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除异物的鞋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421330发布日期:2020-07-10 15:48阅读:352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除异物的鞋底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鞋类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便于除异物的鞋底。



背景技术:

许多人喜爱登山运动,不仅能够观赏美丽的风景还能够锻炼身体,登山运动对于鞋子的要求较高,需要加大鞋底的摩擦力,登山鞋的鞋底都是做了各种的花纹,而做这些花纹就是为了增大鞋与地面的摩擦力,也就是大家常说的“抓地感”,鞋底花纹能够有效增大在户外条件下鞋与路面地接触面积,主要就是因为在登山穿越的旅途中,行走地路面主要为碎石、土、草坪、雪面等等,在这些路面上鞋底地突起花纹能够深入到松软的路面中去,使突起花纹地垂直部分也成为与地面接触地部分,这样就成倍地增加了鞋底与地面地接触面积从而极大的增加了摩擦力。

当登山过程中泥土、碎石等异物卡入鞋底的防滑槽内时,会出现强烈的不适感,且难以清除,现有技术中出现有利用电磁铁通电将除异物部件吸附,以清除防滑槽的异物,此种除异物方式需要在鞋底里设置电路,需要提供电源,考虑到踩水和下雨的情况,因此必须对鞋底做密封防水处理,存在防水不佳以及电力不足等问题,会在登山过程中给人们带来很大的困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便于除异物的鞋底,实现了轻松清除鞋底防滑槽的除异物,且不需要在鞋底内安装电路,不存在防水不佳以及电力不足等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便于除异物的鞋底,其包括鞋底本体、凹设于鞋底本体的多个防滑槽、滑动安装于鞋底本体的驱动部件、滑动安装于防滑槽的多个除异物部件以及分别弹性安装于除异物部件的多个连接件,连接件与除异物部件之间安装有第二弹性部件,所述驱动部件一体设有多个凸块,凸块设有抵顶斜壁以及与抵顶斜壁连接的卡槽,所述连接件一体设有支撑部,支撑部转动设有滚轮,滚轮与抵顶斜壁抵触,所述驱动部件的滑动方向与除异物部件的滑动方向交叉设置,驱动部件的一端连接有第一弹性部件,驱动部件的另一端连接有扣件,扣件的一端显露于鞋底本体外侧,第一弹性部件远离驱动部件的一端固定于鞋底本体。

进一步地,所述除异物部件包括设置于防滑槽的平板部以及与平板部一体设计的多个导向支撑杆,所述鞋底本体设有多个第一通孔,多个导向支撑杆分别穿过多个第一通孔,导向支撑杆远离平板部的一端与连接件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弹性部件套设于导向支撑杆的外侧,第二弹性部件的一端与连接件抵触,第二弹性部件的另一端与鞋底本体抵触。

进一步地,所述扣件包括环部以及与驱动部件连接的连接部,环部与连接部一体成型,所述鞋底本体的鞋跟端设有第二通孔,环部限位于第二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鞋底本体设有多个滑动凹槽,驱动部件一体设有多个滑动凸部,多个滑动凸部分别限位于多个滑动凹槽。

进一步地,所述滑动凹槽与滑动凸部均沿鞋底本体的长度方向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防滑槽的横截面呈锥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防滑槽卡入泥土、碎石等异物时,将扣件显露于鞋底本体外的一端拉出,凸块沿横向移动,滚轮沿抵顶斜壁滚动,连接件与除异物部件向下移动,除异物部件使得防滑槽里面的泥土、碎石等异物掉落,本实用新型实现了轻松清除鞋底防滑槽的除异物,且不需要在鞋底内安装电路,不存在防水不佳以及电力不足等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鞋底本体、第二通孔和扣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鞋底本体、滑动凹槽、滑动凸部和驱动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鞋底本体;11-第一通孔;12-第二通孔;13-滑动凹槽;2-防滑槽;3-驱动部件;31-凸块;311-抵顶斜壁;312-卡槽;32-第一弹性部件;33-扣件;331-环部;332-连接部;34-滑动凸部;35-第二弹性部件;4-除异物部件;41-平板部;42-导向支撑杆;43-螺母;5-连接件;51-支撑部;52-滚轮;53-插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便于除异物的鞋底,其包括鞋底本体1、凹设于鞋底本体1的多个防滑槽2、滑动安装于鞋底本体1的驱动部件3、滑动安装于防滑槽2的多个除异物部件4以及分别弹性安装于除异物部件4的多个连接件5,连接件5与除异物部件4之间安装有第二弹性部件35,所述驱动部件3一体设有多个凸块31,凸块31设有抵顶斜壁311以及与抵顶斜壁311连接的卡槽312,所述连接件5一体设有支撑部51,支撑部51转动设有滚轮52,滚轮52与抵顶斜壁311抵触,所述驱动部件3的滑动方向与除异物部件4的滑动方向交叉设置,驱动部件3的一端连接有第一弹性部件32,驱动部件3的另一端连接有扣件33,扣件33的一端显露于鞋底本体1外侧,第一弹性部件32远离驱动部件3的一端固定于鞋底本体1。优选地,所述第一弹性部件32和第二弹性部件35均选用弹簧。

实际运用中,当防滑槽2卡入泥土、碎石等异物时,如图1所示,将扣件33显露于鞋底本体1外的一端沿图1中左侧方向拉出,凸块31沿图1中左侧方向移动,滚轮52沿抵顶斜壁311滚动,连接件5与除异物部件4向下移动,除异物部件4使得防滑槽2里面的泥土、碎石等异物掉落,随后松开扣件33,驱动部件3在第一弹性部件32的弹力作用下复位,连接件5与除异物部件4在第二弹性部件35的弹力作用下复位,本实用新型实现了轻松清除鞋底防滑槽的除异物,且不需要在鞋底内安装电路,不存在防水不佳以及电力不足等问题。

本实施例中,所述除异物部件4包括设置于防滑槽2的平板部41以及与平板部41一体设计的多个导向支撑杆42,所述鞋底本体1设有多个第一通孔11,多个导向支撑杆42分别穿过多个第一通孔11,导向支撑杆42远离平板部41的一端与连接件5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弹性部件35套设于导向支撑杆42的外侧,第二弹性部件35的一端与连接件5抵触,第二弹性部件35的另一端与鞋底本体1抵触。具体的,所述连接件5的底部设有一插槽53,套有第二弹性部件35的导向支撑杆42的一端插入插槽,位于平板部41最端部的两个导向支撑杆42的一端穿过连接件5,并安装有螺母43。

本实施例中,所述扣件33包括环部331以及与驱动部件3连接的连接部332,环部331与连接部332一体成型,所述鞋底本体1的鞋跟端设有第二通孔12,环部331限位于第二通孔12。具体地,所述环部331便于人们扣拉,使用体验好;连接部332设有用于与驱动部件3连接的螺纹。

本实施例中,所述鞋底本体1设有多个滑动凹槽13,驱动部件3一体设有多个滑动凸部34,多个滑动凸部34分别限位于多个滑动凹槽13,使得鞋底本体1与驱动部件3的滑动连接效果好。

本实施例中,所述滑动凹槽13与滑动凸部34均沿鞋底本体1的长度方向设置。

本实施例中,所述防滑槽2的横截面呈锥形,以减少除异物部件4的平板部41与防滑槽侧壁的摩擦力,使得拉动驱动部件3时所需的力度减少,使用体验好。

本实施例中的所有技术特征均可根据实际需要而进行自由组合。

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现方案,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其它方式实现,在不脱离本技术方案构思的前提下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