中度破溃的,外底后半部分材料的平均比重,高于前半部分外底材料的平均比重15%;前足出现重度破溃的,外底后半部分材料的平均比重,高于前半部分外底材料的平均比重20%;有截足风险的,外底后半部分材料的平均比重,高于前半部分外底材料的平均比重30%;
85.从鞋底的重量,鞋的外底(大底)前半部分(以纵向长度的中间分界)占总体重量的比重低于60%;预防型产品,低于55%;前足出现轻度破溃的,低于50%;前足出现中度破溃的,低于45%;前足出现重度破溃的,低于40%;有截足风险的,低于45%。
86.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增加了提醒的作用,功能性更强,更适合糖尿病人使用。与现有的糖尿病鞋相比,能够拉伸跟腱,可以避免跟腱手术,保护和康复效果更好。而且前高后低的鞋底,可以预防鞋内异物对前足的损伤。同时也把该技术推广到运动鞋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87.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健身鞋可以是运动鞋、旅游鞋、便鞋、休闲鞋、布鞋、皮鞋、劳动保护鞋和拖鞋。
88.一种鞋底的前掌平均承重高度高于鞋底后端平均承重高度的糖尿病康复鞋,其特征是:鞋的内里材料的拼接缝,要少于或等于一条。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鞋里材料拼接缝越少越好,这是基本要求,为,降低制造难度节约制造成本,对于未出现足部破溃的患者,一条拼接缝可以使用。
89.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糖尿病康复鞋,鞋的内里材料的拼接缝,要少于一条。也就是没有拼接缝,对于已经出现破溃的情况,需要如此。
90.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糖尿病康复鞋,其特征是:鞋底部前半部与鞋底部后半部重量之比低于1.65∶1。
9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鞋底部,是指鞋帮以下的部分,即以鞋帮与鞋内底的交界线为界以下的部分,包括鞋的外底、外底沿条、中底、内底、鞋腔内的鞋垫和粘合在外地和中底间的帮茬,以及鞋垫和外底之间的其他部件。
9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鞋底部前半部分是指以腰挡和掌后的分界线的延长线为界,将鞋底部分为前后两个部分,脚掌所在的部分为前半部分,其余为后部。作为鞋底前高后低的
鞋,鞋底部前半部高度的增加,也同时会增加前半部重量,加大前后重量比,出现头重脚轻的情况。这对于运动中的步法启动和步态周期,存在不利影响,尤其是对于前足容易出现破溃的糖尿病患者。具体的方法,对鞋底部前半部,可以减少结构体积或减轻材料比重。鞋底部后半部重量的增加,可以是增加结构体积或增加材料比重。
93.鞋底部前半部与后半部重量之比低于1.65∶1,适合尚未出现前足破溃的早期患者;鞋底部前半部与后半部重量之比低于1.6∶1,适合尚未出现前足破溃的中期患者;鞋底部前半部与后半部重量之比低于1.55∶1,适合尚未出现前足破溃的患病时间长的患者;鞋底部前半部与后半部重量之比低于1.50∶1,适合尚未出现前足破溃的患病时间长的老年患者;鞋底部前半部与后半部重量之比低于 1.45∶1,适合已经出现前足感觉和血管功能下降,但尚未破溃的患者;鞋底部前半部与后半部重量之比低于1.4∶1,适合前足轻度破溃的患者;鞋底部前半部与后半部重量之比低于1.35∶1,适合前足中毒破溃的患者;鞋底部前半部与后半部重量之比低于1.3∶1,适合前足中度破溃的患者;鞋底部前半部与后半部重量之比低于1.25∶1,适合前足重度度破溃的患者;鞋底部前半部与后半部重量之比低于1.2∶1,适合前足重度度破溃有截足风险的患者。
94.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糖尿病康复鞋,鞋底前半部最底部外表面面积大于1平方厘米,最底部外表面面积是指鞋在水平地面放置时,与地面的接触面,如果有鞋钉,以鞋钉尖面积为计算标准。面积越大,有利于稳定性,但也会增加鞋底前部重量,二者需要权衡。
95.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糖尿病康复鞋,前掌和/或后端的外侧平均承重高度高于内侧平均承重高度,这样可以阻止足内翻,有利于矫正,形成正确步态。前掌和/或后端的外侧平均承重高度高于内侧平均承重高度2.5毫米矫正效果更佳。
