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鞋底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耐弯折减震鞋底。
背景技术:
鞋子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生活用品,鞋底是一双鞋子最重要的部件,其不仅起到最主要的防护作用,且鞋子的弹性、防滑性及舒适度都取决于鞋底的结构及材料,为了提高行走时鞋子和地面的摩擦力,降低行走时地面对足部关节的冲击,现有技术中的鞋底大多采用高弹性材料来制作鞋底。
足部力学研究表明,足部行走是一个连续的滚动过程,从脚后跟触地依次过渡到足弓和脚掌,然后靠脚趾用力蹬离地面,所以鞋底除了要有良好的弹性外还需要易弯折,现有技术中的鞋底多采用在大底触地面设置横向的沟槽来达到易弯折的效果,此种鞋底虽然具有良好的弹性及良好的弯折效果,但此种结构的鞋底在经过多次弯折后极易发生断裂的情况;且在不同的情况下,鞋底的受力情况也有很大不同,例如:人在进行快速奔跑时,主要是前脚掌受力,所以前脚掌需要提供良好的摩擦力,又如:人在进行急转急停运动时,主要是前掌内侧受力,且在跑步转弯的过程中鞋底还需要承受沿鞋底横向方向的形变。
现有的鞋垫在提供良好的减震效果的情况下,不具有良好的承受横向形变和纵向形变的结构,且一般的鞋底为了防止侧滑,仅在前掌内侧设置简单的纹路,无法应对复杂多变的运动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耐弯折减震鞋底,其具有良好的耐弯折效果和良好的防侧滑效果。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耐弯折减震鞋底,包括中底及连接在中底底面上的大底,所述大底上开设有多组网格状排布的通孔,所述通孔为平行四边形,位于鞋底中足及后跟部的通孔的长对角线沿鞋底长度方向排布,所述中底的底面上设有多组盲孔,所述盲孔的数量及位置与所述通孔的位置及数量相对应;所述大底前掌部的通孔的长对角线相对鞋底底面长度中心线向内侧倾斜0度至60度,且倾斜角度由前向后从60度逐渐过渡至0度;所述大底前掌内侧设有多组防滑突起,所述防滑突起由大底内侧向大底前掌中部放射状排布,且在脚尖向鞋底内侧方向上所述防滑突起的尺寸逐渐增大,同时,在鞋底内侧向前掌中部的方向上所述防滑突起的尺寸也逐渐增大。
优选地,所述盲孔为长轴沿通孔长对角线方向的椭圆形。
优选地,所述通孔为由大底触地面向中底方向逐渐缩小的渐缩孔,且所述渐缩孔平滑过渡到中底的盲孔。
优选地,所述大底前掌内侧设有多条从鞋底内侧向前掌中部的方向延伸的排水槽,所述排水槽将防滑突起分隔成数排。
优选地,所述大底及中底采用两种不同的复合材料一体发泡成型,大底所采用的复合材料的硬度高于中底所采用的复合材料的硬度。
优选地,所述大底的触地面设有数条连通槽,所述连通槽从鞋底前掌内侧向鞋底后跟外侧延伸并连通其路径上的通孔。
优选地,所述大底边缘向上弯曲包覆在中底外缘。
优选地,所述大底后跟部设有v形耐磨部。
优选地,所述鞋底两侧面中足处设有数组孔槽,所述孔槽为由鞋底两侧面向中部逐渐缩小的渐缩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易弯折减震鞋底采用弹性中底及网格状大底的设计,足部在行走的过程中,网格状结构的大底做沿鞋底长度方向的拉伸,平行四边形的通孔受力发生形变,不仅能具有良好的弯折效果,且不易断裂,同时大底也能够承受沿鞋底宽度方向的形变;设在鞋底前掌内侧的放射状排布的防滑突起,可防止穿着者在进行各个角度急停动作时鞋底发生侧滑,还可给在快速奔跑的穿着者提供一定的反弹力;鞋底前掌的通孔的长对角线相对鞋底底面长度中心线向内侧倾斜0度至60度,且倾斜角度由前向后从60度逐渐过渡至0度,如此设计可使前掌具有足够的摩擦力,在快速奔跑时,前掌在可发生适应性形变,使奔跑过程更加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耐弯折减震鞋底