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人体与机械设备联结组合的襁褓护甲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34093发布日期:2019-09-11 22:00阅读:279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人体与机械设备联结组合的襁褓护甲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vr人体运动交互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便于人体与机械设备联结组合的襁褓护甲。



背景技术:

虚拟现实技术是仿真技术的一个重要方向,是仿真技术与计算机图形学人机接口技术多媒体技术传感技术网络技术等多种技术的集合,是一门富有挑战性的交叉技术前沿学科和研究领域。虚拟现实技术主要包括模拟环境、感知、自然技能和传感设备等方面。模拟环境是由计算机生成的、实时动态的三维立体逼真图像。感知是指理想的vr应该具有一切人所具有的感知。目前人们在使用vr人体运动交互装置、减重步态训练、助力装置和人体外骨骼系统等设备时,需要将人体和某种特定的机械装置进行联结,并在人体与该机械装置之间发生双多向受力和冲击载荷,但人体机械连接的受力结构不够完善、人体保护的安全性过低、舒适性过低和功能性过低,给人们造成了极大的不便,因此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便于人体与机械设备联结组合的襁褓护甲,具备优化了人体机械连接的受力结构等优点,解决了一般人体与机械设备联结组合的襁褓护甲用力与受力不够完善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人体与机械设备联结组合的襁褓护甲用力与受力优化完善的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人体与机械设备联结组合的襁褓护甲,包括襁褓护甲本体,所述襁褓护甲本体包括襁褓护甲内胆,所述襁褓护甲内胆的外壁固定连接有襁褓护甲夹层,所述襁褓护甲内胆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缓冲气囊,所述缓冲气囊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阵列通气管,所述阵列通气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双向空气泵,所述襁褓护甲夹层的外壁固定连接有襁褓护甲外壳,所述襁褓护甲外壳的外壁固定连接有腿部吊带,所述腿部吊带的底端保护垫,所述襁褓护甲外壳的外壁固定连接有连接带,所述连接带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一活动轴,所述第一活动轴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轴,所述第一连接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带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二活动轴,所述第二活动轴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一调节杆,所述第一调节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轴,所述连接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调节杆,所述第二调节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轴。

优选的,所述襁褓护甲内胆的厚度与襁褓护甲外壳的厚度相同,且襁褓护甲内胆由高摩擦系数的柔性材料制成。

优选的,所述缓冲气囊的内壁设置有通气道,且缓冲气囊的外表面设置有缓冲气囊剖面。

优选的,所述襁褓护甲外壳的腰部为半刚性材料,且襁褓护甲外壳通过内部调节装置适配人体各部位尺寸。

优选的,所述保护垫为半刚性材料,且保护垫为腿部保护垫。

优选的,所述固定块为不锈钢固定块,且固定块的厚度为五厘米至八厘米。

优选的,所述第二调节杆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第二调节杆的大小长度均相同。

优选的,所述襁褓护甲本体为婴儿襁褓形状,且襁褓护甲本体为刚性材料。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便于人体与机械设备联结组合的襁褓护甲,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便于人体与机械设备联结组合的襁褓护甲,通过设置的襁褓护甲本体、缓冲气囊、阵列通气管、连接带、第一活动轴、第一连接杆、第一连接轴、第二连接杆、固定块和连接板,可以将与机械连接部位的集中应力或冲击载荷通过巧妙设计的气囊阵列分摊到人体躯干最适合受力的部位,并由于婴儿襁褓的形状与受力结构可以最大限度的放开人体四肢和头部的运动,而且由于安全性的提高使得相关动作的频度和强度限制可以大幅度放开,从而可以充分满足此类装置相关功能性需求,并优化了受力与用力结构。

2、该便于人体与机械设备联结组合的襁褓护甲,通过设置的襁褓护甲内胆、襁褓护甲夹层和缓冲气囊,可以使气囊阵列均匀压贴在人体躯干部位,并且因为每个缓冲气囊都有独立的气压行程而使得整个阵列能够很好的适应不同的人体形状和体态,从而根本性的提高了人体与机械装置连接的舒适性。

3、该便于人体与机械设备联结组合的襁褓护甲,通过设置的襁褓护甲外壳,可以很好的应对外部机械装置带来的集中应力和冲击载荷尤其是应力与载荷超过正常值的时候,气囊阵列与内胆可以很好的吸收与缓冲内外双向的用力与受力,从而增大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正剖图;

图2为本发明图1中a处结构放大图;