96.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糖尿病康复鞋,鞋底的后倾角度大于2度,有利于体现强制重心后移功能,增加运动强度;鞋底的后倾角度大于3.5度,对于有截足风险的患者适用。
97.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糖尿病康复鞋,鞋底后端的平均承重高度低于18毫米,这样有益于人的本体感觉,增加稳定性;鞋底后端的平均承重高度也可以15毫米,本体感觉更佳;鞋底后端的平均承重高度也可以低于13毫米,更适合于日常行走。
98.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糖尿病康复鞋,腰挡内侧的平均承重高度,低于或等于腰挡外侧的平均承重高度,这样避免该部位突出,对足底筋膜造成牵拉,损害足弓的健康。
99.本实用新型方案应用于糖尿病患者鞋,可以取得意外的康复治疗效果。首先,鞋的内里材料的拼接缝,要少于或等于两条,以一条或者没有更好,这样可以减小与皮肤的摩擦,避免损伤皮肤和伤口。
100.对于糖尿病鞋,鞋底的重量分配,也有讲究,现有的负跟鞋,由于增加鞋底前半部分的厚度,鞋底前半部分的重量较大,行走是脚背和脚趾上部受力增加,摩擦也更大,抬脚也吃力,对脚背和脚趾上部的伤口不利。为此,需要减轻鞋底前半部分的重量,同时增加后半部分的重量,这样形成杠杆力,更有利于前足是抬起,对老年人也有好处。
10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糖尿病康复鞋,一双鞋的总重量,应该低于1.5公斤,低于1公斤更佳。
10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糖尿病康复鞋,整体鞋的前后重量分配(以纵向长度的中间分界),预防型产品,鞋的前半部分重量,占鞋总重量的比例,低于60%;前足出现轻度破溃的,鞋的前半部分重量,占鞋总重量的比例,低于55%;前足出现中度破溃的,鞋的前半部分重
量,占鞋总重量的比例,低于50%;前足出现重度破溃的,鞋的前半部分重量,占鞋总重量的比例,低于45%;有截足风险的,鞋的前半部分重量,占鞋总重量的比例,低于40%,鞋的后帮平均高度低于70毫米,鞋的后帮平均高度是指鞋底后掌和后端部位的鞋帮高度的平均数。
103.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糖尿病康复鞋,鞋外底的前后重量分配控制,可以通过组合鞋底,鞋的外底(大底)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以纵向长度的中间分界) 采用不同材料组合,外底后半部分材料的平均比重,高于前半部分外底材料的平均比重。预防型产品,外底后半部分材料的平均比重,高于前半部分外底材料的平均比重5%;前足出现轻度破溃的,外底后半部分材料的平均比重,高于前半部分外底材料的平均比重10%;前足出现中度破溃的,外底后半部分材料的平均比重,高于前半部分外底材料的平均比重15%;前足出现重度破溃的,外底后半部分材料的平均比重,高于前半部分外底材料的平均比重20%;有截足风险的,外底后半部分材料的平均比重,高于前半部分外底材料的平均比重 30%;
104.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糖尿病康复鞋,从鞋底的重量,鞋的外底(大底)前半部分(以纵向长度的中间分界)占总体重量的比重低于60%;预防型产品,低于55%;前足出现轻度破溃的,低于50%;前足出现中度破溃的,低于45%;前足出现重度破溃的,低于40%;有截足风险的,低于45%。
105.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糖尿病康复鞋,鞋后帮上部距离鞋的内低高度高于90毫米。这样相当于高筒靴,使小腿部位分担鞋的重量,减小足部破溃的风险。
106.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糖尿病康复鞋,鞋的前部有带状物与后帮相连。比如用布带或皮条将鞋头表面上部与高帮鞋或高筒鞋的后帮或鞋筒相连,可以直接减小前足的受力。也可以是硬质的如金属丝等,可以分担更大的前足受力,对于前足足背部严重破溃的康复有益。
107.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糖尿病康复鞋,鞋帮至少有5平方厘米以上的镂空。这样即使是作为鞋帮镂空的高筒靴,可以分担足部受力的情况下,还能通风透气,适合夏季使用。在破溃部位镂空,还可以直接换药护理,避免穿脱鞋的困扰。
108.一种鞋底的前掌平均承重高度高于鞋底后端平均承重高度的健身鞋,其特征是:鞋底前半部最底部外表面面积大于1平方厘米。最底部外表面面积是指鞋在水平地面放置时,前掌与掌前与地面的接触面之和,如果有鞋钉,以鞋钉尖面积为计算标准。面积越大,有利于运动的稳定性,这是运动鞋的基本要求,尤其是在篮球等硬地场所。