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耐弯折鞋底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中底;2、大底;3、通孔;4、盲孔;5、防滑突起;6、排水槽;7、连通槽;8、v形耐磨部;9、孔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耐弯折减震鞋底,耐弯折减震鞋底,包括中底1及连接在中底1底面上的大底2,所述大底2上开设有多组网格状排布的通孔3,所述通孔3为平行四边形,位于鞋底中足及后跟部的通孔3的长对角线沿鞋底长度方向排布,所述中底1的底面上设有多组盲孔4,所述盲孔4的数量及位置与所述通孔3的位置及数量相对应;所述大底2前掌内侧设有多组防滑突起5,所述防滑突起5由大底2内侧向大底2前掌中部放射状排布,且在脚尖向鞋底内侧方向上所述防滑突起5的尺寸逐渐增大,同时,在鞋底内侧向前掌中部的方向上所述防滑突起5的尺寸也逐渐增大,优选地,所述盲孔4为长轴沿通孔3长对角线方向的椭圆形。本实施例的耐弯折减震鞋底具有可承受横向及纵向的形变,耐弯折效果良好,不易断裂,设在鞋底前掌内侧的放射状排布的防滑突起5,可防止穿着者在进行各个角度急停动作时鞋底发生侧滑。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大底2前掌部的通孔3的长对角线相对鞋底底面长度中心线向内侧倾斜0度至60度,且倾斜角度由前向后从60度逐渐过渡至0度,穿着者在快速奔跑时,前脚掌要承受来自多个方向的力,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形变,如此排布前脚掌部的通孔3可使前掌在奔跑过程中可发生适应性形变,使奔跑过程更加稳定。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通孔3为由大底2触地面向中底1方向逐渐缩小的渐缩孔,且所述渐缩孔平滑过渡到中底1的盲孔4,渐缩孔在保证鞋底发生横向及纵向形变的情况下,还可保证鞋底的支撑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大底2前掌内侧设有多条从鞋底内侧向前掌中部的方向延伸的排水槽6,所述排水槽6将防滑突起5分隔成数排,优选地,所述大底2的触地面设有数条连通槽7,所述连通槽7从鞋底前掌内侧向鞋底后跟外侧延伸并连通其路径上的通孔3,如此构成的排水结构使鞋底在积水路面不易打滑。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大底2及中底1采用两种不同的复合材料一体发泡成型,且大底2所采用的复合材料的硬度高于中底1所采用的复合材料的硬度,优选地,所述大底2边缘向上弯曲包覆在中底1外缘,如此不仅保证了鞋底不会出现脱胶、脱层的现象,还增加了穿着的舒适度。鞋底后跟部为极易磨损的部位,所以大底2后跟部设置有v形耐磨部8。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鞋底两侧面中足处设有数组孔槽9,所述孔槽9为由鞋底两侧面向中部逐渐缩小的渐缩孔,如此实现了由鞋底两侧向中部的渐变缓震,使鞋底的减震性能更好。
本实施例的耐弯折减震鞋底采用弹性中底1及网格状大底2结合的设计,足部在行走的过程中,网格状结构的大底2做沿鞋底长度方向的拉伸,平行四边形的通孔3受力发生形变,不仅能具有良好的弯折效果,且不易断裂,同时大底2也能够承受沿鞋底宽度方向的形变;设在鞋底前掌内侧的放射状排布的防滑突起5,可防止穿着者在进行各个角度急停动作时鞋底发生侧滑,还可给在快速奔跑的穿着者提供一定的反弹力,且在快速奔跑时,前掌在可发生适应性形变,使奔跑过程更加稳定。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创造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及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