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衣领结构及衬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470875发布日期:2019-12-21 02:17阅读:394来源:国知局
一种衣领结构及衬衫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服装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衣领结构及衬衫。



背景技术:

衬衫是一种有领有袖的前开襟的而且袖口有扣的内上衣,常贴身穿。如图1所示,为现有常规衬衫的外形,其衣领主要包括上领200和下领100,其中,上领200(也称底领)指的是穿着时和脖子/颈皮肤相接触的那面,而下领100(也称外领)指的是外翻、引入注意的那一面。

衬衫是常见的穿着衣物,既可搭配休闲衣物也可搭配正装衣物。然而,目前的衬衫普遍都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在穿着衬衫的时候,衬衫衣领容易起皱,特别是下领的领边,经常容易发生翻折起皱,在多次穿过衬衫后,衣领容易折皱和倾倒,造成穿着不舒适和外形不美观的问题。

同时,在现有技术中,衬衫的制作都是将面料裁剪成裁片,依次用缝纫线将其缝制,成衣后,不可避免地在缝纫线迹处留有贯穿小孔,比如图1所示的衣领领边边缘留有大量的缝纫线孔,破坏了面料的组织结构,容易撕裂,而且无法稳定面料的缩率,因此洗过之后容易缩水,严重影响了人们穿着衬衫时的形象和舒适度。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衬衫衣领容易发生褶皱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衣领结构及衬衫。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衣领结构,包括上领和下领,在所述下领的竖向领边内置有防皱条,所述防皱条的一端和上领之间存在设定的距离。

进一步地,所述防皱条的一端和上领之间存在设定的距离,另一端和下领的横向领边相平齐。

进一步地,所述下领包括第一下领面和第二下领面,所述防皱条设置在第一下领面和第二下领面的竖向领边之间。

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一下领面的内表面上设置有粘结层,在所述第一下领面的两竖向领边边缘以及横向下领边边缘均设置有翻折痕,以形成两竖向领边翻折面和一横向下领边翻折面;所述第二下领面的外形和所述第一下领面由翻折痕所形成的区域相同,在所述第二下领面的内表面的两竖向领边上粘结有防皱条,所述防皱条的宽度不大于所述竖向领边翻折面的宽度。

进一步地,所述防皱条的厚度为0.1-0.4mm,耐温150-250摄氏度。

进一步地,所述防皱条为透明pet薄膜/卷材/pvc/胶片/硬片,厚度为0.2-0.3mm,耐温180-220摄氏度。

进一步地,所述粘结层为热熔性胶。

进一步地,所述防皱条的一端和上领之间存在5-10mm的距离。

进一步地,所述热熔性胶的厚度为0.03-0.06mm。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体用了一种衬衫,其包括上述任一所述的衣领结构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通过在下领的两竖向领边设置有防皱条,在防皱条的作用下可以加强下领两竖向领边的平整度和防褶皱性能,从而可以使得下领的竖向领边在多次穿着以及水洗之后都不会发生褶皱变形,以保持其平整美观,同时不影响人们穿着衬衫时的形象和舒适度。另外,由于整件衬衫生产制造出来好,衬衫衣领的下领则需要外翻以作为外领,而下领则作为底领,如此,为了便于下领的翻折,该防皱条靠近上领的那一端上领之间存在设定的距离,以便于下领的翻折而不至于翻折防皱条。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衬衫的外形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衣领结构的外形示意图;

图3为第一下领面的外形示意图;

图4为第二下领面的外形示意图;

图中:1、第一下领面;2、第二下领面;3、防皱条;10、翻折痕;11、竖向领边翻折面;12、横向下领边翻折面;100、下领;200、上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内容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参阅图2所示,为本实施例提供的衣领结构外形示意图,其包括上领200和下领100。其中,在该下领100的两竖向领边均内置有防皱条3(见图2中虚线部分),该防皱条3靠近上领200的一端和上领200之间存在设定的距离。如此,通过在下领100的两竖向领边设置有防皱条3,在防皱条3的作用下可以加强下领两竖向领边的平整度和防褶皱性能,从而可以使得下领100的竖向领边在多次穿着以及水洗之后都不会发生褶皱变形,以保持其平整美观,同时不影响人们穿着衬衫时的形象和舒适度。另外,由于整件衬衫生产制造出来好,衬衫衣领的下领100则需要外翻以作为外领,而上领200则作为底领,如此,为了便于下领100的翻折,该防皱条3靠近上领200的那一端上领之间存在设定的距离,以便于下领200的翻折,同时不会翻折该防皱条3。