109.一种鞋底的前掌平均承重高度高于鞋底后端平均承重高度的健身鞋,其特征是:鞋底前掌部位的外底面积大于1平方厘米。如果有鞋钉,以鞋钉尖面积为计算标准。面积越大,有利于运动的稳定性,这是运动鞋的基本要求,尤其是在篮球等硬地场所。
110.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鞋,其特征是:掌前部位的鞋底平均厚度大于前掌的平均承重高度。作为运动鞋,奔跑和起跳发力时,前掌的力量还要通过足拇指环节最后发出,这样的设计更有利于足拇指的发力推动身体的运动,可提高运动表现,对弹跳益处最大。
11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鞋,其特征是:鞋底中底前掌测力区的平均硬度和/或刚度大于腰档部分的平均硬度和/或刚度。硬度对应硬度,刚度对应刚度。前掌测力区,是将前掌部位前后方向平行分为三份,中间的部分称为前掌测力区。该区域为运动数据的采集区,为了配合高端测力配置的需要,必须要有足够的硬度,前掌中底变形一定会导致数据失真;也是前
足的主要承重区,作为运动鞋,需要稳定性,以支撑人体动作,增加安全性。中底的硬度和刚度,决定着鞋的整体曲挠性能。现有的鞋的中底,一般的硬度和刚度是均匀一致的,很多带跟的鞋,中底的腰档硬度和刚度大于其他部位,比较典型的是皮鞋的钢制钩心,以增加强度,维持的基本形态。现有的负跟鞋,中底基本是均匀一致的,目前也都选用相对较硬的中底,矫形用途的需要,增加矫形的力度和效果。本实用新型,将负跟鞋技术推广到运动鞋领域,为了适应运动的专业特征,需要增加前掌部位的硬度和/或刚度,同时减小中底腰档部位的硬度和/或刚度,使前掌部位的硬度和/或刚度的大于腰档部位的硬度和/或刚度,以利于奔跑和跳跃的发力和运动的灵活性。本实用新型的实现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式:选用不同的材料,在前掌处选用硬度和刚度大的材料,腰档采用硬度和刚度小的材料;相同材料选用不同厚度,如让前掌部位的厚度大于腰档;相同材料相同厚度,采用不同的加强结构,比如在边缘处折弯或者将平面做成起伏凹凸。
112.鞋底中底前掌测力区的平均硬度和/或刚度大于腰档部分的平均硬度和/或刚度大于20%以上,适合室内使用;大于40%以上,适合日常生活;大于60%以上适合简单的锻炼;大于80%以上适合健身锻炼;大于100%以上适合高强度训练;大于150%以上适合竞技运动。
113.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鞋,其特征是:前掌部位的外底,有硬度增强结构,该结构位于中底之下,该结构的形状不限,可以是网状、柱状、椎状、块状或前述形状的结合,该结构可以包含于外底之中,可以与外底相互结合在一起,也可以露出外底,还可以直接全部使用该结构作为外底,该结构的体积大于0.5立方厘米、1立方厘米或2立方厘米,该结构的材料硬度根据不同用途和功能设计硬度大于邵氏75(ha)或橡胶国际硬度75(irhd)用于静态康复训练、邵氏 80(ha)或橡胶国际硬度80(irhd)用于室内训练、85(ha)或橡胶国际硬度85(irhd)用于室外健身训练、邵氏90(ha)或橡胶国际硬度90 (irhd)用于普通健身训练、邵氏95(ha)或橡胶国际硬度95(irhd)用于竞走训练、邵氏99(ha)或橡胶国际硬度99(irhd)用于登山运动、邵氏14 (hd)用于慢跑、30(hd)用于长跑训练、88(hd)用于搏击训练、20hra 用于球类运动、hrr200用于短跑训练。
114.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鞋,鞋底腰档内侧部位的最高点承重高度高于鞋底内侧平面三毫米以内、两毫米以内、一毫米以内以内,分别适用于健康足,轻度平足和重度平足。承重高度以每平方厘米承受3公斤重量的状态为标准。一般的鞋,腰档部位都有足弓支撑的凸起,但这是错误的,会加大足弓跖腱膜的受力,破坏足弓的稳定性,加重平足。
115.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鞋,鞋底前掌和/或后端部位外侧花纹的大于内侧。外侧容易磨损,外侧花纹增大可以减轻磨损,保持功能。大于内侧,可以是花纹的面积,花纹的密度,也可以是花纹的体积,也可以是花纹的线条加粗。
116.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鞋,可以是一次成型制品,鞋底后端有高于5毫米、10 毫米、20毫米或25毫米以上的后帮,阻止站立行走时候脚跟向后的滑动。在后帮外侧增加固定结构,用带状物与鞋的前部相连,可以做到拖鞋凉鞋两用。
