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骨及服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48253发布日期:2019-09-12 09:09阅读:698来源:国知局
缝骨及服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成衣制作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缝骨及服装。



背景技术:

本部分的描述仅提供与本实用新型公开相关的背景信息,而不构成现有技术。

稀薄、柔软或结构松散的梭织织物,成衣制作后,在使用过程中受到外在拉力的情况下,容易在缝骨处出现拉开甚至拉脱的问题,严重影响服装使用时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对穿着者造成了不良的穿着体验。

目前国内外常见的提高缝骨抗拉力的方法,包括:改变面料的组织结构,对面料进行防滑整理,或成衣制作时添加辅助材料固定缝份(或称缝份,以下内容统称缝份)等等。这些方法或者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原料成本;或者会让面料变厚变硬,改变了面料及服装风格;或者不耐洗涤,成衣经过洗涤后滑脱的风险增大;又或者会让缝骨手感变僵硬,影响服装的舒适性。

应该注意,上面对技术背景的介绍只是为了方便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说明,并方便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而阐述的。不能仅仅因为这些方案在本实用新型的背景技术部分进行了阐述而认为上述技术方案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缝骨及服装,该缝骨具有较佳的抗拉力,应用在服装上时,不仅能保证穿着时的舒适性,且能提高服装的耐用性。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可采用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缝骨,包括:第一非主受力缝份、主受力缝份和第二非主受力缝份,

所述第一非主受力缝份具有第一折叠部;

所述主受力缝份具有主折叠部;

所述第二非主受力缝份具有第二折叠部;

所述第一折叠部、主受力缝份、第二折叠部通过固定线依次连接。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主折叠部为下述中的任意一种:

将所述主受力缝份沿着主受力方向进行单折后形成的主折叠部;或者,

将所述主受力缝份沿着主受力方向进行双折后形成的主折叠部;或者,

将所述主受力缝份与所述非主受力缝份沿着主受力方向进行折叠并交错后形成的主折叠部。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主折叠部沿着所述主受力方向上的宽度为0.3厘米至1.5厘米。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缝骨由所述第一折叠部、靠近所述主折叠部处的主受力缝份或者所述主折叠部、所述第二折叠部通过固定线连接形成。

一种服装,所述服装包括上述任一所述的缝骨。

由以上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技术方案可见,本申请提供一种缝骨,其包括:第一非主受力缝份、主受力缝份和第二非主受力缝份,所述第一非主受力缝份具有第一折叠部;所述主受力缝份具有主折叠部;所述第二非主受力缝份具有第二折叠部;所述第一折叠部、主受力缝份、第二折叠部通过固定线依次连接其通过将主受力缝份沿着主受力方向进行折叠并进行固定。本质上,该缝骨为经过折叠并通过固定的主受力缝份与非主受力缝份进行车缝固定形成,由于该主受力缝份被折叠固定形成有折叠部,相当于主受力缝份的自由端被封闭,面料容易积聚而共同抵抗外力,宏观表现为抗滑移能力更高。进一步的,由于本申请对主受力缝份的尺寸进行加大,导致面料滑脱所需走的行程增大,能够进一步提高面料制成服装后的抗滑移能力。整体上,设置有该缝骨的服装,不仅能保证穿着时的舒适性,且能提高服装的耐用性。

参照后文的说明和附图,详细公开了本申请的特定实施方式,指明了本申请的原理可以被采用的方式。应该理解,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在范围上并不因而受到限制。

针对一种实施方式描述和/或示出的特征可以以相同或类似的方式在一个或更多个其它实施方式中使用,与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特征相组合,或替代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特征。

应该强调,术语“包括/包含”在本文使用时指特征、整件、步骤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更多个其它特征、整件、步骤或组件的存在或附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一个实施方式提供的缝制缝骨的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图2是本申请一个实施方式提供的缝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另一个实施方式提供的缝骨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又一个实施方式提供的缝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主受力部分;10-主折叠部;2-第一非主受力部分;3-第二非主受力部分;4-第一固定线;5-第二固定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详细说明,应理解这些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入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缝骨及服装,该缝骨具有较佳的抗拉力,应用在服装上时,不仅能保证穿着时的舒适性,而且能提高服装的耐用性。

