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矫形鞋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421380发布日期:2020-07-10 15:48阅读:284来源:国知局
一种矫形鞋垫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鞋类部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矫形鞋垫。



背景技术:

足弓是人类脚的重要结构。有了足弓,使足富有弹性。即可吸收地面对脚的冲击力量,又可锁定中足关节,使脚变得坚硬,更好地推动人体活动。扁平足又称平足症,指足弓低平或消失,患足外翻,站立、行走的时候足弓塌陷,引起足部疼痛的一种畸形。很多平足者特别是儿童平足没有症状,也不需要治疗,只有少部分儿童平足可能会逐渐引起整个身体体态的变化,有一部分平足可能合并足部骨结构异常,如垂直距骨、跗骨联合等。在成人平足中,50岁以上的女性较多。成人平足初发时,足在非负重状态下足弓存在,负重后足弓即消失。此时由于关节的活动性尚存在,称为可复性平足或柔性平足。

足弓塌陷可引起下述足的结构改变:①跟腱挛缩:内侧纵弓塌陷后,跟腱作用于踝关节的力矩减小,跟腱的牵拉力不能有效地通过坚硬的足弓传达到前足部,为了推动身体向前,抬起足跟,跟腱需要变得更短、更紧、更有力;②中足的松弛。致使中跗关节不能锁定;③前足移位:内侧纵弓塌陷后,跖骨跖屈,跟骨向后半脱位,跟骨前结节不再支撑距骨头。为了适应这种位置,前足和中足均围绕着距骨向背侧和外侧移位。前足外展,足的外侧柱缩短;④胫后肌腱应力加大,易发生胫后肌腱劳损。严重者可有足内侧韧带的损伤;⑤距下关节旋前,跟骨外翻;⑥中足的不稳定使距下关节和距舟关节长时间处于异常位置,久而久之,这些关节发生退变,成为固定性畸形。这样会使踝关节承受更大的应力,最后导致踝关节退变。

因此,大部分鞋垫都会针对足弓区域制成拱起的曲面以承托第一跖骨、内侧楔骨和足舟骨。但是这些鞋垫过份注重承托足弓,反而使得足部外侧和内侧的高低失衡,有可能会造成后天性的足旋后。



技术实现要素:

本技术方案旨在提供一种能够良好承托第五跖骨、第五跖骨粗隆和骰骨的矫形鞋垫,避免用户出现后天性的足旋后。

一种矫形鞋垫,包括下表面和上表面,所述上表面的左、右两侧划分有足外沿区域和足弓区域,所述足外沿区域具有对应足底的第五跖骨、第五跖骨粗隆和骰骨的第一凸起,所述足弓区域具有对应足底的第一跖骨、内侧楔骨和足舟骨的第二凸起。

进一步,所述第一凸起是沿矫形鞋垫长度方向设置的长条形构件,其长度占矫形鞋垫长度的50~70%,其宽度占矫形鞋垫宽度的10~13%。

进一步,所述第一凸起紧贴矫形鞋垫的边缘。

进一步,所述第二凸起由矫形鞋垫中部平滑地向边缘逐渐凸起。

进一步,所述第二凸起的凸起高度大于第一凸起的凸起高度。

进一步,所述矫形鞋垫自下而上依次由tpu外壳、pu填充构件和牛皮革在模具内热复合而成。

进一步,所述第一凸起和/或第二凸起是由pu填充构件填充于牛皮革下方而形成。

上述公开的矫形鞋垫由于同时具有对应足外沿区域的第一凸起和对应足弓区域的第二凸起,使得用户的足底的内、外侧都能够得到承托。第二凸起可以承托第一跖骨、内侧楔骨和足舟骨,具有平衡分散行走及站立时的足部压力,支撑躯体稳定,吸震减震的作用。第一凸起可以承托第五跖骨、第五跖骨粗隆和骰骨,在矫形鞋垫具有第二凸起的前提下能够防止足部外侧和内侧的高低失衡,避免造成后天性的足旋后。用户足骨由于同时得到内、外侧的承托,使得其步行或站立时,人体的重量能够沿髋骨、股骨、胫骨、腓骨传递到足部,避免其下半身肌肉因不自然的受力状态而长期处于拉伸或收缩状态,降低肌肉、跟腱受伤的风险。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说明。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设计方案和附图。