图3为本发明缓冲气囊阵列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襁褓护甲俯视图。

图中:1、襁褓护甲本体;2、襁褓护甲内胆;3、襁褓护甲夹层;4、缓冲气囊;5、通气道;6、阵列通气管;7、双向空气泵;8、襁褓护甲外壳;9、腿部吊带;10、保护垫;11、连接带;12、第一活动轴;13、第一连接杆;14、第一连接轴;15、第二连接杆;16、固定块;17、连接板;18、第二活动轴;19、第一调节杆;20、第二连接轴;21、连接块;22、第二调节杆;23、固定杆;24、固定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一种便于人体与机械设备联结组合的襁褓护甲,包括襁褓护甲本体1,襁褓护甲本体1为婴儿襁褓形状,且襁褓护甲本体1为刚性材料,襁褓护甲本体1包括襁褓护甲内胆2,襁褓护甲内胆2的厚度与襁褓护甲外壳8的厚度相同,且襁褓护甲内胆2由高摩擦系数的柔性材料制成,通过设置的襁褓护甲外壳8,可以很好的应对外部机械装置带来的集中应力和冲击载荷尤其是应力与载荷超过正常值的时候,气囊阵列与内胆可以很好的吸收与缓冲内外双向的用力与受力,从而增大安全性能,襁褓护甲内胆2的外壁固定连接有襁褓护甲夹层3,襁褓护甲内胆2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缓冲气囊4,缓冲气囊4的内壁设置有通气道5,且缓冲气囊4的外表面设置有缓冲气囊剖面,通过设置的襁褓护甲内胆2、襁褓护甲夹层3和缓冲气囊4,可以使气囊阵列均匀压贴在人体躯干部位,并且因为每个缓冲气囊4都有独立的气压行程而使得整个阵列能够很好的适应不同的人体形状和体态,从而根本性的提高了人体与机械装置连接的舒适性,缓冲气囊4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阵列通气管6,阵列通气管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双向空气泵7,襁褓护甲夹层3的外壁固定连接有襁褓护甲外壳8,襁褓护甲外壳8的腰部为半刚性材料,且襁褓护甲外壳8通过内部调节装置适配人体各部位尺寸,襁褓护甲外壳8的外壁固定连接有腿部吊带9,腿部吊带9的底端保护垫10,保护垫10为半刚性材料,且保护垫10为腿部保护垫,襁褓护甲外壳8的外壁固定连接有连接带11,连接带11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一活动轴12,第一活动轴12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13,第一连接杆1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轴14,第一连接轴1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杆15,第二连接杆1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块16,固定块16为不锈钢固定块,且固定块16的厚度为五厘米至八厘米,固定块16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板17,通过设置的襁褓护甲本体1、缓冲气囊4、阵列通气管6、连接带11、第一活动轴12、第一连接杆13、第一连接轴14、第二连接杆15、固定块16和连接板17,可以将与机械连接部位的集中应力或冲击载荷通过巧妙设计的气囊阵列分摊到人体躯干最适合受力的部位,并由于婴儿襁褓的形状与受力结构可以最大限度的放开人体四肢和头部的运动,而且由于安全性的提高使得相关动作的频度和强度限制可以大幅度放开,从而可以充分满足此类装置相关功能性需求,并优化了受力与用力结构,连接带11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二活动轴18,第二活动轴18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一调节杆19,第一调节杆19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轴20,连接板17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块21,连接块2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调节杆22,第二调节杆22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第二调节杆22的大小长度均相同,第二调节杆2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杆23,固定杆2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轴24。

在使用时,该便于人体与机械设备联结组合的襁褓护甲本体1,外部机械装置通过襁褓护甲上的连接点传递力量和载荷,然后通过自适应气囊阵列夹层以及襁褓护甲内胆2将外力和载荷均匀分摊到人体躯干上容易受力的部位,气囊阵列的每个小气囊都有独立的气压行程,可以让襁褓护甲内胆2均匀密贴地包裹住人体躯干,使得受力结构最优化,通过调节气囊阵列的空气压力,可以满足不同人体尺寸和耐受状况,并且在气囊阵列完全放气的状态下使得整套襁褓护甲本体1装置更容易穿脱。

综上所述,该便于人体与机械设备联结组合的襁褓护甲,可以将与机械连接部位的集中应力或冲击载荷通过巧妙设计的气囊阵列分摊到人体躯干最适合受力的部位,并由于婴儿襁褓的形状与受力结构可以最大限度的放开人体四肢和头部的运动,而且由于安全性的提高使得相关动作的频度和强度限制可以大幅度放开,从而可以充分满足此类装置相关功能性需求,并优化了受力与用力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