对于稀疏面料而言,比较容易出现滑移的问题。申请人发现:是否容易出现滑移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纱线的滑动能力和滑动空间。其中,滑动能力与纱线关系摩擦系数的因子有关。而滑动空间与缝份大小、缝骨结构等因子有关。

请参阅图1,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提供一种缝制缝骨的方法,该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将主受力缝份沿着主受力方向进行折叠并进行固定;

步骤S12:将经过折叠并通过固定的主受力缝份与非主受力缝份进行车缝固定形成缝骨。

本申请实施方式中,主要是通过改变面料(例如纱线)的滑动空间从而改善缝骨的滑移问题。具体来说,就是改变缝份的大小,从而改善缝骨的滑移问题。

在本实施方式中,首先可以将主受力缝份沿着主受力方向进行折叠并进行固定。其中,主受力缝份为主受力部分,即在施加外力的情况下,该部分最容易出现滑移。其中,该主受力缝份折叠处的固定方式可以为车缝固定,也可以采用其他固定方式,例如,超声波处理、热熔双面胶进行粘合固定,涂层固定等等,具体的,本申请在此并不作具体的限定。优选的,可以采用车缝固定,操作简便、成本低。

以下以缝制衬衫为例进行举例说明,其他服装类别可以参照该衬衫的缝制方式作适应性替换,即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技术精髓启示下,还可能做出其他的变更,但只要其实现的功能和效果与本申请相同或相似,均应涵盖于本申请保护范围内。

以衬衫中的缝骨为例,测试滑移时,沿缝骨剪样,分别剪取裁片的一部分,剪取主受力缝份一部分,将剪取样两端分别固定在测试仪的上下两个夹头中,施加外力进行测试。该主主受力缝份处为主受力部分,但此处只有一层面料受力,容易出现滑移。

行业内,一般常规性做法将主受力缝份的宽度设置为3/8”(=1厘米)。而本申请对主受力缝份的宽度进行加宽处理。具体的,主受力缝份的宽度可以为1.6厘米至2厘米,将该主受力缝份进行折叠,在沿着所述主受力方向上的宽度为0.3厘米至1.5厘米。后续,再通过固定线对折叠后的主受力缝份进行固定。

对于有较大滑移风险性的纱线面料。测试时,主受力缝份的纱线向受力方向滑动,由于缝份为自由端,纱线滑动后很可能从自由端滑脱,造成测试失败。而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主受力缝份折叠固定,相当于主受力缝份的自由端被封闭,纱线容易积聚而共同抵抗外力,宏观表现为抗滑移能力更高,测试的滑移值更大。进一步的,由于本申请对主受力缝份的尺寸进行加大,导致纱线滑脱所需走的行程增大,能够进一步提高纱线的抗滑移能力。

其中,所述主受力缝份采用车缝进行固定时,具体可以采用下述中的任意一种缝制方式进行固定:平车线缝制方式、及骨线缝制方式、锁链线缝制方式、人字线缝制方式或绷缝线缝制方式。

请结合参阅图2至图4,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主受力缝份可以为主受力部分1,所述非主受力缝份可以为非主受力部分。所述非主受力部分可以包括:第一非主受力部分2和第二非主受力部分3。所述缝制缝骨的方法具体可以包括:

将所述第一非主受力部分2缝份进行折叠形成第一折叠部;

将所述第二非主受力部分3缝份进行折叠形成第二折叠部;

将所述主受力部分1缝份进行折叠形成主折叠部10并将所述主折叠部10进行固定;

将所述第一折叠部、第二折叠部和具有经过固定的主折叠部10的主受力部分1进行车缝固定形成缝骨。

在本实施方式中,主要以制作衬衫为例进行举例说明。经过实验测试和结构分析,可以确定,主受力缝份为主受力部分1,该主受力缝份位于第二非主受力部分3和第一非主受力部分2之间。其中,可以先将第一非主受力部分2缝份进行折叠形成第一折叠部,将第二非主受力部分3缝份进行折叠形成第二折叠部。

接着将主受力缝份沿着主受力方向F进行折叠,形成主折叠部10并将所述主折叠部10进行车缝固定。其中,将主受力缝份沿着主受力方向F进行折叠可以包括下述中的任意一种:将所述主受力缝份沿着主受力方向F进行单折(即折叠一次);或者,将所述主受力缝份沿着主受力方向F进行双折(即折叠两次);或者,将所述主受力缝份与所述担干缝份沿着主受力方向F进行折叠并交错。

