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对输液管限位的病服上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614724发布日期:2020-01-07 07:59阅读:393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对输液管限位的病服上衣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于对输液管限位的病服上衣。



背景技术:

病服是病员或伤员在医院或康复机构住院时穿的服装,方便医院管理,款式大概与睡衣无异,花纹为条纹,条纹多为蓝白相间。

现有市场上的病服功能单一,仅仅作为病人的穿着衣物,在病人输液时,衣物宽大,时常出现输液管收卷的现象,对输液的效果产生了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便于对输液管限位的病服上衣。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设计一种便于对输液管限位的病服上衣,包括上衣主体以及输液管,所述上衣主体的两侧缝合设置有衣袖,所述衣袖的外侧均设置有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用于对输液管的限位,所述上衣主体一侧上端还设置有两个方形口袋,两个所述方形口袋的两侧均设置有固定机构,且两组固定机构用于对输液袋的固定,所述限位机构包括开设在衣袖外侧的方形槽,所述输液管位于方形槽的内侧,且输液管与方形槽的内部尺寸相互匹配,所述方形槽内部两侧的上端均缝合设置有链牙,两个所述链牙之间套设有拉头,且拉头与两个链牙相互配合,所述固定机构包括缝合设置在方形口袋两侧的第一魔术贴以及布条,所述布条的两端均缝合设置有第二魔术贴,所述布条上的两个第二魔术贴分别粘接在两个第一魔术贴上,且方形口袋的外侧中部与布条一侧相互接触。

优选的,所述上衣主体的内表面缝合设置有竹纤维层。

优选的,所述方形槽的内表面粘接有防摩擦层,且防摩擦层具体为人造丝层。

优选的,所述衣袖的端口内侧均缝合设置有弹性带。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便于对输液管限位的病服上衣,有益效果在于:该便于对输液管限位的病服上衣能够在病人输液时,对输液管进行位置的固定,从而能够使得输液过程中输液管不会发生缠绕的情况,同时配合方形口袋以及固定机构,能够对输液袋进行固定,从而能够使得病人在上厕所的过程中能够独自完成,且不会对输液造成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便于对输液管限位的病服上衣的结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便于对输液管限位的病服上衣的衣袖的结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便于对输液管限位的病服上衣的限位机构的结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便于对输液管限位的病服上衣的上衣主体与竹纤维层的连接结构放大图。

图中:第一魔术贴1、方形口袋2、限位机构3、拉头31、方形槽32、链牙33、布条4、第二魔术贴5、衣袖6、上衣主体7、竹纤维层8、防摩擦层9、输液管10、弹性带1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4,一种便于对输液管限位的病服上衣,包括上衣主体7以及输液管10,上衣主体7的两侧缝合设置有衣袖6,衣袖6的外侧均设置有限位机构3,限位机构3用于对输液管10的限位,限位机构3包括开设在衣袖6外侧的方形槽32,输液管10位于方形槽32的内侧,且输液管10与方形槽32的内部尺寸相互匹配,方形槽32内部两侧的上端均缝合设置有链牙33,两个链牙33之间套设有拉头31,且拉头31与两个链牙33相互配合,通过拉头31与两个链牙33的设计,能够将输液管10的位置限定在方形槽32的内侧,从而能够使得在输液的过程中,输液管10不会发生缠绕的情况,使得输液管10输液时更加的稳定。

上衣主体7一侧上端还设置有两个方形口袋2,两个方形口袋2的两侧均设置有固定机构,且两组固定机构用于对输液袋的固定,固定机构包括缝合设置在方形口袋2两侧的第一魔术贴1以及布条4,布条4的两端均缝合设置有第二魔术贴5,布条4上的两个第二魔术贴5分别粘接在两个第一魔术贴1上,且方形口袋2的外侧中部与布条4一侧相互接触,在病人需要上厕所时,将输液袋放入方形口袋2内,在利用第二魔术贴5与第一魔术贴1的相互配合,对方形口袋2内侧的输液袋进行固定,从而使得病人上厕所的过程中能够独立完成,不需要护士的帮助,且该过程中不会对输液造成影响。

上衣主体7的内表面缝合设置有竹纤维层8,方形槽32的内表面粘接有防摩擦层9,且防摩擦层9具体为人造丝层,衣袖6的端口内侧均缝合设置有弹性带11,竹纤维具有防虫、吸汗以及贴身的特点,从而能够提高病人的舒适感,人造丝的摩擦力较小,能够避免与输液管10的外表面进行摩擦,弹性带11的设计,能够对袖口进行固定,防止袖口的上移。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