117.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鞋,掌前和前端部位的平均承重高度计算方法与前掌的平均承重高度相同。
118.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鞋,鞋底前端的平均承重高度和/或平均厚度低于掌前,这样有利于重心的前移,适合奔跑跳跃,适用于运动鞋。
119.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鞋,鞋底掌前的平均承重高度和/或平均厚度低于前掌,这样有利于重心的前移,适合奔跑,适用于运动鞋跑鞋。
120.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鞋,鞋底掌前的平均承重高度和/或平均厚度高于前掌,这样有利于跳跃时的发力,适合跳跃运动较多的运动鞋。
12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鞋,鞋底前端的平均承重高度和/或平均厚度高于掌前,这样有利于限制重心的前移,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站立行走姿势,适用于矫形鞋和糖尿病鞋。掌前和前端部位的平均承重高度计算方法与前掌的平均承重高度相同。
12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鞋,鞋底掌前的平均承重高度和/或平均厚度高于前掌,这样有利于限制重心的前移,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站立行走姿势,适用于矫形鞋和糖尿病鞋。掌前和前端部位的平均承重高度计算方法与前掌的平均承重高度相同。
123.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鞋,鞋底前端的外侧平均承重高度和/或平均厚度低于内侧,可以有向外侧上面倾斜的平面或弧形面。用于频繁跳动的运动鞋品类,如篮球鞋,跳跃时落地脚的外侧着地,状态是j形,这样的设计,有利于着地面积的扩大,有利于落地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124.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鞋,鞋底掌前的外侧平均承重高度和/或平均厚度低于内侧,可以有向外侧上面倾斜的平面或弧形面。用于频繁跳动的运动鞋品类,如篮球鞋,跳跃时落地脚的外侧着地,状态是j形,这样的设计,有利于着地面积的扩大,有利于落地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125.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鞋,鞋底后端部位中底或鞋垫上表面呈向下凹陷,因为跟骨下表面也是圆形的,可贴合跟骨的角度,可以加大跟骨结节受力面积,分散足跟部软组织压力,减小糖尿病足溃疡形成的概率。普通产品凹陷深度大于两毫米,糖尿病早期用品凹陷深度大于3毫米,糖尿病中期用品凹陷深度大于4毫米,糖尿病中期用品凹陷深度大于5毫米。
126.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鞋,鞋底后端部位中底和/或鞋垫含有膏状或液体油脂,防止足跟皮肤干裂,老年人和糖尿病患者更加需要。
127.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鞋,鞋底掌后和/或腰档部位的外底和或中底的平均厚度,低于掌部位平均厚度百分之三十以上,增加曲挠性,适合日常行走;低于百分之五十以上适合日常健身锻炼;低于百分之七十以上适合初级竞技运动,低于百分之七十以上适合特殊竞技比赛。
128.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鞋,鞋的外底掌前和/或前掌的强度高于腰档,适用于生活鞋和运动鞋。鞋底掌前和/或前掌的强度高于腰档10%适用于矫形鞋,高于 20%适用于生活鞋;高于40%适用于普通运动鞋;高于40%适用于运动鞋;高于60%适用于训练运动鞋;高于80%适用于竞技运动鞋。同样道理,鞋底掌前和/或前掌的强度高于掌后和/或后掌,高于的数据也相同。强度可以是抗拉强度、抗弯强度、弯曲强度。强度的测试,可以是左右侧,也可以是前后侧。
129.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
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