请结合参阅图2,当通过将所述主受力缝份沿着主受力方向F进行单折形成所述主折叠部10时,该主受力部分1的自由端可以向第一非主受力部分2侧折叠预定的宽度,将该处的布料增加至两层;当然,该主受力部分1的自由端也可以向第二非主受力部分3侧折叠一定的宽度,本申请在此并不作具体的限定。当将主受力部分1的自由端折叠预定宽度后形成主折叠部10分,将该主折叠部10分进行车缝固定,在该主折叠部10分设置第一固定线4。

当对折叠部分车缝固定后,再接着将所述第一折叠部、第二折叠部和具有经过车缝固定的主折叠部10的主受力部分1进行车缝固定形成缝骨。其中,所述第一折叠部、第二折叠部的折叠部分都面向所述主折叠部10分。后续将三者进行车缝固定时,可以在第一折叠部、主受力部分1形成折叠的部分、第三折叠部进行车缝,使得三者通过第二固定线5固定。当然,将三者进行车缝固定时,也可以在第一折叠部、主受力部分1上靠近折叠部分的位置以及第三折叠部进行车缝,使得三者通过第二固定线5固定。

请结合参阅图3,当通过将所述主受力缝份沿着主受力方向F进行双折形成所述主折叠部10时,该实施方式与上述单折实施方式不同之处仅在于折叠次数在单折的基础上增加了一次。该第二次折叠的方式可以为在第一次折叠的基础上进一步同向折叠,也可以在第一次折叠的基础上进一步反向折叠,整体上,保证该折叠部处布料的厚度增加至三层即可。当然,在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启发下,也不排除折叠更多次数的情况,例如三折、四折等。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技术精髓启示下,还可能做出其他的变更,但只要其实现的功能和效果与本申请相同或相似,均应涵盖于本申请保护范围内。

请结合参阅图4,当通过将所述主受力缝份与所述担干缝份沿着主受力方向F进行折叠并交错形成所述主折叠部10时,主受力缝份可以先与第一非主受力部分2进行折叠并相交错,当然,该主受力缝份也可以先与第二非主受力部分3进行折叠并相交错。下面以主受力缝份先与第一非主受力部分2进行折叠并相交错的情况对该缝制缝骨实施方式进行完整阐述。具体的,该缝制缝骨的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先用蝴蝶(折叠器)将第一非主受力部分2裁片和主受力部分1裁片一起折叠固定,摆放时主受力部分1在下,第一非主受力部分2在上,两者错开,这样折叠时主受力部分1缝份通过蝴蝶反转到第一非主受力部分2上并车缝固定;

第二步,通过蝴蝶将第一步的半成品折叠并面间线,同时将第二非主受力部分3的缝份一并车缝固定;

第三步,烫折第二非主受力部分3,获得所需要的缝骨。

应用本申请实施方式所提供的缝制缝骨的方法可以制作服装,该服装的面料可以为稀薄、柔软或结构松散的梭织织物,具体的,所需制成的服装品种可以为衬衫、裙子、裤子等。本申请实施方式中主要以制作衬衫为例进行举例。其他服装品种也存在相对的主受力缝份和非主受力缝份,具体的,本申请在此不再展开赘述。整体上,利用该缝制缝骨的方法获得的缝骨具有较佳的抗拉力,当应用在服装上时,不仅能保证穿着时的舒适性,且能提高服装的耐用性。

请结合参阅图2至图4,本申请实施方式中还提供一种利用上述缝制缝骨的方法制作获得的缝骨,该缝骨包括:第一非主受力缝份、主受力缝份和第二非主受力缝份。其中,所述第一非主受力缝份具有第一折叠部。所述主受力缝份具有主折叠部10。所述主折叠部10上设置有第一固定线4。所述第二非主受力缝份具有第二折叠部。所述第一折叠部、主受力缝份、第二折叠部通过第二固定线5依次连接。