由此可见,本实施例提供的衣领结构通过巧妙地在下领的竖向领边内置有防皱条,在防皱条的作用下即可以长期保持下领竖向领边的平整度,从而可以保持人们穿着衬衫时的形象和舒适度。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该防皱条3的一端和上领之间存在5-10mm的距离,而在本实施例中防皱条3的一端和上领之间存在5mm或8mm或10mm距离,距离的设置则主要是取决于衣领材料厚度,防皱条3的另一端则和下领的横向领边相平齐,以进一度地保证下领的平整度。另外,由于防皱条3的材质和厚度是影响衣领穿着时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发明人对防皱条材料和厚度进行大量的试验研究,并在一次偶然的试验中发现,当防皱条为透明pet薄膜/卷材/pvc/胶片/硬片,厚度为0.1-0.4mm时,基本不会影响人们穿着时的舒适性,耐温在150-250摄氏度之间可以有效的满足水洗、晾晒的温度要求,而不会影响防皱条的塑性、氧化变形,以保持防皱条长期在下领的两竖向领边的位置。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防皱条3的厚度为0.1mm/.015mm/.02mm/.025mm/0.3mm/0.35mm/0.4mm。

具体地,该下领100包括第一下领面1和第二下领面2,所述防皱条3设置在第一下领面1和第二下领面2的竖向领边之间。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第二仅仅是为了便于区分描述,并不代表两个下领面顺序位置的具体限定,也就是说,整一个下领至少包括两层面料。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该第一下领面1的内表面上设置有粘结层(未图示),在该第一下领面1的两竖向领边边缘以及横向下领边边缘均设置有翻折痕10,以形成两竖向领边翻折面11和一横向下领边翻折面12;该第二下领面2的外形和该第一下领面由翻折痕所形成的区域相同,也就是说,第二下领面12可以直接匹配地放置于翻折痕所形成的区域,以便于后续的快速生产加工;而在该第二下领面的内表面的两竖向领边上粘结有防皱条,所述防皱条的宽度不大于该竖向领边翻折面的宽度,以使得领边翻折面完全将防皱条覆盖遮住,保证美观。需要说明的是,第一下领面1的内表面和第二下领面2的内表面指的是两个领面相粘合接触的那一面。由于第一下领面1的内表面上是设置有粘结层的,如此,只需将第二下领面2裁剪出来,粘结好防皱条3后,将第二下领面2粘结有防皱条3的那一面对应放置于第一下领面1由翻折痕10所形成的区域位置,然后将第一下领面1的两竖向领边翻折面11和一横向下领边翻折面12对应地翻折覆盖在第二下领面2的两竖向领边和横向下领边,最后通过热压处理,即可以将第一下领面1和第二下领面2粘结形成一体。由此可见,本下领结构一改传统通过缝纫线固定两层面料的方式,而是通过粘结固定的方式,从而使得下领无缝纫孔,从而可以有效地解决了因缝纫线孔而容易造成面料变形的问题;同时,通过在第一下领面1的内表面上设置有粘结层,如此只需一次热压就可以将第一下领面1和第二下领面2粘结形成一体,便于生产加工,与缝纫方式相比,有效地提高了生产效率;此外,由于两层面料之间是通过粘结层形成一体的,而在本实施中,粘结层采用的是对人体无害的热熔性胶,在热熔性胶的作用下能够使得整一个领面保持一个平直的状态,起到了定型的作用,如此,即便通过多次的穿着水洗,下衣领面也不会发生褶皱的现象。

同时,由于热熔性胶的厚度是影响衣领柔软舒适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热熔性胶的厚度过厚的话,两块面料的粘结位置处的柔软性就会变差,然而,如果热熔性胶的厚度过薄的话,就会影响两层面料之间的粘结成形稳固以及定型性,为了解决此技术难题,发明人经过大量的研究并在一次偶然的实验中发现,当热熔性胶厚度在0.03-0.06mm时,两块面料的粘结位置处不但具有良好的柔软性,两层面料之间的粘结成形的稳固定型性效果也非常良好,而当热熔性胶厚度的厚度为0.05mm时,则具有最好的效果。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衬衫,该衬衫包括有实施例1所述的衣领结构。

上述实施例只是为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是在于让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是根据本发明内容的实质所做出的等效的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