图1是实施例1所述矫形鞋垫的俯视图;

图2是图1中a-a处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另外,文中所提到的所有联接/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联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联接结构。本发明创造中的各个技术特征,在不互相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可以交互组合。

实施例1:如图1为一适用于右足的矫形鞋垫100,包括下表面和上表面,所述上表面的右侧设有足外沿区域,所述足外沿区域具有第一凸起001,所述第一凸起001紧贴矫形鞋垫100的边缘,是沿矫形鞋垫100长度方向设置的长条形构件。该矫形鞋垫100为41-42码,总长18.5cm,第一凸起001长度11.0cm,占总长度的59.5%;矫形鞋垫100的总宽度为8.2cm,第一凸起001宽度1.0cm,占总宽度的12.2%。该尺寸的第一凸起001能够对应承托用户足底的第五跖骨、第五跖骨粗隆和骰骨,有效承托用户足底外沿区域。所述上表面的左侧设有足弓区域,所述足弓区域具有第二凸起002,所述第二凸起002由矫形鞋垫100中部平滑地向边缘逐渐凸起,所述第二凸起002的凸起高度大于第一凸起001的凸起高度。该第二凸起002总体为一个三角形区域,能够对应的对应承托用户足底的第一跖骨、内侧楔骨和足舟骨,避免出现足外翻。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所述矫形鞋垫100自下而上依次由tpu外壳010、pu填充构件020和牛皮革030复合而成。tpu外壳010贴合鞋子内部形状,为矫形鞋垫100提供一定的强度;pu填充构件020具有较好的形变性能,能够为用户足底提供良好承托;牛皮革030触感良好,使得矫形鞋垫100穿着舒适。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凸起001和第二凸起002均是由pu填充构件020填充于牛皮革030下方而形成。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发明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种种的等同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

本技术:
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矫形鞋垫,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表面和上表面,所述上表面的左、右两侧划分有足外沿区域和足弓区域,所述足外沿区域具有对应足底的第五跖骨、第五跖骨粗隆和骰骨的第一凸起,所述足弓区域具有对应足底的第一跖骨、内侧楔骨和足舟骨的第二凸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矫形鞋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是沿矫形鞋垫长度方向设置的长条形构件,其长度占矫形鞋垫长度的50~70%,其宽度占矫形鞋垫宽度的10~13%。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矫形鞋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紧贴矫形鞋垫的边缘。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矫形鞋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凸起由矫形鞋垫中部平滑地向边缘逐渐凸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矫形鞋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凸起的凸起高度大于第一凸起的凸起高度。

6.根据权利要求1、2、4或5所述的矫形鞋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矫形鞋垫自下而上依次由tpu外壳、pu填充构件和牛皮革在模具内热复合而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矫形鞋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和/或第二凸起是由pu填充构件填充于牛皮革下方而形成。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矫形鞋垫,包括下表面和上表面,所述上表面的左、右两侧划分有足外沿区域和足弓区域,所述足外沿区域具有对应足底的第五跖骨、第五跖骨粗隆和骰骨的第一凸起,所述足弓区域具有对应足底的第一跖骨、内侧楔骨和足舟骨的第二凸起。上述公开的矫形鞋垫由于同时具有对应足外沿区域的第一凸起和对应足弓区域的第二凸起,使得用户的足底的内、外侧都能够得到承托。用户足骨由于同时得到内、外侧的承托,使得其步行或站立时,人体的重量能够沿髋骨、股骨、胫骨、腓骨传递到足部,避免其下半身肌肉因不自然的受力状态而长期处于拉伸或收缩状态,降低肌肉、跟腱受伤的风险。

技术研发人员:孙维忠;林石源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佛山市南海起弘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5.16
技术公布日:2020.07.1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