本申请实施方式对主受力缝份的自由端形成有主折叠部10,由于该主受力缝份被折叠固定,相当于主受力缝份的自由端被封闭,面料容易积聚而共同抵抗外力,宏观表现为抗滑移能力更高。进一步的,由于本申请对主受力缝份的尺寸进行加大。具体的,该主受力缝份可以为1.6厘米至2厘米,将该主受力缝份进行折叠,在沿着所述主受力方向F上的宽度为0.3厘米至1.5厘米。当对主受力缝份的尺寸加大后,导致面料滑脱所需走的行程增大,能够进一步提高面料制成服装后的抗滑移能力。整体上,该缝骨应用在服装上时,不仅能保证穿着时的舒适性,且能提高服装的耐用性。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主折叠部10为下述中的任意一种:将所述主受力缝份沿着主受力方向F进行单折后形成的主折叠部10;或者,将所述主受力缝份沿着主受力方向F进行双折后形成的主折叠部10;或者,将所述主受力缝份与所述非主受力缝份沿着主受力方向F进行折叠并交错后形成的主折叠部10。

请参阅图2,当主折叠部10位将所述主受力缝份沿着主受力方向F进行单折后形成的主折叠部10时,该主受力缝份的自由端可以向第一非主受力缝份侧折叠预定的宽度;当然,该主受力缝份的自由端也可以向第二非主受力缝份侧折叠一定的宽度,本申请在此并不作具体的限定。当将主受力缝份的自由端折叠预定宽度后形成主折叠部10分,将该主折叠部10分进行车缝固定,在该主折叠部10分设置第一固定线4,从而形成结构稳定的主折叠部10分。

请参阅图3,当主折叠部10位将所述主受力缝份沿着主受力方向F进行双折后形成的主折叠部10时,该实施方式与上述单折实施方式不同之处仅在于折叠次数在单折的基础上增加了一次。

请参阅图4,当通过将所述主受力缝份与所述担干缝份沿着主受力方向F进行折叠并交错形成所述主折叠部10时,主受力缝份可以先与第一非主受力部分2进行折叠并相交错,当然,该主受力缝份也可以先与第二非主受力部分3进行折叠并相交错。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缝骨可以由所述第一折叠部、靠近所述主折叠部10处的主受力缝份或者所述主折叠部10、所述第二折叠部通过第二固定线5连接形成。

其中,所述第一折叠部、第二折叠部的折叠部分都面向所述主折叠部10分。后续将三者进行车缝固定时,可以在第一折叠部、主受力部分1形成折叠的部分、第三折叠部进行车缝,使得三者通过第二固定线5固定。当然,将三者进行车缝固定时,也可以在第一折叠部、主受力部分1上靠近折叠部分的位置以及第三折叠部进行车缝,使得三者通过第二固定线5固定。

本申请实施方式中还提供一种服装,该服装包括上述任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缝骨。当然该服装由于设置了上述形式的缝骨,因此不仅能保证穿着时的舒适性,且能提高耐用性。

本文引用的任何数字值都包括从下限值到上限值之间以一个单位递增的下值和上值的所有值,在任何下值和任何更高值之间存在至少两个单位的间隔即可。举例来说,如果阐述了一个部件的数量或过程变量(例如温度、压力、时间等)的值是从1到90,优选从20到80,更优选从30到70,则目的是为了说明该说明书中也明确地列举了诸如15到85、22到68、43到51、30到32等值。对于小于1的值,适当地认为一个单位是0.0001、0.001、0.01、0.1。这些仅仅是想要明确表达的示例,可以认为在最低值和最高值之间列举的数值的所有可能组合都是以类似方式在该说明书明确地阐述了的。

除非另有说明,所有范围都包括端点以及端点之间的所有数字。与范围一起使用的“大约”或“近似”适合于该范围的两个端点。因而,“大约20到30”旨在覆盖“大约20到大约30”,至少包括指明的端点。

披露的所有文章和参考资料,包括专利申请和出版物,出于各种目的通过援引结合于此。描述组合的术语“基本由…构成”应该包括所确定的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以及实质上没有影响该组合的基本新颖特征的其他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使用术语“包含”或“包括”来描述这里的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的组合也想到了基本由这些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构成的实施方式。这里通过使用术语“可以”,旨在说明“可以”包括的所描述的任何属性都是可选的。

多个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能够由单个集成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来提供。另选地,单个集成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可以被分成分离的多个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用来描述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的公开“一”或“一个”并不说为了排除其他的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

本说明书中的上述各个实施方式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方式之间相同相似部分相互参照即可,每个实施方式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方式不同之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几个实施方式,虽然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实施方式如上,但所述内容只是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方式的形式上及细节上作任何的修改与变化,但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仍须以所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