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鞋中底和鞋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83553发布日期:2020-05-26 17:19阅读:222来源:国知局
一种鞋中底和鞋具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鞋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鞋中底和鞋具。



背景技术:

鞋子在人们运动行走或是跑步的时候具有保护足部的功能,在寒冷的条件下,由于鞋子的保暖性差,足部容易失去温度,进而会造成对身体的伤害。为了解决鞋子保暖性差的问题,人们选择具有棉绒、皮毛等材料的鞋子来提高鞋的保暖性,或者采用在鞋内设置加厚鞋垫或是增加鞋垫,来满足寒冷天气护足的效果。

本申请的发明人在长期研发中发现,现有的具有保暖性的鞋子,由于增加了棉绒、皮毛、鞋垫等,使得鞋子变得厚重、臃肿、不透气,实现保暖的效果也不明显,并且不易清洗,远离了人们的审美。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一种鞋中底和鞋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鞋子保暖性不佳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鞋中底,其中,所述鞋中底包括第一层、第二层和锡箔层,所述锡箔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层和所述第二层之间;所述锡箔层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通孔,所述通孔用于增加所述锡箔层和所述第一层之间的贴合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鞋具,其中,所述鞋具包括鞋垫、鞋底和上述实施方式中任一项所述的鞋中底,第一层设置于靠近所述鞋垫的一侧,第二层设置与靠近所述鞋底的一侧。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申请提供一种鞋中底和鞋具,该鞋中底包括第一层、第二层和锡箔层,锡箔层设置于第一层和第二层之间;锡箔层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通孔,通孔用于增加锡箔层和第一层之间的贴合度。通过在鞋中底设置第一层、第二层和锡箔层三层结构,锡箔层设置于第一层和第二层,能够阻挡足部产生的热量从鞋底流失,锡箔层上的通孔可以增加锡箔层和第一层之间的贴合度,增加了鞋中底的舒适感,提高用户体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鞋子保暖性不佳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申请一种鞋中底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一种鞋中底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一种鞋具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情况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申请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请参阅图1,图1是本申请一种鞋中底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揭示的鞋中底100包括第一层11、第二层12和锡箔层13。

具体来说,锡箔层13设置于第一层11和第二层12之间,鞋中底100设置于鞋具中时,第一层11和第二层12一个设置于靠近足部的一侧,另一个设置于靠近鞋底的一侧。

锡箔层13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通孔(图未示),通孔用于增加锡箔层13和第一层11之间的贴合度,提高用户足部的舒适感。锡箔层13具有材质轻、体积小的优点,鞋中底100设置于鞋具中时,既能够减少足部产生的热量从鞋中底流失出去,提高了鞋具的保暖效果,还能够避免鞋具内部的臃肿,从而易于清洗鞋具,保证鞋具的透气性。

请一并参阅图2,图2是本申请一种鞋中底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第二层12与锡箔层13之间设置有第一粘合剂14。第二层12与锡箔层13之间,通过第一粘合剂14粘合在一起。具体来说,在第二层12的一侧设置第一粘合剂14,将第一粘合剂14进行高温处理,例如加热到第一预设温度,再将锡箔层13的第一侧压设于第一粘合剂14上,从而将锡箔层13设置于第二层12上。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层11与锡箔层13之间设置有第二粘合剂15。第一层11与锡箔层13之间,通过第二粘合剂15粘合在一起。具体来说,在第一层11的一侧设置第二粘合剂15,将第二粘合剂15进行高温处理,例如加热到第二预设温度,再将锡箔层13的第二侧压设于第二粘合剂15上,从而将锡箔层13设置于第一层11上。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粘合剂14与第二粘合剂15可以为相同材料也可以为不同材料,第一预设温度与第二预设温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此处均不做限定。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层11的材料为针织棉。针织棉的可染性好,颜色鲜艳度及牢度都要高,穿着的舒适度及吸湿性都跟纯棉的很接近,能够减少足部产生的热量从鞋中底流失出去,提高了鞋具的保暖效果,在本实施例中,针织棉可以设置于靠近足部的一侧,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第二层12的材料为丽新布。丽新布的原料是选用优质塑料瓶片,具有环保的优点,并且能够减少足部产生的热量从鞋中底流失出去,提高了鞋具的保暖效果。丽新布可以是,将优质塑料瓶片经过加工形成回收料化纤,再经过缝编无纺工艺,选用80%-95%再生料涤纶短纤以及5%-20%优质涤纶长丝,制成回收料化纤的无纺布,例如,80%再生料涤纶短纤以及20%优质涤纶长丝、85%再生料涤纶短纤以及15%优质涤纶长丝、90%再生料涤纶短纤以及10%优质涤纶长丝、95%再生料涤纶短纤以及5%优质涤纶长丝。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至少一个通孔的数量包括多个通孔时,多个通孔分布于锡箔层13上。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多个通孔均匀分布于锡箔层13上。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多个通孔在分布形状内分布于锡箔层13上。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多个通孔的分布形状包括鞋中底100的形状、足底的形状、回字形、田字形、川字形、圆形、矩形等等。

本申请提供一种鞋中底100,该鞋中底100包括第一层11、第二层12和锡箔层13,锡箔层13设置于第一层11和第二层12之间;锡箔层13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通孔,通孔用于增加锡箔层13和第一层11之间的贴合度。通过在鞋中底100设置第一层11、第二层12和锡箔层13三层结构,锡箔层13设置于第一层11和第二层12,能够阻挡足部产生的热量从鞋底流失,从而提高鞋子的保暖性和鞋子的美观,锡箔层13上的通孔能够提高锡箔层13和第一层11之间的贴合度,增加了鞋中底100的舒适感,提高用户体验。

对应上述的鞋中底,本申请提出一种鞋具,具体请参阅图3,图3是本申请一种鞋具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申请揭示的鞋具200包括鞋具包括鞋垫21、鞋底22和鞋中底23。

具体来说,鞋中底23包括第一层(图未示)、第二层(图未示)和锡箔层(图未示),第一层设置于靠近鞋垫21的一侧,第二层设置与靠近鞋底22的一侧。本实施例中鞋中底23的具体实施方式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鞋中底100类似,具体实施方式此处不做赘述。

本实施例鞋具200能够从而提高鞋子的保暖性。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